唐朝生意人 第158节

说着,关鲁公加重了语气,“换做旁人,还真是要提防他有借无还,终归此人爱极了大家书作。但你与明王府之间有恩情,或许他舍不下那个脸面,而且借他几日,准保将那两幅字装裱得完美无瑕,不妨就借了给他。”

看李之望向自己,清绮回应:“老爷子的跟从那里,有为你带来的两斤极品北苑贡茶,据说得自上书房赏赐,俞太尉想要讨上一壶也没答应呢!”

唐朝茶叶主要是以蒸青茶为主,以武夷山建瓯生产的茶叶最为有名,又因其极致精品均要大内专供,因而也被称之为北苑贡茶。

实际上入唐以后的此时,饮茶之风尚未曾风靡大江南北,就像此类北苑贡茶,还处在对茶叶进行“研膏”和“蜡面”那种原始饮茶方式。

“研膏”就是茶叶捣碎了冲水喝,“蜡面”就是碾制而成的未茶,现在的日本茶道就还保存这种做法,那个时候是真正的煮茶,里面还要加盐,而不是后来的泡茶。

饮茶之风真正盛起,甚至远播塞外还是在几十年后的开元天宝年间,也就是玄宗李隆基的开元1年之后,那个时候唐代茶叶生产才显雏形,与茶叶的商品性也刚刚出现茶叶市场扩展几乎无从谈起。

至德56年之后,茶叶品类渐多,之后遂达到兴盛局面,而且还是因佛寺学禅务,寺僧饮茶,各地竞相仿效,方会形成饮茶风俗。

但真正对对唐人茶叶消费起积极推动作用的,还是茶神陆羽写成那时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才让人意识到饮茶已不再是王公贵族、官僚士人特权,品茶啜茗之风方渐入寻常百姓家,茶叶开始进入人们日常生活。

李之就打算再行剽窃此篇著作,因为《茶经》乃是陆羽躬身实践,笃行不倦,取得茶叶生产与制作的第一资料,又遍稽群书,广采博收茶家采制经验的结晶。

此作品一经问世,即为历代人所宝爱,盛赞他为茶业的开创之功。后世评判: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茶者也!

就座以后,李桐果然就提起,借俞太尉书法评鉴一段时间要求,李之笑着点头,望向俞太尉,表示歉意。

“贤辇明王是真爱书法,他态度上就诚恳许多!不像关老夫子,一样的死缠烂打,常常乘人不备,连废纸篓也不放过。”俞太尉哈哈大笑。

关鲁公也不着恼,“太尉丢弃物也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既然我有旁人所不得良,放过了岂不可惜!再说了,你已然都扔掉了,还老是在人前提起,显然也是在意那些微有瑕疵字迹流露出去,怕坏了名声。哪一日把我逼恼了,专门捡些那类书写开一个品赏会,在每一处瑕疵之地,都标注好注解,岂不显得我更字意深到?”

俞太尉佯怒,“原来你关夫子做这种事情不是一次两次,居然积攒了不少?”

“所以,俞太尉还是应了我求书心念,省得气急之下,扣裱出所有不良字迹凑成一篇,借以败坏你名声。”

关鲁公显然很乐于与之斗嘴,两人间这番情形想来已是常态了。

“你拿一斤北苑贡茶可换一字,可别说贤辇明王里之物,你没有会讨得!不过这种贡茶我总觉得之前饮法有些偏误,好好地精良嫩叶,非要碾成粉末不说,添加盐分是不是就破坏掉了原有茶灵性与意境,而且涩香口感全失?”

“那一日,我就是因看到侍者准备拿了去处理,才壮起胆子向圣上讨赏赐。你猜圣上怎么说?此类贡品还是极解口渴的,不妨就此赐与你两斤,你这岁数需要它来沥化一下肠胃油水了!”

李桐年过旬,仍不改直言秉性,言外之意,很有些对北苑贡茶饮用之法的不屑,旁人却是一字也不敢接,这可是隐有辩驳圣上品位之嫌。

唯有俞太尉表示了赞同:“袅袅茶香之,有可令一颗心由浮躁至沉静之感,细细品味,能收获其一份超然。我认同老明王此言,茶碧芽直接泡取才为饮茶正道!”

李之笑着呼应:“实不相瞒,晚辈正欲撰写一部《茶经》,包括茶法、杂记、茶谱、茶录、茶经、煎茶品茶、水品、茶税、茶论、茶史等等,一并写入其,旨在讲茶之起源、形状、功用、名称、品质,茶事实践,道、儒、佛教之间,可找到思想内涵方面共通之处,进而倡议茶道之说,是对茶化一个归纳,我便是期望通过《茶经》编撰,对以后茶化发展,能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俞太尉、李桐几乎同声叫好,李之接言,“不见得当今圣上不明其精髓,而是独有此类北苑贡茶,或许提供给了极偏误饮用之法,再或原本北苑贡茶就是单纯解渴功用,其他效用还未曾挖掘出来。圣上许是也有考校明王大人之意,不然他老人家,为何不单单特指其解口渴效用,还着意提点其用来沥化肠胃油水?”

“李先生,你是说圣上之言另有深意?”

“仅仅是我个人认为而已!但在圣上,什么样的茶极品没品尝过,难道他不知饮茶采用何种方式更有意境?北苑贡茶却独具加盐另有奇效,但用其来沥化肠胃,就只有整根碧芽泡制之法,显然圣上早已尝试过了!”

李桐一拍额头,立时顿悟到皇上深意,“圣上金口玉言,字字玄,想我李贤辇还真有些食古不化了,反应迟钝得很!”

俞太尉闭目想了想,片刻张眼叹息:“这般一经点化,老朽才能自圣上言语体味出深意,而李先生转念就可品出其玄,看来你这年轻人具有大才大能,绝非后天努力这样简单,而是天赋独具敏锐感知!”

李之摇头,“晚辈可无您老口那般神奇,而是对品茗早有涉及!茶入口虽苦,回味却甘,如不静心品味,就发现不了其美好。正如人之灵魂总是被太多繁琐束缚着,静静泡一杯茶,使灵魂获得短暂释放,即可从忙碌生活解脱出来哪怕只有一瞬间,这杯茶也是值得的。人生需要放慢脚步,更需要放心情,就如同同一种茶,可品出迥然有别的真味来。”

“李先生果然于此道颇有深研,可否讲讲,你这般年纪,应该接触不到好茶叶,有怎会有如此深知灼见?”李桐突然开口问及。

“那是源自于,两年前西行路上,我遇到一道奇人,他给我讲过一个故事:一个失意年轻人来到古道观,慕名寻找一位观老道指点迷津,以解烦忧。入定般端坐老道静静听其倾诉,一言不发。稍顷,他吩咐小道童拿来一壶温水、一壶开水。先给年轻人用温水沏了一壶茶,那人不解其意,呷了一口,摇摇头,抱怨茶叶无味。老道微微一笑,又用开水沏了一壶茶。片刻,房里氤氲出茶之醇香,经久不散。年轻人再次尝茶,顿时一股略带苦涩清甜在舌尖弥漫开来,那人不禁满满饮了一大杯。老道笑道:温水沏茶,茶叶只浮在水面;而沸水冲茶,茶叶屡经沉浮,茶之原味与清香自然散逸开来。失意人顿悟:原来这世间芸芸众生与茶无异,只有栉风沐雨、得起岁月沉浮之人,才能散发出生命之清香!”

“因而,你尝试着品证其道理,才第一次饮用茶水?”说这话的是清绮,因为所有人,只有她听李之讲起过那名老道。

李之点点头,“接下来,我遇到老道,就自地上抓起一把雪,将两搓静,再依次取出一套茶具,一小撮茶叶分置两杯。另抓一捧雪在,只片刻便即滚开,将之灌注两杯,故事里那名年轻人闻到的氤氲醇茶香就果然生得,饮之恬适安静就如洗去心灵浮尘,暂时放下俗世烦恼,哪怕只有转瞬一刻。那老道接言:喝茶前先洗茶,可洗去灰尘,洗去不好残留物;闲来品茗,亦如茶人洗茶,所带予不同味觉的冲击,可以完全体会着茶的各种变化;浓淡不同,品味皆不同。茶泡越久,越显深情,于是汤浓;轻触既离,料是情浅,于是汤淡;茶,亦如感情,不合适的人,需要尽快出汤,无谓的不舍与纠缠;就像浸泡太久的茶,只会让茶汤变得苦涩,难以入喉。这些话带给我巨大触动,于是对茶之兴从此不可收,越深涉其,越感触良深。”

现场嘶嘶冷吸声音不断,人人都听出那名老道不凡之处来,一捧雪在里片刻间变得沸腾,显然身怀极深道家内息之力,恐怕李之是碰上哪位世外高人了。

“那名道人?”终是有人抵不了心惊异,忍不住出声相询。

“老道是位奇人,我一身医术也是得自于他!在塞外西域,于我自雪域里穿行月余,此人就此独自离开,攀上雪原寻找奇药雪莲,从此未再相见。临行前,他灌输给我一脑袋茶道知识,分别赠言与我:用一颗俗世之心品茶,难免执著于色、香、味,则少了一份清淡与质朴,茶就有了万千滋味,甚至融入了世事与情感;用一颗出离之心品茶,便可从容享受绿水无波之静美,只有雅致而无奢华之态,在袅袅热气,茶的清雅平实,令心境返璞归真。”

“令心境返璞归真?好啊,一句话完美诠释出茶滋味,浮生若茶,就如人生只在呼吸间,活在当下,方为真正品茗心态。李先生,那位道长可是位神人呐!”李桐忽然间感喟良多。

“你且说说,这段时间来用茶体会,可有更显象体会?”俞太尉问李之。

第一百七十八章 公私名目,浑混不清

“我还未来得及品尝多少好茶,但曾有一种铁观音,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属于半发酵茶类,独具观音韵,清香雅韵之极,某一日品来感触不浅:第一泡,人生若只如初见;第泡,豆蔻梢头二月初;第六泡,最是橙黄橘绿时;第九泡,意犹未尽不思还。那也是晚辈唯一一次诸感浓厚,后来便是遭遇一系列家变故,直至今日,再也没找回当时意境!”李之对铁观音一往情深。

众人里有多半数不知奉邬县李家发生事,但李桐熟知其一切,叹道:“都是过去的事了,不提也罢!那部《茶经》一旦著出,必会轰动,想必应该是你需要品及更多茶品,才好认为有资格继续下去吧!”

“老道传授给我至少几十种茶,我所真正品到种类,仅有福建铁观音,与咱们本地的信阳毛尖,便再也不曾见过其他了,北苑贡茶也在传授名单之列。哪一日得了清闲,我打算前往云南一行,那里是野生古大茶树资源最集、面积最大、数量最多、性状最古老古茶树座落处,邦威、巴达山、南糯山大茶树并列为大茶树王,是必须光顾之地!”

李桐递过来那两斤北苑贡茶,分由两只精致瓷罐装乘,蜜蜡封口依旧:“得来我一次也不曾打开过,就是想找一同道人共同品鉴,不然品不出个所以然,反倒糟践了此等稀罕物!”

“我与您老一人一罐岂不更好?”

“你先收起来,其一罐你可事先品尝过,但另一罐可要招我去共同享用,你还要给我讲讲其浓淡品味何如!”

“这样吧我老爷子,我有将茶道开遍大江南北的打算,长安城第一家正清绮堂品茗茶道,就由您老来看护着,要知道那种品茗茶道不仅是赏品之地,还会是人聚集所在,另有书房供书画爱好者交流技艺,没有您这样大家坐镇,我可不敢打此名号出来!”

“咦,你这打算很别具一格,于遍布人风雅气氛里就把钱挣了,我还是首次听闻,生意还能这般做法!”

“再等等吧,不出半年,我就会将它开办起来,因为我需要更多极品茶类搜集,还要借用那一部《茶经》风潮,不然没有几人识得茶饮之道,又无丰富茶叶提供,未免过于名不副实了!”

“等你哪日得闲,去我府上一趟,我那里还有几种稀罕茶叶,你一并取了去,就换那个茗茶道场掌柜一职!”

“哈哈,您老可非掌柜那般市侩称呼,而且堂堂明王之尊,被招聘为茶室掌柜,还不招引来圣上盛怒?您是顾问之名,茶道有您两成份子,算是共同经营者!”

“我可不要劳什子份子,李先生,你也知道,我极喜欢你所描绘那种人齐聚环境,到你那里去也算是老来有个散心之地!”

“份子一事等我们以后再谈,毕竟还是个无影之事,到时候诸位可一定前去捧场!”李之后半句已是面向众人了。

俞太尉不假思索回答李之,“我那里茶叶存货都给你留着!另外,福建、云南那边有很多我的关系,有些事你不用亲自跑,发动一下代理人就是了。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包下来,甚至买断位于深山野岭古茶树,雇佣专人护养、采摘,应该最为省心了!”

大弟子訾仪笑着提醒,“咱们翰林也应该尽早拟出古茶树保护律法,在茶道尚未真正兴起的此时,更需要当地政府出面保护这等自然遗产!翰林院可不仅是起草密诏制重要构,养才储望之所,修书撰史专业里也有保护维系民族精粹职责!”

俞太尉大喜,“还真是这么回事,翰林学士不仅踊跃参与政治,议论朝政,与科举接轨,还有致力于化学术事业传承职权!汉典,我看这样,你尽快组织人起草一份关于大唐古茶树寻根、履源章奏,对于古茶树这种大自然赠与,我们有将之完整录目在册,及完好妥护撰述之责。”

李之心下大喜,能够将此方面早早置于稳妥善护保全之下,等到茶艺盛行之际,可是占据巨大先之要事。

首节 上一节 158/9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