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生意人 第336节

第三百六十二章 夫纲问题

不料想,不等承弼话音落下,羡风在旁早已不客气地揭穿他:“师叔,您老人家可是忘记了方才之言,刚刚要李先生给你备足好酒好肉,这转眼间就讲上道门化外礼数了?”

承弼向羡风吹胡子瞪眼道:“放肆,你妄为一门主持,怎地这般因循坐误守旧?何况我道门内哪里有明确指示出不得饮酒食荤?这般年纪了,居然还不知有所变通,我看很需要哪一天好好与你说道说道了!”

未及羡风有所反应,一同前来的明信就哈哈大笑起来,“你看看你们俩,老的不知携幼,小的不知尊老,平白让外人看了笑话!”

羡风与承弼相望一眼,继而同声大笑,却是惊住了一旁目瞪口呆的清绮等四女,尤其是阿菲法,明明看到方才二人间的火气迸发,何以片刻间就烟消云散了?

显然她们还不了解眼前人彼此之间关系,作为师叔的承弼老道,因性格上的原因,反倒由羡风几乎肩负起照应后辈的责任。

并非讲承弼任由脾性只知自我执拗行事,而是声名极不显的师门本就仅有十几人,对于特立独行,处世、修行理念不与一般流俗苟同的不羁承弼,由年岁差不多的羡风师侄同时接过师门上下担责,也就顺理成章了。

而与时迁徙,与世偃仰的承弼并非表面上的不知作为,而是仿佛钻如牛角尖一般,一门心思只知炼器术研究,再加上他除贪图口欲之外的对世事无欲无求,也就使得这位师门唯一弥留老辈,需要羡风照应日常伙食的地步。

所幸羡风年轻时候就加入了老君殿,这个天师道场性质更浓郁一些的观庙,其供圣祭意义更重于修行学道,并没有多精深独属于自己的传统道统,而是依托于华清宫皇家宫苑,从而形成前朝几代权贵势力私人礼拜性质的法事道场。

李唐临基皇权后,更因唐高祖李渊为道教代表人物之后,即以道德经流传于世的周朝李耳后人,其在夺取政权的过场,就充分利用了道教图谶力量,登上帝位后,继续利用该政治资本,马上奉老子李耳为祖先,这为李渊利用道教的衣钵奠定了血统和法统的基础,道教由此一举超越佛教,成为国第一大教派。

老君殿因此而被缀上真正皇家名目,已与华清宫皇家宫苑地位等同,因此间道观招募来当时道教显赫人物,齐地淄川神仙李诡祖。

诡祖谐音是“鬼祖”,所以主裁阴阳两间冤狱,最能驱神役鬼,祛病消灾,又因此人的确极擅长此类道法,因而被李渊赐封李诡祖为财帛星君,另刻意宣扬这人为玉皇大帝帐下太白金星,属于金神下凡,这一借名人提高门第和正统性的举措极为高明,老君殿从此跟随着唐高祖,越发的盛名广大。

羡风那时年轻,加入老君殿更多为着这里的香火缘深厚,这样就可在周全照应师门众人之后,还不误道法修行。

承弼却因性格原因,一如既往地不去改变其落魄道人容貌与心性,其日常所需的一切,一直由在老君殿日渐风生水起的羡风提供。

表面上百无禁忌的他,实则内心极敬重将师门一拉扯起来的羡风,不然师门早就混在自己的里。

深知自家形象已严重影响到皇家道场的声誉,除主动离开老君殿之外,那种敬重之情也始终埋在心里,这才是两人间将深厚感情藏于嬉笑怒骂之的原因由始。

其实现场也就四女不了解其根本,明信等人可是知之甚祥,不然老君殿内怎会有承弼的老祖尊谓。

便是后来的李之,也是早有知会,故而开口笑道:“你叔侄二人间玩闹,也不分个场合,就不怕从此坠了道大家名誉?”

玩笑话很快就令四女反应过来,此时羡风已在笑意回应:“我哪里算什么大家,倒是因为李先生的原因,令常人甚少知悉的炼器术其精道,从此才算是倾覆了包括我自己在内大部分人的修行认知。而我师叔独善此道,说不得会因你而导致此术之上造诣再有蜕变,不是我妄自猜念,所谓的大家称呼,或许只有我师叔未来首先可以企及了!”

这种听上去颇有些过分的赞誉词汇,于承弼老道闻之却无半点在意,原因在于他本性就对这类虚名从不放在心上,“关键在于那部炼器术,李先生的赠与才是真正道门秘术,或者讲它为纯正道统传承,不然在这个修行世界,此类道法为何已渐渐成为了传说!”

他这话教人听上去,可没有丝毫推却之意,似乎是在默默应承下来那种大家称号。

好在此间人多明白了此人秉性,便是清绮几女,也清楚了之前那个混不吝老道,实在是他的性格使然,这种人绝没有好高骛远之念。

尤其是清绮,早经由李之尽述炼器术的不凡之处,此刻笑着调侃承弼:“是不是师叔从此后就属于我们李家人?据我所知,我们家正可没答应将炼器术无私奉献出去,以后要留作后代传承的!”

不出她所料,承弼好像根本不在意什么名分,更不去琢磨她话里玩笑意味,而是一本正经回复道:“大夫人勿需担心,李先生一门后代儿孙传承问题,就交给老道负责好了!”

承弼其人虽说对人情世故一向不假以颜色,甚至某些时候令人看上去有些不谙世事,但绝非情商上的短缺,更非智慧上的疏慵愚钝,相反这人憨顽表面之下,却具有常人所不易察觉的刁滑。

就像此人极分得清何人对他影响力巨大,看似回答清绮语气憨态可鞠,实则滑头不已,将清绮话意里归属问题,言两语就规划到自己名下,什么后代传承也是一口应承,就是在夯实其名份。

不过这人的刁滑不类同于阴险狡诈,顶多算是狡黠且善与应对而已,他可不在乎旁人看得出来,因为他的另一大特长就是脸皮厚,自身形象都不在意之人,你要他具有寻常人的廉耻心里?

“清绮夫人不要太在意我师叔态度,原因就在于他此生太过痴迷于炼器之道,私心杂念上绝不会有再多个人念想的!”羡风适时给出道家修行方面的解释。

清绮笑道:“由我们家正转赠出去之物,女人家自不会另有决断的,只不过与承弼师叔开个玩笑而已。实际上我们姐妹就极喜爱师叔这种不羁性格,才行高远,方可不受拘限,切实原因却是我提前看上了老人家未来此道上的不可估量,如此出言只是出乎于女人的小心思罢了!”

她话里意思再是明白不过,借以玩笑话拉近与承弼老道之间关系为另一目的,或许这话在大婚之后就无法讲出口,封建制下的从四德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成为了现有妇女行为规范,成为对妇女道德、行为、能力和修养的标准,她此时的未婚之躯,再有品阶很高的世袭爵位,这时候讲出来,也不算是破坏了未来地位上的内外有别。

实际上她在大庭广众下之下说出这些,也有考校李之的意思,李之嘴里经常念叨着自己更着意于将四德良性演化,这时候敢于出口,就有如此原因存在。

果然李之哈哈大笑起来,“诸位可听得出来?我家大夫人这是话里有话啊!不过我还真对一些传统礼数看不太重,并不仅仅是嘴上说说的!”

他转而望向承弼,“师叔,你今后也别指望我欲振夫纲,在我们家就讲究个公平公正,在待遇上是没有男女之别的。”

这话引来老道好一阵子大笑,李之的玩笑话可比清绮开得有意境,即表明心迹,又不露声色的突出清绮之前语调侃意味,对于承弼这个主要针对目标,起到稳固心神的作用。

第三百六十三章 亲情使然

承弼心知肚明,李之虽未曾明言,他也能听出来话里意思,关于那部炼器术归属问题根本就不存在。

而清绮话交好之意也很明显,至于承弼他自己身份归属,其实私下里师侄早有交代,能够与李之牵涉上关系,就可从此不用再为修炼资源犯难。

对于他本人而言,不去管李之层出不穷神奇事物,只是石元液与炼器术的赠与,就值得他去一世追随了。

因而承弼笑曰:“在老道心目只有李先生的李家,而不会有皇族李姓的位置。但凡老君殿弟子,何人不知我邋遢老道是怎般一副尊容!能够让老道甘心脱下之前伪表外衣,之只因内心坚持终有回报。而助我心愿得成者为李先生,今后也唯有他能要我有所改变!”

这是承弼老道给出了承诺,针对人不止限于清绮,而是他借用这个场合正式发出心声,李之的李家才是他唯一守护所在。

李之却在此时望了一眼门外,之前他就察觉杨高澹与离其来到了,二人没有第一时间进入,而是在等着里面谈话结束,应该就是在等待承弼老道一番话。

对于这二人,李之很明白他们的内心,尽管彼此间已如家人般熟络,但离其师门人属于孙思邈一直不曾明言的隐门势力,越是这般遮掩,越教李之深信,那个师门就是传说的修真门派。

离其位能作为贴身守护来保护孙思邈,已能够看出那个隐门势力对于此人的看重。

当前孙思邈将人又留在他身边,李之知道自己也开始被那个势力看了,既然炼器术相关信息在目前世界被保护得那般严密,唯一解释就是在修真界,极有可能同样属于很高级的那一类存在。

因而李之将这样一部炼器术交由承弼的目的何在,应该也会是离其身后师门所在意的,不然此时此刻,杨高澹、离其不会表现出如此谨慎反应。

探知李之不再掩饰自己的察觉,二人这才走进来,离其呵呵笑着看向承弼:“这位就是老君殿老祖了?承弼真人,离其这厢有礼,恕未远迎,原谅则个!”

江家大院此时几位高,当然不会感应不到老君殿一行人的到来,他这话也是言出有因。

即使面对离其这个同样一级宗师境界,且年龄身份不亚于自己者,承弼老道脸上却瞬间恢复到之前那等懒散模样。

也不拱,也不起身,更不理会以李之为首都站起来恭迎的诸人,承弼老道兀自坐着怪声怪气地道:“畏畏缩缩隐在门外偷听,可不是高人行径,若不是李先生以长辈相称,我老人家早要开口骂上了!”

或许之前已对此人有所了解,离其回以淡淡一笑,并未见丝毫火气。

杨高澹更是洋溢着热情似火如旧,“老道,你可不能误会了我二人,相比于你,正这小子早在穿开裆裤的时候,我就在暗处守护着他,那个甚炼器术我可不在乎,不然这小子都在没给羡风主持之前,首先把第一只乾坤袋给了我?守着他一个大活人,远比你惦记那炼器术更有实在好处!”

二人还是第一次见面,他这般直言不讳地指出来,更一口一个老道叫着,承弼不但没有瞪眼,反而再复喜笑颜开模样:“你这半老小子合我老人家胃口!那个叫做离其是吧,你年岁上更大一些,居然称呼我真人,怕是心内存有不良,不然不会在明知我老人家何等尊容前提下,仍旧有这等称呼!”

离其哈哈大笑,“既然你自己也这样为老不尊,那我以后也叫你一声老道?真难为你了,旁人对你的尊敬,也被你看做了另有所图。李先生称呼我一声师叔,身份上可是不差于你,之前没叫你老道,可是在顾忌着羡风主持的脸面!”

羡风同样回以大笑,“有劳离前辈这般高看了!不过咱们各论各的,就像李先生那里,杨先生被他称作杨叔,而这位杨叔又叫你叔;此时我师叔那里又被你与杨先生视作了同辈人,你看我是随李先生称呼好,还是随我师叔称呼你二位?”

首节 上一节 336/9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