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生意人 第670节

“正文哥哥,如此说来,我们今后都会晋阶至你现在的实力?在我看来,与仙人也差不多少了!”瑜然一脸崇拜地望着他。

李之轻咳两声,挺直腰板道:“那是必然的,而且在我的全力扶持下,阿菲法、啼儿会在三年里就能做到,清绮、懿懿和你,最迟再晚上一年半载!”

“是一年,是半载,还是一年半载?”清绮既是有心调侃,

也是颇想详尽了解。

“阿菲法、啼儿固然为远远超过你们的双灵根体质,但清绮、懿懿是水灵根,有三品水风丹和水灵珠辅助;瑜然为土灵根,可用三品托月丹洗髓蜕变,并有土灵珠可以借助,三人实际上与她们两个体质并无太大差别,至多再多出半载至一年,修为也能到如此地步!”

“正文,你可将我们的怀孕生子时间包括在内?”清绮提醒道。

“都包括在内了,你们别看瑜然此时境界提升缓下来了,但随着今后我们的修炼资源更加齐全,耽误的一年会有双倍的提升速度,况且有身孕不代表不能修行,只是不宜进服丹药而已。尤其心境与自然感悟方面,一样也不会落下,这两方面提升了,实际境界的提升只会事半功倍!”

此时已是凌晨时分,因老祖宗与李奶奶就,住在灵气环境的禁制之内,李之因而决定带众人返回。

寻到阿明等人,唯有撒舍尔还出下修炼当中,故而人们就留在秘境内等待了半个多时辰。

孩子们此时也已安然入睡,等天亮后再来接他们出去就好。

天色大亮,李之与夫人们起的很晚,来到院内时,该走的早已出发了,尤其是那些女眷们,依旧对逛街乐此不疲。

饭桌上,李之笑着问起:“你们女人家连续六、七天各处瞎逛,也不觉得厌倦吗?”

清绮笑着回道:“这叫乐在其中,回到家里也是浑身疲惫,有时候话都不愿讲,但第二天仍兴致满满。就如特使大人他们一样,有了兴趣,身子的乏累倒在其次,关键是能大饱眼福,满载而归,其中乐趣,你们男人体味不出来的!”

“吃罢了饭,你们还要追赶过去?”

清绮并未即时回答,而是将视线投向其他两女,瑜然、庞啼必是留在李之身边。

尤其对庞啼而言,她的全部兴趣似乎都在李之身上,女人一般喜好于她而言,远没有李之让她更牵肠挂肚。

阿菲法笑道:“去还是要去的,至少我是必须出现,毕竟她们是因我而来的大唐。”

懿懿道:“我怎样都可以,那就去吧,清绮姐不是还要兼顾着小饰品采购吗?她一人也忙不过来!”

有阿明一旁守护,倒也不怕路上有事发生,伏辰、离其、撒舍尔一早就随同前往,继续他们的守护工作了。

不算早饭的早饭结束,几人乘马车离开,李之闲来无事,带着瑜然与庞啼,赶往市舶使一观。

午时时分,才返回来去往瓦费格的餐馆。

莘景山三人则不知去向,巴斯蒂昂昨晚就说过了,今日里要去艾萨克的驻大唐使节府,要晚上才回来。

倒是弥睿守在马赫迪一行人身边,就这简陋的桌椅板凳,在街边推杯换盏的不亦乐乎。

令人惊奇的是海丽耶没随女眷大军出外拼杀,而是如小鸟依人般偎在曼苏尔身旁,颇有种重归热恋时候的热乎劲,让李之心里在使劲的憋住了笑意。

坐下没多久,瓦费格那个在后厨掌勺的大儿子特里就找了来。

一问之下,方知因近段时间的客人蜂拥上门来,这家小店就显得相当狭小了,特里的意思是想换一间更大些的铺面。

但瓦费格已有五十岁,这般年纪在大唐称之为天命之年,一般说过了这般年纪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

他就有些不赞同儿子的建议,毕竟他的理由也合理,等到阿卜杜勒皇族一行人离开后,小店即使客人多了些,也能足够应付。

第六百五十一章 特里的烤肉店

特里找到李之的打算,就是希望他出面劝说一下自己的父亲,像特里这般二十七、八岁的年龄,想干一番事业的心思,李之完全理解。

只是他也没有第一时间找到瓦费格,而是询问起特里的具体打算。

因为他父亲的话也很有道理,阿拉伯风味餐馆原本就是小众里的异类,连李之自己,到目前为止都不能适应。

大唐人在吃上向来是颇舍得下工夫的,所谓食不厌精,大概说的就是如此了。

在吃上的精致和挑剔,就是普通老百姓也好讲究个色、香、味俱全,那做法的精细和繁杂,简直令人叹为观止甚至瞠目结舌。

而阿拉伯人生活的自然环境比较恶劣,他们那些头顶烈日、骑着骆驼闯大漠的祖先们,似乎没有给后代留下花样繁多的食谱。

虽然热情好客依旧,但他们做的菜,基本上是大而化之的粗线条,除了烤,就是炸。

顶多再来个炖完事,要么索性生吃,从不知“醋溜”、“酱爆”为何物。

甚至连最起码的炒菜都拙于应付,更不会用小小的萝卜花和黄瓜片,在食物上拼凑出造型各异的精巧图案来。

想是早猜到李之会有此一问,特里的回答也是有条有理:

“阿拉伯人虽不擅长煎炒烹炸,却并不妨碍他们对美食的趋之若鹜。不过,美味可口的大唐菜,通常会在他们中间产生两种反应。一是眉飞色舞,啧口称赞;二是有少数阿拉伯人,他们只认自己的民族口味,从没有吃过大唐菜,也对这个菜系菜不怎么感兴趣。”

“哦?还有这样一类人?”李之很是惊讶,他可是见识到阿菲法家的亲友团们,没有不喜欢大唐菜的。

“是有这样一些人,不仅是我亲眼见到的,而且并不是那种宗教中的狂热分子,事情是这样的......”特里详细讲述了那次见闻。

就在不久前,广州本地官府宴请几位相当重要的阿拉伯友人,特意交代厨师一定要让客人吃好、吃高兴。

因为翻译问题,特意将特里找了去,以便更好地交流。

他们特地请了当地曾做过御厨的一位名厨,那人提早几天就忙开了,使出了浑身解数,累得汗流浃背。

结果呢,见多识广的客人脸上乐开了花,吃得满嘴流油,连声夸赞。

而与他们同来的夫人和几个小孩子,却对着花花绿绿的一桌子冷盘热菜,犹犹豫豫地不肯动刀叉。

主人再三殷勤地劝菜,夫人们才勉强挑些黄瓜条吃了,对其他菜则礼貌性地浅尝辄止,瞧那劲头,一看就知道在应付,只为了给主人面子而已。

小孩们可不管什么礼貌,不肯吃就不肯吃,只是不住地问:“什么时候才有甜品吃啊?”

母亲赶忙喝止住吵吵闹闹的孩子:“你们规矩些!甜品要等所有的菜都吃过才上的。”

这下更麻烦了,每上一道菜,这些孩子就问:“这是不是最后一道菜啊?我们可以吃甜品了吗?”

席间,特里也是尽职尽责,对身边的客人介绍一道新上的菜:“这叫琵琶虾排,是这位厨师的拿手好菜,您不妨尝尝。”

这位夫人将信将疑地说:“怎么会呢,虾可不是这个样子的啊。”

特里只得倾自己所能,简要地告诉她虾排的做法,什么将精选的大虾去头去壳,只剩虾尾,用十多种各色上等调料腌制。

首节 上一节 670/9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