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生意人 第723节

这一次希沙姆在木器场定下几十套风车,此次仅有赶工出来的两套,工匠师傅是随成品前往的安装培训人员。

希沙姆连续三天,已有一会就待在风车下,以便随时掌握这种新式船帆的实用性。

一旦一路上经过确切验证,他所引进的船帆式风车可是巨功一件,并不亚于纳西尔的宣纸工艺引入。

被拉赫曼倒班安排在风车旁的船员里,也有不少大唐籍船员,就是来时路上,提前在杭州及附近地区聘用的那几百人。

古代航海事业的形成,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在海上探险、大规模海上运输、海外贸易及频繁的海战中,先后出现了海上强国——齐国、吴国和越国。

其中的越国就是现在的江浙一带,越人自古擅长航海,就是因此而来,所以之前的招募船员才会定在杭州。

这些人有“断发文身”的习俗,可能这是由于常在水中,长发不便,所以剪短,纹身,是象征龙之子,求其在海中的安全吧,自然也有迷信的色彩。

他们因常常潜水游泳,对造船航海技术较为娴熟,而且当地造船业也很发达,不论适于海战的戈船,还是民用的扁舟、轻舟、舲等,盛京零号招收范围可不仅限于游泳是否善于。

日后为打发漫长的远洋生活,李之早计划出了远洋船上的造船计划,当然只会是些微型船只。

之所以建在船上,一是因为不需要他们批量产出,重在船型研制;二是这些人有走南闯北的便利,可以见识到世界上任何可借鉴船型;三是肯跑到船上讨生活者,其家境必定不富裕,此举也有给他们一些赚取外快的机会。

此时就有几位江浙籍的船工在现场,他们已经与李之有些熟悉,讲起话来也随意很多。

在他们眼里,李之可是位造船业的大师级人物,有时在船上遇见了,通常会问一些船型上的问题。

今日里也是一样,在李之与希沙姆交流一阵子后,就有船员上前来讨教。

因李之曾当众许给他们,船上随时备有现成的木料,有新型船只研制出来,会有大笔银子赏赐的,故而那些熟悉造船者兴致很高。

左右闲来无事,李之索性引着几人到一背风处,铺开几张纸就开始涂涂画画。

他前世可不是造船出身,对于古船仅是出于爱好关注过,对其中著名的船型还有些研究,其他不起眼的小型船只,就只剩下个模糊印象了。

第六百九十三章 布洛林岛与食人族

好在李之于大体样式,依然能记起一些来,再结合现代船只图片印象,至少多勾勒出几种船型来,还是可以做到的。

但具体尺寸、比例就需要这些人自行研制了,不过这也极大方便了这些船员们。

未知事物不管多么结构复杂,只要大体外形、设计理念雏形具备,研制起来才可以有的放矢,而且便捷了很多。

也是看这几人忠厚老实,李之才乐意帮上一把,况且此举可以尽快取得成效,一旦研制成功,他不介意多花些银子。

因为这些无论外籍还是大唐籍,李之为他们想的很周全,一旦年龄大了,都会有地面上工作安排的。

像是面前的几人,在广州城进入过贝家木器场,很愿意在那里开始退休生活。

若他们均掌握了造船技艺,对日后的生活来源更有保障。

一番勾勾画画后,李之特意交代了几人不要将简易图样泄露,这也算是知识产权了,所说尚无具体尺寸,但有了船型雏形,已是半成品图样了。

都知道一旦研制成功会有重赏,开始研制之初,搞得尽人皆知总是不利,甚至船员之间产生争抢,就会威胁到航运安全问题了。

到了实际打造阶段,旁人就无法做些小动作了,李之这样吩咐,也算是善意的提醒了。

由于李之已经给工部侍郎马景铄、水部郎中王修明二人,留出来新型战船的图样,此时交给他们的只是以轻舟为主的民用快艇。

但同样采用了先进的钉接榫合联接工艺,且将木叶轮设计一并毫无保留,更采用了最早的螺旋桨驱动原理,与军用车船内部构造类似。

这种设计已经淘汰了原来的船橹,改用人力踏板,这种船用踏板驱动,就是现代轮船的前身。

古船演变中各种细节上的改造,与具体船型有密切关系,李之所知船型有限,也只能提出部分理念而已。

其实他对这几人并不抱有太大希望,目的仅是想着给贝家多添一条生财之道罢了。

即使他们短时间内一无所成,工部研制的军用车船也差不多了,大不了出面给军方讨些两车、四车的小型船只订单就是了。

贝家对于李之来说,算是重点扶持目标,毕竟他们是其在广州甚至整个南方地区的代言势力。

唯有贝家在极短时间内,迅速拥有足够财力,他才好给他们安排更大的发展空间。

也就是说,目前他已将广州城视为自己的大本营,贝家越是实力雄厚,才越能与正清文绮堂联合起来,形成南北交相呼应的经济优势。

有李之还在此方世界,他自信有能力保家护业,维持发展,这样做的目的均是在为未来着想。

等他离开这里进入修真界,就会带走大部分修炼者,单独一家正清文绮堂,显然不足以应对接下来的皇权更迭,朝代改换。

当日午时过后,拉赫曼、萨达相携来到李之所在客舱,说起之前的打探。

巴斯蒂昂果然透露出不少,萨达首先将李之之前曾给他看过的那卷羊皮卷地图讨过来,并结合手里的最新航海图,一一指点分析。

正如先前猜测,距离广州港足有两万里的巴哈马群岛,就是手中地图所标注的那片海域。

特林岛也与之前判断无误,就是西半球加勒比海通往欧洲的航海通道上。

它的周边附近海岛上都是黑人土著,方圆数百海里,均归于属印第安语系的阿拉瓦克语族实际控制区域,属于神权社会,各部落由酋长统领。

当地黑人土著酋长,多与欧洲人由直接交易,交易方式就是用海岛上的棉花、黄金、皮毛、矿物、奴隶,来换取来自欧洲的日常生活用品。

巴斯蒂昂甚至去过其中一个叫做布洛林的海岛,那是数千大小岛屿中最大的一座岛,东罗马帝国在岛上是有外交机构的。

据他所知,那一片海域尚未被欧洲殖民,但却是欧洲黑奴较大的进口地之一。

驻岛欧洲人说是外交人员,实际上就是欧洲生意人雇请的有文化的土著黑人,实际上与东罗马帝国皇室并无太大关系。

或者说,有关系也是极具隐秘性的,因为他曾看到的一份航海日记里,对布洛林的描述相当详尽,甚至海岛上势力分布均有提及。

乍一听上去看似正常,但要知道,布洛林岛此事尚属于未开化的石器时代,阿拉瓦克人是农耕文明,主要作物包括木薯和燕麦,使用石器,使用加勒比语,无文字。。

除了农业外,那里人唯一算是先进的人工产物,就是会编织棉花吊床。

巴斯蒂昂还提到那里大片种植着烟草,他甚至掏出来一个树根制作的简陋烟斗,就是得自于当地土著。

并形容到,岛上土著会把烟草放在太阳底下晒干,而后在他们脖子上挂上一个小牛皮做的小袋子、一只中空的石头或者是木头,很像一支管子。

高兴的时候,便把烟草揉成碎末安放在管子的一端,点上火,在另一端便用嘴深深地呼吸,使得体内完全充满了烟。

直到从他们的嘴和鼻孔里冒出为止,就像烟囱里喷出来的烟一样。

首节 上一节 723/9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