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隐龙 第486节

山顶的炮台顿时火光冲天,可是这轮炮击根本就没有造成人员损失,如果这群强盗知道炮台平日里根本就没人值班的话,他们肯定是不会浪费弹药的。

脱了军服的军人,战斗的时候依然是军人的方式,百姓们看着大海上数十艘舢板划的快如剑鱼,长长的船桨起落之间居然比赛龙舟的还有节奏。

“娘嘞……来强盗了……还是长毛强盗啊……跑吧……”整个镇子就跟炸了锅一样,所有人向北方撒腿狂奔,而跑的最快的就是那一棚守军,从始至终他们连一枪都没放,一弓都没拉,甚至有的光着屁股就往山里跑。

满清的腐朽没落,从此可见一斑。

火光在镇子中升起,枪声连绵不断,受辱的女人在痛哭,重伤的老者在惨叫,一个小小的沿海村镇,又不是商旅密集的地方,与其说这些法国人是来发财的,倒不如说他们只是想发泄。

整整一天的时间,这群海盗只搜刮了三千多两纹银,但是杀死的百姓就足有四千之巨,整个胶州彻底被烈焰所吞没。

当夜幕降临之时,这群强盗拿了银子还不放过,居然抬着几十头猪上百只鸡鸭,还有很多面粉上船了,看来他们这身份转变的还真是快,仅仅一天时间就已经适应了海盗的身份。

天琴座号和罗马人号走了,而胶州湾惨案直到三天后才传到济南府,而这时候的山东地界一言九鼎的大人物不是别人,正是后世北洋的缔造者李鸿章。

太平天国被剿灭了,但是捻军还没平定,尤其是东捻军,一直在山东河南直隶交汇处一代活动,朝廷数次清剿都不了了之,甚至在去年也就是1865年,捻军在山东曹州埋伏一具全歼僧格林沁所部骑兵,诛杀僧格林沁,整个京师震动,甚至连东交民巷的洋人都惊呼满清失一上将。

僧格林沁虽然是英法的手下败将,但是六里桥那场疯狂的骑兵突击,让欧洲人还是很震惊的,西方向来崇拜强者,所以他们虽然不喜欢僧格林沁,但是该有的尊重还是有的。

僧王陨落,朝廷震怒,立刻调集曾国藩北上平定捻军。但是奇观的事情发生了,打长毛能够驰骋半个中国的曾大帅,面对一群流寇样的捻军居然怂了。

这场仗打的跟温吞水一样,完全没有发挥出火器营的威力,大帅干脆就是来公费旅游的。

于曾国藩温吞水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一等肃毅伯,赏戴双眼花翎的大清政坛新星,李鸿章了。平定捻军的战役中,李鸿章的淮军大放异彩,打的威风八面,到最后朝廷甚至动了用他替换李鸿章的心思了。

究竟李鸿章和曾国藩之间有什么猫腻,这就不足为外人道了,但是眼下山东这个地界,还真就是人家李鸿章的淮军做主,毕竟现在还算战争时期。

当胶州湾惨案的情报送到李鸿章的案头之时,他的面前还有另外两份卷宗,那都是他手下最忠诚的幕僚给他汇总的情报,加上这一份可就是三个大大的难题了。

“左季高(左宗棠)要调走了?去甘陕回部?好好好,你只要离开中原,剩下的戏就由我来唱了,包裹你那个心腹胡雪岩,我也会给你照顾的好好的……”

“洋人海盗袭击胶州?这怎么可能,胶州什么时候出现全是洋人的海盗团了?而且就抢走了三千两纹银?怎么感觉好像是海盗杀人练兵啊?”

在李鸿章的眼里,死几千百姓丢几千两银子,这都是小的不能再小的案子了,平定长毛,平定捻军,那一场大战不是几万几万的死人,胶州湾惨案,在他的眼里就是一个案子。

唯独第三份卷宗,还有里面夹着的密信,才是让李鸿章最头痛的呢。

“太后啊,您这可是给我出了个难题……我若带兵进京驰援,那我可就终身烙上西太后的标记了,从今往后我可就下不了船了……”

万万没有想到,摆在李鸿章面前的居然是慈禧的亲笔信,这个老妖婆居然想到找他来求援了。

历史上慈禧和李鸿章的关系非常复杂,因为当慈禧彻底掌权之后,曾国藩、左宗棠之类的重臣也就逐渐陨落了,只有李鸿章一直是他手下的汉人重臣,李鸿章的北洋让老妖婆又敬又怕。

离开李鸿章的支持,满清肯定会亡,这是皇室高层的共识,但是李鸿章毕竟是汉人军阀的领军人物,不防着点还怕篡了他们这一国。

不过现在的李鸿章还没有成势呢,在慈禧的眼中他算是一个可以争取一下的汉人军阀,所以才有这封密信摆在李鸿章的案头。

526 李鸿章的决断

真实的历史上,慈安死于光绪七年,也就是1881年,距离现在还有二十多年的时间,而在正史里,慈禧也是通过这二十多年的韬光养晦一点点的积攒自己的力量,小心翼翼的在东太后和朝臣之间保持平衡。

历史上的慈禧确实是个妖孽,但是这个妖孽走上人生的顶峰也是靠半辈子苦心经营出来的,也是一点点的扩大自己的势力和人脉,最后盘根错节的控制住整个清帝国,直到她死都没有任何人能够撼动。

而1866年的慈禧,可远没那么大的势力,她所能控制的也只有京畿之地罢了。

九门提督府、紫禁城的亲兵营、满人里的守旧势力、加上自己亲儿子同治皇帝,让她在四九城内编织出一张铁网,这也是她敢于发动宫变的底气所在。

但是离开四九城,慈禧的影响力有多大,这可就值得商榷了,曾国藩哥俩肯定不会服她,毕竟曾国藩是道光年间的进士,轮恩情人家也得记道光和咸丰父子俩的恩德,你慈禧说到底就是个小妾罢了,就算生了长子也不过母以子贵。

在儒家的伦理观中,皇帝是第一位的,当皇帝没有亲政的时候,东宫是第一位,你西宫只是第二位,我们的忠诚是有顺序的,您慈禧还是往后排排队吧。

那么抛开曾国藩之外的地方重臣还是谁呢?蒙古王公?还是省省吧,这群人跟铁帽子王们关系密切,搞八王议政兴趣很大,让他们跳上慈禧的船?那才是饮鸩止渴呢。

更远的地方象广州、四川、福建等地,你就别指望了,山高路远等他们进京勤王来,黄瓜菜都凉了。而再看看直隶、山西、盛京等地,要不就是兵弱,要不就是跟慈安关系密切,慈禧能依赖的人还真不多。

选来选去,也就左宗棠和李鸿章两人还有点希望。首先他俩手中都有兵,李鸿章自己练出了淮军,而左宗棠是湘军里面威望仅次于曾家兄弟的,他统帅湘军还真没人敢不听。

一个能动用湘军,一个能动用淮军,而且都不是顶级重臣,还有的是施恩的空间,慈禧最后的目光就放在他俩的身上了。

思前想后,慈禧决定把宝压在李鸿章的身上,因为李鸿章拥有自己的直系淮军,他想调动军队只不过是自己一句话的事情。

而左宗棠不行,就算他答应了,他手下的兵丁也会受到曾国藩的影响,那老狐狸一旦反水,左宗棠也得听他的不是。

而且慈禧的眼睛毒辣的很,李鸿章和左宗棠相比,眼神中多了很多的野心,有野心的男人才更好控制,不是吗!

慈禧不愧是国内政治天才,几盏茶的功夫就已经锁定了即将收买的目标,为了取信于人慈禧甚至亲笔写了一封书信,宁可给李鸿章留下一份证据,也要让他放心。

大家都是聪明人,封官许愿的话根本就不用明说,慈禧只提到了京师大乱的根源,就是肖乐天的新军秘密作祟,希望淮军抽出精锐对抗肖乐天,护佑大清江山。

听话要听音,李鸿章当然知道慈禧的画外音了,如果真的要对付肖乐天,干嘛不直接让淮军北上,沿着乐陵、盐山、黄骅一路北上直接就打到塘沽去了。

可是慈禧非要让淮军去四九城防备肖乐天的新军,这画外音傻子都能听明白了。

史上上的李鸿章毁誉参半,搞洋务是有功的,但是当年在对待新疆的问题上还有中法越南战争上,他的举措确实很受人非议,至于以后的甲午战争,那就更别提了。不过有一点是大家公认的,李鸿章是个官迷,好好当官是他人生的座右铭,对于他来说升官的每一次机会都是宝贵的,都是要紧紧抓住的。

“来人啊……全军选健儿,我只给你们一天的时间,选出三千百战老兵出来,带上最好的洋枪,带足了弹药,听我的命令……”

整整一顿饭的功夫,李鸿章终于下定决心了,什么东宫太后啊,什么剿灭捻军啊,什么曾大帅的恩情的,都一边玩去,老子我要带兵进京勤王了。

“嗻……谨遵大帅令!”

还是自己亲自练出来的兵好用,都是淮地的乡亲,只要他李鸿章一声令下,都不问去哪里,马上就开始聚兵。

李鸿章的心思现在已经全放在慈禧的密信上了,剿灭捻军还有胶州湾惨案早就被丢到脑后去了,捻军现在已经是强弩之末,剿灭不过就是时间的问题,而大海上的海盗?去他妈的,谁耐烦管他们。

就在李鸿章下定决心准备进京勤王之时,在苍茫的黄海上两艘法国战舰已经绕过了胶州半岛,正式驶入渤海湾。

甲板上的水兵虽然没有了漂亮的海军制服,虽然已经换上了有些陈旧的水手服,但是他们身上的精气神却别当兵的时候还要骄傲。

“前方发现十艘渔船……不知道那个国家的……快看他们要逃……”桅杆上的瞭望手大声的吼叫着。

“哈哈哈,孩子们……咱们又有游戏可以玩了,冲上去看看他们给我们准备了什么好东西……”在船长的命令下,天琴座号和罗马号如同两条虎鲨一样包围了上去,海面上拉出长长的白色波涛。

十艘渔船上吓的一片怪叫,哇啦哇啦的谁都听不懂在喊叫什么,但是在船头几名浑身赤裸身材强壮的女人证明了渔船的身份。

“哦,上帝啊,那一定是朝鲜的渔船,只有朝鲜才拥有这种海女……太棒了,我们有的玩了……”甲板上的强盗们一片欢呼。

首节 上一节 486/28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