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第1220节

毕自严还在继续说,朱栩的目光平静如渊的扫过大厅里的所有人,他们的表情,眼神以及深藏的心思,他都能读出一二。

“结束。”

许久之后,毕自严看着众人,面色如常,心里大松口气的道。

他没有动,按照既定议程,接下来就是众官员们向他‘质询’的时间,他要做好回答,然后对内阁进行‘信任投票’,未过半的会被自动免职,并且日后不得再出仕!

诸位官员也知道,看了眼身前的纸张,有抬头看向毕自严,再转向朱栩,都是神色微凝。

毕自严的这个‘稿子’必然是经过皇帝的,他们若是反对,岂不是等于反对皇帝?

孙传庭环顾一圈,看了眼朱栩,刚要开口,朱栩突然咳嗽一声,道:“朕补充两句。”

众人神色微惊,一些人习惯性的站起来,甚至是毕自严都转过身,目光微敛的看向朱栩。

朱栩摆了摆手,道:“都坐,朕随便说几句。”

满厅的官员神情极力平静,内心不安,惴惴的看着朱栩,大气的都不敢喘。

朱栩坐在那,不怒自威,道:“第一点,关于‘新政’……这不是朕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朕一个人要做的。这是现实情况下,所有大明人内心期盼,渴望的事情。从张居正的改革开始,就表示我大明厄需变革,刻不容缓!朕受万民所托,统理整个天下,朕要为苍生,为社稷做事,做别人不敢做的事!列祖列宗在前,千秋史册在后,都在盯着我们,我们除了‘矢志不改’,‘一往无前’,没有第二条路可走!朕,绝不容‘新政’被打折扣,更不允许倒退!谁敢在‘新政’上与朕作对,那就是要置天下万民于死地,朕决不答应,我大明全体官吏不答应,我大明两百万大军同样不答应!”

朱栩的的话落地有声,铿锵有力,在整个大厅回荡不休。

所有人都默然不说,皇帝这是在警告,也是在立誓,向天下百官表达他的坚定态度。

朱栩也不管他们的想法,道:“第二点,就是法度,我大明近百年的乱象,就是因为法度缺失,纲纪废弛,朕希望在座的人,都能守住本心,不被诱惑,知道路在哪里,脚该往哪一个方向走!朕与朝廷,将建立更为全面,严格的察举制度,打击一切心术不正,贪官污吏!在这一点上,地方要与朝廷保持绝对的一致,不允许有任何例外!”

大厅里落针可闻,当今皇帝甚少在众人面前说话,可一旦说了,谁都不能忽视,否则就等着倒大霉!

“第三点,”

朱栩顿了片刻,道:“‘农政’是我大明的根本,在涉及‘农政’的改革中,地方要冲在最前面,不是朕、朝廷逼着你们,你们才肯做事,朝廷用十分力,你们才做三分,甚至于,朝廷制定了计划,你们还在嚷嚷着这不行,那不妥,到底是朝廷的‘农政’有问题,还是你们根本不愿意去碰,去做?朕这句话放在这,你们离京之前,都写一道奏本给朕,写的不好,不深刻,就留在京城,朕一笔一划的亲自教!”

众人头上冒出冷汗来了,果然如他们猜测的一样,皇帝生气了!

大厅里,连大声喘气的都没有,一股冷意流动。

“第四点,”

朱栩这一次顿的时间长了点,道:“士农工商都是我大明不可或缺第一部分,每一个部分都为大明的兴盛做出贡献,这些不能被抹杀。现在,我大明更需要大明所有人的努力与支持,朕废除了贱籍,是释放工匠,释放他们的能量。制定‘商法’,是为了给商人自由,现在我大明每年的商税,方方面面加起来有近一千万两白银,这笔钱占国库的三分之一强,你们有没有想过,这对朝廷来说意味着什么?如果没有了这部分,后果有多严重?”

“除了商法,朕也决定从今年开始,全面开放海禁,鼓励出海行商,这是国策,地方官吏,任何人不得在政策上,施政上,甚至是口头上进行阻碍,限制……地方,必须保持与朝廷政策的完全一致,但有任何敢于与朝廷,与朕对抗,纲纪如铁,法不容情!”

满大厅都很安静,心脏跳动如雷。

皇帝不是在无的放矢,是在冰冷冷的警告他们!

第1005章 大议结束

大议厅里,所有人都平静无声,呼吸都被收敛。

如果说内阁的‘新政’计划,堪堪能让诸巡抚等同意,但朱栩直言不讳的‘宣告’,已经戳中了他们心中的软肋,让他们难受。

毕自严等没有说话,这些在乾清宫,在内阁,皇帝或明或暗的向他们说过,这一次,不过是更明确的说出而已。

朱栩说完,就端起茶杯,轻轻拨弄着茶水。

他拿捏的是有分寸的,‘新政’决心,‘国体’改革,‘农政’,步步推进,一直到‘商法’,既打中了这些大人们心中的不情不愿,又让他们说不出话来。

熟悉朱栩的,接受能力好一点,京外的一些巡抚,总督这个时候都是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办。

皇帝陛下说的四点,每一个都仿佛一道绳索,勒住他们的脖子,让他们欲言又止,难受异常。

整个大议厅,要说理解力或者说支持度最高的,有三个人,傅昌宗,周应秋,还有一个就是内阁辅臣孙传庭!

孙传庭接受能力很强,哪怕朱栩的想法与政策再如何的‘离经叛道’,他总能分辨其中的利弊,以及更为长远的一个考虑。

孙传庭行事更为大胆,有方略,迟缓有度。与毕自严的稳重,保守很不相同。

朱栩这些话,之前就已经对内阁说过一次,孙传庭表情平静,等了一会儿,然后转向一群高官,朗声道:“接下来,请诸位官员对毕阁老进行‘质询’,本官重申,只能是政务上的讨论,不得进行品性攻击,不得超出范围,更不允许胡搅蛮缠!”

孙传庭话音落下,大殿里依旧还是落针可闻。

众人都沉浸在朱栩刚才‘四点’警告中,一时间回不过神,何况这‘新政’既然已经宣告了,他们问不问已经无关紧要,甚至说已经是徒劳。

孙传庭等了一阵子,便道:“既然没有人‘质询’,那么下午再次开议,决定在朝报上登载的形式以及内容。”

这样的大议,毕竟是第一次,众人还是没什么反应,同时也并觉得有什么尴尬,一切都是在依着既定议程在走。只是因为不熟悉,没有细节。

孙传庭见如此,便侧身向朱栩道:“皇上可还有其他训示?”

这次的大议只是一个开端,朱栩在慢慢的构建一个政体框架,不能走的太急,想了想,还是决定再给一点风声,道:“这次各地巡抚,总督入京,耗时长久,虽然是因为朕的大婚,大演武,大议的缘故,但毕竟影响地方政务。这样,下一次再开大议,由各省派人来入京,人选怎么定,多少,什么时候入京,待多久,大议有哪些权利,在国体中是什么位置,由朝廷商议而定,如何?”

诸位巡抚,总督还没反应过来,毕自严等齐齐抬头,面露惊色。

他们早就有所猜测,现在果然来了!

只是,他们也不清楚这‘大议’到底会如何发展,但总之绝对不会简单!当今这位,每一次费尽周折的做某件事,最后都不普通,对朝局会有大影响!

满厅的人不知道如何说话,哪怕有想问的也不敢在这个时候问出口。

朱栩自然不能说的太多,不然非吓着这些大人们不可,微笑着站起来,道:“今日的‘大议’很成功,接下来的事情朕就交给内阁了。”

所有高官纷纷站起来,抬手道“臣等恭送皇上。”

朱栩又环顾一圈,转身出了这大议厅。

曹化淳,刘时敏两人跟在身后,虽然只有几个人,但一群高官看着,总觉得有些迤逦的古怪感。

出了大议厅,朱栩慢慢的走着,心情倍感舒爽。

‘大议’应当是他最看重的一项改革举措了,大明不止要军力走在世界的最前端,体制也一样,现在这个时间节点,是世界发展的巨大转折口,朱栩一点都不会退让!

现在大明的舰队已经驶往欧洲,大明对世界的影响……正在开启!

朱栩眼前浮现了很多奇特的画面,嘴角不禁勾起笑容来。

首节 上一节 1220/17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