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第1240节

毕自严欲言又止,只得抬手道:“臣告退。”

朱栩看着两人离去,脸上满是笑容。

只要开了这个口子,将来的大明,尚武成风,这个世界,每一个角落都会有大明人腰间佩刀,高头大马,横行天下!

曹化淳等二位阁老走了,上前道“熊总兵,唐王已经被奴婢安排在司礼监,皇上可要立即召见?”

朱栩摇了摇头,道:“等曹变蛟到了再说,海军的规划是一个大战略,不能少了他。”

曹化淳进来,只不过是给了朱栩打发走毕自严,孙承宗二人的借口,免得他们继续纠缠。

“是。”曹化淳应声,悄步后退。

毕自严与孙承宗出了乾清宫,站在台阶前,面色各异。

毕自严抬头看着天色,叹息道:“要起风了。”

这尚武之风一开,必然遍及整个大明,这风一起,再收将万难!

孙承宗倒是从容一笑,道:“这风早就起了,是你太后知后觉了。”

毕自严神情动了动,没办法反驳。确实如此,这风的源头,还得从当今皇帝登基开始算起。

“走吧,我们还得坚持几年,要是换了别人,这风……早就是风暴了。”孙承宗笑着,迈步向前走去。

毕自严暗自叹了口气,跟着回内阁。

孙承宗说的是对的,也就是他们还能倚老卖老,皇帝顾忌几分,若是一些趋炎附势之人,只怕情势早就汹涌不可制!

‘尚武’一事,孙承宗,毕自严都没有直接公开,而是决定以润无声的方式,待有够格的官员出京,给他们选拔亲卫,然后常驻府邸,随身护卫,这样就自然而成,等想要反对的时候,已经来不及。

这也算是他们跟着朱栩学到的,先成既定事实,想要再扳倒就需要十倍的力气,加上有他们压着,必然是顺理成章的成为‘定制’。

第1025章 稚嫩的想法

景正二年,四月十二。

紫禁城,大兴土木。

内阁被推倒重建,大元帅府拔地而起,工部数个员外郎在亲自指挥,整个外廷都是忙忙碌碌,热火朝天。

内阁现在搬移到了文昭阁,大元帅府在武成阁,这两个地方,是现在大明最热闹的地方了。

相对而言,朱栩的事情就轻省了很多,每日不过是复核,真正要处理的事情,反而减少了大半,所有的事情,都在一个框架内运转,内阁,六部等已经日渐熟练。

‘新政’之下的各种政务,理念,在有声与无声中,改变了很多人。

乾清宫,东暖阁。

朱栩手里的是内阁与户部,国税总局等联合上奏的,关于‘景正税法’的奏本,重点是‘商税’,详详细细,涵盖了几乎大明所有的商业活动。

从盐税,矿税,茶税等朝廷几乎垄断的大税种到贩夫走卒的几乎可以忽略的小税种,条条框框,言简意赅,洋洋洒洒近万字。

这些都是‘大框架’,具体的还得多部门再次合议,详细的规定还要几个月才能出。

朱栩慢慢的看着,神情相当认真。

‘商税’是他最为关心的事情之一,经过多年的酝酿,现在终于要彻底铺开,落地。

从内阁的计划里,朱栩隐约看得出,他们的想法似乎想要将商业变的‘可控’,并没有积极促进商业发展的意思,很多商业活动要么被禁止,要么被大力限制,只留了一条缝隙。同时,有些收了重税,比如各种粮食,谷物等,甚至一些地区还严禁买卖。而有些形同免税,比如小商小贩,书籍买卖之类,竟然三十税一!

朱栩扔到一边,留中不发,突然又抬头看向曹化淳,道:“关于这‘税法’,就没有人有不同意见?”

曹化淳上前,想了想,道:“回皇上,‘新政’的各项政策都会对外征集意见,内阁,户部,国税总局那边收到的各种信件不下万封,‘景正税法’已经公开征集半年多,反对声很大,支持的也不少,特别的话,应该说是朝报的主编顾炎武了。”

“顾炎武?”

朱栩一怔,事情太多,他都快忘记这个人了,不禁摸着下巴,道:“朕差点把他忘了,他现在是什么官职?”

朱栩关注的人,曹化淳都会盯着,心里自是有数,道:“朝报的一个主编,从六品。”

朝报是内阁直属机构之一,里面的官员的品级普遍不高,一个小主编自然不会有多大的官,从六品,也是朱栩关注下的特殊照顾。

顾炎武还年轻,要慢慢培养,朱栩不着急,感兴趣的道:“他说了什么?”

曹化淳回忆一番,道“奴婢印象深刻的是,他写了一篇文章,是关于商税的,这让一位大儒气愤的打上门,顾炎武据理力争,毫不退让,将那位大儒气的卧床三月不起,差点没撑过来。顾炎武的大概意思是要对商业逐步放开,有序的鼓励发展,朝廷可以从中收取赋税,同时能够有力的应对农税减少,成为相当好的补充……”

朱栩听着微皱眉,顾炎武到底还年轻,没有他印象中的思想那么成熟,看问题透彻,前瞻,现在的他,还显得有些嫩,居然将商业看成了农业的一种补充,还没有看到商品经济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只是初步的一个萌芽……”

朱栩大致明白顾炎武的想法,捏着下巴沉吟一声,道:“记下来,等出海的舰队回来,在政院开经济科,顾炎武调去做副教授。”

去欧洲的舰队,实际上也算是一次环球航行,同去的那些‘科学家’,‘学者’一定带回不一样的东西,这些都会在政院铺展开来,或许会给顾炎武带来不少新的启迪,促使某些事情提前发生。

“是。”曹化淳应声。

朱栩没有再说,继续埋头批阅他的奏本。像这样的‘小事’,他也不记得安排了多少,这些人与事,在将来可能不会有什么,但在某一天也可能会给他带来巨大的惊喜!

总而言之,这些都是顺手为之的‘伏笔’,他带着平和的心态,静静的等待着。

大明上下,热火朝天,高层官吏前所未有的齐心,有热情,陷入了一种狂热的忙碌中,几乎没有一个衙门有闲人,强大的‘新政’风暴,横扫大明所有军与政机构,各种政策应接不暇,如山的压力推动着一波一波的改革,不断带来新的变化,每一天,甚至每一刻都上演着不同的变化与故事。

长城外,归化城。

林丹汗牙帐。

林丹汗坐北朝南,看着国师尼克鲁以及一干千户,面色怪异。

林丹汗满心怪异,表情也不知道该如何,看着一群人,道“安达山的话是真的?”

尼克鲁端坐在那,神色不动,颇有些高深莫测,林丹汗声音落下,所有人习惯性的都在看向他。

尼克鲁平静的看了众人一眼,语气缓慢的道:“安达山台吉传信来,明朝陷入内斗,无暇顾及我蒙古,攻打我察哈尔的计划可能会再次延迟,甚至取消。我详细的分析过,如果这一次明朝真的推迟,那么他们真的可能就不战而退,并且短时间内不会再来。”

“详细说。”林丹汗看着尼克鲁,语气有些激动的急切。察哈尔的实力真的太弱了,早就被后金打残,短短两三年根本恢复不了多少,面对大明的十多万大军,林丹汗从头到尾都没把握获胜。既然如此,他自然希望明朝不战而退,这样他就有了休养生息,韬光养晦的时间。

首节 上一节 1240/17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