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第1318节

朱栩出了乾清宫,直奔乾清门,四五馆在在原本的六科廊坊。

这四五馆也有些年头了,但是有文学大佬加入,也就这两三年的事情。

这里的装修还是十多年前,房间唯一的好处,就是大,能放下很读书,并且有足够的书香气,这些大家喜欢待在这里。

朱栩一进门,有许多或老或少的人迎过来,连忙行礼:“臣参见皇上。”

朱栩微笑摆手,道:“诸位辛苦,无需多礼,朕就随便看看。”

陶奭龄兄弟二人并不热衷朝堂,看到朱栩表情有些异色,但还是礼数周全的放下笔,走过来道:“臣参见皇上。”

朱栩笑着颌首,道:“二陶先生无需多礼,你们坐,就当朕不存在。”

二陶本就是学问大家,不怎么在乎朝堂,朱栩这么说了,他们就也就坐下,真当朱栩不存在了。

朱栩不在意,笑着往前走去。

穿过一个个开放式的房间,对于行礼的人视若未见,目光在一本本书上扫过。

这个时候,顾炎武突然出现,行礼之后,道“皇上,可要看什么?臣在这里待了一阵子,可以为皇上引路。”

朱栩看了他一眼,刚要说话,前面刘宗周起身,道:“臣参见皇上。”

朱栩对刘宗周是很喜欢的,这个人虽然政治能力低,但学问很高,是一代宗师,微笑着道:“朕就随便来看看,最近你们都在编修什么书?”

刘宗周神情平静,道:“臣主要负责对儒学进行编修,进行统一,力求涵盖我儒家至今的所有精粹。”

这是一部巨著啊!

朱栩对儒学一知半解,没有追问,看向顾炎武道:“带朕去看看朕要求编写的那些。”

“是。”顾炎武一听,连忙道:“皇上随臣来。”

朱栩随着顾炎武向前走,来到一间更大的房间,里面大部分是年轻人,老学究很少。

这些人看着朱栩,都很忐忑,站在一旁。

朱栩走近桌子,随手拿起一本,只见扉页写着:景正新政概要。

再翻翻,上面从政体,到政策,架构,地方体制,整理的是相当详细,有些地方,比朱栩想的,计划还要详实,某些阐述,甚至是他都没想到过,算是触类旁通,歪打正着。

朱栩仔细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满意的笑着道:“这个编辑的不错,好好继续,编好了拿给朕看。”

“是。”顾炎武接话。

朱栩随手拿起另一本,上面有四个大字:景正新法。

朱栩翻开,只见上面都是他登基之后大明颁布的纲纪,禁令,引申的还解释这些的作用,出处,影响。

他看的很认真,这些写的非常详细,有理有据,引经据典,好处,坏处,各种大道理,比他说干话好太多。

朱栩看了一会儿,很满意,接着拿起下一本,上面的标题是:新政利弊。

朱栩双眼眯起,拿了起来。

对于‘新政’,朝廷上下官员虽然大部分人都口口声声的支持,但私底下都是讳莫如深,不敢说太多。那些反对的,能找到无数的理由,借口,破绽来大肆攻击,至今沸沸扬扬,毫无停止的迹象。

现在这里居然出现了一本‘新政利弊’,他瞥了眼顾炎武,刘宗周等人,信手翻起来。

一入眼,朱栩就挪不开。

这本书,从朱栩最初搁置内阁,执掌六部说起,六科,御史,都察院,宗室,宗卿,再言及地方,再到各种衍生而出的政策,农政,科举,商政,废除贱籍,再到田亩制,税法等等,几乎无所不包。

这本书单是目露就有十多页,涵盖了朱栩这些年来大大小小的所有改革,其中后面都有‘利弊’二字。

朱栩沉吟着翻开一页,入眼就是‘科道既废,言路相无,百官任束持,忠奸不可辩’。

朱栩眉头挑了挑,看着这句话,一时间陷入沉默。

‘新政’的利弊,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也没有人比他了解言官在这个时候的厉害以及起到的可怕作用。

但是,已经绵延千年的言官制度,自然有其道理。

朱栩看着这句话,没有继续翻。

现在的‘新政’的方方面面都很粗糙,还在深入,精细,任何一道政策都能扒拉出大量的弊端,有些是确实是,需要改进,但很多是朱栩为日后准备的,或许在现在看来多么可笑,可怕,但日后将无比重要,不在现在成势完成,确立,日后千难万难!

第1098章 否定圣人

朱栩放下这几本书,用手拍了拍,脸上从凝色改为微笑。

朱栩环顾一圈,已经围满了人,除了几位老先生,他沉吟片刻,笑着道:“不错不错,就应该这样,正面的要大书特书,弊端也不能避讳,朕呢,没什么见不得人的,为国大计,逆耳为忠,写的很好,要继续,不要有顾忌,要是有谁给你们试压,就来找朕,朕与他理论理论。”

一群人纷纷躬身,响起乱七八糟的声音。

朱栩等了一会儿,目光在顾炎武,刘宗周等人道:“我们要上观圣人之言,立足于当下,下审百年民生大计,既要明白时移世易,勇于务实,更要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要理,以历史为镜,甄别时下,以眼前要务,观长远之路……”

顾炎武听着朱栩的话,倒是没有什么,但一些老学究都纷纷皱眉。

朱栩说的虽然的委婉,但里面质疑,甚至否定圣人的意图已经很明显,这对他们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不过,朱栩说的也有道理,不是不能反驳,而是说话的人不能反驳。

众人悄悄对视,莫敢言辞。

朱栩只是来交代编修的‘中心思想’,他相信,今天说完,会对四五馆有大影响,编出来的书籍将体现他话里的内容,甚至更加饱满,圆润。

又环顾一圈,朱栩觉得没有必要继续逛下去,又勉励几句,看着顾炎武道“忠清,跟朕来。”

顾炎武连忙跟着,一群人在朱栩身后,出了四五馆。

朱栩对四五馆一直是‘放手’的态度,今天还是第一次来,看到的还真是让他意外。

“你对四五馆怎么看?”朱栩背着手,走了一阵才开口道。

顾炎武跟在朱栩身侧,他不太清楚朱栩话里的意思,斟酌了一番,道“回皇上,臣认为,四五馆日后将会是我大明的文风最昌盛之地。”

首节 上一节 1318/17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