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第1692节

不解的是,张筠等人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进京回宫,大雪漫天,寒气入骨,布木布泰还怀有身孕。

李解语在神龙府陪着朱栩,为什么她回来了,朱栩没有回来?

现在外廷风声鹤唳,倒阁声音如同浪潮,人人自危,一个不好就会烧到后宫,她们回来干什么?

张太后头疼不已,起身道:“走,去坤宁宫。”

不等李香君答应,张太后又狠狠瞪了眼小永宁,道:“给我老实待着!”

小永宁瘪着嘴,低头扒饭,眼神却发亮。

几位娘娘回来,那几个小家伙也回来了,她有的玩了。

除了回来的几位,实则上在皇宫里,还有一个娘娘,那就是前任的明正天皇,兴子,住在永和宫,封号淑妃。

兴子,和子母女俩进入明朝京城,进入紫禁城,住进这座偌大的宫殿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但除了之前的册封,拜见过太后娘娘,她们就没有见过其他人。

外面大雪飘飘,宫内的碳炉烧着,温暖如春。

和子正在给兴子梳头,看着镜子里花容月貌的女儿,轻声叹道:“兴子,不要想太多,住在这里与住在江户,没有什么区别,还能有个清净。”

兴子还穿着一身和服,十七岁的她,正是大好年华,俏脸如花的一笑,轻声道:“我知道的。”

和子给她盘着发髻,望了眼外面,道:“这大明,还不如我们倭国太平……”

她们在这里住了快两个月,即便鲜少人问津,外面的风雨还是刮进了他们耳朵里。

“我们不要管。”兴子轻声说道。

和子默默点头,她们已经不在倭国了,哪里让他们痛苦挣扎了十多年的幕府与皇室的争斗已经彻底结束,与他们无关。

兴子看着镜子,眨了眨眼。

她经常在想倭国,不知道哪里怎么样了,毕竟,她也算是亡国之君。

但近来更多的,她在想大明的皇帝,她的丈夫,大明朝野争斗比倭国还可怕,他能镇得住吗?

时间一点点过去,雪花渐停,但还是有着一股冷风笼罩在京城,寒意刺骨,每个人都缩在房子里,却又打开窗户,盯着皇宫,盯着内阁,又盯着汪府。

汪府的马车早就准备好了,一旦这辆马车驶出,就表示着这场风暴真正的开始。

有人期待,有人迫不及待,有人痛苦难当,有人冷眼旁观,都在静静的等着。

煎熬,区别就是心情。

孙传庭等人吃过早餐,没有进班房,站在大殿门口,遥望着大门方向,等待着汪乔年家人前来送辞官书。

孙承宗也来了,站在孙传庭边上,没有说话。

靖王,傅昌宗,周应秋等人同样如此,汪乔年的离开,会对‘新政’造成重大打击,后果不堪设想。

面对这样的困境,他们没有其他办法,一群人安静的等着,等着一场前所未见,足以掀翻内阁的暴风雨。

时间慢慢过去,冷风渐多,天色不亮反而更暗,似乎一场风雪又要降临。

整个内阁的人不知不觉出现在孙传庭等人身后,安静无声,一个个面色很是凝重。

无声的压抑,笼罩整个内阁大殿,令所有人心头惶恐。

就在这个时候,包理游急匆匆的跑了过来,在孙传庭耳边低声道:“大人,刘公公刚刚去了制诰房。”

制诰房,也就是拟定圣旨或者内阁等诏令的地方。

圣旨的流程一般是,皇帝示意,通知内阁拟定,然后送到司礼监复核,盖印。

这一次居然直接绕过内阁,这是什么意思?

包理游声音不大不小,听到的一些人人神色大变!

司礼监这是什么意思,乾清宫要抛弃孙传庭了吗?

众人吃惊的看着孙传庭,眼神惊色闪烁。

孙传庭倒是面色如常,转身向制诰房走去。

制诰房内,数个文书正在奋笔疾书,小心翼翼,严肃紧张。

孙传庭走进来,看到刘时敏抱着拂尘,正一瞬不瞬的盯着。

刘时敏感觉到了,转过来微微倾身,道:“见过阁老。”

孙传庭看着正在奋笔疾书的圣旨,走近刘时敏,道:“刘公公,这是?”

刘时敏微笑,道:“曹公公刚刚送皇后娘娘等进宫,待会儿请孙阁老率内阁,六部,宗人府以及各部门大人前往乾清宫,准备领旨吧。对了,汪阁老哪怕昏迷,也请抬入乾清宫。”

--上拉加载下一章s-->

第1424章 最后一刻

孙传庭听着刘时敏轻松,略带调侃的笑容,瞥了眼不远处的人,低声道:“刘公公,是否可以透个风声?”

刘时敏含有深意的一笑,道:“好事情。”

孙传庭不明就里,心里压太多的事情,闻言表情丝毫没有放松,盯着刘时敏片刻,默默的的点头。

随着刘时敏在这个时候突然出现,让整个内阁越发的不安,笼罩在头顶的阴影更大了。

孙传庭很快召集内阁六部在内的朝廷大小官员,齐聚于乾清宫。

这些人涵盖了勋贵公卿,起码都是三品以上,是大明真正的统治阶层,实权人物。

他们都是被叫来,等待朱栩旨意的。

这么大的动静,自然很快传到外面,顿时不知道引起多少人忧虑,多少人不安,又有多少人兴奋不已,激情难耐。

“哈哈,皇上终于忍不住要罢免孙传庭了吗?”

首节 上一节 1692/17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