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第1704节

沈珣连忙阻止,道:“江南这一次已经有些伤元气,再继续下去,于国不利。”

江南被轮番清洗,尤其是这一次,大规模的流放,着实有些伤害。再继续,就要影响国本了。

孙传庭自然没有打算将江南真的血洗一遍,那后果太严重,目光转向傅昌宗。

傅昌宗神色冷峻,道:“孙阁老那边既然转过来,那就说明,还没有到达民变,需要军队镇压的程度,命陕西警备厅调动,扫灭匪寇就是。”

孙传庭也是这个意思,点头道:“就按傅阁老的意思办。对了,关于农庄制,你们觉得什么时候可以结束?”

农庄制是李邦华在朱栩授意下建立的,主要是为应灾,暗地里的目的就是防止大规模的民变,现在陕西人口稀薄,灾情可控,按理说,可以进行划分土地等工作了。

周应秋想了想,道:“这件事是李邦华做的,太子册封大典后,李邦华将调回京,任户部侍郎,到时候,还得让他去收尾。”

赵晗顿了顿,道:“现在放开,是否有些早了?‘新政’今天已经引出民变,如果放松,怕是乱子更大。”

孙传庭面无表情,片刻道:“嗯,这件事先放着,等李邦华进京,我再与他谈一谈。”

众人没有意见,陕西的事情算是处理完,傅昌宗便道:“皇家商贸集团那边动作很快,已经在全国各地买下田亩超过两千万亩,已经上报户部,请求拨款,他们无法继续垫资了。”

孙传庭听到银子就皱眉,工部那边提前拨出去近千万,用来继续工部停滞了几年的工程,并且还规划了数个大工程。

其他的,更是花钱如流水,国眨眼睛就干了。

但皇家商贸集团那边垫资,是出于对内阁的信任,更多的怕是乾清宫的面子,不说皇家商贸集团是否真的没银子,顾及背后的朱栩,孙传庭也不能继续要求垫资。

孙传庭抬头看着傅昌宗,道:“户部还有多少银子?”

傅昌宗道:“赤字八百万,这还是削减各部门,各地预算后的结果,下半年官员的俸禄,现在还没着落。”

孙传庭神色不动,心里有一丝不耐。

不到万不得已,他不想从皇家银行那边拿钱,因为是‘借贷’,是有利息,要还的。

对于恨不得将一分钱掰开两半的孙传庭来说,利息是一大数字。

“我来想办法,让皇家商贸集团那边不要停,做好计划,银子很快到位。”孙传庭道。

傅昌宗猜测孙传庭可能要从皇家银行借钱,也没有多言。

沈珣道:“礼部那边的编撰的《景正改革纲要》、《儒言正说》、《景正改革二十八注》等已经成,我打算在太子册封大典之后,公开刊印。”

孙传庭这次展颜,道:“恩,草本先拿过来,我们先看看,议会那边再审议一下,确保没有漏子。”

“好。”沈珣道。

不等他们再说,孙传庭果断的道:“离年还有时间,诸位找个时间,再去地方走一走,盯着他们,催一催进度,压力不能全在内阁。”

众人接二连的点头,这一年内阁对‘新政’推动力度前所未有,地方上也终于不再做缩头乌龟,这民间自然是沸反盈野,几乎是全民反对,压力不是一点半点。

但陕西的事情,远没有他们预计的那么简单,没过两天,陕西的紧急信鸽再次飞入帅府。

震动了孙承宗,秦良玉等人,不得不出大元帅府,来到内阁。

孙传庭目露厉芒的盯着这封密报,冷声道“也就是说,陕西警备厅出动了两百人不但没有剿灭匪寇,还全军覆没?”

秦良玉面色凝重,道:“从这封信来看,这群盗匪没有向以前一样进攻府县,而是在偏远的村落流转,攻击农庄,继而聚集更多的人。警备厅不熟悉农村地形,被埋伏,全军覆没也不奇怪……”

孙传庭看着信上,匪徒口号‘重分田亩,不做官奴’八个字,神色冷漠。

这八个字,是专门针对农庄来的,对于这些失去田亩,依托庄园生存的百姓来说,极具诱惑力,加上对实物,衣服等分配的不满,出入行动的限制,这些百姓很可能会被擅动,成为乱民,在陕西成星星之火,再次燎原。

孙传庭盯着一阵,抬头看向孙承宗,秦良玉道“已经裹挟数千人了?”

第1437章 诏安

孙传庭的语气多少有些不善,秦良玉平静点头,道:“怕是可能会蔓延到四川,山西等地。”

孙传庭倚靠在椅子上,目光一阵闪烁,旋即沉声道:“帅府先不用动,只是出现了几千人的盗匪,算不上民变,还用不着大动干戈,我会命警备部协调处理。”

孙传庭这几句话,就是将这件事定性为‘盗匪成乱’,而不是‘民乱’。‘民乱’是最严重的谋逆事件,需要军队镇压。‘盗匪’就是属于‘刑事犯罪’,分量骤低,只要内阁出手就行了。

秦良玉心里担心事态扩大,转头看向孙承宗。

孙承宗倒是能明白孙传庭面对的压力,如果闹成民乱,朝野的反对声会再次起伏,对‘新政’凭添阻力。

“也好。”孙承宗沉吟片刻,道。

孙承宗既然这样说,秦良玉自然没有意见。

朱栩不在京城,孙传庭几乎一手遮天,即便是孙承宗,没有足够的理由也不会公开出言反对。

孙承宗,秦良玉又讨论一阵,便出了内阁,返回帅府。

路上,秦良玉道:“元帅,我对陕西的事情,有些担忧。”

孙承宗漫步走着,道:“这些人没有如往常一样进攻富饶的州府,反而在偏远农村疾速流转,膨胀,显然不是一般人,有些想法。那个张献忠是当年军院的弃生,应该学了不少,有这点见识不足为奇。还有一些人给他们支援,多半是冲着‘新政’去的,首辅这么处置,倒也没什么错。”

秦良玉神色忧虑,道:“这么处置确实没错,但陕西警备厅力量分散,等调集,准备好,只怕张献忠已经不知道发展到什么模样,到了哪里,如果真的让张献忠成势,其他各处怕是会群涌而起,酿出大乱子来……皇上,用不了多久就会到四川……”

孙承宗听着秦良玉的话,神色渐起凝重,脚步快了几分,道:“这样,你以私人的名义,写封信给熊廷弼,让他密切注意陕川两省的乱事,必要时刻,要他当机立断,出兵铲除张献忠!”

秦良玉这才点头,道:“好在我们改革的还算及时,军队控制得当,威胁被降到了最低。只要军队稳固,其他的,都算小事。”

孙承宗却摇了摇头,道:“首辅那边一口气换掉了数百知府,这些人能不能控制局面还难说,那些县官与地方关系错综复杂,一个不好,可能会点火,烧成一片……”

朝廷的大员都知晓朝廷的改革有些急功近利,不顾及民情,手段太强。主流的想法依旧是‘缓,稳,柔’的改良主义,只要最顶层的那些人,要的才是彻底的改革。

这种改革心态,并不是这些高官内心自主产生的,而是乾清宫多年的培养,最坚定的意志来自于皇帝。

秦良玉知晓孙承宗的意思,微微点头,道:“那各地也要准备一下,严阵以待,决不能有燎原之势!”

孙承宗走入大殿,道“召集各司局的人,开会。”

“是。”秦良玉应声。

帅府很快召开了一个半秘密的会议,主要就是针对地方可能出现的大规模民变。

首节 上一节 1704/17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