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第519节

“快来买啊,今年朝廷税粮较去年减少了一成,国库压力大增,朝廷号召富人捐粮。”

一个不足二十岁的青年,身穿青衣,背着包裹,看向一个走过来的孩童道:“给我来一份。”

这孩童飞快递过一份,麻利的道:“承惠,一文钱。”

青年递给一文钱,接过报纸,一边走一边看,然后来到一家茶楼坐下,坐下来慢慢的看着。

他看的,主要是有关曹文诏,曹变蛟陕.西平乱的篇幅,看着看着,嘴角不自觉的挂起微笑。

“兄台,可也是有意今年的武举?”突然间一个比青年大一些的士子模样的人,走过来笑道。

青年抬头一眼,抬手道:“让兄台见笑,在下倒是有心入军为兵将,可惜家里不同意,倒是希望我潜心入学,致力科举。”

魏学濂坐在青年对面,他已经看过今天的朝报,一边自来熟的倒茶,一边道:“兄台,听我一句劝,遵守本心最为重要,我之前苦读诗书,到头来才发现我最喜欢的还是行军布阵,驰骋沙场……”

青年看着魏学濂神情也微动,旋即平和的摇头道:“在下出身武将世家,家父,叔父,兄长皆已经入行伍,我却不能再去了。”

魏学濂喝了口茶,听着直愣神,旋即一脸可惜的道:“原来如此,倒也别无他法,希望兄台明年高中,位列三甲!”

这个时候,孟兆祥也从楼上下来,坐在魏学濂边上招呼了句“魏兄。”

魏学濂这才意识没有认识地面的青年人,抬手道:“还未请兄台名讳?”

青年人微笑,抬手道“在下曹鼎蛟,山,西大,同人氏。”

魏学濂一愣,道“曹鼎蛟?怎么与那位禁军统领曹变蛟的名字那么像?”

青年笑而不语,继续低头看报纸。

倒是孟兆祥看着曹鼎蛟道:“我观曹兄眉宇如星,性情敦厚,怕是诗书满腹,可是冲着明年那第一榜去的?”

第一榜,也就是俗称的一甲,状元,榜眼,探花。

曹鼎蛟闻言摇头,道:“近来有诸大儒要鼎革儒学,推陈出新,在下这次里是打算考取皇家政院,潜心问学的。”

孟兆祥与魏学濂都是怔了怔,对于皇家政院那边放出的消息他们是知道的,那里聚集了不少名家大儒,也有当朝高官,不时的讲经说法,很是热闹。

真正让孟兆祥与魏学濂惊奇的是,京城已经很少有这样潜心文学的人出现了,来京城的学子,哪一个不是为了考取功名?光耀门楣?

两人都是一脸钦佩的看着曹鼎蛟,道:“曹兄虽然年纪少一些,可品性令人佩服,我二人今日受教!”

曹鼎蛟连连摆手,道:“二位客气,只是家里长辈说了,以前的没什么用,要学习新东西……”

魏学濂与孟兆祥自然认为曹鼎蛟是在谦虚,拉着他换地方,要与他一醉方休,说到动情处,三人都相见恨晚,吵闹着要认兄弟。

在他们热闹的同时,原永.平府知府,孟乔芳府上,也聚满了人。

孟乔芳本来在辽东做的很好,只是张问达成为辽东巡抚后,展开了‘清肃’行动,主要就是针对那些与建奴‘交勾’的人,孟乔芳有嫌疑,可是没有实证,因此被安排回京‘另有任用’。

京里都传闻,这位可能进入户部,任一都司员外郎。整个大明都知道,户部乃是最为要害的位置,更何况尚书还是国舅,自然前途光明远大。

孟乔芳自然也是这么认为,在辽东多年,京城没有什么根基,到了京城没有多久,他就大开中门,广迎四方宾客。

这也是大明官员的一种本能了,只要有机会,尽可能的拉拢人心,师生,乡朋,亲友要想尽办法联络,也唯有这样,才能在官场站住脚,做成事。

纵使朝廷出了‘九条规定’,严禁结党结社,强制解散了复社,清除了东林党,杀的人头滚滚,可近乎深入骨髓的结党之风,还是没人能阻挡。

第458章 科举泄题

孟乔芳坐在主位之上,望着熊文举,孙承宗等人,心里也大感快慰。

虽然他在明年的科举之中没有什么位置,可作为即将就任的户部都司的员外郎,那也是颇为显赫,说上几句无伤大雅的话那还是可以的。特别是,这些士子中第之后,如何跳过候选,直接入仕为官,亦或者去哪里,哪个位置,是好是坏,他这个户部员外郎,声音就显得重了。

至少,他有权直接从这些人里挑人,拉入户部。

熊文举,孙承宗都是才华横溢之人,在明年,也就是崇祯四年的科举中,三甲之上定然有名!

孟乔芳他自己也需要这些人的投靠,他还不到四十,有的是远大前途!

他面容堂堂,尽管从军多年,一举一动还是带着儒雅之气,含笑之间,显得很是礼贤下士。

熊文举性格冲动,遇事急切,见孟乔芳好说话,就开门见山的般道:“孟大人,听说明年的科举试题不同以往,不知道大人可有听说?”

对于这种打听科举试题,涉嫌透露考题的,以往一旦查实要么杖毙,要么腰斩,后果极其的严重。

往上追溯,弘治年间的唐伯虎舞弊案,唐伯虎等人直接被终生禁止科举,仕途断绝。而作为主考官之一的程敏政直接下狱,严刑拷打,哪怕后来翻案,也没撑过几天就死了。

程敏政当时是礼部右侍郎,主持编修《大明会典》,专掌内阁诰敕,这样的人,在当时看来,用不了多久,入阁参政是必然,前途一片光明,还有就是,与他一同主持的,就是弘治名臣,李东阳!

可见当时程敏政的地位非同一般,可一有泄题嫌疑,还是立刻被下狱,最终落得身败名裂,晚节不保的凄凉下场!

由此也能看得出大明朝廷对科举的重视,对科举舞弊的深恶痛绝,处置严厉。

只是今非昔比,延续百年的激烈党争,直接导致的就是朝局纲纪的败坏,结党营.私成风,现在这种近乎套题的话已然能够公然宣之于口,旁人亦未觉得有什么。

熊文举话音一落,孙承泽等人都目露希冀的看向孟乔芳。

孟乔芳自然不清楚考题,可看着熊文举等人的目光,神色也微沉。

他已经知道朝廷这几年的强烈改革意图,包括在科举上。皇家政院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他囊括了国子监,贡院,甚至还有一部分的太常寺,吏部,礼部的职权。

明年的科举,也将由皇家政院主导,帝师毕自严为为主考官。现在考题还没有出来,可从皇家政院透露的消息可以看得出,以往的,格物,政经,策问等等都被大部分压缩,同时加入了大量的‘物理’,‘数术’的考题。

对于一心苦读的士子来说,哪里会知道这些奇技淫巧,本能的厌恶,如何能写得出来,又如何入得了考官的眼?

看着一干人的热切眼神,孟乔芳也无法拒绝,沉吟着道:“本官倒是不太清楚,不过本官与礼部的钱侍郎多有交情,可以为诸位走动一番。”

熊文举,孙承泽等人都大喜,站起来道:“多谢孟大人,学生定然不忘大人今日援助之情。”

所谓的‘援助之情’就是要孟乔芳一定要帮他们弄到考题了。

孟乔芳也不以为忤,在辽东他什么事情没有做过?心里已经在想着给钱谦益送什么礼,送多少银子合适了。

此刻,钱谦益也在书房里,揪着头发,对着一张厚厚的‘卷子’愁眉不展。

他们这些六部官员,按照宫里的要求,也要定期去皇家政院上课的,课程包括了政务,反腐,监督等各个方面,每次上完课,必须还要有心得上交,记录为吏部考核。

首节 上一节 519/17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