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邻居是皇帝 第225节

  人世间的事情,就是这么奇妙,想低调也低调不了。

  这不,薛居正穿着便服,偷偷找上了门。

  “侯爷,老朽无能,惹了麻烦,还请侯爷伸出援手,老朽感激不尽!”

  薛相公居然找上门了,叶华又不好把他拒之门外,“薛相公,我,我有脚疾,出不了门,真是帮不上什么?”

  薛居正叹口气,从怀里掏出一团白绫,放在了叶华面前。

  “你想干什么?”叶华警惕起来。

  薛居正道:“侯爷,老朽有辱君命,没有法子,只有一死了之,我就在侯爷府邸上吊自杀算了……”

  说着,这老家伙真的往凳子上爬,要把白绫挂在房梁上。

  叶华一跃而起。

  这算什么事,堂堂枢相,乱兵没杀死他,倒是死在了自己的家中,好说不好听啊!叶华连忙把他扶下来,无奈道:“薛相公,我只能答应你去西大营看看,成不成,我可没把握!”

  薛居正欣喜若狂,“侯爷能去,老朽就求之不得。”

  “我还要问你一件事,你必须如实说。”

  “侯爷请问!”

  “是谁让你来找我的?”

  薛居正有点为难,可是将叶华目光犀利,也只能说了,“是李重进,他受伤了清醒过来,就跟我说,这事情惊动陛下,大家都颜面无光……只有请冠军侯出面,才能顺利平息。老朽,老朽深知侯爷的本事,只是唯恐侯爷不愿意出手,故此,用了小人手段,请侯爷海涵。”薛居正说完,又连连作揖,不停道谢。

  老头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叶华也不好多说,这笔账先记在李重进的头上,以后慢慢算……

  

第332章 发配幽州

  

  薛居正还有些怀疑叶华的能力,毕竟那是十万丘八,一言不合,就要拔刀杀人的,叶华能轻易把他们摆平吗?

  转念一想,当初叶华就曾经安抚过工匠的作乱,紧接着又去西北,周旋在一群老军头中间,北伐的时候,还断然处置过天雄军……这么多成功的案例摆在面前,没有理由做不成的。

  薛相公又充满期待了。

  叶华到了西大营外面,让人送信,请出来几个代表,和他谈条件,大约过了一个时辰,叶华过来见薛居正。

  他的脸色很不好看,直接质问道:“薛相公,你是要遣散人马,还是要逼着他们造反?”

  薛居正老脸惨白,愕然道:“冠军侯,莫非你,你要帮着乱贼说话?”

  叶华才不吃他的这一套,“薛相公,你要认为是乱贼,你可调兵平叛,何必让我过来费工夫?”

  薛居正被抢白的没话说。

  “侯爷,老朽自然是希望你能安抚他们,不要血流成河才好。”

  叶华抱着胳膊,不客气道:“能安抚住他们的人不是我,而是你薛相公,我现在只能传达一下,将士们的想法。”

  薛居正躬身道:“请侯爷指教。”

  叶华问道:“你说每个愿意回家的士兵,可以拿十贯钱,分一百亩土地,对吗?”

  “没错!”薛居正道:“侯爷,十贯钱足够当路费了,一百亩田,也是朝廷授田的规矩,一个壮丁,能拿到一百亩,还有什么不知足的?朝廷已经是仁至义尽,有人还偏偏要继续闹事,甚至打死了朝廷官吏,如此冥顽不灵,不加以严惩,如何能向朝野交代?”

  薛居正义正词严,觉得道理都在自己的身上,将士根本是无理取闹,该杀!

  对薛相公的想法,叶华只想送他两个字:呵呵!

  首先就说这一百亩授田,朝廷只是让地方官吏负责给归乡的将士分田。假如像五年前,荒地无数,也好说了。

  现在很多地方,都已经把土地分完了,人口密集的州县,百姓根本拿不到规定的数额,能分到五十亩,甚至三十亩就不错了。

  士兵回到家乡,拿不到土地怎么办?官吏趁机刁难怎么办?

  而且拿惯了刀枪的人,让他们去拿锄头,能心甘情愿吗?

  薛居正被问得哑口无言,的确他的设计有些问题。

  “冠军侯,这样,老夫给各地下令,让他们务必保证将士们的土地,如何?”

  “不如何!”叶华很不客气地教训,“假如最初你就想到了这些,把工作安排细致了,或许还有人会听话。现在可不行了,士兵杀了朝廷的人,还险些要了你薛相公的命,他们觉得朝廷遣散大家伙,是想各个击破。离开了大营,就只有引颈就戮,所以他们宁愿拼一个鱼死网破!玉石俱焚!”

  薛居正懵了,“侯爷,凭着你的威望,还不能说服他们?跟朝廷斗,可没有好下场?”

  叶华怒了,“薛相公,锅里能煮米,可煮不了道理!我也奉劝你一句,别脑袋太热了。就算把这些人强制驱散,赶回了家乡,就没事了?你想想吧,舞刀动枪一鼻子,杀人无数,不给他们安排好了,万一落草为寇,占山为王,或者危害一方,成了地痞流氓,那就是你的罪孽!”

  “我已经让他们保持冷静,你还有半天时间,最好赶快拿出方案,不然后果就不好说了。”叶华讲完了,扭头就回府了。

  赵匡义躲在马车里,见师父回来,连忙探头问道:“师父,你准备怎么解决这些兵卒?”

  “我让薛相公他们去想了,暂时我也没注意。”

  赵匡义嘿嘿一笑,“师父才不是没办法呢!你这是欲擒故纵,高啊!”

  叶华狠狠瞪了赵匡义一眼,斥责道:“高在哪里?你小子往后少在我面前抖机灵,耍小聪明!就你刚刚的那副德行,简直比玩世不恭的纨绔子弟还要丑陋一百倍!我告诉你,以后多学学你哥,这年头啊,傻就是奸,奸就是傻,流行傻奸傻奸的!”

  赵匡义低头不说话,心里在笑,不怕师父骂,就是师父不搭理。自己去劝说老爹请辞,等于给裁军开了个好头儿。

  看师父的意思,他是早就关心裁军的事情了,而且还用了心,使了劲儿。以师父的才智,他能没有主意吗?

  肯定是成竹在胸,可师父偏偏绷着,不愿意直接拿出来,俩字……傲娇!

  赵匡义觉得他把叶华看得越来越准确了,师父的脉他已经摸到了。

  ……

  薛居正无可奈何,只能去政事堂求助。

  几位相公凑在一起,裁军是大事情,弄成了这个样子,必须快刀斩乱麻。

  “叶华担心的是对的。”王溥道:“枢密院的确是太仓促了,难怪引起反弹。”

  薛居正都要哭了,这是陛下的旨意,别怪我了行不?赶快想办法吧!

  “办法是现成的,提高待遇,让士兵愿意回乡。”王溥说出了想法。

  李谷连忙反对,“不成!王相公,这些乱兵头上还顶着罪呢!给他们太高的待遇,别人怎么看?再有了,我想给钱,国库拿得出来吗?即便拿得出来,又怎么落实下去?”

  魏仁浦同样开口了,“李相公难得清醒了一次,现在要紧的是那些乱兵根本不相信朝廷。朝廷也不能放任自流,让他们为祸一方,所以……老夫的意思是,当行霹雳手段!”魏仁浦横眉立目,露出了狰狞的神色!

  老家伙原来就工于心机,被郭威排除在托孤名单,又去当了卧底,一起一落,魏仁浦心态也变了许多,他颇有种什么都不在乎的味道,天上地下,除了皇上就是自己,什么名声,什么风评,都是扯淡!

  为了目的,就应该不择手段!

  “乱兵不能纵容,不能放归乡里,又不能用……你们说,除了杀了他们,还有什么办法?”老魏大声质问,其他几个人都不自觉离魏仁浦远点,和他划清界限。

  那可是十万条生命!

  想杀就杀?

  万一他们不顾一切,来个鱼死网破,到时候开封就成了战场了,你魏相公能收拾残局吗?

  “诸公,老夫以为有冠军侯,有张驸马等名将在,平灭几万乱兵,不过是反掌之间!”

  好嘛,魏仁浦又把事情推给了叶华,这老家伙的报复心还真强。

  政事堂又陷入了沉默,这时候,突然有小太监跑进来。

  “诸位相公,圣人让奴婢传口谕,请诸位相公尽快拿出方略,解决裁军事宜,不可耽误!”

  柴荣催了,皇帝不满,薛居正暗暗咬牙,如果事情真得没法收拾,按照魏仁浦的主意,未尝不可……反正乱兵都是祸害,把他们都给杀了,天下也就太平了!

  文官对武夫之厌倦,可见一斑!

  身为首相,范质倒是比别人冷静,他沉吟道:“办法是人想的,冠军侯能争取一天,就能争取两天。薛相公,你还是去叶府,好好请教,说不定冠军侯能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

  “师父,十万人,要怎么安顿才好,弟子实在是没有主意。”赵匡义抓破了脑袋,也没有办法。

  叶华靠在宽大的圈椅上,手里端着茶杯,不留情面道:“现在知道办事难了?早就告诉你,别光学些勾心斗角的本事,要有真东西!这十万人,说句不客气的,就是颗毒瘤!拿钱养着,毒瘤会越来越大,遣散回家,等于让毒瘤扩散全身;我猜朝中诸公,肯定有人琢磨着,要用强力,把不听命令的都给杀了!”

  叶华讥诮一笑,“真要是把开封杀得血流成河,到时候不拿几个重臣的脑袋祭旗,就没法给朝野一个交代,出这样点子的人,根本没安好心!”

  赵匡义连连点头,“师父鞭辟入里,可弟子还是没想明白,要怎么办,才能两全其美?”

  “哈哈哈!”

  叶华朗声大笑,“这还不简单,把他们发配到幽州去就是!”

  “发配?”

  薛居正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和赵匡义同时付出了惊叹!

  “哎呦,我的冠军侯,你还真有办法,老夫求你了!”薛居正躬着腰,脑门都要碰地面了。

  “侯爷,你快点说吧,老夫一定听你的。”

  叶华叹口气,“我也是刚刚想到,经历战乱,幽州人口锐减,民生凋敝,加上契丹人不时入寇,情况非常复杂。寻常的移民去了幽州也很难立足,不如就把这些乱兵派去!”

  

第333章 大周不需要藩镇

  

  柴荣要求一天之内,政事堂和枢密院拿出方略,薛居正果然有了好办法。

  “陛下,东西大营,十万禁军,桀骜不驯,不服管束,圣人裁汰军籍,遣返回乡,略施薄惩,仁义如天。奈何彼等不知悔改,竟肆意妄为,打死朝廷命官,罪不容诛。然则天下仁慈,陛下刚刚登基,不忍大开杀戒。故此老臣以为,应当将这些人发配燕云之地,准其戴罪立功,屯垦戍边。若能勤勤恳恳,为国效力,则可以赦免其罪,若依旧怙恶不悛,再严惩不贷!”

  柴荣微微颔首,“薛相公思虑周全,你想好怎么安排了吗?”

  “老臣思量过了,冠军侯在幽州重新编户,十户为一保,十保为一里,此法甚是高明。在军中,改十将为保长,都头为里长,以一营为一镇,充实地方,永为大周屏障,平时屯垦,战时编为民兵,耕战结合,朝廷不费钱粮,就能养兵十万。而且还能开垦荒地,繁荣燕云,增加岁入,实在是一举多得的妙策!”

  薛居正越说越高兴,简直神采飞扬了。

  柴荣仔细想了想,这个办法的好处还有更多。

  禁军放在京城,是一颗毒瘤,而幽州刚刚拿回来,虽然把地方豪强地主的势力一扫而光,落实了分田,老百姓心向朝廷,但毕竟分离多年,双方还有很大的隔阂,如果有心人从中间挑唆,很有可能酿成大祸。

  把禁军重新编户,穿插中间,和燕云的汉人形成杂居的现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到时候就算想造反,也没有条件,彼此双方,互相监督,又能互相融合。

  燕云民风剽悍,禁军飞扬跋扈,正好是以强对强,若是派遣寻常百姓去,没准就被欺负死了,可这些兵油子不怕……

  “嗯,薛相公的建议很好,只是这十万人,愿意北上幽州吗?”

  “愿意!”薛居正道:“幽州经历战火,人口稀少,荒地遍布,他们过去,有的是土地可以开垦,去了,就能过上好日子。老臣建议,朝廷可以规定,以五年为期,只要五年之内,老实干活,没有犯错,到时候,他们还能返回家里,和亲人团聚。”

  柴荣道:“若是五年之后,人人都要回家,岂不是白白打算了算盘?”

  薛居正笑道:“陛下,要不了五年的光景,大部分人都会过得比家里好许多,到时候只怕不是他们返回家里,而是家人去幽州主动投靠。如此一来,朝廷在燕云之地的汉人还会快速增加,永远把故土守好!”

  说到这里,已经是无懈可击,柴荣终于欣然大笑。

  “薛相公老诚谋国,朕心甚慰,加薛卿侍中衔,赐玉带一条,诸位爱卿,你们也要向薛卿一般,为朕分忧。”

  薛居正慌忙施礼,范质等人一起答应。

  柴荣又道:“朕登基已经有半个月了,光复幽州,平定郑仁诲之乱,有功诸臣,理当受到封赏,政事堂要拟一个名单出来,朕要尽快公布,奖励有功之臣!”

  ……

  新君登基,向来是要大封群臣的,这次与以往不同,还有收复幽州的大功,多少人都翘首以盼,等着榜上有名。

  可也有人老神在在,比如叶华,他除了给薛居正出了主意之外,就闭门不出,甚至连早朝都没去。

首节 上一节 225/5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