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邻居是皇帝 第552节

  收买一家报社很难吗?

  报社指着什么活着?

  很多人都会觉得,报社吗,当然靠着卖报赚钱!

  可叶华手里有一份统计,整个大周,所有的报社,九成九,靠着卖报都是赔钱的……他们的盈利全在广告上面!

  就拿金陵来说,上百家报社,没了广告费,半个月之内,就要垮掉一半!

  广告费又是谁出的?不会是面馆掌柜,不会是买菜货郎,全都是有钱人!

  这倒不是说不许人家工厂做广告宣传自己,叶华还不至于那么霸道,可问题是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短。

  不用多,每年三五万两的广告费,就足以让一家报社俯首帖耳,自动过滤掉对金主不利的消息。

  掌控了报社,也就捏住了文人。

  当下大周的文人可是不少,除了通过科举入仕的之外,其他的文人,尤其是耍笔杆子的。

  发表话本、诗词、小说、剧本,写一些评论,游记,文章……全都要靠报社,更遑论数量众多的自由撰稿人了。

  收买一个文人很贵吗?

  或许很贵,可也有很便宜的。

  别人一篇文章一两,你可拿一两五,别人一个月发一篇,你可以发三篇!

  看似不多,但架不住日积月累,细水长流。

  很自然,一个报社就可以笼络一帮文人。

  这就跟一个明星,养活一大堆狗仔队一个道理。

  光听他们说的,一个个道貌岸然,全都是正义的化身,可真正剖开,这帮家伙有什么花花肠子,也就一目了然了。

  马祥的情况查清楚了……他的作坊里,三年间,就有五名工人非正常死亡,包括小女孩的父亲在内,受伤死去的,还有三人。

  另外他四处霸占田产,打死人命三条,抢夺桑田一千亩。

  他还跟江南路的官吏勾结,以高于市场价两成的价格,将一批劣质的生丝,卖给了军方,用来制造铠甲。

  这些事情,全都铁证如山!

  经过调查,不止马祥一个人如此,剩下的六位议会富商,问题也都不少……而且他们还有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偷税漏税!

  数额同样超过了千万!

  随着案情纰漏,牵连到的江南官吏,超过了三十人……李煜和潘承佑,这两位从江南出身的官吏,连夜奔赴金陵,协助叶华处理案件。

  等见到叶华之后,两个人都是老脸通红,无地自容。

  “侯爷,江南议会贪墨横行,必须严厉整顿,我提议暂时封了议会,重新挑选代表,像马祥一般的败类,绝对要清理出去!”

  叶华面色凝重,敲着桌子道:“要尽快,不光是议会,还有衙门,报界,学界,全都出了问题,要一查到底。官吏不要放过,那些为虎作伥的人,更不要放过!”

  “明白!”

  两个人用力点头,转过天,人马四出,抓捕行动迅速升级,该查封的查封,该抓的抓……最有趣的是好多撰稿的文人,都躲在了秦淮河,在花船上搂着姑娘喝着酒,文思如泉涌。

  正在他们享受的时候,朝廷的人们就来了。

  全都封了!

  一个不留!

  那些花枝招展的女人狼狈逃跑,道貌岸然的文人蹲在岸边,垂头丧气……这时候,一个小姑娘,挽着母亲的手,带着香烛,蹦蹦跳跳,向一片坟地而去。

  “娘,那个大叔真厉害!”

  妇人憔悴的面庞上,难掩喜气,笑呵呵道:“是啊,你爹的仇,总算是报了!”金陵城中,不知道有多少人都涌出了相似的念头……

  

第792章 天价罚款

  

  打碎一个旧世界,就要创造一个新世界。

  李煜和潘承佑两个都堪称干吏,案子处理起来不难,难的是议会要何去何从?

  才成立了三年,就烂到了这个程度,稀里哗啦,肆无忌惮,按照很多人的想法,干脆一废了之算了。

  只是废了议会,又要用什么来填补空缺?

  恢复旧制?还是重新弄一个?

  “旧制不可靠,新制也未必管用,关口还是要把议会整顿好!让议会能够真正代表民意!”潘承佑亮出了自己的观点。

  李煜没有反对,可也没有赞成。

  “老百姓常讲,话好说,事难做!侯爷当初设计议会的时候,农、工、商、军、学者,全都有名额,人数也不低,何以那些议会代表没有声音,光是几个富商为所欲为?”

  潘承佑呵呵一笑,这不是明知故问吗?

  议会就是个一个江湖,在江湖里,自然要分出三六九等。

  同为议会代表,一个没名没姓的老农,他能发出多大的声音?又有谁愿意听他说话?各级议会当中,除了抱成一团的军方代表,就是那些富商能笼络报社,为自己大造声势,从而成为知名代表,进而垄断议会里面的位置。

  一个议会也分成不同的小组,有总的领班,有负责财税小组的,有负责教育的,有负责交通的……

  根据统计议会领班,小组长,有超过一半都是富商控制。

  “农民和工人根本没有说话的权力,而且这些人也着实良莠不齐,提不出什么好的建议。军方自成一系,只顾自己的事情,不会插手民生议题,至于学者……唉!”

  李煜气得拍桌子!

  “侯爷,我还是那句话,这辈子我最后悔的就是读了那么多书,跟文人搅在了一起!丢人!太丢人了!”

  当初引入学者进议会,是想依靠这些人的专长,能客观合理地提出一些建议,真正去解决面临的问题。

  可结果呢?

  就拿江南议会来说,普遍进来的都是“清流”,喷子!

  李煜就提到了一个人,这位不断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替农民说话,为乡村叫苦,俨然农民的代言人,可把他请进了议会,就变了一张脸孔!

  他甚至反对用保护价收购粮食。

  这位还有自己的理由……设立最低价,朝廷就要负责兜底儿,等于拿着国库的钱,去填补农民,这样很不公平。

  而且农民收获了粮食,不用急着出售,保存到来年开春,自然就涨了起来,还能获得更多的收入……这位甚至搬出了一大套说辞,什么供需啊,什么市场调节啊,那叫一个慷慨激昂,入情入理!

  可这位忘了,收获之后,就要完粮纳税!老百姓倒是想留到青黄不接的时候,可问题是他们有钱交税吗?有储粮的仓库吗?

  什么都没有,再谈什么都不管用!

  “很显然,在议会当中,文人并没有起到作用,相反,他们被商人收买了,成为了商人的帮凶!”

  李煜咬着牙说的,在官场上,他见惯了文官的无耻,令他意外的是顶着各种好听名头,进入议会的文人,更加不堪!

  商人有钱,文人有嘴,钱能控制嘴,让嘴说什么就是什么!

  不管分成多少权,不把金权考虑在其中,那就是扯淡!台面上的全都是傀儡木偶,真正说了算的是钱!

  叶华不是不清楚议会的弊端,只是他没有料到,议会堕落的如此之快……或者说,从设计之初,议会就注定了藏污纳垢!

  “侯爷,若要让文人摆脱富商的控制,也有一个办法!”潘承佑斟酌着说道。

  叶华注意到了他的迟疑,反问道:“是不是高薪养廉的那一套?”

  潘承佑艰难点头,“侯爷,下官以为议员有了钱,待遇上去了,或许就不会被收买!”

  “不!”

  没等叶华开口,李煜就坚决反对道:“不可能的!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贪财可是没有止境的!历代以来,朝廷给官吏士人的待遇还差吗?免税,免役,开科取士,高官厚禄,封妻荫子……这些手段,哪一样阻止了官吏贪墨?相反,人心不足蛇吞象,给得越多,他们要的就越多,欲壑难填,这就是文人!”

  潘承佑无言以对,谁让李煜说得有理呢!

  可问题是不这么办,还有好法子吗?

  叶华仔细听着,也在不断思索,他沉吟道:“富商和学者,或者说舆论,是当下弊病最多的两块,针对舆论,必须严格管控,绝不能放任自流!”

  叶华敲着桌子道:“当下的报社,至少要垮掉九成以上才行!”

  潘承佑瞪大眼睛,惊问道:“侯爷要查封他们?”

  “不!”

  叶华突然呵呵笑了起来,轻轻吐出两个字:“罚钱!”

  ……

  方大发回到了昔日的面馆,这几间房舍本来是要扩建作坊的,可马祥又找到了一处更好的位置,这里就被当成了临时的库房。

  等到马祥被拿下,房舍又重新拿出来招租。

  方大发对这个小小的门面已经没多少兴趣了,他想立刻回辽东,虽然死里逃生,但他却觉得江南不适合自己,塞外辽东才是真正属于他的舞台!

  不过在临走之前,他还想故地重游,尝尝……曾经的味道!

  铺子被一个妇人租了,还是卖面。

  方大发随便找了个位置,点了一碗烂肉面。

  不一会儿,一个小姑娘端着满满一碗面送到了他的面前。

  “请慢用!”

  小姑娘格外有礼貌,方大发瞧了瞧,嚯!比他们家原来的面碗还大了一圈,大半碗面,加上一勺子油乎乎的碎肉,诚意十足!

  方大发就着大蒜,猛吃起来。

  没有多大一会儿,他的额头见了汗水。

  痛快!

  “这位嫂子,真是好手艺!不比我们家原来的差!”

  方大发说着,将十文铜钱排在桌上,“价格也公道,我看这面馆的生意又要火起来!”

  妇人笑呵呵走过来,将铜板收好,随口道:“小本经营,不就是靠着货真价实吗!让我学马祥一般的奸商,会遭报应的!”

  方大发抬头,和妇人四目相对,小姑娘也蹦蹦跳跳过来。

  “娘,我想起来了,他不就是那天大堂上被诬告的那个叔叔吗?”

  妇人也终于认出来,惊讶道:“你,你是方爷吧?”

  方大发一直在大堂上,不知道母女两个,可听她们这么说,心中很是安慰,大家伙的眼睛还是雪亮的,知道是非善恶!

  “幸好有冠军侯做主,我才死里逃生,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后怕!像马祥这样的畜生,真是该千刀万剐才是!”

  妇人点头,“谁说不是,这一次他是跑不了了!”

  同为受害者,方大发和妇人随口聊着……正在这时候,前面的一条巷子里传来了喧哗之声,不多时,有几个士兵揪着一个年轻人,从里出来。

  年轻人个子不高,斯斯文文的,穿着长袍,还一副不服气的样子。

  “你们凭什么抓我?凭什么?”

  方大发皱眉头,看向了妇人。

  小姑娘咬着手指,转了转眼珠,“我记得,他是报社的记者,昨天还来吃过面呢!”

首节 上一节 552/5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