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邻居是皇帝 第555节

  半价也要命啊!

  “侯爷,我们委实没有办法,承受不住啊!”

  叶华摇了摇头,“我也把话放在这里,你们招募工人,用他们赚钱,一个个身价千万,富得流油。等工人老了、病了、伤残了、不能做事了,就一脚踢出来,扔给朝廷。难道朝廷还要帮着你们擦屁股吗?”

  叶华用力一顿手里的茶杯,把这帮人吓得脸色惨白……光顾着诉苦,几乎忘了眼前这一位是谁了?

  跟冠军侯叫板,那不是找死吗!

  几位商人代表吓得不敢说话了,可他们依旧不服气。

  叶华早就预料到了……千百年来的农业社会,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高度的稳定,一个普通农民,或许一辈子都没有去过百里之外。

  活动的区域就是那么一点。

  从生到死,全都是家庭负责,历朝历代,都提倡孝道,都重视宗族,讲究孝悌仁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套道德标准,其实是有大用处的!

  奉养老人,抚养孩童,这些事情全都在本土解决,丝毫不给朝廷添麻烦,治国的人要轻松多少!

  发展工商,必须打破这个稳定的结构。

  宗族瓦解了,一个小家庭承担风险能力差,进入城市,充当工人,环顾四周,更缺少可以幸赖的依靠。

  不把这些保险都给做好了,如何让他们放心的工作?

  去审视整个历史发展的脉络,存在的只是顺势而为,还真没有那么多的对错善恶……没有发展到那个程度,去羡慕别人没有用,反过来,不管发展到了什么时候,都会有相应的矛盾困扰着!

  叶华是做过估算的,给工人的这些东西,会对工厂造成压力,但真的就说把工厂压垮了,也不可能。

  如果真的垮了,那是他们体质不行,活该关门!

  “你们与其找我抱怨,不如回去想办法提高效率……”叶华冲着几个富商笑道:“你们知道吧?事实上这些福利,冠军坊早就给了,而且给得还更多!告诉你们,冠军坊的工匠,到了一定级别,是发房子的!京城的房子!”

  吸!

  几个富商代表的脸瞬间变得青紫色!

  侯爷,咱别开玩笑成不!

  那些工人要了不少东西,还就是没提房产!如果他们想起来,要求住房,他们可真的没活路了。

  叶华轻笑道:“过犹不及,福利是要步步提升,我也不想一下子给得太多。我想告诉你们的是打铁还要自身硬。你们该强化管理,该研究新的技术,要舍得投资,光靠着买生丝,卖丝绸,说到底,不还是赚一个辛苦钱吗!还有,你们也要自己去开拓市场,别像长不大的孩子,天天跑朝廷来哭穷,一心想着朝廷帮你们捞钱,要点志气!”叶华大声斥责道:“一个面馆的掌柜的,都能挣下几万亩的田产,你们坐拥那么多钱,难不成只会躺在金砖上面享受吗?”

  叶华气哼哼教训,“别以为赚了钱,就是成功人士了,你们需要学的还有很多,甚至比工人还要多得多!不管是谁,只要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很快就会被淘汰,到时候没有人能救你们!”

  “发展快速,赚钱似乎容易了,可赔钱也会更快!以后该怎么办,你们自己要想清楚!”

  商人代表跑来求怜悯,结果让叶华夹枪带棒,狠狠训斥了一顿,纷纷垂头丧气,等回去之后,他们把叶华的话像商界的人说了一遍。

  有些商人还真听进去了。

  侯爷说得对啊!

  我们购买生丝,织成绸缎,看起来价格不错,可净利润也就一两成而已。瞧瞧冠军坊,买军火武器,利润至少百分之一百五十!

  再瞧瞧商王的机械厂,生产蒸汽机的,利润高达百分之三百!

  还有胶州的船厂,在生产蒸汽船,也是获利丰厚。

  瞧见没有,原来经济发达的江南,已经被中原给甩在了后面。

  都什么时代了?

  还靠着丝绸、茶叶、瓷器!

  身为一个江南的商人,丢不丢脸啊?

  除了把手工织机换成了蒸汽织机,就没有半点进步了,也难怪经不起风雨。

  该怎么办?

  侯爷其实已经指明了路子,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研究更新的技术,要把丝绸织出花来!卖更高的价钱,赚更多的利润!

  越来越多的商人行动起来,他们离开了秦淮河的软玉温香,笙管笛萧,开始真正思考未来,寻找道路。

  “这就是牵着不走,打着倒退!”

  叶华很满意这个结果,他纵容工人往前冲,一方面是要提高工人的待遇,这是毋庸置疑的。可另一方面,他也想给商人制造强大的压力,没有压力,这帮有钱人就没有动力!

  很多时候,鼓励啊,提倡啊,没有半点作用。

  就像一些纺织作坊,一年能赚几十万两银子,他们凭什么去冒险?与其投资冒险,不如留着钱,好好享受。

  叶华一直希望恢复尚武精神,拥有进取的动力。

  可算来算去,最不尚武的就是商人,尤其是成功的大商人。

  你们不愿意动,老子就踢你们一脚!

  工人的福利支出,一下子压缩了工厂获利,你们不努力,就等着赔钱,等着被淘汰!强大的生存压力,把商人们逼上了梁山。

  不拼不成了!

  金陵的商人分出了两条道路,一些人开始投资新的染料,他们需要更华丽的布匹,更好看的花纹……这些商人很快催生出一个行业,那就是化学工业!

  而另一群商人,他们觉得投资成本太大,且短期内看不到结果,不如就去海外搏一把!

  是啊,一个面馆掌柜的能成功,我们凭什么就不成?

  就在刘家港,由金陵商人牵头,集结了五百艘大型商船,满载着货物,像天竺进发。当船队出了长江口,就见到一支海军船队等着他们。

  黑洞洞的炮口,反射着黝黑的金属光泽。

  “你们放心,此行由海军护航,我们的大炮,能轰开任何一扇国门!”

  

第796章 最赚钱的生意

  

  长江口外,数百艘巨舰,一同起航,遮天蔽日,横亘海上,宛如混江长龙!

  在这个时代,哪怕向后推迟三百年,也无法集结出如此强大的水师,而这些船只,对于大周来讲,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如果朝廷愿意,随时可以集结上千艘船只,派出十万海军。

  可在叶华的心中,这一支船队的份量更重,因为他们是大周的商人主导的。商人是要赚钱的,都说兔子不吃窝边草,可许多商人天生就是懒兔子。

  他们只喜欢拿唾手可得的利益,越是自己人,就越是肆无忌惮。而叶华希望的商人应该是一群恶狼,一群在外面拼命撕咬吞食的狼,把肥美的血肉带回大周,滋养大周的百姓。

  商人们只迈出了一小步,叶华不吝鼓励,在护航的船队当中,有两艘特别的军舰,这两艘船只并没有必备的船帆,有的只是黑漆漆的烟囱!

  铁甲船!

  只有区区两艘,却代表了大周的力量和威严!

  尤其是两舷和船头的火炮,更是恐怖无比,坚船利炮,大周的水师开始横行无忌的征途。两艘军舰在前面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滔天的海浪,也奈何不了这两艘坚固的大船,跟在铁甲船后面的商船十分安逸,甚至说是波澜不惊。

  或许这是他们第一次清楚感觉到,原来大周是如此强大!

  船队一路南下,海军的小伙子们并没有闲着,在路过流求的时候,他们靠近港口,放了二十几炮,火光烧毁了一片森林。

  对于海军来说,这就是一次寻常的演习而已。

  可是对于生活在海边的土著来说,却是天崩地裂,日月无光,简直到了世界的末日。

  他们惶恐地跪在地上,不停磕头,祈求雷神原谅。

  等到炮火过去,他们战战兢兢,驱赶着鹿群,向上国纳贡!

  举手投足之间,一块几乎相当于三分之两浙路大小的岛屿就纳入了大周版图。

  商人们看得目瞪口呆,这就是开疆拓土吗?简直比喝凉水还容易!

  船队继续向南航行,吕宋方向的船队早就等着他们。

  刘闯很是大方,送给了他们整整十船的粮食、水果、米酒,以及各种补给。

  商人们再度被海外的富庶惊呆了……珍贵的南珠,宝贵的香料,稀有的动物皮毛……在大周价值千金的东西,在这里俯拾皆是,随便在沙滩上堆放着。

  原始丛林,高大笔直的木材,静静立在那里!

  十丈高,三个人才能抱得过来的巨木,拿回大周,全都是顶好的材料,一根木头一万两!更不要说金银铜矿,一望无际的水田……许多商人甚至都想留在吕宋算了。

  不过他们也清楚,吕宋还只是一个“小岛”而已,与天竺根本没法相提并论!在稍作交换之后,他们继续出发。

  这一路上,海军到处开炮,他们就像是宣誓领地的雄狮一般,每到一处,就要弄出动静,提醒那些土人,天朝来了!

  抛开已经纳入大周的安南,什么占城,真腊,泥渤,全都没有逃得过海军的荼毒……每到一处,那些还穿着树叶子的土人胆战心惊,匍匐地上,迎接上国的到来。

  偶尔有些不开眼的,组织起上千人的军队,嗷嗷怪叫着,冲向海军,很快,就被炮火吞噬,在海军的日志上,只是多了一行字……某某部落,不服王化,上国以天兵讨伐,慑服军威,甘愿纳贡臣服,沐浴圣恩,感激涕零。

  至于当地人的小本本上面,则是这样写的:大周蛮横无理,一路灭国无数,残忍好杀,天怒人怨……

  不管双方怎么记载,金陵的商人算是开了眼界,海外的好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他们甚至经过了一片盛产香料的群岛,价值难以衡量的香料植物,遍布岛屿,商人们的眼睛都绿了!

  他们还经过一些孤悬海上的小岛,这些岛屿看起来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可靠近之后,他们才发现,在岛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鸟粪!

  这是海鸟迁徙途中的中转站,千百年的积累,才形成了一座覆盖鸟粪的岛屿!

  哪里是鸟粪,根本是最好的肥料!

  这要是运回大周,该是多大的一笔钱!

  有几个商人干脆不顾恶臭,手脚并用,攀上了岛屿,在上面树立一杆旗号,迎风站立,鸟粪环绕,这一刻,他们笑得像是个二百斤的胖子。

  离开了香料岛屿,离开了鸟粪之岛,通过狭长的海峡,他们终于进入了印度洋,天竺近在咫尺了。

  徐石陵摩拳擦掌,迫切等在码头上。

  还以为朝廷把他都给忘了呢!

  可算是有船队来了!

  嚯!

  还真是不少!

  五百艘商船,还有数量众多的军舰,填满了码头不说,还有许多船只要等在外海。徐石陵大喜过望,冲着手下人厉声吼道:“快搬,你们这些没用的懒货!”

  在徐石陵的手里,提着一条鞭子,对着那些黑黝黝的天竺人,狠狠抽下去,没有人能逃得过他的抽打。

  徐石陵也曾经试图改变管理方式,他想要激励的办法,让天竺人干更多的活儿。

  可是当他把奖励工资发下去,第二天,那些该死的家伙居然不来上工了,他们赚的钱够吃一天的饭了,等钱花光了,再来赚不迟!

  徐石陵的鼻子都气歪了!

  在天竺待得久了,他也适应了。

  这里太暖和了,物产也算丰富,虽然生活不算多好,但许多天竺人根本不理解什么叫做饥寒交迫……他们也没有储存的观念,蔬菜水果,一年四季都在成长,也不用付出太多的劳动。

  而且炎热的温度让他们迷迷糊糊的,脑筋也不清醒。

  所以不要用钱说话,有用的只是鞭子!

  抽!

  狠狠抽!

  密密麻麻的搬运工,就像是工蚁似的……把商船带来的货物卸到码头上。

  很快,就能看到一个个的山丘拔地而起。

首节 上一节 555/5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