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邻居是皇帝 第63节

  “妙啊,真是太妙了!这些站出来代收粮食的,其实就是行走天下的商人!冠军侯下去查访,防止他们危害百姓,就是行朝廷的监督职责!以小见大,治理天下的道理,居然就在这小小的买卖中间!老夫半百之年,读书万卷,竟然不如这半天所得,真是惭愧,惭愧啊!”

  李谷起身,拍了拍屁股,欣然道:“冠军侯,咱们去乡下走走,老夫还有好些事情要请教哩……”

  

第110章 奖励工匠

  

  李谷连着在乡下走了半个月,每天早出晚归,甚至干脆住在村子里,夜晚的时候,跑到打谷场,跟着老农一起聊天,询问年轻人志向,了解民生疾苦。

  老家伙干劲十足,简直让叶华叹为观止,怎么和印象中养尊处优的读书人不太一样啊?别是李谷也被穿越者附体了吧?虽然起点挺高的,可到了个五十来岁的老头身上,该多郁闷啊!

  叶华胡思乱想着,一连半个月,李谷终于心满意足。

  分别的时候,他冲着叶华拱手,“老夫虽然痴长冠军侯几十年,却不及冠军侯务实睿智,实在是惭愧。值此改朝换代,天下归一之际,正是英雄用武之时。老夫唯有砥砺前行,方能不负天恩民望。冠军侯,老夫也希望你不忘初心,三百年一个盛世轮回,恰逢其时,岂可辜负大丈夫之志……”

  李谷奋力抽打毛驴,撒开四蹄狂奔,一路且歌且笑,好似疯癫。

  回到了相府,他立刻提笔,将这些日子所想所思,写成了一道洋洋洒洒万言书。

  李谷依旧主张采取唐制,但是李谷也指出了发展工商的必要,他将儒家传统的重农抑商,改为农商并重。

  他认为目前的商业虽然规模还不大,但是随着天下承平,物阜民丰,商业必然要有前所未有的发展。

  如果不能尽早着手,但靠着田赋,只盯着土地,早晚会走盛唐的老路。

  李谷也不是空口说白话,他甚至自请去负责三司,为国理财,专心工商税赋事宜……这份万言书送上去,带来的可不是一点半点的震动。

  眼下政事堂五位相公,其中冯道年纪大了,官职又高,只是咨询顾问而已,郭威登基之后,一口气提拔了三个人,范质,王溥和魏仁浦,这三位都是郭威的欣赏的人,可问题是前面还挡着一个李谷。

  李谷官声也很好,四个人,三把椅子,能相安无事才怪呢!

  李谷提出去三司,其他三位那是欢喜鼓舞,乐得送走瘟神。

  郭威权衡再三,也觉得理财非常重要,就同意了李谷的要求,给他加了同平章事衔,判三司使。

  范质成为昭文馆大学士,位列首相,王溥监修国史,成为次相,而魏仁浦依旧是集贤殿大学士,位居老三。

  三相并立,人才济济,大周朝廷,焕然一新。

  李谷忙着他的事情,几乎不回家,那位陪着李谷下乡,搬了半天萝卜的姑娘唉声叹气,满心忧虑。

  他爹和李谷是好朋友,当初两个人把酒言欢,而后分道扬镳,一位留在中原,一位去了江南,多年过去了,李谷终于等到了一展才华的机会,可他爹呢,却备受冷落,处境艰难。

  如今中原名臣济济,她亲眼见到了那位冠军侯,似乎还没有她的年纪大,就能立下那么大的功劳,见识又是那么高明,或许几年之后,这个人就会长驱十万大军,进攻江南吧?

  到了那时候,该如何是好啊?

  女子满腹惆怅,只是她显然高看了叶华,这位冠军侯眼下可没有那么大的志向。他的精力还放在恢复商业街的价值上。

  已经过去了一个月,还剩下两个月,能不能赢来太祖长拳和杨家枪法,就看他的本事了。

  “现在粮食,蔬菜,肉类,药材全都有了,要想继续吸引人气,就要更多的优质商品。锅碗瓢盆,尤其是农具,家具,锄头,铁锹,砖瓦,木料……统统都需要!”

  叶华挥舞着拳头,说的口水横飞。

  “我们要成为全开封,乃至整个大周,最大的商品供应者,不单是大周,其他的国家,甚至西域,海外,都要有我们的商品……我叶华可不只会玩地皮,我还会实业,会创造财富!”

  他在滔滔不断讲着,杨业听得格外认真,耳朵都竖了起来,生怕错过一个字。倒是赵匡胤,差点睡着了,他见的太多了,叶华这家伙一旦吹起牛皮,那叫一个口若悬河,舌绽莲花……不过貌似他吹的牛皮,还都实现了,这也就是叶华和骗子唯一的区别!

  “你还是说,咱们要怎么办,这些话留着和外人说吧!”赵匡胤懒洋洋道。

  叶华牙根痒痒的,你们这帮废物,就不能自己去想,什么都要我亲力亲为,这么懒,以后还怎么黄袍加身!

  你丫的就是个假的赵匡胤!

  吐槽了一句,叶华还是说道:“就是建作坊,朝廷不是给了我3000户吗!我已经让赵普帮着挑选好了,其中有1000户是工匠,干什么的都有,现在缺的是地方,我还没想好在哪里安排作坊……”

  “放在我那边吧!”杨业突然开口了,“冠军侯,朝廷刚刚给我们分了田,每户足足100亩哩!我们有人有地,都愿意听从侯爷调遣!”

  杨业显得格外热切,赵匡胤忍不住提醒他,“那个你这么帮忙,要是让他赌赢了,你们家的枪法可就要保不住了!”

  杨业哈哈大笑,“保不住就保不住,要是一套枪法,能换来安居乐业,值了!”

  赵匡胤沉吟了一下,突然咬了咬牙!

  “你能舍得,我有什么舍不得的!朝廷给我也不少土地,还有好些部曲,都交给你支配,反正只要给我一个庄园,让家里住的高兴就成。”

  他们正在商量呢,突然外面响起脚步声,陈石风风火火赶来了,后面还跟着符昭信,高怀德,王廷义和刘延钦,几个家伙怒目而视,恨不得把吃独食的三个人给撕碎了!

  符昭信恶狠狠道:“不管你们干什么,都算上我一份!”

  刘延钦也嚷嚷道:“冠军侯,同样是出生入死的弟兄,你把我们扔在一边,良心何在?”

  连高怀德都怒了,“冠军侯,你想要杨家枪法,是瞧不起我们高家的枪法吗?要不要去校场比试一番,看看谁家的枪法高明?”

  杨业不甘示弱,“比就比,我也想看看白马银枪将的威风!”

  “请!”

  “请!”

  ……

  这俩货还真要去比武,其余的人都来了兴趣,嗷嗷叫着要看热闹。

  可是他们刚要去校场,就被人给拦住了……三司使李谷捧着圣旨,满脸春风,笑吟吟到了叶家。

  面对朝中宰相重臣,这帮小子也不敢失礼,全都束手而立,叶华也被惊动了。

  “李相公,莫非陛下有旨意?”

  “是有旨意,不过不是给冠军侯的。”

  “那是谁?府里还有其他人?”

  李谷板着脸道:“怎么没有,快去请老夫人接旨。”

  是给奶奶的!

  叶华愣了一下,连忙跑到后面,把老太太请到了前厅。

  这是一道封赏的旨意,一堆没营养的骈散文之后,叶氏被封为汝阳县君,食邑3000户!别说老太太了,就连叶华都傻了。

  官员到了一定品级,母亲和妻子跟着受封,是很正常的事情。

  叶华都封了侯,给老太太一个县君,情理之中。可问题是食邑3000户怎么回事?

  要知道柴荣都是晋王了,却只有800户食邑,叶华有3000户,那是功劳太大,破格赏赐。可叶氏怎么也能得到3000户?是她救了郭幸哥?还是身为郭威的长辈,皇亲国戚?旨意上没说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相公,无功受禄,寝食不安,老身可不敢领旨。”叶氏冷静回绝。

  李谷笑了,“老夫人,你把孵蛋之法传授给乡亲,造福桑梓,增加了京城肉蛋供应,有功于社稷。仆听说之后,就恳请陛下重赏老夫人,以示朝廷看重工商之意。”

  李谷说着,转向叶华,笑道:“冠军侯让老夫大开眼界,受益匪浅!从今往后,大凡工匠技法革新,都有赏赐。当然了,老夫人是第一个,其他人可就没有这么丰厚了。”

  

第111章 好大一块地

  

  叶老太太无论如何,也不认为自己有资格享受3000户食邑,孙儿拼了大半年,杀死了契丹皇帝,才换来的食邑,仅仅靠着孵蛋养鸡就能获得,也太没有天理了,更何况这个法子还是叶华想的,她只是帮忙实现了而已。

  叶氏没法和李谷争论,只能让叶华去和他说,请陛下收回成命。

  “陛下不会收回命令,老夫也觉得食邑理所当然!”

  李谷笑呵呵道:“冠军侯,老夫这些日子涨了不少见识,你说得对,让所有人都去耕田,那是不可能的,有人力气大,有人力气小,有人能生儿子,有人生不出儿子,要不了几十年,差别出现,均田制就维持不了。所以,你提议要鼓励工商,两条腿走路,这个建议很高明!可要怎么鼓励工商,哪些作为值得奖赏?”

  “老夫人发明的孵蛋之法就很好,不用青壮劳力,普通妇孺就能在家里孵蛋养鸡,出售赚钱,费不了多少力气。假使人人的碗里,每天有一个鸡蛋,每十天能吃一次鸡肉,这天下就是盛世繁华了!”

  李谷满脸憧憬,仿佛定了个多了不起的目标似的。

  叶华也不好说什么,贫穷限制了这位宰相大人的想象力……不过李谷的思路让叶华耳目一新。

  这家伙的脑力的确不弱,鼓励养殖一类的副业,消化过多的劳动力,的确是缓解土地兼并的办法,就算退一万步,土地兼并依旧,没了土地的老百姓还能靠着养殖谋生……光是养鸡,推广到整个大周,解决几十万人就业不是难事,如果这么看,给老太太3000户食邑,也是有道理的!

  啊!

  叶华突然眉头跳动,拳头握紧了!

  “李相公,你端得好算计!”

  叶华怒了,李谷笑了。

  “冠军侯,老夫还以为你能立刻想通呢,看起来还差着点火候!”老家伙毫不犹豫嘲笑叶华,叶华简直想把他抓过来,把讨厌的老脸给撕碎了,扔在地上喂鸡算了!

  他哪里是给老太太食邑,分明是让老太太教这些人孵蛋养鸡,然后供应开封的需要。丫的一肚子算计,还跑来传旨卖好,简直是讨打!

  “祖母年纪大了,不堪驱使!”叶华咬牙切齿,断然拒绝。

  李谷也不在意,“没事的,冠军侯要是愿意代劳,老夫无所谓!”

  “你……养鸡需要饲料,需要场地,我没有钱!”

  “我都替你想好了。”李谷拿出了一张地图,他在开封的东面划了一圈,包括叶华原来居住的村子在内,一共十几个村子,全都在汴水和五丈河之间,土地平坦肥沃,最适合农耕。

  “冠军侯,你和老夫人一共是6000户,按照每户两丁,授田200亩,一共是120万亩,实授30万亩,全都在这了!”

  听到120万亩,叶华还挺高兴的,心说给的不少,可一下子打折到了30万亩,叶华就瞪圆了眼睛。

  “李相公,我需要个解释,是不是你把我的田都给侵吞了?”

  李谷连连摆手,“冠军侯,你可是冤枉老夫了,开封周围,本就人口稠密,圣人登基之后,从河东,燕云来了十几万百姓,在加上军中将领,土地本就不够用。你要是嫌少,那老夫就只有在开封以西,或者更远的地方给你授田了。要不我给你安排在长安,或者秦州,凤州?”

  叶华彻底被老无赖打败了,“你怎么不把我封到益州算了?”

  李谷笑道:“等圣人灭了蜀国,老夫一定如你所愿!”

  见叶华眉头立起,李谷急忙解释道:“你可别瞧不起这块地方,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土地肥得流油,这30万亩都种上粮食,一年的出产,顶得上一个下等府哩,你可别不知足啊!”

  叶华哼了一声,“我要是光知道种粮,你舍得把这么大的一块地给我?”

  李谷眨了眨眼睛,突然大笑道:“你终于承认这块地不小了……好了,老夫还有事情,告辞!”

  这位拍拍屁股,甩着大袖子离开了。

  叶华冲着他的背影,狠狠啐了一口!

  这帮老家伙,都是成了精的猴儿,吃点亏,立刻就找补回来。看似给了自己不小的好处,却是逼着自己给他干活,真是好算计!

  叶华垂头丧气,见了奶奶,把事情说了一遍。

  “大妈妈,你别有什么歉疚了,李谷这手漂亮啊,千斤买马骨,既鼓励了工匠,又逼着咱们干活,两全其美。”

  也是沉吟了一会儿,突然伸出手指,点着叶华的脑门,“你是不是觉得大妈妈年纪大了,不顶用了,是一把没用的老骨头?”

  见老太太怒了,慌忙摆手,“没有,绝对没有!”

  叶氏哼了一声,“谅你也不敢,别愣着了,这都二月了,离着春耕不远了,可不能误了农时!你们都太小了,没种过地,该怎么弄,心里没数,大妈妈得好好教你们!”

  老太太还是个实干派,找出来旧衣服,把平整后花园的农具都给搬来了,装在马车上,等着明天一早出城。

  要光是老太太还罢了,到了晚上,赵匡胤的妈杜氏,媳妇贺氏,甚至连柴荣的妻子符氏都来了,几个妇人围着叶氏老太太,聊得十分开心。

  叶氏给她们讲耕田养蚕的事情,几个人听得津津有味,全都记在了心里。叶华还琢磨着豪门贵妇,养尊处优,谁愿意亲自动手干活儿!

  可实际上却是大相径庭。

  别说她们,就算宫里也是如此,郭威在宫里设了观稼殿和亲蚕宫,到了农时,他要亲自扶犁耕田,后宫的贵人要养蚕缫丝,而且丝毫不能马虎。

  眼下可不是物阜民丰的盛世,百废待举,宫里尚且不能幸免,更何况是官宦之家。

首节 上一节 63/5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