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暴君 第132节

虽然张惟贤等人心中这样想着,话却是不能这般说的。略微斟酌了一番,张惟贤才接着道:“启奏陛下,如今林丹汗元气大伤,若是再派使者出使,先不说他会不会答应赔偿,便是这使者,只怕也有性命之忧。万一林丹汗再狗急跳墙去投了建奴,和科尔沁合兵一处,那辽东局势必然会再起波澜。”

崇祯却不这么觉得。林丹汗这个人是枭雄,可不是个英雄。对于枭雄来说,审时度势是最基本的能力,建奴此时被大明给围的生死两难,已经做出了硬怼东江这种选择,他林丹汗脑袋坏掉了才会跑去跟建奴搅合到一块儿。

只是这使者么,也却实有危险。再能忍让的枭雄,而对着这般羞辱,只怕也会忍不住杀人吧?后世那个叫叶赫那拉的小骚蹄子,不是在脑袋发热的情况下还敢对列强宣战吗?

这就不太好办了。派人去都有送死的可能。而且这还不是在京城,看哪个文官不顺眼就给派去,现在在宣府的这些哪个自个儿也舍不得。至于说再从京中派人去,一来一回的时间可就拖的太长了,欺负人要趁早!

左思右想的崇祯皇帝突然间就想到了一种生物——死太监。虽然以方正化和王承恩为首的死太监集团一直对自己忠心耿耿,但是正是这份忠心耿耿,让崇祯皇帝觉得应该派个太监过去。

更何况,有着大大小小的京观摆在林丹汗的面前,林丹汗也未必就敢把大明的使者给怎么样儿了。尤其是这个死太监有可能是伺候崇祯皇帝的太监时,那林丹汗也必然投鼠忌器——像崇祯皇帝这种疯子一般的皇帝,林丹汗绝对不愿意再招惹他一番。

所以在杀掉使者前,林丹汗也必然要先考虑一番把使者杀了之后的后果——毕竟杀了崇祯皇帝派出的使者,可就是相当于打崇祯皇帝的脸。

心中有了计较的崇祯皇帝开口道:“方正化。”

方正化两脚不动,依然牢牢地站在崇祯皇帝的身后,准备随时应对那些不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当下只是躬身道:“奴婢在。”

崇祯道:“厂卫之中,可有甚么人适合去林丹汗那里走一遭么?”

方正化沉吟半晌,这才脸色古怪地道:“回皇爷,要说这人么,还真有一个。天启五年时净身进的小太监,奴婢因见他身手不凡,所以招入了内厂。此人心细,胆大,兼之脸皮极厚,倒是适合走上这么一遭。”

崇祯还真不知道厂卫之中有这等人才,当下便道:“既然如此,便让他走一趟,多派几个护卫。告诉林丹汗,若是一个月之内见不到他回到大明,朕就再次派兵北征他察哈尔部的作孽。”

崇祯没有看到方正化的脸色,张惟贤等人却是看到了,张惟贤便问道:“方公公好像还有话没说完?”

方正化此时不再是刚才那副古怪的神奇,已经恢复了平日里的那张死人脸,闻言便说道:“此人入宫前本家姓任,他父母又极是宠他,小名儿起了个天真。后来他父母亡故后,他便净了身入宫,只是这任天真的名字,便一直未曾改过。让这么个名字出使,简直有失体面。”

崇祯虽然极力压制,但是嘴角还是忍不住一抽,当下便摆摆手道:“甚么体面不体面的。嗯,你告诉他,朕赐名任一真,让他出使蒙古林丹汗处。”

安排完后,崇祯又接着道:“都先休息休息吧。明日便开拔回京。”

第一百九十三章 凭本事借的为什么要还(修)

本着我的就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这种资源共享的精神,崇祯皇帝决定晚一点儿睡去休息,先行诏见顺义王卜失兔和卓里克图汗。

等二人拜见完神圣而伟大,统御八荒六合的天可汗,大明天子崇祯皇帝之后,崇祯便淡淡地开口道:“今日大军归城,想必二位爱卿也是看过了吧?”

大军入城之时,顺义王卜失兔和卓里克图汗也是看过的。当看着在蒙古就代表了血与火的杀戮,还有代表着战无不胜的苏録定战旗和羊毛大纛被明军毫不在意地扔在地上,任由大军践踏而过,顺义王卜失兔和卓里克图汗与说不清楚自己心里到底是个什么滋味。

一方面,两个人肯定盼着大明皇帝能狠狠地教训林丹汗一番,这王八蛋也太欺负人了。可是从另一方面,兔死狐悲,物伤其类这种思想,并不是中原才有,两个人与林丹汗毕竟是同族。再者说,皇帝亲征,一战而打残了林丹汗,那两个人以后的用处还大不大?这种杀性极重的皇帝如果平定了辽东后,两个人又该何去何从?

而进城的大军是个什么情况,两个人也是看在眼里的。明军的那几万骑兵没什么好说的,那股子老子天下第一的神情,两个人从来就没有见过,不光是在以前的明军身上没有见过,在草原的各个部族的骑兵身上没有见过,便是现在号称女真不满万的建奴身上,也看不到。

可是偏偏就在这么一支出塞前五万骑,归城时只剩下了一半儿不到的骑兵身上,让两个人看到了那种骄兵悍将集结在一起后的冲天傲气。

暗自心惊的两个人听闻崇祯皇帝问话,赶忙躬身道:“伟大的天可汗呵,您指挥着勇武的军队打败了骄纵不可一世的林丹汗,奴才们已经看到了大军回城的英姿。”

嗯,这马屁拍的到位。现在拍起马屁来,比起之前拍马屁的态度,可就诚恳的多了。果然,这个世界上还是要靠拳头说话。后世不是说过么,口径即是真理,射程就是正义。

心下暗爽的崇祯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接着道:“朕今日找二位爱卿来,便是有一事想要和二位爱卿商量。”

卜失兔和卓里克图不知道崇祯想要和自己说些什么,但还是恭恭敬敬地道:“天可汗但有吩咐,奴才们无不遵从。”

崇祯点点头,说道:“二位爱卿甚是忠心,朕心甚慰呐。到也没甚么别的事儿,乃是这一万骑兵么,朕还想借用一番。”

狗皇帝!二人心下暗骂一句,你这是借了就不还了!早知道你这么贪,当初说甚么也不能给你凑出这么个万骑来让你带着,五千都算多的!

卜失兔斟酌了一番后,小心翼翼地道:“伟大的天可汗呵,失去了牧人的保护,羊羔随时可能被豺狼叼走!如果没有了这些骑兵,我们还是怕林丹汗会回过头来再攻打我们呵。”

卓里克图也是面带难色的道:“启禀伟大的天可汗,我们内喀尔喀部还想着再回到辽东替您看守辽东的门户,若是没有了些骑兵,只怕我们也抵挡不住那些女真人和科尔泌的叛徒。”

麻卖批!刚才还无所不从,现在就给老子找借口?当老子手里没有屠龙宝刀还是怎么的?

心下不爽的崇祯皇帝当即就把脸色给拉下来了,淡淡地道:“顺义王尽管在宣府以北放牧,便是借给林丹汗几个胆子,只怕他也不敢南望。至于巴林和扎鲁特,暂时不要回辽东了。也在这漠南放牧便可。反正这一回有的是部族被屠光了,草场有的是,你们尽管放牧。若是林丹汗敢南下,朕再带着大军来就是了。”

见二人还想说些甚么,崇祯皇帝却是语带讥讽地道:“这个万骑,朕是借定了。等朕东征平了科尔沁之后,偌大的草原,你们再慢慢分,现在,你们部族的安危由朕来保护。”

见崇祯皇帝带部族安危这种不要脸的威胁都用上了,再想想这个万骑回去后根本就没来得及回到部落,两个人也只得认命地道:“奴才愿意遵从天可汗的旨意。”

送走两人之后,崇祯才自言自语道:“朕借东西还要还?凭本事借的为什么要还?笑话!”

嗯,很好,很强势。一直站在崇祯身后像个木头桩子一样的方正化满脸的黑线,就没听说过这么不要脸的皇帝!

但是在崇祯皇帝看来,这天下都是自己的,蒙古当然也该是自己的,只要是日月所至的地方,都该是自己的才对。现在杀归现在杀,以后还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蒙汉一家亲,过上三五代人之后,还有个屁的区别。

到了第二天,崇祯皇帝也是一早就起来,带着大军往京城而去。这回还顺手带上了秦良玉和白杆兵。既然决定自己要去辽东怼人,带着他们要比不带多的多,毕竟白杆兵可是虐过建奴的。

匆匆赶了好几天的路,崇祯才带着大军到了京城北垣的安定门外。

崇祯皇帝觉得,这世界上本没有套路,用的人多了,这才成了套路。只是有句话说的好,自古深情留不住,总是套路得人心。既然在宣府时大军的进城仪式那么提气,那么没道理在京城就不好用。

所以大明朝的文武百官们就被折腾了一番——在京官员除值守外,余者皆要到城门外迎接皇帝大胜而归。

至于城中的百姓,向来好看热闹的四九城百姓们表示,既然这些官老爷们都扎堆地往安定门外去了,那很可能就是皇帝亲征归来,而且不是说阵斩十万的大捷吗?那咱们也得去看看。

五城兵马司的官兵们则是很头疼。这他娘的又得维持秩序,也不知道这京城的老百姓怎么就这么爱看个热闹。菜市口杀人他们要看,皇帝打个仗回来也要看,就不知道有没有什么是他们不看的!

京城里边儿这么多的人,不光安定门外挤了十多里地远,就连城内靠近安定门的那些个茶楼酒肆什么的,也挤的满满的。一时之间,五城兵马司的人也不管什么巡街一类的了,这活扔给顺天府头疼去吧,要是维持不好秩序发生点儿踩踏事件,那自己这身皮可就没了。

安定门外十五里之遥,以温体仁和施凤来为首的百官们被晒的身上直冒油,脸上的汗擦了一遍又一遍。施凤来见温体仁已经开始打晃,便开口道:“温大人要不然先休息一会儿,呆会儿大军来了再过来?”

温体仁却是苦笑道:“且安心等着罢。估计也快了。”

施凤来正想再劝,却听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一个内侍太监骑在马上狂奔而至,待到了温体仁等人向前时,才猛地一勒马缰,待人立而起的战马咴儿咴儿一声长嘶站定之后,这太监才扯着嗓子道:“陛下亲征,大捷归来。距离十里。”

言罢,便拨转马头,疾驰而去。又过得小半个时辰的时间,又是一个内侍太监传话道:“陛下亲征,大捷归来。距离五里。”

温体仁打起精神,对施凤来和礼部尚书孟绍虞道:“准备好罢,快到了。”孟绍虞闻言,便点点头,走到一旁吩咐了下去。

此时,远处终于可以看到高举的明字大旗,正是崇祯皇帝归来的大军到了。

孟绍虞见到明字大旗,便吩咐道:“奏凯乐!”

向来不怎么喜欢按套路出牌的崇祯皇帝听到凯乐声响起,也不管甚么套路不套路,却是猛的一磕马腹,向着安定门方向疾驰而来。

不理会呼拉拉跪到一地的文武百官和百姓们,崇祯皇帝却是直接来到了温体仁等内阁和六部官员的向前,命众人都平身起来之后便问道:“礼部尚书何在?”

首节 上一节 132/12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