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暴君 第138节

两张纸,每张纸上面就只有一道题。便是多了一个字也没有。说白了,就是由着你自己发挥。

只是在第一题上,便已经难住了九成的学子。这些东西鬼他娘的知道!老子不会!

可是不会也没办法,只得凭着一路上的大概记忆去写出来,好歹也能混个过关。

只是这第二题是什么鬼?鱼和熊掌都知道,这是出自《孟子》中的典故。但是下一句是什么?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才是最关键的。

舍生而取义容易,不容易的是,如何既不舍生,又能取义——先生都是教的舍生取义,没教过怎么样走这样儿的中间路线啊。

就算是自己知道,可是真敢答这道题么?可是不答这道题,这是天子殿试之时,到时候又该以什么样儿的罪名论处?

几百个学子的脸上开始滴答滴答地冒汗了。

时间一点儿一点儿的过去。一柱时香烧完,整个殿中的学子,能下笔答的出第二题的不过四十五人。

这四五十个学子一看其他人都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心下却是大定。既然其他人没有答出来,自己却答出来了,那么想必排名必然靠前。唯一所虑者,不过是这两道题各自的分数有多少了。

“时间到!”

随着王承恩一声长喝,一直冒着冷汗未曾做答第二题的学子们也是长舒了一口气。

终于不用再忍受这种非人的煎熬了。在良心的拷问面前,自己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道题。

不是没有骑墙的办法,但是不管怎么答,却是都绕不过道义有亏这一条。

答了这道题的学子和没有答这道题的学子,在起立后,却是分成了两派。答了的,觉得自己有希望进入一甲进士。

未曾作答的,则是心中暗自担心。别说入选三甲了,便是今天不被定个君前失仪的罪名,只怕都是好的。

崇祯早就将士子们的情况收入眼底。也不去接王承恩呈上来的试卷,只是吩咐道:“将答了第二题的,和未答第二题的,分开后再呈上来。”

分捡的速度很快。等到王承恩再次呈上来之后,崇祯先捡起了作答了第二题的试卷,第一题直接看也不看,只看第二题的答案。

四五十份的试卷只看第二题,而且还是走马观花地扫上一眼,只没多一会儿便看完了。

崇祯不理会下面那四五十个窃喜不已的学子,却是拿起了另一堆没有作答的试卷,随手捡起一份,大略地看了看第一题的答案,便开口问道:“杨封?”

下面的士子之中,名叫杨封的闻言,意外地站出来躬身作揖道:“学生在。”

崇祯嗯了一声,淡淡地开口道:“第二题为何没有作答?”

崇祯的声音不准不淡,让人越发地猜不透他心中到底在想着甚么。杨封嗫喏了半天,鼓足了勇气道:“启奏陛下,学生不知如何作答。故而不敢乱写。”

崇祯的声音依然没有任何变化:“鱼与熊掌之间,便这般难以兼得?朕看你不是不知道,而是不敢答!”

杨封额头上的冷汗更重,却又不敢伸手去擦,忽然间却听崇祯皇帝语带鼓励地道:“尽管回答,朕恕你无罪。”

杨封闻言,便把心一横,猛地擦了一把额头上的冷汗,也不管是否君前失仪了,鼓足勇气朗声道:“启奏陛下,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学生以为并没有第三条路可走。学生亦不知如何两者兼得!学生不会蝇营狗苟!”

崇祯闻言,笑了笑却没有命杨封回到队伍之中,只是从另一堆的已经作答的试卷中又抽出一份,随口道:“许义?你来回答朕,如何鱼和熊掌兼得?”

那四五十人一堆的士子中,当即便站出来一个约摸四十岁的中年男子,朗声道:“启奏陛下,学生以为,义之一字,便是舍生求之,亦不为过。只是舍生亦求之不得时,便不如退一步海阔天空,留着有用之身再图来事,亦为未晚。”

崇祯嗯了一声,也不答话,就这么沉吟了半晌。

直到大殿中的人都开始心惊胆颤之时,崇祯皇帝却突然拿起那一堆作答了第二题的试卷开始撕了起来。

等到撕完后,崇祯也不看下面那四五十人死了爹娘一般的脸色,直接开口道:“要么舍生取义,要么贪生怕死,有第二条路可以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是什么狗屁理论?面对建奴你也先投降再回来?和三姓家奴有何区别?”

“想要升官发财没有关系。升官本身就意味着俸禄提高,朕也不会要求每个官员都如颜子一般。”

“哪怕不会做官也没有关系。大明有的是做官的教材和例子,告诉你们怎样去做一个能为国为民的好官。”

“可是,朕不能容忍的是不会好好做人!”

“两面三刀,三姓家奴,哪个词不是为了这种人准备的?”

一通火发完,崇祯却是直接道:“凡做答第二题之人,皆罢。着该省学政废其学籍。追回一切廪食及免税等优待。这种人才,现在的大明不需要!”

第一百九十九章 蛋疼的黄台吉

崇祯望着殿上这四五十个最终显示了自己的聪明却惨遭淘汰的举子,淡淡地道:“尔等的聪明,用在经商,可以成为大富之家。用在格物,也未必不能有所成就。唯独用在官场之上,最终难免与那黄立极一般,挂在午门之外。”

训斥完的崇祯皇帝也失了点评甚么三甲不三甲的兴致,干脆对温体仁道:“温爱卿和施爱卿,还有张瑞图张爱卿一起,一起再看一遍这些卷子,择其优者报给朕罢。”

这些只答了第一题的卷子,虽然说只有一道题,但是其中包含的东西却是极多。

先是要判断这一个举子是否观察过自己这一路进京所经过的州县,而且在如何看待一个州县是否富裕这个小问句里,还能大概断送出一个举子是否真的想过如何为官,是否知道怎样做官。

失了兴致的崇祯干脆宣布散朝,转回后宫去了。想想人家姓云的搞的那个书院,瞧瞧,就没有一个人选择回答这道题,再看看自己的大明朝,这他娘的都学会了妥协啊混蛋!

崇祯没了兴致,远在辽东的黄台吉很也没有兴致,或者说有很不爽的兴致。

明军,尤其是毛文龙那个王八蛋,到底是谁给他的优越感,一而再再而三的拿着本汗当成二傻子戏耍?

“仆毛文龙致书大金国大汗:仆本不欲与大金为敌,只是食君之禄,则须忠君之事。朝廷逼仆北上,仆本不欲从之,奈何朝廷以粮饷为要胁,仆不得不从之。”

闻大汗提大兵来攻,仆辈不胜惶恐,唯恐大汗劳师远征,餐风饮雨,中秋亦不得与家人团聚。

更闻昔年叶赫九部之余孽如今又起大军,号称锡伯八部,与科尔沁部无日不战。若科尔沁有失,大汗即成无根之野鬼矣!

若大汗愿退兵辽东,只需岁赐三千石粮草于仆,则仆必不敢犯边矣。

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愿大汗三思。

崇祯元年八月仲秋,毛文龙字。”

黄台吉捏着士卒们呈上来的毛文龙派人用箭射进大营的书信,左看右看之下是既好气又好笑。王八蛋,写的倒是好听,让本汗岁赐你三千石粮草,问题是,本汗给了你就老实了?

叶赫九部?锡伯八部?老子也知道了好吗!辽东屁大的地方,自己老窝里发生的消息,本汗还能不知道?

彼其娘之!这是拿着本汗当傻子耍!究竟是谁给你的这谜一样的智商优越感!

暴怒不已的黄台吉很想立即就把毛文龙生擒活捉,然后给他用上十大酷刑教他做人!

首节 上一节 138/12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