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暴君 第186节

心情不爽了就是人头滚滚,平日里不招惹到这位爷还好,若是惹的这位爷不爽了,不管是被挂在午门的黄立极,还是部属被筑了十余座京观的林丹汗,可都在等着有人作伴呢。

就算是这样还不够,那范文程呢?大家伙儿哪个不知道,忠烈祠前的那尊跪像可是范文程本尊跪在那里,估计生生世世都没有站起来的希望了。

此时的天色已经黑了下来,大殿中点起的牛油蜡烛,将整个大殿中再次照亮。只是崇祯皇帝的脸色却是越发的看不清了。

崇祯皇帝看着大殿中的群臣开口道:“都听过了?有何感想?”

兵部尚书崔呈秀道:“启奏陛下,臣以为,此乃官逼民反之举,彼辈既然害民,乃是自绝于天下。当务之急,乃是先处理掉这些害民之辈,再安抚民心为上。”

崇祯却是冷笑一声道:“那崔爱卿说说,这些害民之辈,当如何处置?”

崔呈秀是兵部尚书,却不是刑部尚书,当即便被崇祯一句话给噎住。

刑部尚书苏茂相出班道:“王二、王嘉胤伙、吴延贵、王佐挂、高迎祥等,依律当诛九族,以为后来者诫”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反问道:“那这几个官员呢?”

苏茂相道:“启奏陛下,白水县县令戴永怡、府谷知县胡青寒、宜川知县戚乘忌,依律当剥皮实草,举家流放三千里。安塞举人褚师臣不为官员,依律可判绞。”

崇祯却是呵呵冷笑一声道:“苏爱卿对大明律当真熟悉。官逼民反,反了的民就要诛九族,这些官员自己死了,家人也不过是个流放罢了,其亲族于其中所得好处呢?”

苏茂相却是哑口无言。大明律就这么规定的,自己一个刑部尚书难道还能去修改大明律?

这几个造反的不诛九族,后面的人是不是会有样学样,跟着造反?

至于这些官员,贪腐本来就是剥皮实草,想要更严酷的刑罚不是没有,但是得皇帝您老人家亲自开口才成啊。

只是苏茂相的想法马上就变成了真事。

崇祯皇帝冷笑道:“命三边总督杨鹤为陕西巡抚,总理平乱之事。

命锦衣卫锁拿白水县县令戴永怡、府谷知县胡青寒、宜川知县戚乘忌,彼辈九族一体锁拿。安塞举人褚师臣,另行处理。

待杨鹤进军之后,命其于阵前,尽诛白水县县令戴永怡、府谷知县胡青寒、宜川知县戚乘忌三人九族,反叛之人除首倡者外,降者无罪,命杨鹤就地安置。

王二、王嘉胤伙、吴延贵、王佐挂、高迎祥五人,其若愿降,本人处死,家人及九族皆免其罪。”

苏茂相却反对道:“启奏陛下,如此处理,以后难免会有人模仿此等行径,稍有不满便举旗造反,到时又当如何?”

崇祯皇帝却道:“若不是活不下去,谁愿意举旗造反?此事不必再议,此为朕特旨,亦不可为后事之例。”

第二百三十七章 燎原之势(4千字大章)

其实崇祯皇帝的暴怒,更多的只是借机发泄或者说掩饰自己内心的惶恐。

像王二和高迎祥这种级别的反叛,别说是崇祯皇帝自己了,就是随便派几能打的双花红棍都能平了他们。

但是高迎祥有个女婿就很可怕了。

崇祯皇帝为什么刚开始穿越的时候总是梦到自己挂在了煤山的老歪脖子树上?

答案就是因为高迎祥的这个女婿。

可是为什么崇祯不选择一开始就直接把高迎祥他女婿干掉呢?

答案是,崇祯皇帝是个历史小白。

大明这么多的驿站,小白崇祯只记得一个鸡鸣驿,因为在起点穿越者培训教材当中提到过这个名字,这里出过一个王爷。

大明那么多的驿座,小白崇祯只记得一个李自成,因为这个家伙把自己逼得挂在煤山老歪脖子树上,大明帝国就此玩完。

可是偏偏这李自成不是鸡鸣驿的。

至于李自成出道之前是在哪个驿站混,小白崇祯皇帝表示自己在培训时没有好好学习,不记得了。只知道大概是陕西米脂的,剩下的不知道了。

而且,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崇祯皇帝原以为自己当了皇帝后好好的抚恤民间疾苦,李自成应该就不会再造反起事了。

然而穿越者毕竟是穿越者,不是本位面的土著,也就不会受到天道眷顾,成为位面之子·大魔导师·秀·刘那样可以召唤流星火雨的存在。

这次的陕西民变,虽然除了高迎祥之外,剩下的几个家伙根本就没有听说过,但是崇祯皇帝也知道,正是这次的民变,才拉开了崇祯元年到崇祯十七年里无数次的农民起义,最终才被小李子把自己逼上煤山。

回到后宫御书房的崇祯皇帝呆坐了呆晌,突然对侍立在躬身的方正化道:“正化,朕有一事要交待你去办。”

方正化原地不动,只是躬身道:“请皇爷吩咐。”

崇祯曲起手指敲了敲桌面,冷声道:“你去挑选可靠的人手,去陕西米脂,查一个叫李自成的人。然后,让这个人从世间消失。记住,朕只给你半个月的时间。”

方正化应是,神色却是变也未变。

虽然搞不清楚崇祯皇帝为什么单独要派人去除掉这个叫李自成的家伙,但是对于自己来说,这根本就不重要,只要老老实实的按照崇祯皇帝的吩咐去办就好。

做人毫无下限的崇祯皇帝盘算着先干掉李自成,毕竟这家伙太他娘的吓人了,只要想想这个人还是有可能投入到高迎祥的手下,然后再进攻京师,崇祯就感觉头皮发麻。

头皮发麻的不光是崇祯皇帝,远在固原的杨鹤也头疼。

之前就已经接到过消息,命令自己整顿军务,以防陕西大旱之下有民变之事,若有,则要自己平叛。

杨鹤其实很想骂娘。

自己一介文官,领着三边总督这么个职务也就算了,这他娘的还要自己去平叛,这不是难为人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既然陛下亲自点了将,自己无论如何也要尽心王事才行。

当然,也不是全是糟心的事儿。

毕竟崇祯皇帝亲征蒙古还是有好处的。起码现在边军的战意比之天启七年之前要强得多,加上粮饷到位,军心也极为稳定,因此倒不怎么担心。

就在杨鹤心中纠结不已的时候,杨府的管家就匆匆忙忙地跑进来禀告:“老爷,外面有宣旨的天使来了。”

杨鹤噌地一下坐椅子上站了起来,吩咐道:“快,大开中门,摆设香案,迎接圣旨。”

前来宣旨的任一真任大太监,等了半晌,才见杨鹤大开府门迎接旨意,心中便有些不高兴。

在任一直看来,区区的民变,便是让自己带着老苗和蒙古万骑过来都足够平定的了,又何需调动三边总督前去平叛。

只是皇爷的意思便是这样,自己一介内监,也没有甚么开口说话的份不是。心中想着,便愈发的不耐烦起来。

冷冷地盯着杨鹤,任一真道:“有旨意,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大臣杨鹤接旨。”

首节 上一节 186/12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