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暴君 第312节

还有的起的就很有知音范,比如《到底是什么让九十八名大明的高官集体辞官》。

还有的就很有些法制进行时的味道,比如《说辞官就辞官,大明律到底应该如何处置?》,《九十八名大明官员集体辞官,是心酸还是心虚?》

更一些过分的,标题干脆就更诛心了一些《集体辞官以要挟天子到底是不是为臣之道》。

诸如此类标题的文章,一篇篇在的陈默的笔下诞生,又一篇篇的经过崇祯皇帝过目之后印制成小报,然后从京城开始向周边扩散。

曹于汴等人根本就没有想到,在离着自己不远处的牢房之中,正有人这么不要脸的写文章抨击自己。

这种玩法,基本上可以说是断根的玩法,往往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而曹于汴等人设想之中的朝堂上因为近百名不同职位的高官大佬辞职而停摆,或者混乱一时的场面根本就没有发生。

借用崇祯皇帝的话说,就是大明别的不多,想要当官的人多了去了。

而历年来的进士一类的,除去进了翰林院的,剩下的哪儿去了?

大部分都是在六部之中行走历练,准备外放为官的。

这些人比较早的那一批,已经是天启年间的进士了,就算是猪,在六部里跟着学了这么走,只怕也得诞生出几头有智慧的猪了罢?

这些人之中,哪些人合用,哪些人不合用,吏部尚书和左右侍郎才是最有发言权的。

而身为阉党巨头之一的房壮丽向来是紧跟崇祯皇帝的步伐,受到崇祯皇帝的指示之后,该换的换,该升的升,该平调的平调,根本就连一天的时间都没有用,九十八人集体辞官带来的空缺和影响就彻底平息。

所以等到崇祯皇帝第二天上朝的时候,整个朝堂之上又恢复了往常的人数,一点儿也看不出来就在昨天,朝堂之上还少了九十八个官员。

暗骂一声贱皮子,崇祯皇帝这才开口道:“京察之事,还有哪位爱卿有不同意见的?”

缓缓的扫了一眼,崇祯又接着说道:“有意见,给朕当面提出来。好的,朕不会不听,没有用的,也不会受罚。

在曹于汴之前,不是没有人顶撞过朕,除了那几个混账,有谁受罚了的?

但是,谁要是再敢跟朕玩什么挂印而去辞官不做的把戏,一边儿给自己搏了清名一边儿不点明的骂朕是昏君,曹于汴那九十八人就是例子。”

看着一众躬身应是的崇祯皇帝暗自吐了一口气。

大明朝的文官果然都是些属毛驴的,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货色。

只是朝堂上的温体仁等人也在暗自吐糟。

顶撞您老人家是有不少没倒霉的,可是倒霉的更多,顶撞您老人家的倒霉才是主流好吧。

但是不管怎么说,崇祯皇帝都表态了,就算是以后会倒霉,起码在今天顶撞一下崇祯皇帝就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了,起码不会跟那九十八个倒霉蛋一般的倒霉。

同样的倒霉蛋还有黄台吉。

黄台吉觉得自己真是倒了血霉了。

自己已经凉凉了的父汗还在的时候,大金国也没像现在这样儿倒霉过,反而硬怼了叶赫九部,还能硬怼一波明朝蛮子。

哪怕是自己刚刚接过汗位的时候,形势也没有这么操蛋。

但是自从明国的小皇帝登基之后,一切就变了样儿了。

刘兴祚那个狗东西叛变了不说,还伙同毛文龙那个狗蛮子把辽阳城给屠了,哪怕是一年的时间过去,辽阳城还没有恢复过来。

叶赫九部的余孽们死灰复燃,搞成了现在什么锡伯八部来怼自己。

就连大金之友袁蛮子和山西八大商也都唱了凉凉。

简直就是流年不利。

最让黄台吉揪心的,还是范文程和宁完我这两个狗奴才的死。

死了可就没有了。

再没有哪个狗奴才像他们两个一般的忠心耿耿还对明国那边儿十分了解了。

哪怕是后来那个去了林丹汗那里出使就没有再回来的戴磊也不行。

但是戴磊已经算是矮子里边儿挑高个,自从范文程和宁完我都凉了之后,戴磊已经算是好的了。

但是现在连这么一条癞皮狗也没了。

揪心啊。

自己的死鬼父汗真够笨的!

黄台吉暗自吐糟了一声。

那死鬼父汗脑袋进了水,下令把那些明国绅衿查出来后挨个放血。

关键是你放血归放血,可是放完血了谁还给自己干活?

咱们满人哪儿有汉狗那些花花肠子?以汉制汉才是王道不是?

想想那逃脱了的三百余个读书人,黄台吉的心就在滴血。

这下子好了,三个多个跑回了明国给蛮子狗皇帝效力去了,自己这边儿还有个屁!

幸好还有一些忠心的奴才,比如说旭端那个狗奴才。

旭端府里新进了个包衣,上贡的福寿膏据说是大明皇帝才能享用的好东西,这东西来上这么两口……

人生当真是美滋滋。

一想到福寿膏,黄台吉的心里又抓挠了起来。

东西是好东西,就是这玩意一天天的总也离不了,否则就会抓心挠肺的难受,还没有精神。

点起一烟泡,美滋滋的吸上一口,黄台吉觉得自己的脑子这会儿空前的灵光,趁着有精神头,赶紧的想了起来。

这一想,倒还真就想出来一个办法。

明朝蛮子不是有科举么,咱大金国也来个科举。

首节 上一节 312/12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