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暴君 第432节

妈了个巴子的,这不是给老子找不痛快么?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句诗确实是感叹武侯一生壮志未酬,可是实际上,不管怎么说都是出师未捷。

而且人家是未捷,但是好歹已经出师好几回,跟老曹斗了好几回。

你朱存枢根本就没有出师呢就先要挂了!

到时候整个大明怎么看?整个“远征军”又该怎么看?

好嘛,你崇祯皇帝折腾着什么置换封地,这还没换呢就先死了一个,这事儿到底有谱没谱?

其他的藩王会不会害怕?置换封地之事会不会就此流产?

正常情况下,死一个藩王根本就是无所谓的事儿。

大明的藩王多了去了,死上一个两个的根本就不叫个事儿。

可是在这种准备出海的时候死上一个打算出海的藩王,那乐子可就大了,而且还是在出海打天下的这么个紧要关头。

这种事儿又不是能封锁的住的。

藩王死了,那不就死,那叫薨。

到时候藩王的葬礼,远征军的情绪,天下间藩王和百姓们的议论,崇祯皇帝简直想都不敢想。

再加上自己登基以来砍了多少人?

不算外敌,光是贪官污吏加上东林党的那些个混账东西,再加上被他们牵连的三族九族什么的,多多少少的也得有几万人了。

大明朝除了开国的太祖高皇帝还有永乐皇帝之外,剩下的全加一起也没有自己杀的多。

秦桧还有三个好朋友呢——虽然这哥四个都在岳王庙前跪着。

但是人这种社交性的生物,注定了每个人都会有几个朋友,别管这个人有多渣。

被自己一道道旨意砍了头的这几万人谁没有一些好朋友?

就算每个人都只有三个好朋友,被自己砍了的人按照十万来算的话,那可就是三十万人。

三十万人众口相传之下,这事儿就会变成一个大笑话。

但是自己能怎么办?学习周厉王那个家伙杀人以止谤,最后逼得百姓们道路以目?

虽然说自己有点儿不要脸,但是这么不要脸的事儿,崇祯皇帝觉得自己干不出来。

当然,不许生员议政什么的那是祖制,跟朕没有什么关系,朕不过是遵祖制而行罢了。

最让崇祯皇帝头疼的,则是秦王一系原本答应的好好的出海建国一事怎么办?原本的封地怎么办?

秦王一系在西安府的封地可是交给了户部的,难道还要退还给秦王一系不成?

可是就算是自己愿意退还,那已经安置在秦王封地上面的那些流民怎么办?再度变成流民?

麻卖批,谁知道里面会不会再出一个快递李小哥?

再退一步讲,就算是自己不怕出个李小哥,也有其他的地方安置流民,户部尚书郭允厚能同意?

那老家伙现在就跟个貔貅一般光吃不拉,到了他手里的东西还能强逼着他给吐出来?

那把秦王一系给除爵了呢?

“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

这是朱元璋建国之时就定下的调子,秦王一系还没有死绝,朱存枢没有儿子可是还有个弟弟,秦王的爵就除不得。

秦王系又是先响应了自己置换封地这事儿的藩王,自己说除就给除了?

自己可是要脸的。

总之,说一千道一万,秦王朱存枢这个渣渣病的不是时候,起码不应该在这个时候病,更不能在这个时候死。

崇祯皇帝怎么想怎么头疼,但是自己又不是扁鹊和华佗那种大佬,就算是现在的大明随便哪个医生都比自己更懂得如何治病救人。

就连正在给金尼阁调理身体的御医都被唐王朱聿键和庆王朱倬纮这两个家伙给请到了松江病,现在连御医都没有办法,自己能怎么办?

自己也很绝望啊。

暗恨自己前世没有学习过医学的崇祯皇帝盯着陈太医,不死心的道:“就再没其他的办法了?”

陈太医虽然往日里很希望能得见天颜,最好被皇帝看重,到时候简在帝心,平步青云什么的可就是妥妥的了。

但是陈太医绝对不希望在这种情况下见到皇帝——在没有希望治好自己病人的情况下。

那样儿的话,自己成了什么?庸医?

真要是被崇祯皇帝给当成了庸医,别说是什么平步青云了,不掉了脑袋就算是好事儿。

但是现在崇祯皇帝发问,自己敢拍着胸脯保证一定能治好秦王殿下吗?

很明显不敢,万一自己下了保证而秦王却死了,那自己就是欺君之罪。

那可是要掉脑袋的。

无奈之下,陈太医只得低着脑袋回道:“启奏陛下,若是再早上一两个月发现就好了。现在秦王殿下的身体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阶段,臣无能为力。”

崇祯皇帝闻言,失望的挥了挥手,命陈太医退了下去。

大明不是后世,消息传递远远不如后世那么发达,远在松江府就可以和京城的御医大佬们开个会会诊一番。

而且这种关头也不是可以让陈太医放手一搏的时候。

崇祯皇帝决定自己去看一看朱存枢。

只是等崇祯皇帝看到了那个躺在床上眼窝深陷,脸色蜡黄的秦王朱存枢时,仍然不愿意相信眼前的这个估计没多长时间好活的家伙就是以前在陕西时兴致勃勃的跟着朱聿键去招募流民的秦王。

首节 上一节 432/12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