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暴君 第487节

光一个新明岛就已经足够安置一多半大明的人口了,慢慢的迁移就是了,担心土地不够分纯属扯蛋。

更别提以后还有殷商故地需要收回,那地方别说是一多半,就是整个大明的所有人口全都迁移过去也安置的下。

那还均个毛的土地啊,让老百姓们卯足了劲的造小人儿才是正经事儿,谁有功夫去均什么田地,累不累啊。

就像是现在陕西那地方的佃租一般,原本在天启年间的时候能收到五成甚至于七成,现在呢?

能收到四成的都得是走狗屎运,剩下的基本上也就是三成,甚至于有的干脆降到了两成。

要不然谁去佃地来种?

老百姓傻起来是真傻,一旦精明起来也是很吓人的。

两成的地租还可以考虑一下,毕竟故土难离嘛。

四成就扯蛋了,还不如换个地方呢。

跟着唐王殿下去新明岛,那里现在也是大明的地盘,去了之后不光能分到地,还能分到银子,好处多的是,佃四五成的地来种?

除非脑袋被门挤了。

所以崇祯皇帝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什么均田地一类的玩法,土地不够分了就去抢,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倒是沈颢所说的投献这个事儿,倒是值得好好研究一下。

回到宫中的崇祯皇帝把妆卸掉,恢复了本来面目之后就迫不及待的把温体仁还有礼部尚书孟绍虞给诏进了宫中。

等到二人进宫,走完了觐见皇帝的礼仪之后,崇祯皇帝就直接开口道:“现在社学的童子,已经差不多学了一年了罢?”

温体仁和孟绍虞都有些懵逼,现在不是在研究商税的事儿么?怎么又扯到社学上去了——皇帝就是皇帝,这思维,一般人跟不上。

孟绍虞躬身道:“启奏陛下,现在大明各地社学的童子都已经入学近一年。”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开口道:“朕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现在大明各地社学的童子加起来,估计近百万之数吧?”

孟绍虞道:“不止百万之数,我大明人口万万之数,适龄童子之数约二百余万。若是把十岁以下的全算上,几近千万。”

崇祯皇帝暗自盘算了一下,发现跟自己想的差不多。

第三百九十五章 所谓穷秀才

土地不够的事儿,在目前的大明来说是个问题,但是以后肯定就不会是问题。

秀才的事儿,在目前的大明来说不是个问题,但是以后肯定就是个大问题。

根子还是出在大明的人口基数上——大明此时的人口是近万万的,也就是说,大明以后的人口单位要用亿来计算。

这时候可没有杂交水稻那种逆天的玩意,亩产低的令人发指。

要不然的话,所谓的王朝轮替,也不会发生在地力不足以养活人口之时了。

因为就那么多的地,人口却慢慢的多出来了。而后来学会了“要脸”,或者说被忽悠瘸了的中原王朝又没想着去多搞点儿土地,最后的结果就是人均分配到的粮食不够吃,也就必然会有人饿死。

不甘心等死怎么办?

那就只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了。

至于什么五行轮回,什么吏治腐败,不过是表面现象,用来扯犊子忽悠人罢了。

土地好办,但是这人,尤其是这些秀才多出来之后,可就真的令人很头疼了。

虽然都说是穷秀才,可是真的穷吗?

在大明,想要成为一个秀才,起码得过了县府二级的考试之后成为童生,然后再经过岁试之后才能成为秀才。

而秀才又分为三等,按照成绩,最好的称为“禀生”,其次称为“增生”,然后是附生。

所谓廪生,就是秀才经过岁考和科考两试成绩优秀者。廪生由大明朝廷每月给廪食。并有资格被选为贡生。

所谓贡生,就是地方政府如县,州,府乃至省向朝廷推举的,经过学政选拔,成绩特别优秀的生员而成为国子监的学生。但是与其他国子监学生不同,贡生是正途所出,也就是说,不是花钱买来的。

“增生”,同样也是秀才,但是大明朝廷不再发给粮食了。

至于“附生”,就是才入学的附学生员,还不如廪生和增生。

可是在大明,仅仅是一个秀才,就开始享有免除徭役、免除税赋八十亩的福利。

八十亩地能产多少粮食?而且还不用交税。

如果说一个秀才本身就是个穷逼,突然间飞上枝头变秀才,所以家里没田地,不要紧,到时候自然有人会送。

当遇上天灾和朝廷加赋的时候,很多农民收成不好交不起税赋,他们就会把田地送给秀才或者举人,寄居到他们的名下,也就是所谓的投献。

而目的也很简单,因为只要投献到秀才老爷或者是举人老爷的名下,从此以后,他们就不需要在交税,只需要向秀才或举人老爷交一些就行了。

也就是说,身为秀才,最起码可以坐享八十亩田地的收益。

这还是在这个秀才是个真正的穷秀才,没有人脉关系,没有隐瞒少报的情况下所享受的利益。

如果有点儿门路,再多认识一些官老爷什么的,两百亩变成八十亩都很正常。

而且,成为秀才以后,这就是属于“士”的阶层,从此就是有功名在身,见官不跪是最先享受到的福利待遇。

而隐形的福利就是,哪怕是一个秀才犯了罪,县令也没办法直接喝一声:“与本县重重的打!”

因为要对一个秀才用刑,最起码得先经常提学官,也就是学政,先革去了这个秀才的功名在可以。

其次,中了秀才,人家都要尊称你一句秀才公,这在一个普通的乡县,一个秀才基本上算是名流了,可以混个乡绅阶层。

即便后面没有中举人,最起码这个秀才在当地也算是有一定声望的,至少可以在当地当个先生,或者去衙门混个小吏。

所以所谓的穷秀才真的穷?

后世的穿越者培训基地靠码字为生的扑街作者几万十几万,哪个也没有秀才老爷们活的滋润。

然而现在更可怕的是,这种秀才公马上就要大批量的出现,最多过上个几年之后,估计就得有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于上千万的秀才老爷出现。

首节 上一节 487/12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