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暴君 第602节

要么不下雪,要下就下场大的,同时大明朝各地还不断的出些乐子来捣乱。

只是刚刚过完年没多长时间,建奴就跑去察哈尔去怼人没怼人,把目光投向了大明,准备从大明身上找补回这一次出兵的损失。

本身对于建奴就不爽至极,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怎么怼死建奴的崇祯皇帝这下子就更不爽了,干脆带着自己手底下的那些双花红棍们往辽东而去,打算一把火把黄台吉的老巢给烧了。

然后崇祯皇帝就开始纠结到底是乘坐火车去山海关还是直接靠着原始的方式去辽东。

乘坐火车的好处在于虽然慢了一些,晃了一些,可是人却能保证足够的精神,士卒行军也不至于特别累。

三百里必厥上将军,不是说行百里就会死一个上将军,要是那样儿的话,大家都三百里一国,也别玩什么统一了——谁家的上将军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这个死法可死不起。

这句话指的是跑的太远去砍人,小弟很可能会搞的分散跟不上,再加上水土不服,可能到了地方之后能操刀子砍人的马仔就剩下了半数不到,哪个双花红棍带着一群累成死狗的小弟去砍人也不成。

通过火车,这个问题基本上就可以说是不存在了,就算是火车再怎么操蛋再怎么累,到了地方之前好好休整两天也就齐活了。

但是大明朝的火车,他不是后世的火车。

崇祯皇帝穿越前的后世,什么高铁动车直达特快新空调快速搞的是有模有样,不光速度快还稳如狗。

可是大明朝的火车,吵成狗不说,还慢的一批,比驴能强点儿比马还差点事儿。

唯一的好处就是这玩意不用休息,综合算起来,速度跟正常的骑兵行进速度差不多,比步兵要快很多。

但是崇祯皇帝出征会带步兵?光京营和新军再加上蒙古万骑就能轻松凑出个十来万的骑兵了,还要带步兵干什么?

崇祯皇帝觉得自己带了足够的炸药包一类的好东西,用不着玩什么蚁附攻城的套路,至于说后勤补给,一路直到海州卫之前都是大明的地盘,更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有时候崇祯皇帝自己都忍不住感慨一番家大业大也有好处——建奴出了沈阳和辽阳就得面对明军,后勤补给更是个大问题,怎么着也不可能像崇祯皇帝这么浪。

最后崇祯皇帝决定带兵走永平去山海关,不通过火车了。

步兵的话通过火车能算是节省体力,骑兵这玩意通过火车就麻烦的一批,还得对车厢进行改造,速度也没有提升,还不如直接一路跑过去呢。

然而还没有等崇祯皇帝带兵走到兴许左屯卫,随行的负责情报传递的许显纯就找到了崇祯皇帝。

建奴正式以扰其境、杀其民、匿逃人为名,围困宣府、大同,五军都督府已经令总兵陈洪范守居庸关。

大同及陕西诸关口失守者不在少数,灵邱县城破,守备世奇,把总陈彦武、马如豸,典史张标,教谕路登甫,尽数战死,知县蒋秉采自缢,除家中幼子已经早早的遣人送往大同之外,剩余之人尽数自尽以殉。

虽然说慈不掌兵这个道理谁都懂,崇祯皇帝自己也明白,对于大明的贪官们砍起来更是毫不手软,株连三族九族这种事儿也干了不止一回,可是那是自己杀的。

大明的百姓,犯了大明律,该杀就杀不能手软,可是死在建奴的手里就不行!

然后崇祯皇帝就怒了。

而得到了建奴分兵三部分,一部分在宣府,一部分在大同,另一部分向着永平而来后,崇祯皇帝就改变了主意。

沈阳城一定得烧,但是这次得把黄台吉狠狠的砍上一刀,砍疼他,砍的这孙子连想来大明都不敢想才行。

原本直奔永平府的路线被崇祯皇帝更改了,直奔着汉儿庄而去。

汉儿庄这个名字起的好啊,手持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方罢手,我本堂堂男子汉,何为鞑虏做马牛。

过了汉儿庄,就是龙井关,潘家口,喜峰口三个关口,而这三个关口又是属于中间地带,向东南可以去打永平,向南就是蓟州镇,向西南就是遵化,过了遵化就是顺天府,也就是崇祯皇帝的老巢。

而想要攻打永平,除了这三个关口以外还可以选择青山口,太平寨,冷口,河流口,桃林口等地。

但是那些地方不管哪一个,都可以就近得到兴州右屯卫,东顺左卫,抚宁卫的就近支援,甚至于山海关方向的援军想要过来支援都用不了两天的时间。

也就是说,除非黄台吉的脑袋已经彻底坏掉了,否则的话,潘家口和喜峰口就是最佳的选择。

虽然说黄台吉最近抽福寿膏抽的有点儿多,可是实际上,身为大金国的大汗,不存在什么抽不起,舍不得花钱而限量少抽一些的情况。

而福寿膏这种神奇的东西,只要不是瘾头上来,对于神智的影响并不大——除了抽时爽到飞的那一刹那会有些迷迷糊糊的感觉。

所以黄台吉的目标也是喜峰口,只要打下了喜峰口,就可以进到关内,之后再分兵两路,一路围蓟州镇以吸引明军的注意力,另一路则是大军押上,直奔永平府。

至于路上的青山口,太平寨什么的,从关内攻打可就容易的多了,到时候明国永平府北方关口尽失,山海关孤悬在东边还有个屁的用处。

连续跑了好几天的时间,黄台吉也累了,左右都已经过了哈剌河套,前面就是白河,黄台吉也不想再这么玩命的跑下去了,干脆下令全军休息。

等到了第二天,黄台吉刚刚带着多尔衮等双花红棍过了白河,柳河,直扑到喜峰口外的时候,面对的就是崇祯皇帝带着自己手下的几个双花红棍还有十万马仔——骑在马上的马仔。

一杆高高擎起的明字大旗下,崇祯皇帝一身银甲,手中绰着一杆烂银枪,胯下又是一匹浑身没有一根杂毛的白马,当真是气死吕奉先,羞煞赵子龙。

崇祯皇帝的身边,一字排开了几杆大旗,改姓呼延的巴特巴身后的大旗要比刘兴祚的刘字大旗,还有张之极的张字大旗更为显眼。

至于锡伯部入卫的那三千铁骑,根本就没有打出任何的骑号,而是在崇祯皇帝身后列阵,只等着崇祯皇帝的号令。

与完颜部一般的,还有锦衣卫和内厂,这些人是属于皇帝的家奴,跟蒙古万骑和新军京营都不一样,只听令于崇祯皇帝的他们不需要有自己的旗号,崇祯皇帝在哪里,他们就在哪里,别人也不用想着指挥他们作战。

领着原本的镶黄旗,现在的镶白旗为先锋的多铎在看到明字大旗的时候就已经选择了勒马停缰。

底层的建奴不好说,起码从梅勒额真开始再向上,大大小小的建奴可都是识字的。

就算是不识字,对面那一眼看不到边的大军就摆在那里,多铎自认为也不是个傻子,就自己手里这么点儿兵力直接冲过去,估计还不够对面的狗皇帝塞牙缝的。

崇祯皇帝并不认识多铎,哪怕是锦衣卫那边有提供的多铎画像,崇祯皇帝也没办法把眼前这个马脸跟画像上胳膊能跑马的汉子联系在一起。

但是对面的马脸打扮是正白旗,领着的手下却是镶白旗,很明显就是多尔衮或者多铎。

再判断一下脸上透露出来的年龄等信息,再加上长成马脸的模样,明显不像是能勾动布木布泰那个小娘们儿的小白脸多尔衮,那么就应该是多铎了。

然后崇祯皇帝就早出了右手,右手向着自己的方向勾了勾,示意多铎上前答话,但是对于多铎示意后边赶紧去向黄台吉报信的动作却是视而不见。

对于对面那个狗皇帝的国际通用手势,多铎看懂了,心中怒气腾的一下就上来了,然而却老老实实的拍马向前了一段距离,才又再次勒住了马缰。

现在明显不是跟那狗皇帝置气的时候,等着大军到来再给那狗皇帝好看!

勒住马缰之后,多铎便朗声喊道:“多铎在此,敢问明国皇帝有何话说?”

崇祯皇帝一开口,就很在些三观不正顺带五行缺德的意思:“朕给你个机会,选择单挑还是群殴,赢了,你就可以走了!”

那狗皇帝脑袋一定是坏掉了,肯定的。

群殴的话,自己这边才多少人,怼对面的那么多人马肯定没有什么指望,但是要单挑的话,自己能输?

首节 上一节 602/12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