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暴君 第675节

如今虽说要分兵三路,可是每一路都有二十万之众,远过于萨尔浒四路大军。

另外,三路大军各自领兵的可有不知兵的?”

朱纯臣还是不愿意,甚至于崇祯皇帝从心底里也是不赞成分兵三路的。

大明的军队向来就没有分兵的习惯——因为对手往往是游牧民族,分散兵力容易在大漠里迷路,遭到袭击会疲于应付。

杨镐那个家伙当年跟着董一元干过一回在雪夜翻越墨山袭击蒙古炒花部的营帐的事儿,结果自然是大获全胜。

因此而膨胀到没有逼数的杨镐也真以为自己就是朝堂上大佬们吹嘘的那样儿——知兵!

在就任了兵部右侍兼辽东经略,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兼东北军区总司令之后,杨镐觉得像当年怼炒花部的事儿可以在建奴身上再来一回。

所以杨镐制定的平辽策略就跟明军的正常套路不一样。

不是集中兵力步步推进,而是偏偏要分散兵力各处出击,叫分兵合击。从理论上看很可行。

马林指挥北路军从三岔儿堡进发,杜松指挥西路军走抚顺大路,李如柏指挥南路军从鸦虎关突袭,刘綎指挥东路军从宽甸口突袭。

杨司令的战略部署很像三国时期蜀国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设想诸葛亮大军出斜谷,魏延亲自率领万余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长安,两军会合潼关,再问鼎中原。

然而理论上的可行也仅仅是理论上的可行,跟实际上的作战根本就是两回事儿。

兵分四路,没有电报,没有对讲机,更没有什么覆盖全球的GPS定位系统,传递消息完全就是靠传令兵的嘴和腿。

所以杜松就成了孤军冒进的蠢货,老野猪皮努尔哈赤也开始了整合整个辽东的进程——毕竟怼掉了明国四路大军之后,女真在辽东可就是真的稳如狗了。

但是现在呢?虽然分兵三路,却不需要玩什么分进合击,而是各自专门怼自己的目标就行了,剩下的根本就不用自己操心。

而且现在现在跟着崇祯皇帝来辽东的都是什么人?文官?连兵部尚书崔呈秀都留在了京中,哪儿还有文官能对这边的事儿指手画脚?

这种情况下要是还能被建奴给怼了,除了说明天亡大明,张惟贤实在是想不出来其实的理由了。

听完张惟贤的分析之后,崇祯皇帝倒也认同了张惟贤的说法。

毕竟二十万大军去怼沈阳已经绰绰有余了,包括辽阳也是,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科尔沁的奥巴台吉。

建奴现在再怎么样,也算是有家有业,好歹有个沈阳城和辽阳城的制约,轻易不会放弃。

奥巴台吉有什么?草原?

草原可大了去了,扔了科尔沁这一片草场又能如何?扔掉部落又能如何?

只要手里的骑兵还在,跑到哪里不都能拉起来新的部落?

至于说科尔沁有哲哲,还有海兰珠和布木布泰在沈阳城里,奥巴台吉会在乎?

甚至于随便哪个科尔沁的会在乎么?

如果说现在建奴势大,有好处可捞,那么当然在乎。

毕竟是身为建奴正妃和庄妃、宸妃的娘家部落,好处肯定是少不了的。

但是现在能一样么?

建奴一旦被怼死,这三个往日里给科尔沁带来无数好处的女人就会成为科尔沁身上最致命的那根绞索。

所以崇祯皇帝其实已经隐隐约约的认同了张惟贤的方案,惟一担心的就是科尔沁那边会不会提前跑路。

想了想,崇祯皇帝干脆开口道:“既然如此,几位爱卿再商量一番,看看到底该选择哪种方案为上?”

毛文龙则是干脆躬身道:“启奏陛下,臣赞同英国公的意见。”

祖大寿也躬身道:“臣附议。”

剩下的那些个双花红棍也纷纷赞同张惟贤的提议——张惟贤的方案对于大家伙儿来说都能捞到好处,不赞成才有鬼。

兵分三路,崇祯皇帝所在的那一路不算,剩下的两路不管是攻下辽阳还是怼死奥巴台吉,功劳都是妥妥的,总比合兵一处能捞到的军功更大。

而且这种玩法不需要顾及其他两路大军,这就让自己这些人有了更大的发挥余地。

也就是说,分兵没问题,玩什么分进合击的话还是算了,大家伙儿自认都玩不起。

眼见着手下的双花红棍们都表示了赞同,崇祯皇帝干脆问道:“各路兵马以谁为主?”

无视了其他人目光中的电光火花,张惟贤和朱纯臣大眼瞪小眼的瞪了半天也没瞪出个什么结果来。

平定建奴这么重要的在事儿,谁不想捞到主管一路大军的主导权?

中路军是不用想了,崇祯皇帝在此,肯定是崇祯皇帝为主导,可是剩下的两路大军,大家伙儿都还有机会不是?

斟酌再三后,朱纯臣才躬身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南路大军可由毛文龙当之,卢象升可划到毛文龙麾下。

至于北路大军,可由刘兴祚当之,巴特尔可划至刘兴祚麾下。

至于中路大军,自然由陛下亲领,余者皆划入中路大军。”

朱纯臣和张惟贤两个人心里都清楚,自己两个人是捞不到主管一路大军这种好事儿的。

崇祯皇帝虽然允许自己两人跟着来辽东,可是来之前就已经郑重声明过,绝不可能再允许自己两人上阵。

但是不管怎么说,能来辽东就算是好事儿,所以谋划起来,朱纯臣自动就把自己给忽略出去,

张惟贤则是躬身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张之极不应该划入北路军,倒是更应该划入南路军毛文龙麾下。”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开口道:“北路大军倒是无妨,刘兴祚手下的兵马,加上满桂的两万骑兵去攻打科尔沁,想来不会出什么问题。

倒是南路军,兵力最少,火力也略显不足,应该再加强一些。”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也不禁暗骂一声该死的山头主义。

山头主义这种东西不光是后世有,大明也有!

毛文龙原本与曹氏叔侄、吴氏父子是属于平级的,可是崇祯元年的时候,东江镇被提格,毛文龙也是水涨船高,等级上面高了一级。

而曹氏、吴氏原本就是山海关那边的军头,跟毛文龙向来就没什么交情,把他们划过去,自然也是麻烦多多。

首节 上一节 675/12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