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闹之中,有下议院的议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疑问。
这个时候几乎所有人都看向索菲亚女王。
军队的掌控权很重要,议会之所以不愿意让查理一世建立常备军,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害怕国王用军队对付自己人。
“皇家陆军和皇家海军的军官由国王任命,但是国王发动战争需要经过国会上院、下院的共同许可。除了按照正常程序解散议会外,国王不得擅自指使皇家陆军和皇家海军逮捕议员或者任何自由公民,议员享有yan论z-i'y0u。”索菲亚说道。
她的决定又让议会陷入一片喧闹,这次女王打算与国会谈判,以达成双方的妥协。
这与查理一世相比,简直就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虽然索菲亚女王的变革措施还是偏向于王室,但是与之前历任国王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打算彻底划清国王、议会的权力界限。
面对这巨大的让步,议员们在震惊过后开始讨论其中措施的可行性,他们对于女王愿意和他们协商权力划分之事十分慎重地对待。
这还是第一次在新女王即位后主动向议会提出变革,她完全可以沿用詹姆斯一世或者查理一世的大体政策,然而索菲亚却选择了改变。
伦敦城中甚至是英格兰各个郡都开始流传女王主持变革的事情,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一个在密切关心着索菲亚女王改革的群体莫过于各个欧洲大陆王国派遣在伦敦城的大使们。
他们得知了联合王国的女王要亲自变法改革,对此事保持了密切的关注,还在想方设法从议会获得关于变革的内容。
这可是一件大事,变革只有两个结果,一个结果是变革成功,一跃成为一流强国,一个结果是变革失败,王国陷入混乱或者战争、外敌入侵。
没有一个王国在没有重大事变发生的前提下愿意主动进行变革,不过刚刚经历过内战的英格兰显然接触到了这个契机,而索菲亚又是有恃无恐。
即使变革失败了,她还有后路。
“我们必须要详细向大主教和国王陛下汇报这边的情况,最糟糕的情况下是英格兰变为奥斯曼帝国一样的东方集权王国,积极向大陆进行扩张。”几个法兰西大使在他们大使的房屋里面讨论有关索菲亚女王变革之事。他们害怕在东方游学的女王会按照东方的模式建立一个新的王国,对法兰西即将获得的欧陆霸权造成威胁。
英格兰国会知道此事关系重大,他们也不轻易向外界透露此事,而是在进行紧张的磋商。
比如重新调整各个选区在下议院的席位数量,对于保王派所在的选区,他们无疑可以分配到较多的选票,而为了满足新兴资产阶级的诉求,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城镇也增加了其在议会的席位。仅仅是调整选区席位就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议会几乎是在争吵中逐一将女王提出来的变革措施一条条完善,直到大多数人满意才行。当然这些措施并不能够满足所有人的期望,实际上也做不到满足所有人,只能够遵循议会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对议会和国王的权力的划分还只是变革的第一步,索菲亚女王又提出了新的目标建立英格兰银行为公众和王国提供金融服务、改变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教学内容、重振海军以取代尼德兰在欧洲的海上马车夫的地位。
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 养猪
“我发誓我第一次这么不想要议会如此漫长地召开下去!”
议员们一个个满眼红丝,疲惫不堪,他们已经为变革的细节持续争吵了一个月的时间,精疲力尽。
索菲亚女王联合枢密院提出了彻底变革的提案,让认真对待的议员们饱受折磨。
每一条提议都足以让他们连续争吵好几日才能够确定下来!
尤其是索菲亚女王有诸多想法,更是让这次变革显得如此全面而漫长。
比如建立英格兰银行,向民众发放国债来临时为海军筹备军费。对于银行的概念他们并不陌生,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银行阿姆斯特丹银行在1609年就成立了,经营的业务有货币兑换、支付和结算,而且有阿姆斯特丹市政的担保,隐约成为欧洲国际贸易的票据结算中心,尼德兰的利率也比其它欧洲国家都要低得多。该银行不仅支持商品交易,还支持股票交易。
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的尼德兰甚至成立了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可以说是走在了金融变革的前面。
不过阿姆斯特丹银行还不是第一家中央银行,它的服务对象是新兴的国际商贸,包括尼德兰东印度公司,真正的第一家中央银行原本应该是英格兰银行。
在楚云到来后原本在1694年才成立的英格兰银行已经不是第一家中央银行了,第一家中央银行是九州银行。
索菲亚女王受到了在东方游历时候的见闻启发,打算提前筹办英格兰银行,来获得对于欧洲大陆王国的金融制度优势。
现在问题是谁来为英格兰银行担保?
本来应该王室担保最为合适,不过查理一世已经透支了王室的信用,拖欠许多商人的债务而且还厚着脸皮赖掉,即使是索菲亚接手了她哥哥的烂摊子,暂时也无法挽回王室失去的信用。
还有由谁来运作这个重要的银行,来保证股东和王国的利益而不会中饱私囊?
这些细节都是需要通过争论而得出令大多数人都能够满意的方案。
类似这样的争论还有很多。
议员们为了王国和自己的利益,只能够日以继夜地进行协商。
这种疲劳战术让议员们饱受折磨,他们以前很希望国王召开议会,现在却为此感到痛苦,以至于从第二个月开始他们甚至已经不在意一些细节了,而是集中精力在主要的事项上,对于一些相对不重要的事项,他们就没有进行无谓的争执,比较轻易就通过。
即使如此,漫长的全面变革计划仅仅是讨论就长达三个月的时间,这样的规模和时间跨度史无前例。
几乎所有欧洲王国的大使都在关注着英格兰的变革,他们对于这个海外的邻居感到有些不安,而且英格兰对于他们而言变得陌生。
孙传庭、孙旭还有郑芝豹等军官都聚集在伦敦城,他们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也在密切关注国王和议会的磋商结果,而黄秀山等人更是直接参与了这次变革的起草。
“女王很明显是想要在保留英格兰传统的前提下模仿我们那边的制度,她也需要尽可能地保留传统来让议会和平民更容易接受变革,这是一次妥协。”黄秀山等几个华夏董事显然知道索菲亚改革的全部内容。
“他们这边的传统确实有些不一样,即使是身为国王也不得不进行妥协。”孙传庭在战争结束后又过上了相对清闲的生活。
在不列颠内战之中,他是国王军的副司令,本来结束战争后国会还打算给予他皇家陆军中将的荣誉头衔,不过孙传庭不但拒绝了中将头衔,而且还辞掉了军事顾问等一系列的身份。
他可是远西派遣军的指挥官,忠于的是东方帝国,只不过实在看不下去国王军的糟糕表现,这才出手相助。
“我看假使这次变革能够成功,英格兰说不定会一跃成为西洋的一流国家,凌驾于尼德兰和西班牙之上,他们这边孤悬海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对于我们而言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黄秀山知道变革内容,他对于这次变革反而还有些期待。
“如果英格兰变强大了,说不定会变得更加难以控制。”孙旭说道。
“却也未必。以军主大人和女王的关系,至少几十年内不会有冲突,而王储又是军主大人的儿子……要是这里能够提供更多的煤炭,接纳我们的工业品,也许对于我们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我们选择这里作为桥头堡,正是这里拥有着整个西洋最大的煤炭产量,而我们离不开煤炭。”作为商人的黄秀山和几位董事却与军官们有着不一样的看法。
军官考虑的是军力的对比,而商人们考虑的是原料和市场。
莫卧儿帝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帝国是绝对不能够让他们变强大的,不然人口优势太大,而且压榨一亿农民,地租是大头。
但是莫卧儿农民很难消费的起工业品,就像是没有电的国家就不可能会购买电器产品,要往当地销售电器,首先要给他们修建发电站、铺设电线。
现在华夏还能够通过出口茶叶、香料、瓷器和一些简单的工业品来获利,但是未来呢?以后要出口汽车、电器等更加昂贵的工业品,而海外没有国家能够买得起这些商品,又当如何?
所以黄秀山等商人绝对不是以军官的视角来看待这件事,就是养猪,猪也要养肥再宰。只要保证养的猪不会反客为主就好。
以这边几百万人的规模,黄秀山等人并不会认为在自己上亿人取得了先发优势的前提下英格兰会后来居上。
以后这里还可以承接本土的一些低端产业,为工业提供上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