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伟子茶馆的一些消息,他也知道一些,可面对这种情况,他却是无能为力。
当然,也不是说他没有做出一些改善的办法,比如说,他在茶馆设下了一个诗会,赢的人有彩头之类的,来的读书人也的确是不少的。
但读书人再多,也没有伟子茶馆的人多。
第二天如此,第三天的情况更是不好。
很多人仍旧去伟子茶馆那里听故事,就连之前喜欢在费雨茶馆的那些读书人,也都很好奇蒲松龄讲的故事,竟然相约都去了伟子茶馆。
一时间,费雨的茶馆反倒显得冷冷清清起来。
伟子茶馆的人气火爆,生意好的不行。
如此,他和费雨的比试如何,也就一目了然了。
第三天结束的时候,吴伟子找到了费雨。
此时的吴伟子很是得意,相反,费雨却十分的失落,他怎么都没有想到,如同一潭死水般的伟子茶馆,竟然被蒲松龄的几篇鬼故事给救活了。
这种事情,怎么看都不像是真的,可偏偏,这个事情就是真的,伟子茶馆的生意就是比他的好。
“费老板,愿赌服输,你可休想耍赖。”吴伟子看了一眼费雨,此时的他倒也有资格不给费雨好脸色看了。
费雨一阵心疼,可他与吴伟子的赌约是公正过的,不服输也不行啊。
‘给你,给你,当初说好的什么,都给你。’
吴伟子笑着点了点头,一千斤茶叶,那可是不少的东西了,他知道茶叶这东西价格很高,这一千斤茶叶,会让他的生意好很多,相反,费雨的茶馆,只怕就没有这么好运了。不过,谁让他咎由自取呢?
第889章 皇后喜欢
皇宫。
唐煜在御书房批阅完奏折之后,回到了苏蓉的寝宫。
进来的时候,苏蓉正在不停的抹眼泪。
这让唐煜有点奇怪。
“皇后,谁惹你不开心了?”
跟苏蓉认识这么救,他还真的很少见苏蓉流泪,要说真的有那么一次,就是苏蓉的父亲战死沙场那次。
苏蓉正在流泪,听到唐煜来了,神情顿时变的有点紧张起来,可脸上的泪痕,却还是那样的清晰。
“圣……圣上,您什么时候过来的?”说着,连忙把脸上的泪痕给擦了去。
唐煜道:“刚进来,皇后这是怎么啦”
‘感动,感动的了。’
听到这个,唐煜又好奇起来:“什么把皇后感动成这个样子。”
苏蓉拿出了几张纸,上面都是密密麻麻的字,唐煜凝眉,拿起来看了起来:姜部郎在渭南的宅邸,因为鬼魅众多,且经常迷惑人,便举家搬迁。只留下一个仆人看守宅院,但是时间不长仆人就意外地死了。仆人屡屡更换,但都相继死掉,姜部郎不得以,只好把宅子彻底地废弃了…
…
这样看了一点之后,唐煜神色微动,这不是《聊斋志异》里面的一篇故事吗,名字好像叫《小谢》
在这个时候看到这么一个故事,唐煜是有点吃惊的。
“皇后从那里来的故事?”
苏蓉道:“最近京城有个书生,叫蒲松龄,他在长安城讲故事谋生,他的故事有人抄了下来,我让宫人在外面求购来的,这蒲松龄写的故事,真好,人鬼情未了,真真的让人感动……”
说着,皇后就又要哭了起来。
唐煜一愣,原来蒲松龄也来京城参加科举考试了,不过他并没有在进士的名单上看到蒲松龄的名字,那也就是说,这个蒲松龄落地了。
“皇后既然喜欢这个蒲松龄的故事,那朕给他个赐进士出身如何,让他多写故事,让皇后来看。”
苏蓉不解,道:“圣上直接让他写故事就行了,何须再给他进士出身?”
“这人嘛,有了功名在身,就有了生存的资本,写故事的人若是还为食物奔波,那只怕也是没有时间坐下来好好写故事的,你说是不是?”
听唐煜这样说,苏蓉觉得好像也挺有道理的,他点了点头,道:“如此的话,那就听圣上的,给那个蒲松龄一个赐进士出身吧,不过,故事是一定要他继续写的。”
“放心,我会安排下去的。”
蒲松龄这样的人,也许治国什么的不是一把好手,但这写鬼神之类的故事,却无人能及,他也算是一个大才了,该激励一下,还是要激励一下的。
唐煜很快找了一宫人,把情况跟这个宫人说了一下,宫人领命之后,便急匆匆的退了去。
--
伟子茶馆,蒲松龄已经把今天的故事讲完了。
接连讲了好几天的故事,他的嗓子最近有点不舒服。
吴伟子从费雨那里回来之后,就直接来见蒲松龄。
“蒲先生,这次能够赢费雨的茶馆,蒲先生是功不可没的,以后你在我这里的花费全免了,这里有十贯钱,不多,蒲先生别嫌弃。”
最近三天讲故事,蒲松龄收到的打赏钱也是不少。
长安城有钱的人很多,有钱喜欢听故事的人也很多,这些人出手相当阔绰,几天时间,蒲松龄得到的打赏钱已经有十几贯钱之多了。
除了打赏钱外,他的小说还有几家书店要,这些书店同时也是出版社,一些人想要出版诗集什么的,都是来他们这里的。
这些人很有经商头脑,见蒲松龄的小说风靡,立马就找到了蒲松龄,把蒲松龄的原稿要了去,并且想要出版。
当然,如今蒲松龄的小说这么火,书店给的出版费肯定是不少的。
蒲松龄虽然读书多,但脑子并不秀逗,并没有要一口价,而且要出版社把利润的三成分给他,这样的话,肯定比他一口价卖出去的要多。
所以,现如今的蒲松龄并不差钱。
不过,吴伟子的十贯钱蒲松龄还是照样收了。
一个曾经饱受饥饿的人,对于钱财是很看重的,至少他知道,有了这些钱财,他以后就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有了钱财,蒲松龄倒也没有说就不在这里说书了,在这里的收入还不错,在没有绝对的财政自由之前,他觉得在这里说书还不错。
很有成就感。
不过,就在他这样想着的时候,一个宫人来到了伟子茶馆。
宫人进来之后,扫了一圈,问道:“谁是蒲松龄?”
声音是公鸭嗓,一听就在是个太监,蒲松龄哟度紧张,但还是连忙上去,道:“我是。”
宫人点点头,道:“皇后很喜欢你的故事,所以圣上赐了你一个进士出身,不过,圣上说了,要你好好写故事,说不定能一直流传下去,成为我们华夏文坛的瑰宝。”
这评价就有点高了,蒲松龄整个人都傻眼了,自己突然就这么成为进士了?
以前在他的国家,那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啊,他这个时候才终于觉得,唐国的天子是个不拘一格用人才的人,只要有才,不管是那方面的,他都会给予重用。
虽说唐煜的意思,有一点不让他入朝为官,但能够得到天子这样的赞誉,那也绝对是一件荣耀的很的事情啊。
蒲松龄并没有犹豫,连忙就应了下来。
而就在蒲松龄应下来之后,这个消息很快就在长安城传开了。
中了进士的蒲松龄,怕是不能在传继续说书了。
长安城的百姓也觉得乐呵,有意思。
“你们说说,这白朴考上了进士,结果又被取消了,这蒲松龄没考上,圣上却赐给了他一个进士出身,都是讲故事的,他们倒还真是有趣。”
“不错,不错,我大唐文坛最近涌现出了好多人才啊,真是可喜可贺,我长安城热闹了。”“谁说不是,这也多亏了我唐国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不然若战事起,那有读书人吟诗作对的闲暇……”
第890章 倔强的玄奘
太平盛世,文坛才会绽放光芒。
当然,也不是说乱世没有,只是乱世的诗词再光芒,也不及盛世。
唐煜前世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切。
唐朝的诗词巅峰,在盛唐,虽然盛唐突然一下子就没了,但也正是在那华丽的盛唐之下,唐朝的诗词才达到了巅峰。
宋朝的时候,要属仁宗之后了,那个时候,文坛人才辈出,一下子将整个宋词给提升了上去。
这两种情况,都是在朝廷繁荣昌盛的情况下产生的。
如今的唐国,已经一统天下,虽然海外还有一个南明小朝廷,西边有西域以及大食国,西南之地,更有吐蕃虎视眈眈,但唐国境内的大一统,还真是为这样的文学提供了土壤的。
各种文学题材层出不穷。
诗词,曲,小说,散文等等。
而且,每一个领域,都有一些大家出现,令人惊艳决绝。
而就在长安城内,各种读书人展现自己本事的时候,长安城外的永安寺内,一名三十岁左右的和尚,面对着藏经阁的经书,突然发出了一声长叹。
和尚长的有点肥头大耳,倒是那种和尚的摸样。
他叫玄奘。
六岁的时候入了这永安寺,当年圣上破寺庙,很多寺庙都是不存,但这永安寺却是留了下来。
里面的很多和尚也得以幸免,可以继续做和尚。
已经当了二十几年和尚的玄奘,已经把藏经阁里的经书都给看了个遍,而且吃的十分透彻。
但越是透彻,他越发的发现很多经书里面的一些东西,是相互矛盾的。
这让他很是不解,想要寻求这其中的道理,只是想了又想,他却仍旧没能想出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直到今天,他决定去往佛教的发源地,天竺,去寻求自己想要的答案。
这个决定他下了一年,才终于在今天决定。
从长安城到天竺,有很长的路程,道路之上,必定不安全,还要吃苦,若非大毅力,难以成行。
他也是用了一年时间,才终于做出了这个决定。
而对于玄奘来说,一旦做出了这样一个决定,他便会毫无任何顾虑,勇往直前。
不过,在决定去往天竺,求取真经之前,他需要向当朝天子请一道旨意。
去往天竺,要走过很多地方,而唐国的很多地方,都是有禁制的,必须有通关文牒,才能够一路上畅通无阻。
在唐国如此,离开唐国,去了其他国家,也需要这样的一个文牒,不然就要被当成奸细给抓起来了。
要离开唐国,去往天竺,玄奘首先需要的,就是当朝天子批准的通关文牒。
打定念头之后,玄奘便来到了皇宫门前。
他只是一个不出名的和尚,而且当朝天子不信佛,也不信其他什么杂七杂八的东西,所以不管是天子,亦或者是官员百姓,甚少有对和尚礼遇优待的。
所以,这玄奘想要见唐煜,也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来到皇宫门前后,立马有侍卫拦住了他。
“做什么,皇宫附近,闲杂人等不得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