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小孩子从八九岁就在一起待了四年多,可以说跟一起长大的,且不说两个人有没有情窦初开的成分,最起码也算是朋友了。
所以小小一直很挂念赵放去哪里了。
李信摇了摇头,微笑道:“放心吧,这小子机灵得很,死不了。”
“他现在在外面办事,算一算日子,再过一段时间就该回来了。”
钟小小点了点头。
“哥,我想去看看崔姐姐。”
李信犹豫了一下,还是点头道:“好,哥去安排一下,过几天就送你去见她。”
小小伸手拉着李信的袖子,轻轻的说道:“谢谢哥。”
“一家人用不着说谢字。”
李信笑眯眯的看了一眼这个可以说是自己养大的少女。
“有心事了?”
钟小小脸色发红,转身回长公主的院子里,帮着长公主带孩子去了。
李信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负手转身离开了。
这丫头是他一手养大的,此时情窦初开,让他这个“老父亲”心里多少有些不是滋味。
“按着我的意思,是想给你找一个安分一些的人,可是赵放那个小子……”
靖安侯爷喃喃自语。
“明显不是什么安分的角色啊。”
想到这里,李信心里颇有些无奈,不过他不太会约束他人,更不会强行去插手钟小小的婚事,以后的事情,顺其自然就是。
想到这里,他迈步离开后院,上了靖安侯府那辆纯黑色的马车,坐在车厢里闭目思索。
驾车的仍旧是陈十六,他仅剩的一条胳膊牢牢地的握住了缰绳,然后回头对着李信说道:“侯爷去哪?”
李信这会儿还在想赵放的事情,闻言过会神来,对着陈十六笑了笑。
“去军器监。”
第669章 大晋的军器监
军器监,原本是隶属兵部下属的一个衙门,在一段时间里,归兵部和工部共同掌管,但是在武皇帝时期,这个衙门就从兵部和工部之中脱离出来,成为了一个独立的衙门。
军器监的监正虽然只是五品官,但是却是直属天子的,也就是说……他没有上司。
本来,这个衙门隶属兵部,工部也有插手,但是从武皇帝时期开始改制,军器监独立出去,流程变成了兵部向军器监提出要求,然后军器监按要求打造出东西,再由兵部出钱从军器监采买。
这种流程之下,军器监实际上成为了大晋的军工厂,而且这个军工厂的要价会比实际造价高出一些,而多出来的这部分利益,用来补贴军器监的工匠,以及采买铁矿。
武皇帝之所以如此改制,目的是打造出更多的兵器,以供应当时大晋南北两边的战线,当时军器监工匠的待遇非常低,生产效率也不高,改制之后军器监的工匠们每个人都有一份不菲的收入,而且是从每一件兵器上都有提成,以至于军器监的积极性到了空前的地步,硬生生的供应了七八年南北两线的战争。
这种“计件”形式的改制,李信第一次听说的时候,也非常佩服武皇帝近乎超前的眼界见识。
因为武皇帝一统天下,成为了大晋历史上最耀眼的皇帝,因此他立下的规矩也就没有改,一直到如今,军器监还是维持着这个制度。
军器监不在京城的城里,而是在京郊,距离京城有一二十里路,靖安侯府的马车出了京城之后,又走了一个时辰左右,才到了军器监门口,一身黑衣的靖安侯爷,施然走下马车。
随行的陈十六已经走在李信前头,到了军器监门口,他面色肃然,沉声道:“我家尚书老爷,要见赵监正。”
军器监重地,一向是不能给外人进入的,而且因为军器监的监正品级不高,平日里兵部那边有什么事情,都是派人传他去兵部衙门说话,兵部的尚书老爷,可从来没有亲自到脏不拉几的军器监来过。
不过这些人也不敢怠慢,立刻下去通报了,没过多久,一个四十岁出头的中年人,一路小跑跑了出来,走到了李信面前,低头道:“下官赵德,见过李侯爷。”
李信对着这个品级不高,但是实权很大油水也很大的监正笑了笑,开口道:“兵部奉陛下之命,要从军器监采买一批军器,本官特意来军器监,与赵监正商量商量。”
赵德深深低头,恭敬道:“侯爷要找下官,派个人来递个话,下官自然上门求见,哪有让侯爷亲自上门的道理……”
“下官惶恐。”
李信笑了笑,开口道:“咱们进去说?”
赵德连忙让开一条路,躬身道:“侯爷请。”
李信这才迈步走进了这座占地数十亩的军器监,军器监内部是一片片低矮的平房,随处可以闻到一股非常浓烈的炭火味道,来往还有不少一身都是黑灰的匠工,远远的绕开赵德,不敢靠近。
一行人很快到了监正的班房门口,赵监正弯身把李信请了进去,然后请李信坐在主位上,靖安侯爷也不客气,大咧咧的在主位上坐了下来。
他跟这个军器监的监正地位相差太多,他如果不坐,那才有问题。
坐下来之后,李信笑呵呵的看向赵德,开口问道:“赵监正,军器监里还存有多少箭矢,刀,枪还有步卒甲胄?”
但凡是前线军人的刀甲兵器,大多都是出自军器监,当然了,一个军器监不可能满足整个大晋的武器需要,除了军器监以外,大晋各地的地方也有很多可以制备兵器的地方,不过几十年来,公认的是军器监出品的刀甲质量最好。
不过京城的军器监也只是制刀制甲出名一些,大晋还有另一座“军工厂”,制备的弓弩,长枪之类,都比京城的军器监出名的多。
另一座军工厂,自然是旧北周京城里的“将作监”了,北地的人善射,因此那一个将作监里制出来的弓弩十分厉害,大晋只要是有品有级的武将,都希望手里有一把将作监制出来的长弓。
北方弓来南方甲,这是四十年来大晋所有人的共识。
其实也是四十多年时间,南北对峙的时候,南晋和北周两国特征的些许缩影,只不过那个擅射擅骑兵的北周,被一个叫做叶晟的莽夫给生生打烂了而已。
赵德低头沉声道:“回李侯爷,这些年大晋承平,从五年前一直到现在,都未有大规模战事,因此军器监里储备的甲胄不多,只有不到一万副,刀弩约有两万副,箭矢可以提出来五万支。”
李信皱了皱眉头,开口道:“军器监里,就这么多储备?”
太康天子三年前已经开始着手准备打仗的钱粮,还有需要准备的物资,那么按照道理来说,军器监这边也应该早早的开始生产相关的军用物资才对,没道理一直到现在,才这么点东西。
赵德苦笑道:“侯爷,我们军器监没有户部的拨钱,能够有这些储备便不错了,兵部那边没有文书,军器监连铁矿石也买不起……”
李信微微皱眉,觉得有些奇怪。
不过该做的事情他还是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