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抢了虎符,逼袁绍出家 第224节

  实在没办法,干脆直接请了休沐,替袁谭去巡视徐州各郡,堆肥处理处的收集状况去了。

  连性情坚毅如陈登,都被诸葛瑾逼到了这种地步。

  作为“罪魁祸首”的袁谭,自然不会逃过诸葛瑾的“折磨”。

  当然,借诸葛瑾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像对待陈登那样对待自家主公,但每天例行前来请求袁谭。

  要么想办法再裁点兵马,要么想办法再去寻便宜老爹要点粮食。

  对于诸葛瑾给出的解决方案,袁谭只能以呵呵二字回应。

  裁军是不可能的,四万辅兵已经是一个极限了。

  明年开春,随着中原大战的展开,每十日三训的辅兵,将是正面战场上,正兵折损后最好的兵源补充。

  比起随意抓取流民做壮丁的魏公曹操,和干脆直接拿山越叛民当做士兵储备的小霸王孙策。

  如此成军的徐州军,别的不说,在战力和训练素质上,就已经先天超出了他们一大截。

第二百八十六章:诸葛子瑜的执念

  袁谭心目中的徐州军规划,应该是十万正兵,十五万辅兵的标准。

  只不过眼下,徐州的生产力也好,粮食储备也罢,距离他这个目标都有着堪称鸿沟般的差距。

  所以只能姑且退一步,先养出来九万兵马再说。

  怎么可能再进行裁军?

  也就是看在诸葛瑾这段时间已经够惨的份儿上,袁谭才没有说出自己真正的宏伟目标。

  不然袁谭真怕自己好不容易拐过来的内政大臣,一口气喘不上来,就挂在自己面前。

  至于说优待士兵?

  开玩笑。

  对于作为穿越者的袁谭,看待古代军队,尤其是古代军队的待遇,内心只有一句经典台词。

  那就是,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一个月两石俸米就叫优待了?

  后世的士兵们,哪一个不是一人军饷足以养活全家且生活优厚的那种!

  即便是到了后世,服兵役的国家战士们,每个月的工资都是实打实的社会中等阶层好吗?

  汉代士兵们的俸禄之低,待遇之差,导致了在社会中,士兵都是处在了鄙视链的底层。

  即便是汉武帝时期,一汉当五胡的辉煌岁月。

  大汉士兵们的所谓优厚待遇,也不是来自国家,而是来自他们对外作战的缴获。

  即便是这些缴获,都还要被头上的大人物们给分去一层,拿到手的只有可怜的一点而已。

  但就算是这可怜的一点,都足以让他们感恩戴德,将人头绑在裤腰带上去厮杀报效了。

  来自后世文化影响下,即便是在这个时代已经来了数年,站到了前世未曾想过的高位上。

  潜移默化的现代文明的滋养,依旧让袁谭不能够像这个时代绝大多数大人物那样。

  将小人物的奉献和牺牲看做理所当然。

  在袁谭看来,生命是无价的,是可贵的,任何一个人的生命都应该等值,起码应该相对等值。

  一个用刀枪保护家园的士兵,并不比一个手握经书学习经卷的士子卑贱到哪里去。

  同样,一个指挥士兵冲锋陷阵,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保家卫国开疆拓土的将军,先天上也不应该比一个运筹帷幄,经营国家使国力蒸蒸日上的大臣,低上一级。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袁谭当然不可能削减军队的待遇。

  至于向便宜老爹求援?

  虽说有影卫队的护卫,但量地清民政策推行还是受到了不小的阻力。

  便宜老爹也知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所以在影卫队震慑河北世家后。

  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举起屠刀,甚至连当众冒犯他的杨荣,也只是斩了杨荣一人而已。

  对于杨荣身后的幽州杨家,依旧予以保留,只是象征性的罚了三百斤铜而已。

  这种相对怀柔的政策,取得的回报也是喜人的。

  起码量地清民政策,虽然屡受阻挠,但到底没有再像之前那样,闹出攻击下乡的官吏。

  这种恶性事件来。

  但也意味着,短期内,河北那边的府库也将处于一个空虚的状态。

  毕竟,量地清民,清出来的隐户和隐田都需要耕种,而脱离了世家庇佑的他们。

  比流民的情况稍好,但也好不到哪里去,在秋收之前,一样需要河北的官府进行救济。

  此外,河北不同徐州,一年只能收一季,产量有限。

  没有三五年功夫休养生息,根本无力对外扩张,即便是给徐州这边支援些许。

  最早也要等到秋收之后了。

  换言之,诸葛瑾现在头疼的问题,袁谭也是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

  为今之计,只能等,等到水锤作坊那边出产的铠甲达到一定规模之后。

  就可以按照袁谭之前的规划,和江东那边联系,从江东那边,收购米粮和银钱了。

  诸葛瑾虽然不知道袁谭的腹案,但也清楚君侯做了一些准备,不会真的让自己到时候去给士兵们打白条。

  只是眼下未雨绸缪,这才每日定时定点来齐侯府内宅蹲守袁谭。

  只不过今日,诸葛瑾实在是撑不下去了。

  因为袁谭又搞出来了一个骚操作。

  强忍着闯入内宅的冲动,诸葛瑾脸色比守卫内宅的袁朗更加苦涩无奈,吸了一口气,幽幽说道:

  “袁管事,还请告知主公,给辅兵发放双倍俸钱这事儿,子瑜实在不能认同!”

  之前袁谭给辅兵们立下赏格,十五日内将将作院雏形建起来,就给他们发放一月俸钱作为奖励。

  若是十日内完成,就再追加一个月的俸米!

  换言之,现在辅兵营二月的俸钱,已经从原本的二石米,涨到了六石米!

  虽然只是参与建设的那一万辅兵营有份。

  但架不住涨的多啊!

  要是一石米两石米,诸葛瑾咬咬牙也就认了。

  但凭空多出来六万石米的开支算怎么回事?

  原本诸葛瑾的规划是,从河北那边运过来的四十万石米,加上徐州原有的库存米粮。

  前后五十万石米,十万石米拿来发卖,一方面平抑市场上的米价。

  一方面也是回笼资金,十万石米,按照现在徐州的米价,怎么也有个五千万钱。

  五千万的本金在手,诸葛瑾之前设想的很多工程都可以推行。

  以工代赈,这种朴素但却效果拔群的救灾、收拢流民的方法,早在西汉就已经出现了。

  诸葛瑾作为当世英才,对于这种手段并不陌生。

  五千万钱,一方面可以拿来疏浚徐州乡间的河道,一方面可以收拢流民。

  十万石米平抑粮价后,流民们拿到工钱,也可以买到足够的米粮。

  富足生活谈不上,起码可以填饱肚子,养活一家人。

  而疏浚河道的同时,又能够让徐州大量抛荒的田地,田力得到恢复,再分配给那些流民。

  或是当做官田出租,或是作为民田发售,都可以再从民间回笼大量资金。

  再有官府出面,收购市场上的米粮,继续实行以工代赈,进一步扩大流民招募的规模。

  徐州抛荒的大量田地也能够得到恢复,连带着徐州的人口、生产力等等,都能够在这一系列的良性循环中,得到快速恢复。

  但现在,袁谭一句话发出去六万石米。

  诸葛瑾原本的计划,算是被自家君候彻底打乱了。

  这让诸葛瑾怎么能够接受。

  虽说诸葛瑾也理解,军中无戏言的话。

  但这件事决不能就这样平白无故的过去了,诸葛瑾暗自握拳,目光坚定,心中满是悲壮的意志。

  必须要让君侯知道,身为主君,万不可为所欲为,必须要和臣子们商议,做出一个万全之策才行!

第二百八十七章:子瑜无忧,我已有计

  齐侯府内宅中,袁谭端坐在主座上,揉着眉心,只觉得头疼的厉害。

  若是诸葛瑾在此处,肯定会大吃一惊。

  因为这些时日避而不见的陈登和荀彧,此刻居然都端坐在齐侯府内宅中,面前各自放着一盏清茶。

  袁谭封为齐侯之后,他的一些爱好,譬如太师椅,譬如清茶,都是很快风靡了起来。

  世人或是想要巴结袁谭,或是想要追逐潮流。

  总之,徐州现在的士子们已经开始习惯像袁谭那样,在饮茶时不加作料,直接喝茶汤。

  甚至还出现了一批人专门吹捧这种饮茶法才是还原茶的本味。

  连带着称颂袁谭乃世间之大才,还茶本味,不忘初心之类云云。

  希冀着能够靠此得到袁谭的垂青。

  对于这些人,袁谭的处理方法是尽数交给荀彧考察,若是真的有才有能力,齐候府初建,空缺的职位很多,随便给一个三五百石的官位。

  让他去做些实事,锻炼一二看看实际能力如何。

  至于那些试图滥竽充数,鱼目混珠的货色,亦或是眼高于顶,自觉自己乃是两千石大才。

  根本看不上荀彧安排的那些要处理实事,庶务繁杂的小官的人物。

  袁谭也有另外的处理方案,一言以蔽之,一个字,滚。

  说回齐侯府内宅。

  荀彧和陈登此刻出现在这里,原因只有一个。

  那就是袁谭所筹谋已久的徐州铠出口计划,总算可以提上日程了!

  这个计划之所以没有和诸葛瑾提,主要还是因为之前袁谭也定不准,江东那边的反应。

  只是委托了陈登和荀彧,和江东那边进行沟通交涉。

  直到昨日,名义上是奉命替袁谭巡查各郡,实际上却是出使了江东一趟的陈登回返。

  才算是初步敲定了这个计划。

  “不如将子瑜先生叫过来,一起商议?”

首节 上一节 224/7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