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抢了虎符,逼袁绍出家 第249节

  而二等匠师,就是能够对将作院现有的工具,做到改进的,或是自己有什么新奇的设计,可以提升工作效率。

  无论是生产还是农业,统统都算进去。

  只要能够提升效率,一律晋升为二等匠师!

  而二等匠师的待遇,则是按照其贡献大小,给予相应待遇。

  最低三百石,最高甚至比肩千石官员!

  至于一等大匠,目前还只有将作院那几个老人才有,属于荣誉头衔。

  他们如今在徐州的地位,可并不比荀彧、陈登这几个低多少。

  在袁谭看来,这些技术人才,才是真正的瑰宝!

  他要和世家斗,要趁着汉末乱世,趁着世家门阀的苗头还没有崛起,将这种世袭官制的根给一举拔掉。

  就必须要依靠技术,准确的说,是依靠技术的革新,来解放民间的生产力。

  而民间生产力的提高,对他的势力也会给予巨大反哺。

  要知道,想要完成袁谭心目中的最高目标,推行教育,哪怕不是全民普及,只普及百分之二十百分之三十。

  所需要付出的资源,都是海量。

  所以,袁谭觉得,将作院中匠师们的待遇,不管定的多高,都是丝毫不为过。

  荀彧看着一脸平静的袁谭,好似根本没有在意自己之前露出的惊愕表情。

  心底顿时一沉。

  荀彧如今和袁谭接触也已经有些时日,对于袁谭一些细节上透露出的情绪、想法也都有所了解。

  此刻袁谭做出的这副姿态,意味着自家君侯,对于这募匠令,是势在必行。

  绝对没有半点可以商量的余地。

  这让荀彧原本准备劝谏的话,顿时吞回到了肚子里,脑子开始飞速转动起来。

  直接劝谏肯定起不来作用,但真要是贸然将这个募匠令发出去,只怕会影响到徐州眼下的政局。

  募匠令,对于这个时代的士子们来说,还是太过惊世骇俗了些。

  毕竟,匠户嘛,在这个时代的士子们眼中,那都是再低贱不过的存在。

  也就比那泥腿子的民户高上那么一层。

  虽说汉代思想要比明清时代开放些,不至于到明清那会儿,直接将工匠斥责为奇技淫巧。

  但老实说,匠户也好,民户也罢,在高高在上的士子眼里,从来都是只配用眼角的余光去打量的存在。

  可现在这个募匠令,却是要将这些泥腿子们,拔高到和他们平起平坐的地步?

  这让士子们如何能够容忍?

  尤其是现在,各个衙署都是相当缺人,那些来投的中原士子,虽说没有几个拔尖的人物。

  甚至袁谭在扫了一眼后都是兴致缺缺,他脑海中记得的那些有名有姓,哪怕是三流谋臣。

  都是一个都无,换言之,这些来投奔到徐州的士子,不过是趋炎附势的中人之姿而已。

  属于那种,成事不足,败事也不足的货色。

  可以指望他们做些辅助性工作,但要是交给他们一些稍微重要的任务,往往就会迎来一些奇葩的结局。

  但即便如此,这些人也不是轻易就能够得罪的。

  因为他们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这个时代,一个庞大无比的阶级代表,那就是世家。

  一旦募匠令发出去,荀彧几乎可以想象,徐州的风评会跌落到一个什么样的地步。

  而那些此刻已经投身到徐州,在各个衙署担任斗食小吏的人物,肯定会在第一时间,扭头就走。

  以此来博取一番士林名望。

  看着荀彧面露难色,袁谭也猜到,八成是荀彧觉得,这募匠令有些难以推行。

  不过他倒是老神在在,一副丝毫不急的模样,甚至还饶有心情的问道:

  “荀郎中一直闭口不言,可是觉得这募匠令,有何不妥?”

  荀彧看着袁谭询问的目光,一时间竟是有些心慌,沉吟了一下后,还是咬着牙说了实情:

  “还请君侯恕罪,以在下之见,这募匠令,可行,但需要缓行,或许,可以一步一步来?”

  “哦?那还请荀郎中指教,怎么才算是一步一步来?”

  看着袁谭脸上露出大计得逞的笑容,荀彧先是一愣,而后却是苦笑了一声。

  荀彧终于明白了。

  自家这位君侯,估计从一开始就知道,这募匠令前期定的调子太高,真要是贸然推行下去。

  估计会落得一地鸡毛的下场。

  所以才没有直接在齐侯府签署发行,而是先寻到了自己的礼部衙署上面。

  算的,就是要让他荀文若主动请命,来帮助袁谭想办法,修正出一个至少能够维系住当下局面平衡。

  不至于一上来就引起士林敌视的募匠令2.0版本。

  不过,虽然被袁谭算计了一次,但荀彧心中,却并没有多少郁闷。

第三百二十二章:春风得意荆州牧

  毕竟,以袁谭的身份,他真要直接将这份募匠令给发布出去。

  已经上了袁谭贼船的荀彧,也只能默默接受这个事实,并且想办法给自家君侯在后面擦屁股整理了烂摊子。

  但袁谭却特意绕了一个大圈,将修改募匠令的工作交到了荀彧手中。

  这不仅仅是信任,更是君王对臣子的一种回护。

  如此一来,当士林抨击袁谭搞出来的募匠令的时候。

  即便会有人尝试将矛头指向荀彧,也只会说,是齐侯用了诡计,才让荀郎中不得不听从的。

  等同于袁谭帮荀彧背了大半的黑锅。

  是以,荀彧微微拱手,对袁谭深深施礼:

  “下官,定不辜负君侯厚望!”

  将麻烦事交给荀彧,袁谭很是放心。

  世家是个庞然大物,谁都想搞定,即便是那些世家中的杰出子弟,对于世家其实也没有太多好感。

  越是杰出,往往对于身后家族的牵累就越是在意。

  这并非后来的门阀崛起的那个年代。

  那个时候,已经发展为皇权之下畸形怪物的世家,其中涌现出来的英才,完全可以在反哺家族的同时。

  从家族中获得更大的助力。

  并且家族还可以给予他们更大的回报,比如说对于子嗣的恩荫等等。

  以九品中正制为起点,发展为门阀的世家,地位越高,那些门阀中走出来的英才,他们的后人的起点也就越高。

  东晋所谓王与马,共天下,其实不过是门阀恐怖影响力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缩影而已。

  但现在的世家,对于那些顶尖英才们的帮助,其实并不大。

  汉末朝堂上,与其说是世家当权,倒不如说是士子当权。

  文人们拧成了一股绳,在和宦官对抗,但当宦官这个最大的反派被打倒之后。

  士子内部那点蝇营狗苟也就逐渐凸显了出来。

  如果我搞不到你,那么我就找你家族的错处,什么你家弟弟殴打平民了,在民间欺男霸女了等等。

  都可以拿出来作为攻击你的理由。

  这和后来门阀当世的情况截然不同。

  彼时门阀之间的斗争,已经脱离了这种层面,阶级早在九品中正制中就已经固化下来。

  哪个家族有哪些话语权,都已经锁定的死死的,再惊才绝艳的人物,也跳不出这个藩篱来。

  所以自然而然,英才和家族之间的联系也就变得愈发紧密。

  但现在,在袁谭看来,世家之间的斗争,倒是有些类似于科举大兴之后,文官集团内部的党争的雏形。

  都是从你,和你身后家族的私德入手挑你的不是。

  这种情况下,那些才华已经超出家族限制的人才们就会很难受了。

  毕竟,你可以做到以身作则,独善其身,但家大业大之下,家族中那些败类子弟,你根本管不住也禁不绝。

  换句话说,这是最好也是最后的铲除世家根基的时候。

  不仅要做到快准狠,还要稳住阵脚,步步为营才是。

  而眼下的募匠令,只是袁谭千里之行的第一步。

  荀彧的表现,很让袁谭满意。

  虽然觉得募匠令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最起码,荀彧没有直截了当的提出反对意见不是吗?

  这是一个很好的苗头。

  荀彧的妥协和退让,既可以看作这位文若先生对自己的忠诚度又上了一个台阶的表现。

  同样,也可以理解为,这个年代的世家子弟,还远远没有到后来门阀时代,那种高高在上,不可动摇的地步。

  伸展了一下懒腰,袁谭这些时日一直在忙着募匠令的事情,难得放松下来。

  他准备去一趟校场,习练一下武艺。

  身为乱世中人,武艺是起家的根本,哪怕如今已经贵为君侯,袁谭也不从未懈怠。

  ……

  同一时间,荆州襄阳城,荆州州牧的官署中。

  刘表高居堂上,看着下方群臣诸将,满是志得意满之色。

  作为当代名士,位列八骏的刘表,自然有他独特的玩法。

  而今晚,便是刘表最为士人所称道的“三雅之饮”。

  所谓三雅之宴,其实就是用三种不同容量的酒爵,放在正堂中央。

  三雅饮呢,无非就是士子饮宴那一套,无非吟诗、投壶之戏等等。

  但三雅爵器却是相当大,哪怕最小的一个,也装满了五升酒。

  便是袁谭亲身在此,看到这玩意,估计都要说一句,这帮人真是会玩。

  五升的酒,便是再能喝的人,一口气喝下去这么多酒,其实考验的都不是酒量,而是膀胱的容量了。

  但三雅之饮能够风行荆襄,不仅仅是因为士人们所谓的风雅之好,更多的,还是在于刘表的权势。

  作为荆州州牧,刘表实际上已经成为了荆州的统治者。

首节 上一节 249/7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