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抢了虎符,逼袁绍出家 第268节

  “改军制,就按照十进制来进行整改吧。”

  袁谭将手中的笔暂且放下,看了眼下方桌案上的邓艾和徐庶。

  兵部衙署的议事已经告一段落,除了邓艾和徐庶被袁谭留下继续为自己参赞军机,其他人都暂时回去。

  和军中将士们传达徐州改制,开府建牙的消息。

  袁谭这边放下笔,另一边,邓艾和徐庶,却是将袁谭交给他们的活计,已经干的七七八八了,直接将初稿送到了袁谭面前。

  兵制要改,军中的将官的头衔自然也要跟着变化。

  早年的大汉,各种校尉号将军号都是相当值钱,哪怕是杂号校尉、杂号将军,那都是一等一的金贵。

  但随着汉灵帝卖官鬻爵,大搞私相授受的那一套。

  毫不客气的说,如果放在董卓焚烧洛阳城之前,去上一趟洛阳城,在西园校尉那里转上一圈。

  随便找上一个士兵,或许头上不一定顶着一个校尉号。

  但你随便拉过来一个伍长,他的头上准保顶着一个杂号校尉。

  要是他家世再显赫点,捐出来一个杂号将军,都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校尉号和将军号的泛滥,也使得大汉军队的将领们越来越缺乏荣誉感。

  这事儿其实也挺好理解的。

  譬如汉武年间,大将冲阵,亮出旗号,“我乃长水校尉某某某!”

  敌阵一听,我靠,长水校尉,牛逼,像他这么牛逼的主,整个长安城就那么三五个。

  现在呢?

  别说亮出长水校尉号了,大将冲阵喊一嗓子,“讨虏将军徐晃徐公明在此!”

  对面一听,哦,讨虏将军,什么玩意啊?我军营中就有一百二十七个讨虏将军,还有八十九个破虏将军,论品级比你的讨虏将军还要高些。

  要不你们先打一架,谁牛逼谁才是真·讨虏将军?

  玩闹呢这是。

  当然了,这话是有点夸张,但汉末军制和官制的混乱,也确实没有比这强到哪里去。

  所以袁谭让邓艾和徐庶做的,就是将汉末那些乱七八糟的荣誉性质的校尉号和将军号,给精简再精简。

  不要搞到最后,又闹出来五百人为一曲,结果五百人里就挤了四十多个都尉十几个校尉的笑话。

  这份工作倒是不难,主要问题还是在于校尉号和将军号的数量的设计上。

  徐庶和邓艾送上来的草稿上,只列出了十二个将军号,二十四个校尉号。

  按照袁谭的想法,未来能够领将军号的,不管是四镇还是四方将,都是要开府建牙的存在。

  换句话说,在别处,或许四镇要比四方低上一级。

  但在袁谭这边,四镇也好、四方也好,除开独一无二的大将军外。

  下面的十二个将军号,都是平级的存在。

  ……

  转眼半个月过去,这半个月里,整个徐州兵部可以说就没有闲下来过。

  人人都是忙的跟个陀螺似的,就连一直被丢在后勤负责和蒋奇一起盯着将作院的车胄。

  都是被拎出来,负责和徐州最早那一批降兵们讲解军制改立之后的各种规章制度。

  不过,虽然忙碌了些。

  但兵部上下。

  上到高览蒋奇这样的河北嫡系。

  下到车胄于禁这样的曹魏降人。

  脸上却都是不自觉的带着几分喜色。

  原因很简单。

  君侯对兵部进行改制,这种重视,只意味着一点。

  那就是徐州在不远的未来,必将迎来了一场新的大战。

  而对于他们这些军中将领来说,功名利禄,只有在大战之中,才有可能到手!

第三百四十九章:分发军田,府兵安置

  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徐州改制的工作也是有条不紊的推行着。

  最先实行军改的便是原本的徐州生产建设军团。

  十二万的徐州生产建设军团就在已经开垦出来的徐州那些抛荒多年的田地上,转为了徐州军府的府兵。

  一时间,生产建设军团的士兵们,对于袁谭的忠诚度,再次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台阶!

  原因很简单!

  他们这些爹娘生下却天地不管的流民,居然在袁谭的治下,获得了新的田地!

  按照府兵制的政策!

  所有府兵,每个人都能够被分配到二十亩军田!

  虽然这些军田的赋税比高达四民公六,虽然这些军田眼下都是抛荒多年,刚刚才开垦出来。

  但当他们从军府的将官们手中,接过地契,按上手印的那一刻!

  一个个,还是忍不住泪流满面!

  而袁谭的系统,更是从分田行动开始的那一刻,就开始滴滴滴滴的响个不停!

  震惊点+1,震惊点+1……

  哪怕三五个人加在一起的情绪波动,才能够生产出一点的震惊点!

  就在这短短的半个月时间里,都给袁谭增长了将近八万有余的震惊点数!

  “这真是……难以想象的一幕。”

  徐州城北,到彭城、琅琊两郡交界。

  原本抛荒的两万余顷土地,连同周边,合起来足足四万顷的地界上。

  此刻十二万生产建设军团的士兵们,每个人脸上,都不再是之前那种饱受苦难之后的木愣、呆板的面容。

  而是充满了激情!充满了希冀的目光!

  和徐庶曾经在将作院中所看到的那些眼神,一模一样!

  “有恒产者有恒心。”

  袁谭微笑着看着那些正在田间地头,捧着那属于他们的泥土流泪的士兵们,淡淡的说道。

  比起那八万有余的震惊点数。

  袁谭更看重的是,府兵制在这个年代是否可行。

  而眼前这一幕则告诉了袁谭,府兵制,绝对可以推行下去!

  并且有着极其广大的推行基础!

  那就是如今遍布大汉朝各个州郡的流民们!

  正如袁谭眼前那十二万府兵,可以说是来历复杂。

  中原各个州郡的难民都有,但随着军府治下,军田分配的开展。

  这些士兵们哪怕半个月前,对自己的认知还是兖州人、青州人、河北人、荆州人、宜州人……

  但这一刻,以及今后的漫长岁月里!

  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只有一个,那就是徐州人!

  一旦徐州遇到外敌入侵,他们绝对会毫不犹豫的拿起刀枪,跟随在袁谭的旗帜后面,进行征战!

  “按照之前定下的制度,这些军田,前三年的税收定为六公四民,待到三年之后,则划分为六公四民,六年之后,转为和民户相当,均为二公八民。”

  之所以前三年定为六公四民,是因为这些田地抛荒多年,产量有限。

  哪怕有堆肥法,也只是堪堪和那些抛荒一年的田地追平。

  一年产量也就是亩产两石上下而已。

  每个军户分到二十亩地,产粮四十亩,留下十六石米,足以养家。

  毕竟,府兵制革新之后,这些府兵们每个月还有一石俸米的耕战俸!

  没错。

  袁谭作为后来人,对于府兵制的很多弊端看得分明。

  府兵制崩坏之后的那些弊端,现在来解决太过长远,但一些非常浅显的弊端。

  譬如府兵又要耕田,又要作战,还要缴纳赋税。

  若是没有额外的收入,一年的收成也不过堪堪足够自己养家糊口而已。

  这还是建立在这些军户没有家小要养的前提下。

  但可以想见,原本这些流民天地不收,没有恒产,自然没有媒婆登门。

  可现在,每个军户手上可都有整整二十亩军田!

  前来说亲的媒婆自然是踏破了门槛。

  要不了几年,估计这些府兵们都能够娶妻生子,到时候二十亩军田也就堪堪够他们养活一家老小而已。

  所以袁谭特地设置了三年后赋税下调,六年后赋税等同于民户的安置。

  除此之外,对于府兵居住的区域,袁谭还特意划分了一部分区域,专门负责建设军械坊等等配套的设施。

  这些设施眼下由将作院负责,等到新一代的府兵长大之后。

  他们的长子可以继承父亲的军田,而那些次子还有小儿子等等,则可以进入军械坊等等地方去做事。

  不至于出现二十亩军田养活十几二十口人的情况。

  当然,天长地久之下,父生子子生孙,只靠这两万多顷田亩,单纯养活十二万府兵和他们的家小不成问题。

  但不可能养活得下十二万户能够与国同休的家族。

  不过到那时候,袁谭估计自己已经想出别的方法,比如说织布机之类,都是可以极大提升民间生产力的存在。

  到时候,多出来的男丁分家,进入军械坊,而女丁则进入织布厂。

  如此一来,至少一两百年内不会出现什么大乱子。

  至于更久远的以后?

  袁谭表示,自己都打下了这么丰厚的基业,做了这么多安排,要是到那时候自己的后人还没有想办法就进入工业化。

  那只能说天意如此,他也管不到。

  ……

首节 上一节 268/7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