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公子丹,镇守边关八年 第434节

“这才逐一灭了其它六国一统中原。”

楼兰王想了想,就说道:“以大秦太子之意,是应百姓之请实施改革?”

赢丹点头道:“大王试想百姓若穷其一生劳作却无法裹腹,其自然消极怠工军队若奋勇杀敌拼死作战,死后却无寸功,何人敢以命相搏?”

“如此一来,民不劳作兵不擅长,国如何能强?国若不强,楼兰便只是楼兰而已。”

楼兰一想,觉得还真像赢丹说的这样,军民在贵族的统治和剥削之下都缺乏积极性,尤其那军队,对内部控制百姓还可以,对外敌几乎没有作用。

但楼兰王还有顾虑,说道:“可是,如此一来各贵族……”

赢丹知道楼兰王的顾虑在哪。

楼兰不属于楼兰王一个人,各贵族各有自己的势力,楼兰王自然也要考虑他们的利益。

赢丹却笑道:

“若大王此时出宫对百姓振臂一呼,答应百姓诉求实施改革……贵族又怎敢不答应?”

这么一说楼兰王就明白了,这就是得到了基层百姓的支持,于是不但可以保住自己的王位,还可以借此机会铲除贵族势力将权力集于一身。

于是楼兰王就不再迟疑了,马上让下人为自己整理了装束,接着定了定神就走出皇宫……

接着的事就不用多说了,楼兰王很快就控制住了形式。

其付出的代价就是给予百姓一定的权力和自由,尤其还照搬了秦军的二十军功制。

这些全都是以牺牲贵族的利益为基础的,其中也包括楼兰王。

------------

第六百一十一章 控制权

比如百姓有了权力和自由,就意味着贵族的百姓的控制权就少了。

再比如二十军功制的晋升和赏赐,就意味着百姓可能以军功达到与贵族平起平座的地信,赏赐得到的土地也是来自贵族的封地。

但楼兰贵族包括楼兰王在内都无可奈何,因为若是不答应的话,只怕当场就要被军民全盘推翻。

其中楼兰王的利益可以说损失最少……这是他听从赢丹建议先一步争得百姓支持的结果,于是封地只象征性的让出一小部份,而贵族却是大出血。

不过楼兰王不知道的是,获利最多的其实是赢丹首先,所有人都知道是赢丹来主持大局后才能达成和解。

于是大秦军民就明白了若楼兰王都要看赢丹的脸色,那他们还能不听赢丹的命令?

其次,在二十军功爵位制的刺激下,楼兰骑兵的战斗力很快就会成级数的上升,这对秦军显然有利。

再次,更重要的还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贵族的利益同时又造成其内部矛盾。

若是在之前,楼兰王与贵族的利益是捆绑在一起的,楼兰王是贵族的一员,也可以说是最大的贵族。

这种利益关系很稳固轻易无法打破。

但是,在赢丹以楼兰王为头主动提出改革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

因为这会形成一种抢先优势的现像:

在贵族这个利益集团里,谁最先站出来支持百姓推动改革谁受的损失就最小获得的利益就最大。

不只楼兰如此,西域其它三十五国都适用于是各国贵族便人心惶惶,都在担心有什么人抢先站出来支持改革,甚至自己也蠢蠢欲动但又患得患失。

其结果是什么就不用说了,这会激化贵族内部的矛盾使它们互相猜疑,甚至有可能刺激各国主动实施改革实行秦军的二十军功爵位制。

因为各国的贵族都不是傻瓜,他们都知道秦军这二十军功爵位制是大势所趋……有了楼兰一个活生生的成功例子,其它国家的百姓受刺激之后自然不再愿意一生为奴为仆,很快便会纷纷效仿。

到时贵族就只有两条路可以走要么武力镇压要么按百姓诉求实施改革。

武力镇压几乎不可能,因为这不只关系到基层百姓更关系到基层军队的利益……军队不可能自己反自己站在贵族一边。

于是贵族其实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就是改革而一旦改革成功实施二十军功制爵位制军队就会迫切希望战争。

战争最好的对像,很明显就是他们共同的敌人……安息。赢丹在楼兰停留了三天。

这三天主要是依照秦律为楼兰制定一套法律并构建起法家系统。

第三天赢丹就急着赶回姑师了,因为王贲从姑师传来消息,说是姑师百姓也有了改革的苗头……

其实不只是姑师,听闻几个距离楼兰较近的国家听到风声也蠢蠢欲动。

这很正常奴隶制国家的百姓长期处于贵族的压迫之下早就苦不堪言了,其想要推翻贵族统治的想法就像火山似的表面看起来没什么动静,但内部熔岩却暗潮涌动。

楼兰的先例就像在火山上开了一个口,引发整个西域制度的改革浪潮。

骑在马上正往姑师赶的赢丹听到这消息颇有些得意,因为这么一来就距西域联军征讨安息不远了。

随后赢丹便启程前往了西域来到了埃及,埃及法老得知赢丹来的目的之后

埃及法老请赢丹在案前坐下后,便缓缓摊开案上的地图,说道:我等先不谈结盟一事若西域成功结盟,本王却想知道大秦太子如何征讨安息?”

埃及法老这话倒是一下就切到了重点有些人做事喜欢走一步是一步,但有些人却喜欢全盘规划如果只是一名兵士,或许更应该选择前者。

但若是一名指挥官则应该是后者比如此时,秦军没有击败安息的计划或者说就算秦军和西域能组建联军也不可能击败安息那么结盟组建联军就变成是毫无意义的无用功,那还不如不结盟而保持现状。

不过对此赢丹自然早就成竹在胸,他指着地图说道:“我军应分为两步展开攻势第一步是以攻为主,以骑兵飞速穿插至安息国后方并占领。”

埃及法老被赢丹这话吓了一跳,“这是使者的意思,还是大秦太子的意思?”

赢丹回答:“自然是大秦太子的意思。”

如果说是“使者”的意思,只怕埃及法老第一时间就否决了。

但既然是“大秦太子”的意思……要知道赢丹已带领秦军完成了几乎无法完成的胜利,于是埃及法老就觉得有必要接着讨论。

法老皱眉说道:“大秦太子可知,在陆地上安息骑兵无人能敌?”

赢丹点了点头,“自然知道,这也是秦军不敢贸然进攻安息的原因之一。”

“因此才要组成西域联军。”

埃及法老摇了摇头,“西域骑军虽然也是骑射了得,然大多不成气候。”

赢丹颇有同感的点了点头。

如果从单兵素质来说,西域骑兵的确不比安息骑兵差,尤其西域骑兵是在沙漠绿洲这恶劣地形上成长起来的,骑兵和马匹更耐旱更能吃苦,到了不用担心水草的陆地上就会压力骤减,马匹的精力就会有所提升。

这就有些像在高原生活久了,到了平原跑起步来就更轻松,因此高原马匹才是质量上佳的马匹。

西域骑兵的问题在于没见过大场面格局太小。

这是由绿洲文化决定的:一片绿洲一座城,一座城就是一国。

埃及作为西域第一大国还好些,其余三十六国拥有几千骑兵算是多的,还有几百几十的……

诚然,把这些兵聚在一起也不少。

尤其加上月氏骑兵和秦军一直努力扩充的大秦军和印度军,到时全军应该有七、八万骑军左右。

从数量上一点都不比安息骑兵少。

但指挥作战以及内部矛盾尤其是“明哲保身”这些问题如何解决?

三十六国就意味着至少有三十六支部队,那就意味着一个决策可能要考虑到三十六个利益……

------------

第六百一十二章 组建军队

赢丹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于是就说道:“所以三十六国只出兵不出将。”

法老不解的问道:“何谓只出兵不出将?若只出兵不出将,又由何人指挥?”

赢丹解释道:“由大秦军统一指挥!将大秦军拆分为教头分列编至各军训练整合之后便可成一军。”

这其实是近现代英国组建殖民军的方式比如其殖民印度时就存在类似西域联军的问题这时组建殖民军就碰到赢丹现在一样的困难

该如何将这些互有矛盾甚至连习惯和信仰都不同的兵源组成一支能统一指挥并具有战斗力的军队?

答案就是指挥层面的军官全由英国人担任于是所谓的“英印军”就出现了这不只是英国军官更有指挥经验的问题,更是印度士兵内部不管身份阶层全都是基层士兵顶多只是基层军官,于是看起来大家都很“平等”于是内部矛盾就不会激化的问题。

这支军队在战场上的确有不俗的战斗力,打败过牟田口廉也指挥的日本军队,也登陆非洲与隆美尔的德军战斗过。

因此在印度独立之后便自以为是世界第三强国了孰不知,英国军官撤换成印度军官之后……这支军队丢失的就不只是指挥经验,更严重的还是内部矛盾激化使其形同一盘散沙

高种姓不需立功就成为军官在上层耀武扬威,低种姓拼死拼活却只能在基层受奴役,功劳还要被高种姓军官强占……这样的军队又如何能作战?

同理,若西域联军以这种方式联军的话,就不可能有胜利的希望。

只有统一在秦军的训练、领导和指挥下,才有可能如臂指使团结在一起形成战斗力。

埃及法老微微点头道:“此法或是可行,然三十六国又岂能放心交出兵权?”

这话倒是真的,兵权乃一国之本,交出去岂不是连保命的东西都没有了!

赢丹说:“我等并要求其交出全部兵权只需交出部份,且出征所获的战利品及利益……便由出兵多少分配出征返回后便把兵权交还。”

这么一来就有利益牵扯到其中了出的兵多,得到的利益就多出的兵少,得到的利益就少。

更何况还有秦军压阵谁要是不交出兵权,秦军往阵下一开就行更何况,西域三十六国都在秦军兵锋之下,交兵权与不交兵权有区别吗?

不交兵权难道就能保安全?这其中唯一的变数应该就是法老因为法老不仅仅拥有十几万兵是西域第一大国,长期以来身为第一大国的它一直都保持着对周边十余个小国的影响力。

法老的态度几乎决定了这些小国的态度,也决定了赢丹计划推行的难易。

这也是赢丹如此重视法老的主要原因。

沉默了一会儿,埃及法老就点头说道:“如此一来,我军或能攻破安息后方之后又能如何?”

赢丹回答:“第二步便是以守为主!秦军步兵随后赶至两处依山而守,秦军擅守而安息不擅攻守,这么一来便将陆地分为南、北两块互相无法增援这时位于印度的秦军又北上与西域军围而歼之……”

“秦军守点而西域以骑军追击,一攻一守攻守结合,安息只有向北而逃一个选择。”

埃及法老听了这个计划后大为振奋:“此计确是可行安息在陆地以狩猎为主,也不曾有过攻守之战是以在喜马拉雅山必定没有防守亦不会有工事。”

“我军一旦将其拿下……安息便成为瓮中之鳖了!”

赢丹说的就是这意思,他很高兴埃及法老领会了这战略的重心。

然而过了一会儿,埃及法老又冷静下来,问道:“不知使者对楼兰怎么看?”

赢丹反问:“大王指的可是楼兰实行二十军功爵位制?”

埃及法老“嗯”了一声:

“不知秦军是支持,还是反对?”

“这二十军功爵位制是秦军所使用的奖惩制度。”

“至于法老是否使用……那全凭大王作主。”

赢丹当然要这么说因为这二十军功爵位制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奖惩制度,它甚至可以说是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有标志或是分界线。

奴隶社会中的奴隶和百姓是不可能拥有自己的土地,更不可能晋升到与贵族平起平座的地位,立再多的功劳也不可能。

二十军功爵位制就打破了这些不可能使其成为可能,于是就标志着其进入百姓自由度更高生产关系更先进的封建社会。

进入封建社会就意味着旧贵族的地位和利益会受到威胁,包括埃及法老埃及法老会在这时考虑这一点不是没有原因的。

埃及要是将兵权……确切的说是部份兵权交到秦军手里,而秦军实行的是军功爵位制,那么这些兵在秦军手里训练甚至打过仗之后,他们还愿意归建回埃及么?

就算他们愿意回来……但这也意味着法老封锁消息成为不可能,到时埃及军民像楼兰一样起事要求改革、要求实行二十军功爵位制该怎么办?

赢丹想了想就说道:“属下有几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埃及法老铁青着脸说道:“使者请讲!”

首节 上一节 434/4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