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十大贤后 第152节

嬴政:卧槽!这都可以?

赢驷:不当人啊,哪家不是辛苦打下来的?怎么你这……你这不闹呢吗?

时间来到公元前135年5月,这一年,窦氏去世,刘彻终于完全掌控了大权,随即,开始了清算,借口许昌、庄青翟办理丧事不力,将二人罢免,起用舅舅田蚡为丞相,大司农韩安国为御史大夫。

一开始,刘彻对田蚡几乎是言听计从,以致于田蚡专横跋扈,后经过刘彻一番敲打才算有所收敛。

至于窦氏势力,刘彻看着厌烦,慢慢疏远,并在公元前131年,借灌夫骂座之事处死了窦婴,田蚡也在窦婴死后第二年病死。

得,外戚一下全没了,刘彻终于可以大展拳脚了,此后,刘彻起用了诸如主父偃、公孙弘、张汤等官吏出身甚至于微贱出身的人。

他拜公孙弘为丞相,封平津侯,打破了非列侯不得为丞相的惯例,开启了先拜相再封侯的先河。

接着提高御史大夫的地位,让御史大夫张汤取代丞相的作用,使相权对皇权的制约力量大大缩小。

同一时间,刘彻领取了新手大礼包,或者说史上最强嫁妆,即宠幸姐姐平阳公主家的歌女卫子夫。

嬴政:这种好事儿为什么没朕的份儿?

曹操:我去,秦皇你这想法很危险啊,孤都不敢想的。

嬴政@曹操:收起你那龌龊的心思,朕说的是那份嫁妆,你想哪儿去了?

曹操:孤说的就是嫁妆啊,莫非……哇!秦皇你变了啊!

嬴政:“……”

麻蛋,好想刀了这曹贼!

卫子夫成了刘彻的新宠,这让陈皇后非常嫉妒,屡次加以迫害,刘彻于是在公元前130年,以巫蛊为由废了陈皇后,迁其于长门宫居住。

(陈阿娇:说好的金屋藏娇呢?

刘彻:我也没说用哪个屋藏啊!

陈阿娇:呸!渣男!)

公元前128年,年近三十的刘彻终于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儿子刘据,于是,在这一年,册立刘据生母卫子夫为皇后,六年后立刘据为皇太子。

同时起用卫子夫的弟弟卫青、外甥霍去病反攻匈奴,龙城之战、河南之战……一场场战争下来,刘彻表示自己赢麻了,这个小舅子兼姐夫,还有小霍实在太能打了。

于是,刘彻专设大司马一职,用以安置卫青、霍去病这些以军功起家的外戚大将。

卫青深知刘彻对窦婴、田蚡以外戚身份操控朝政、招揽宾客之事恨之入骨,由此行事非常低调,以和柔取悦刘彻,避免触犯刘彻的皇权。

第236章 一忍再忍,忍无可忍

汉初,刘邦曾大封皇室诸侯王于各地,景帝时酿成了七国之乱,刘彻即位后,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以推恩令进一步削弱诸侯王。

并在公元前122年,平息了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赐的未遂叛乱,巩固了中央对诸侯王的控制。

至公元前112年,因列侯不肯出兵帮忙攻打南越,刘彻便以献给朝廷的酎金成色不足为由,褫夺了106名列侯的爵位,以敲打消极应付朝廷的诸侯势力。

也是在这之后,刘彻开始频繁巡行各个郡国,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军事方面,经过汉初刘邦、吕雉、刘恒、刘启几代统治者的休养生息后,大汉的国力在刘彻即位后已经相当厚实。

于是,刘彻即位后,一改汉初的战略防御政策,积极进取,征伐四方,意图使四夷臣服,大汉独尊。

首先在南方,刘彻两次出兵闽越,尽皆不战而胜,这无疑让刘彻非常有成就感,坚定了征伐四方的意志。

他派严助向反对出兵的淮南王刘安传达自己的意思,强调:汉为天下宗,操杀生之柄,以制海内之命,危者望安,乱者卬治!

总结一句话:大汉是万国宗主,有征伐四方的权力,不服就打!

南边儿打了两次,都是不战而胜,然后刘彻觉得挺没意思,便将视线移向北边,那里,盘踞着—匈奴。

前文说过,他派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打算和迁徙到西域的大月氏结成军事同盟,嗯,大月氏和匈奴有仇,还是世仇。

但很可惜,张骞第一次去西域并不顺利,人在路上就让匈奴扣押了,千辛万苦才逃出来。

逃出来后,张骞没回长安,继续前往西域,这次顺利到了大月氏,但大月氏不愿意和大汉结盟,于是这个计划宣告失败。

公元前135年,匈奴再次派人到大汉要求和亲,朝中议论不休,百官分为以大行令王恢为首的主战派和以御史大夫韩安国为首的主和派,经过一番争论,最终决定再对匈奴韬光养晦一段时间。

一直到公元前133年,王恢向刘彻提出了马邑之谋,试图利诱匈奴军臣单于入境,在马邑谷中设伏诛杀,这个计划正式拉开了大汉对匈奴的战争反攻。

但比较可惜的是,这个计划因为执行力不够,没成,王恢因此下狱自杀,然后匈奴断绝了跟汉朝的和亲,频繁入侵汉朝边境。

在这种情况下,主父偃、严安等大臣向刘彻提议恢复与匈奴和亲,以换取边境的安定。

但这次刘彻没有忍让,毕竟一忍再忍,已是忍无可忍,刘彻果断提拔了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本来吧,一开始刘彻是抱着试试手的想法,想看看汉军到底能不能打,结果……哦豁!卫青奇袭龙城,给了他一个莫大的惊喜。

之后更是连战连胜,尤其是霍去病与卫青联合作战后,一者主攻,一者直捣匈奴老巢,打得匈奴嗷嗷乱窜。

这就给了刘彻一种强烈的错觉,原来,匈奴这么弱的吗?我是不是打晚了?

嬴政:合着后面吃亏的根源在这儿?

嬴政无语,果然,人与人之间是不一样的。

卫霍两人,大破匈奴,收复河套,筑朔方城,开拓河西走廊,迫使匈奴浑邪王部四万余人降汉,使大汉在对匈作战中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由此,刘彻陆续设置了酒泉、张掖、武威、敦煌四郡,隔绝了西羌与匈奴的联系,控制了前往西域的道路。

至公元前119年,卫霍发动了漠北大决战,大破匈奴,打得匈奴远遁,漠南再无王庭。

但是,大汉也因此付出了巨大的损失,文景两朝攒下的家底差不多嚯嚯光了,之后,霍去病英年早逝,对匈奴的攻势算是告一段落了。

按说到这也差不多了,匈奴都被打成半残了,接下来安心发展国内多好!但刘彻不干,继续剑指四方。

公元前113年,刘彻派安国少季、终军(君不见,汉终军,说的好像就是他)出使南越,说服南越王赵兴内附。

但南越丞相吕嘉不愿意归附大汉,于翌年杀了南越王赵兴,安国少季、终军也在同一时间被杀。

使臣被杀,这无疑是在扇刘彻的耳光,他出奇的愤怒,立刻派路博德、杨仆发兵攻灭南越,设南海等九郡,将后世的两广、海南、越南中北部地区纳入版图。

之后数年,刘彻又出兵陆续平定西羌、卫氏朝鲜、东越、西南夷等政权、民族,将后世的青海东部、朝鲜半岛北部、云贵高原等地并入版图。

(好吧,原来云贵高原汉朝就在了啊!(捂脸!))

公元前113年6月,汾阴出土宝鼎,被认为是祥瑞之兆,于是刘彻令大臣讨论封禅事宜,并在三年后完成封禅泰山的盛典。

你以为封禅泰山后刘彻就停止征战了?不,他还要继续,甚至于将兵锋指向了更遥远的西域大宛。

即李广利西征大宛之役,历经数年苦战,终斩大宛王,屯田于轮台、渠犁,初步控制西域。

彼时,匈奴在西域仍有较大的影响力,于是西域那些小国只能憋屈的选择两边儿的话都听。

再然后,匈奴经过十余年的休养生息,再次恢复元气,加上此时卫霍这大汉双壁已死,便拒绝了刘彻要求的派遣质子入朝一事,重新入侵大汉。

因此,在公元前101年,刘彻下诏再征匈奴,企图彻底解决匈奴问题,但很可惜,数次征战皆不利。

且因为数十年不停征战的缘故,国内民生凋敝,至公元前107年,关东流民已达两百万之巨,出现了城郭仓廪空虚,民多流亡,天下虚耗,人复相食的局面。

天下动荡不安,宫廷内部也不遑多让,刘彻、刘据父子二人观念不和,隔阂渐生,终至巫蛊之祸。

除此之外,晚年的刘彻还非常迷信长生之术,例如公元前89年春,刘彻就曾亲赴东莱求仙,只因暴风骤雨,流高潮涌,无法出海,因此停留十余日后返回。

好在之后刘彻召见群臣,追悔以往过失,遣散了方士,停止求仙的活动,同时,息兵养民。

第237章 震惊,后族族长之姓竟来源于他

对于刘彻,评价有褒有贬,粉他的赞一句汉武雄风,骂他的多是道一句—穷兵黩武。

诚然,反攻匈奴,收复河套,挥兵西域等行动,使得四夷宾服,汉为天下宗,但一味的追求武功而忽略了民生,确实也拉低了不少评分。

只是总的来说,还是功劳远远大于过错,比如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太尉一职,改设大司马,以卫霍担任,将三公变为二府(丞相、御史大夫)削弱相权。

设立刺史,加强地方控制,设察举制,用人不拘一格,击溃匈奴、开拓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征服朝鲜、开拓闽越、开拓西南,扬威域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后世两千年,改革币制,铸五铢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盐铁官营。

广收典籍,建阁收藏,是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国家图书馆,创立太学,兴办学校,设立乐府。

司马迁评价他是:汉兴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内修法度,封禅,改正朔,易服色。

李世民讲: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始皇暴虐,至子而亡,汉武骄奢,国祚几绝。

朱元璋说:武帝雄才大略,后世罕及,至表章六经,开阐圣贤之学,又有功于后世。

当老子的朱元璋给了一个还不错的评价,那当儿子的朱棣怎么说的呢?

朱棣说的是:汉武帝穷兵黩武,以事夷狄,汉家全盛之力,遂至凋耗,当时虽得善马,岂足偿Z国万一之费?

朱元璋@朱棣:小兔崽子,公然跟朕唱反调!

朱棣:父皇,您听儿解释,不是您想的那样。

李渊:不愧是世民的粉丝,竟连评价都如此相像。

李世民@朱棣:哈哈哈~朱老四,这回你还有何话说?

刘彻:我说,你们也是够了啊!尤其是李二凤、朱老四你俩,一个骂朕骄奢,一个说朕穷兵黩武,不觉着过分吗?

李世民@刘彻:抱歉!朕讲的是事实。

朱棣@刘彻:俺敬你是前辈,方称一声汉武帝,你可别不识好歹。

刘彻:“……”

刘彻@朱元璋:老朱你不说两句?朕觉得你应该能懂我!

“懂啥?懂渣男还是求长生?”老朱一脸问号,话说得亏那句评价没全写进去,不然秦皇、汉武全得罪了。

朱元璋@刘彻:忙着呢,你们聊,朕先匿了!

嬴政@李世民:二凤啊,你不觉得该给朕一个解释吗?什么叫始皇暴虐,至子而亡?

李世民:诶?卧槽,老四你居然没骂秦皇?不地道啊你!

李世民懵了,合着骂秦皇的就我一个站出来了?

李世民@嬴政:政哥,要不,朕给你改改?

嬴政:滚犊子,喊哥的没几个好人。

“争什么呢?犯了错被人骂两句很正常不是吗?”赵彦撇嘴,他还是比较信奉伟人那句评语。

伟人说: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

你看,这错误并非没有,只是剑指四方确实很顶,唯一可惜的是,刘彻并不注重民生,太好战了些。

所以,果然还是刘询、杨坚、朱元璋这样的更合自己胃口,打仗、治国两不耽误。

公元前88年,此时刘彻已经年近七十,时日无多,便开始考虑安排后事。

刘彻的几个儿子中,刘闳早死,刘髆因刘屈氂之狱被排除皇位继承序列,刘旦、刘胥因违法被疏远。

算来算去,只有幼子刘弗陵是唯一人选,考虑到刘弗陵年幼,可能会出现后宫干政的问题,于是刘彻狠心杀了刘弗陵的生母赵婕妤,即所谓杀母立子。

随即安排了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四人为辅政大臣,以确保政权的平稳交接。

公元前87年春,刘彻病重,2月12日,弥留之际的刘彻正式下诏立刘弗陵为皇太子,13日,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在刘彻卧室内床下拜受顾命。

14日,刘彻驾崩,葬于茂陵,群臣为其上谥号曰孝武皇帝,十三年后,刘彻曾孙刘询继位,追尊刘彻庙号为世宗。

70载人生,54载帝命,少年时的憋屈,壮年的雄心,老年的昏聩,他已比太多皇帝优秀,但却从不完美。

首节 上一节 152/2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