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十大贤后 第198节

最最最重要的是,蔺相如出身不好,此前只是个平民,这让贵族出身的廉颇觉得自己受了侮辱,于是扬言说,别让我以后遇见他,不然一定羞辱他。

蔺相如的反应很有趣,听说了这些话后,就尽量不跟廉颇碰面,远远看到廉颇的车架也是转身就跑。

廉颇那个得意啊,小样,你还知道躲我?承认自己不如我了吧?

然后他就听到了蔺相如那番至理名言,他表示自己不是怕了廉颇,毕竟秦王在前他都敢硬刚,廉颇算啥?

但是,一旦身为将相的两人不和,势必会让赵国国力受损,让秦国有可乘之机,与国家危亡相比,个人私怨什么的,洒洒水啦!

廉颇:……猛将闻报惊坐起,小丑竟是我自己?

廉颇很羞愧,什么叫格局,蔺相如这个就叫格局!

廉颇也不是敢做不敢当的人,觉得自己做错了,立刻负荆请罪,找蔺相如道歉,于是,将相和,赵国兴!

话说这个是真的感动,如上所说,家国之前,个人私怨算啥?所以,铁骨铮铮的蔺相如可以主动避让,好面子的廉颇可以负荆请罪。

此后,公元前279年,廉颇率军攻齐,破其一军,大胜而回。

公元前276年,赵将楼昌率军攻打魏国的几邑之地(这城叫几邑)没成功,于是,赵国换廉颇上,这次成了!

次年,廉颇再次率军伐魏,攻取防陵之地,在那儿建了个城,紧接着又攻取安阳,成功搞定。

公元前269年,嬴稷不满赵何违背盟约,出兵攻打赵国重镇阏与,赵奢率兵增援阏与,大破秦军。

嬴稷不甘失败,再次发兵,这回秦军转地了,转攻几邑,廉颇率军救援,再次击破秦军。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赵何没了,赵孝成王赵丹继位,与此同时,秦国采取范雎的战略,实行远交近攻,一边跟齐、楚交好,一边攻打临近的小国。

公元前262年,秦国大军进攻韩国上党之地,上党的韩国守军孤立无援,嗯,韩王把上党割给秦国了。

按说国君把地都割了,你一个太守遵令就行了呗,折腾啥?但冯亭不干,这位上党太守转身就把上党献给了赵国。

白得的肥肉,吃不吃这是一个大问题?赵丹人挺正常,智商应在普通人之上,因此,他选择了吃。

哦豁,这一吃可不得了,秦国上下炸了,咋滴?我大秦锐士辛辛苦苦打了这么久,你赵国搁这儿捡便宜?

纷争开始了,围绕着上党这一块肥肉的归属问题,秦、赵两国都是寸步不让,在不久之后爆发了大战。

彼时,名将赵奢已死,名臣蔺相如病重,执掌军务的只有廉颇,于是,赵丹令廉颇统帅赵军于长平阻击秦军,著名的长平之战,正式打响。

当时,秦军已经连续数次打败赵军,向南占了野王,北上占了上党一部分地区,同时还切断了长平南北两面的联系,士气正盛。

反观赵军一边,长途跋涉赶到这里不说,兵力还处于劣势,战略上也处于被动不利的一方。

烂摊子,实在是个烂摊子!

见此,廉颇主动采取了筑垒固守,疲惫敌军,相机攻敌的作战方针,他下令让赵军凭借山峦险要,建起坚固壁垒。

秦军挑战什么的,随他去,反正赵军是打死不出头了,就死钉在这里,战国最强钉子户,舍廉颇其谁?

同时,他把上党地区的百姓集中起来,一部分帮忙运输物资,一部分参与修筑营垒抵抗秦军。

赵军坚守壁垒,秦军无数次求战都毫无所得,无计可施之下,锐气渐失,大秦锐士确实能打,但赵军不跟你打,你再能打有啥用?

按当时那个场面,秦军求的就是速胜,反倒是赵国,不怎么急,反正就耗着……吧,耗三年!

妈耶!耗三年啊,秦、赵两国都大呼吃不消,三年时间,鬼知道填进去多少人力、物力,上党这地儿拿得亏啊!

可惜,这个时候已经不是两国君王随便说两句就能停战的事了,两国大军,必须没一个。

秦国这边,一眼看速胜不行,立刻使出反间计,散布流言说秦国上下最怕赵奢的儿子赵括,那流言传得,整个邯郸就没人不知道的。

赵丹也不是傻子,一看这场面就知道是谣言,但架不住赵国国内民议汹涌啊,赵丹觉得压力大啊。

这种压力,顶住了自然是人杰无疑,但顶不住的话……就是赵丹啊!

随着秦、赵两国大军在长平拖得越来越久,国库逐渐吃紧,现在的情况完全变了,就看哪国后勤先崩溃。

理论上来说,赵国比秦国富裕,毕竟邯郸城中,大富豪、大商人不在少数。

可惜,理论上这话它仅仅只存在于理论上,商人、贵族有钱又咋的?人家不乐意支持你啊!

反观秦国,自商君变法之后,贵族渐渐退出了政治舞台,秦国彻底被商君改造成了一台战争机器,国内一切尽数要为战争服务。

虽然秦国也快撑不住了,但赵丹不知道啊,他只知道秦国的模式跟赵国不同,再拖下去,赵国说不定就亡在他手里了,所以,求胜心切的人现在换成了他。

求胜心切的赵丹,认为廉颇怯战畏敌,强行罢免了廉颇的职职,改用赵括为将,主动出战。

赵括的母亲极力进谏,表示赵括只会纸上谈兵,不适合担此重任,但这个时候,赵丹已经听不进去这些话了,他只想尽快赢下这一仗。

于是,分不清是天才将领还是极致倒霉蛋的赵括登场了,秦国为表敬意,暗暗替换了主将,由秦武安君,白起接战!

廉颇那个恨啊,赵王傻了不成?长平一战是我提不动刀了吗?是赵国真的处于劣势,不适合出战啊,可惜,赵丹一律不听不听。

赵括上线后,全盘否定了廉颇制定的战略部署,撤换了许多将官,可能,赵奢那句破赵者必括也,让他心里总觉得卡了根刺吧,他极力想要证明自己,打一个漂亮仗。

可惜,刚出新手村,对面却是战国大魔王白起,这是他一个萌新能打的Bass吗?你就算换李牧、廉颇对上,都不一定能赢呢!

这一战,赵军惨遭大败,主将赵括被射杀当场,赵军四十余万人尽数死绝,赵国,元气大伤!

有人说,那个时代不可能有几十万大军的大战,但……有没有一种可能,那些运粮、运物资的民夫,披上甲,持长戈就是一个合格的士兵呢?

春秋、战国,天下乱了几百年,几乎是年年都有战争,那个时代的青壮男子,很多人或许不识字,不会制作工艺品,但他们绝对有习武、会打仗。

毕竟,在那个时代,不习武,战争来了你拿什么保命?儿歌三百首吗?

言归正传,长平之战结束后的第二年,秦军包围邯郸长达一年多,赵国几乎灭国,全靠楚、魏两国军队援助,邯郸之围才算解除。

公元前251年,燕王喜派丞相栗腹和赵国交好,结果栗腹回国后却向燕王提议说赵国的壮丁都死在了长平,遗孤还没长大,我们可以乘机进攻赵国。

燕王喜信了,觉得赵国弱了,可以欺负一下,于是出动了两支大军,两千辆战车,令栗腹率军进攻鄗城,卿秦率军进攻代地。

赵王那个气啊,咋,你燕国也想欺负人,你也配?

他立刻派廉颇领兵反击,在鄗城大败燕军,斩杀栗腹,俘虏了卿秦、乐闲,随即又包围了燕国都城。

咳咳……有没有觉得很熟悉?明明是侵略战争,结果打成了首都保卫战!

燕国趴了,以割让五座城池为条件请和,赵王于是答应停战,廉颇以功加封信平君,任假相。

这一战,赵军在廉颇的指挥下,利用燕军轻敌、疲劳的弱点,赵军同仇敌忾的优势,扬长避短,痛击燕军,是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此后,公元前245年,廉颇率军攻取魏地繁阳……合着拿魏国当经验包了!

同一年,赵孝成王赵丹去世,他儿子赵悼襄王继位。

这位一上位就解除了廉颇的军职,让乐乘代替,廉颇因受了排挤而大怒,居然率军攻打乐乘,打得乐乘逃走。

打仗的时候很爽,打完后廉颇后悔了,这都干的什么事啊,赶紧跑路吧,于是乎,名将廉颇离开赵国投奔魏国。

在魏国,廉颇住了很久,魏王虽然收留了他,但并不信任和重用他,这正常,谁让廉颇以前老拿魏国当经验包刷呢!

与此同时,赵国多次被秦军围困,赵王后悔了,想再次任用廉颇,同时,廉颇也想再次为赵国效力。

这本来是一件好事,毕竟两者都是乐意的,可惜,廉颇遇上了战国第五大名将,战神郭开!

战神郭开是个什么人就不用多说了,反正战绩非常辉煌,廉颇被他一坑,直接丧失再次为赵国效力的机会。

此后,楚国听说廉颇在魏国后,暗中派人迎接他入楚,毕竟是名将,楚国还是很喜欢的。

可廉颇在担任楚将后,却再没有建立什么功劳,大概,也是像田单一样,没那个心思了!

而他心心念念的赵国,终究未曾再次启用他,以致于廉颇抑郁不乐,最终客死楚国寿春之地。

反转在于,廉颇只是守了长平三年,结果很多人觉得他不能打,是战国四大名将中的水货……

廉颇表示很冤枉,燕、齐、魏、秦四国也表示很冤枉,伐齐、伐魏、破秦、围燕,这么辉煌的战绩你说人家是水货?那被水货打爆的他们成了什么?渣渣?

【上榜奖励:恢复巅峰状态,延寿三十载,功法《建木长春经》灵脉一条】

廉颇:客死他乡!!!

第301章 我是个文官

【盘点史上十大反转人物,第四位,冯奉世】

(前面有提过,这是一个不干正事的文官!)

班固在《汉书》中称赞他,说他居爪牙官前后十年,为折冲宿将,功名仅次于名将赵充国。

刘志说陈汤、冯奉世、傅介子等人,以寡击众,用兵于郅支、夜郎、楼兰,头悬北阙,令奉王师。

傅伯寿认为他和陈汤、傅介子、班超等人皆为有汉之隽功。

然而,归根结底这人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文人,嗯,或许是汉朝武功太盛,就是文人也都一个个猛得不行。

言归正传,冯奉世,字子明,西汉上党人,后来迁居杜陵。

祖上为战国时上党太守冯亭,因献上党给赵国并且帮忙防守,受封华阳君,长平之战中战死。

此后,冯氏宗族分散各地,有的留在上党潞县,有的在赵地为官,秦灭六国后,冯亭的后代冯毋择、冯去疾、冯劫作了秦国将相。

秦亡汉立后,冯唐在汉文帝时闻名朝野!喏,这祖上够显赫吧?

汉武帝晚年,冯奉世因是良家子而被选任为郎官,昭帝时,以功补任武安县令,然后……被免官了,时年三十多岁。

得嘞,被免官的冯奉世一朝有了人生感悟,至此开始学习《春秋》,钻研微言大义,通读兵法。

此后,为前将军韩增举荐进入军中任职,随军攻打匈奴,大战结束后,再次担任了郎官。

公元前65年,西域乌孙国配合汉军攻打匈奴,立下功劳,时逢西域诸国刚刚和汉朝和好,汉朝准备善待、安抚这些国家,于是挑选优秀的外交官员。

然后,还是这位前将军韩增,再次推荐冯奉世,让他以卫候的身份持节护送大宛等国的宾客回国,咳,他大概不知道啥叫硬核外交。

使团起程抵达伊脩城后,忽听都尉宋将说莎车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合力攻杀了汉朝任命的莎车王万年,同时还杀了汉使奚充国。

与此同时,匈奴这个老朋友又突然发兵攻打车师城,嗯,没攻下,所以匈奴回去了。

但匈奴的出兵无疑给了弑君上位的新任莎车王呼屠征很大勇气,他派使者宣扬天山北道诸国已经归属匈奴。

随后,更过分的是,他居然还嚣张的率军劫掠天山南道各国,强拉各国国王歃血为盟,一起背叛汉朝,此举,严重影响了汉朝和西域的沟通、交流。

更导致西域都护郑吉、校尉司马意被困在天山北道各国之间。

老冯闻报激动了,我去,还有这好事儿……不是,小小莎车安敢杀我大汉使臣?必须教训!

老冯和副手严昌商议后,一致认为如果不火速扑灭莎车国的嚣张气焰的话,形势会越来越难以控制,甚至于危及整个西域。

于是,老冯以使节的身份传告各国,征发他们的军队,得兵马一万五千人。

随即,老冯就带着这些七拼八凑的兵马上战场了,要说不愧是读春秋的,打仗就是猛啊,没多久就攻占了莎车国都。

莎车王呼屠征走投无路之下,被迫自杀了断,冯奉世将他的首级送达长安,传首四方。

这一战,让天山南北两道各国见识到了汉人的赫赫武功,各国都由此平定下来,冯奉世的威名震动西域。

然后……打完仗后,老冯终于想起,啊,我是使臣,奉命要护送各国宾客回国,嗯,想起来了,一切都想起来了!

想起来了就走吧,于是,冯奉世西行到了大宛国,大宛王听说他杀了莎车王,那个尊敬啊(害怕)对待他的礼节明显远超其他使者。

随后,更是让他把大宛名马象龙牵回长安,送与当时的大汉皇帝刘询,刘询见此很高兴,冯奉世,真贤才也!立刻下令让众臣议论封赏冯奉世的事。

丞相、大将军根据《春秋》大义:大夫出使国外,如遇有利国家之事,可自行其事。

认为冯奉世功劳显著,应当加封爵位、赏赐土地,予以表彰!

但少府萧望之却认为冯奉世奉旨出使是有任务的,而他擅自假托皇帝命令,征发各国兵马,虽有功劳,但却不能成为后人的榜样。

如果给予封赏,就为以后出使的人开了先河,大家会以冯奉世为榜样,争相发动军队,邀功求赏,在夷狄各族中为国家惹事生非。

所以,此例不可开,冯奉世不应受赏,刘询认为萧望之的建议不错,确有道理,于是升任冯奉世为光禄大夫、水衡都尉。

首节 上一节 198/2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