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
李世民一听,虽然知道李易的意思,可心底却是更加复杂。
见这些人犹犹豫豫的,李易当即笑道:“诸位尽管宽心,以我如今修为,倭国还真没人敢对我下黑手。况且我不是自己一个人去,定方会随我一同前往。”
见李易态度坚决,李世民也能看出这事多半也是他早就谋划好的,当下缓缓点头:“子循你放心出使,海上战事我会全权指挥,定不会坏了你的计划。”
李易颔首:“如此,便拜托胶东王了。”
………
就在李易准备动身离开珍岛之时,远在八百里外的佐贺县,却是迎来了一支足足五千人的部队。
自从北征战事开始,只有倭人从佐贺坐船北上参战的,如此大规模的兵马南撤,还是头一回见。
是以当伊达宗政率军回到佐贺时,包括德川家康、上杉景胜、结城晴朝在内的众多预备队大名,全都闻讯赶来。
“伊达君,你怎么会突然回来?”在一处山间庭院的茶室内,以德川为首的几位家主、大名都拿眼睛望着伊达宗政。
伊达宗政先是抿了口茶水,随后才缓悠悠说道:“是羽柴君让我前来求援的,他现在很需要各位的支持。”
求援?
听着伊达宗政这话,众人满脸不解。
北征战事不是很顺利吗?
这时候求什么援?
既然要求援,你把麾下兵马全带回来算怎么回事?
几人对视一眼,都觉得伊达宗政话里有话,德川家康摸了摸下巴上的胡茬,突然问道:“羽柴君想要我们出兵,那伊达君你呢?”
德川家康的问题,让伊达宗政的独眼不禁微睁。不愧是能和丰臣秀吉争夺天下的人,一句问话似乎就能看破一切。
当即放下茶杯,笑道:“不论你们去不去,我是不会再去了。”
此言一出,又惹的全场哗然。
德川家康没有理会周围的声音,只是淡淡问道:“看来北征战事出现了很大的变故,出现了我们对付不了的敌人?”
“嗯。”
既然回来了,伊达宗政也不打算回去,这会当然没必要替北征军遮掩什么:“宇喜多秀家和小早川景隆都败了,前阵、中阵几乎覆没,我来之前高丽在全罗道山地的那些散兵游勇也开始反扑,后阵局势也不稳定,羽柴君现在已经下令固守釜山。”
“除此之外,海上战局也不乐观,藤堂高虎率领的左线水军损失惨重,剩余水军已经从珍岛撤退,转进至济州岛。不过依我看,济州岛也保不住多久的。”
伊达宗政的这番话说的轻巧,但对德川家康等人来说不亚于平地惊雷。
就和伊达自己刚看到信报时的表情一样,德川等人表情可谓十分精彩,错愕、不解、震惊之中,还有一丝惶恐和窃喜。
北征大军竟然败成这样?
可他们为何没收到消息。
数息后,德川家康率先镇定下来:“是秀胜把战报扣下来了?”
伊达宗政冷笑:“他还在犹豫,要不要将真实战况传回京都。”
德川家康点头表示理解,换做是他估计也不敢这么直白的告诉丰臣秀吉被征大军遭受重创。
丰臣那老家伙,是真的会杀人的。
德川家康又问道:“北征大军为什么会败的这么快?”
“因为大唐秘密出兵了。”
伊达宗政叹气回答,脸上又闪过一抹讥讽:“那些甲贺忍者刺探出来的情报,根本就是大唐故意为之。大唐虽然明面上没有答应高丽出兵相助,可实际上早就在准备与我们一战,宇喜多秀家就是因为大意,才会被唐军偷袭。”
当下,伊达宗政将他知道的战报都说了出来。
德川家康默默听着,等对方说完才捏着茶杯开口:“所以现在北征大军只剩下釜山那边最后无万人,以及右线负责运输辎重、补给的六千水军。”
“要真是这样,我看大家可以回家了。”
这时留着山羊须的结城晴朝插了句话,同时脸上闪过一抹喜色:“这次北征本来我们几家也没多少好处,这下我们也不用在这浪费粮食了。”
在场几位大名,有一个算一个都是被迫臣服于丰臣秀吉,别说心腹了,就连忠臣都算不上。
此刻听到丰臣秀吉的北征大军遭遇惨败,偷着乐都来不及,哪里可能领兵去支援羽柴秀胜那个倒霉孩子。
德川家康看着这一幕,平静表情下的双眸却是在微微闪动。
第275章 李易:你别紧张,闲聊而已
“主公,海港巡防队来报。”
就在德川家康等人继续喝茶闲聊的空档,一名中年武士轻步走来:“有唐国舰队接近港口,打出了使团旗帜,巡防队不知是否要让他们入港。”
“大唐使团?”
德川家康诧异抬头,扫视众人一眼后笑道:“诸位,唐国使臣没有去釜山,而是直接来了佐贺,你们觉得这是什么意思?”
在场的几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是从织田时代活到丰臣时代的人精。按照常理来说,大唐派出使臣,首先应该去找身为北征总大将的羽柴秀胜。
但对方没有,这无疑说明了大唐的态度。
结城晴朝笑眯眯开口:“德川君,唐国使臣远道而来,我想我们应该去迎接。”
德川家康笑脸盈盈:“我们一同去?”
“请。”
“诸位请。”
一伙大名带着不同的心思离开庄园,很快就骑马赶到了码头。
此刻码头已经有数千名倭兵整备完毕,就连港口的战船都已经开出了十几艘,正与海面更远处的五艘战船相对峙。
德川家康等人赶到时眺目远望,可以清晰看到那一面面大唐龙旗。
“大将。”
负责海港码头守备的佐贺守波多野衣只是佐贺本土小家族的族长,见德川家康领着一群大名赶来,连忙上前迎接道:“大唐战船突然造访,我不敢轻易放行。”
“波多君做的很好,这是应有的谨慎。”
德川家康先是点头,随后对身旁中年武士说道:“柳生君,你且去和大唐使臣交涉,我需要知道大唐派来的使臣是谁。”
“是,主公。”
柳生姓的中年武士一手握着佩刀,龙行虎步的走向码头。
不一会。
一艘小船越过倭人船队逐渐靠近大唐楼船。
同一时间,楼船上。
大唐水师队率站在甲板前沿,望着前方小船:“来者何人,速速报姓名!”
中年武士闻言,昂首道:“在下柳生三严,奉我家主公之命前来拜会唐国使臣。”
得到来人回复,队率回头望了一眼就坐在船舱外的李易。
李易稍稍点头,队率才开口:“你上来吧。”
柳生但马守听罢,也不需要楼船搭木梯,仅仅是右脚轻轻一踏,身形高高跃起直接跳上了楼船甲板。
“柳生但马守,功夫不错嘛。”
目光看向在甲板站稳的中年武士,李易扫视两眼点头道:“不愧是有野心一统倭岛武林的人,锋芒毕露的气势,不比宫本武藏差。”
“阁下是?”
柳生三严有些意外,但更多的是提防。
他为了恢复柳生的荣光,也为了称霸倭国武林,一年前刀术大成后选择投靠德川家康,而被任命为但马守一职,仅仅过去五个月。
大唐的人,怎会对他这么了解?
见柳生三严一脸诧异,李易脸上笑意一闪而过,缓缓起身整理了一番衣袖,开口道:“取旌节来。”
一旁亲卫连忙进屋,很快就取来一柄析羽节仗。
手握旌节,李易目光凝视对方:“我乃大唐赵国公李易,便是你要求见的大唐天使。”
李易?
柳生但马守内心一惊,但很快就暗自平复,躬身行礼道:“外臣见过上国天使。”
“带路吧。”
李易略微点头,开口道:“开船,入港!”
柳生但马守这时也转身回到小船,给大唐船队领路,同时也要先一步通知他的家主,来到人是李易。
别看大唐距离倭国路途遥远,但事实上不论遣唐使还是海港贸易,倭国都在积极收集有关中原的信息。
李易的大名在倭国民间或许不怎么出名,但在这群大名、族长耳朵里,只能用如雷贯耳来形容。
当柳生但马守率先登岸,将这一消息告诉德川家康,这位德川家主脸色瞬息变幻,好几个呼吸后才恢复如常。
“大唐东征的指挥官是他,难怪宇喜多他们会败的这么惨。”德川家康心底暗自盘算,同时露出一脸笑意步入码头。
等李易带着苏定方和一队亲卫下船,更是双手抱圆躬身行礼:“倭国内大臣德川家康,拜见上国使臣。”
在他身后,一群大名跟着行礼:“拜见上国使臣。”
“嗯。”
李易颔首答应,随后望向年过五旬的德川家康:“难得你有心,找个安静些的地方,我有话和你说。”
听着李易虽然平和,但俨然是命令口吻的话语,德川家康隐隐蹙眉,侧身道:“我有一幢别院,距离此地不远,正好可供国公歇息。”
李易满意笑道:“有劳了。”
………
一刻钟后。
跟着德川家康走进山腰别院,很快李易就被请进了主室。
“上茶!”
德川家康一边招呼,一边望向李易:“不知国公有何见教?”
“不急,喝口茶再说。”
李易一脸从容,稍坐片刻等茶盏送上,品了一口后不忘对身旁的苏定方说道:“这茶不错,你也尝尝。”
苏定方对喝茶没什么兴趣,但李易这么说,他也是很给面子的喝了一口。
见李易完全不急于谈事,德川家康干脆给李易说起倭人的茶道,和他别院茶园里的一些名贵茶叶。
翻来覆去,全是中原各国的影子。
李易老神在在听了好一会,等德川家康停下喝茶的时候,才突然问道:“我虽然对你们倭国不太了解,但我依稀记得,这里曾经被称为火之国对吧?”
德川家康没想到李易会忽然提起这事,楞了一下后点头:“国公所言正是,此地在上古时多发火山,是以五百年前被景行天皇命名为火之国。之后因为此地俚语中‘火’与‘肥’同音,久而久之便又有了肥国之名。”
“五百年,沧海桑田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