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秒。
李易不光是听到了空中的礼花炸响,还听到了附近百姓开门开窗户声音。
“哈哈~哈哈哈哈~”
“我就说我能行吧,我这个焰火,不比宋地商人卖的那些好看?”
黄三炮这会哪还有一名大唐精兵的样子,大笑着朝陈樵两人不停卖弄。
只可惜陈樵、张皓已经被天空中的焰火景观吸引,全都在昂头望天,没人搭理为全城百姓做了贡献的黄三炮。
“三炮这家伙,是真的有玩炮的天赋啊。改天让他对这个烟花进行改进,弄个专门用来发光的照明弹出来。”
李易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就突然想到这上面,当下摇了摇头,没再继续深思下去。
除夕夜,不谈工作。
“大将军,我做了好多焰火,您也来点几个?”
黄三炮这时看到李易出来,立刻上前把手里的香递过去。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啊!
“好,我来点。”
李易没有拒绝,拿着长香把摆在地上的另外六个焰火竹筒的引线全都点着。
“噼里啪啦~”
“噼里啪啦~”
没过几秒,几根竹筒就像老树开花一般,绽放出一簇簇花状焰火。
飞快的蹿上一丈高,然后四射绽放,形成一道道球形大呲花。
美得很!
“东风夜放花千树,可惜了啊,这个世界也不知道还会不会有人再写出一首‘青玉案’。”
李易摇头轻晃,他现在是名声在外,根本不用抄诗赚名望。
然而就在他准备把长香还给黄三炮的时候,李易忽然察觉到了什么。
稍稍回头,只见一匹骏马踢踏着步子缓缓走来。
马背上,坐着一位风华正茂的女子。
女子未施粉黛的脸上略显疲惫,但双眸却笑意盈盈。
“咦~茂贞姐姐,你怎么来了?”
并没有中原除夕习俗的蓝凤凰,本来是听着烟花的声音小跑出来的。
结果刚跨过门槛,就看到有人在府门外下马。
“听说这边挺热闹,我就来了。”
刚刚下马的女子开口回答,但目光全都落在身前男子身上。
李易上前将她扶稳,顺带捋顺耳畔乱发:“跑这么远,累了吧。”
“嗯。”
“我带你进屋。”
“不急,我想看焰火。”
第295章 鞭春祈福,不如及早防控
翌日,清晨。
一声慵懒呢喃从卧室传出,床榻上丽人目光一转,看向了外茶室案桌边的身影:“李郎,在忙什么呢?”
“刚起来打了一串开门爆竹,馆丞找我求几个字。”
外室内,李易停了笔。
将桌上的门神春联抬起给李茂贞敲了敲,笑问道:“这幅字怎么样?”
“李郎的字,更胜王右军。”
李茂贞一句回答,惹得李易失笑摇头。
他这点笔墨道行,可不敢和王羲之那种书圣大佬相比。
说起来这一方世界也是很可惜,不仅上古齐魏赵等国早已消逝,像晋、隋两朝也是消亡在历史长河之中。
自然而然,李易也是只闻王羲之大名却无缘再得见真人。
“李郎,今日可有什么安排?”
“一会城内要举行春耕祭典,崔刺史有意请我观礼。”
“可是要‘鞭春’?”
“你有兴趣?那一会让你也抽几鞭子。”
所谓鞭春,其实就是将泥塑土牛抬上祭台,然后用抽打赶牛的动作鞭打三下,以求来年耕牛下田时听话多干活,如此能有个好收成。
要说实际作用,在李易看来大概是没有的。但作为一种期盼愿景,这种祭祀活动能极高的调动百姓积极性。
不多时,就在李易二人在屋里吃着早餐的时候。
中年馆丞来到屋外:“国公,府衙让人传话,祭礼再有半个时辰就要开始。”
“好,我知道了。”
李易点了点头,同时指向一旁已经晾干的春联:“这些都拿去吧,全都贴上。”
“诶,多谢国公赐下墨宝。”
馆丞赶忙点头,随后进屋小心捧起春联。
这可是当朝赵国公题字的春联,县丞都已经可以预见,今年这一年,馆驿都将是顺风顺水。
半个时辰很快过去,李易并没掐着时间,而是提前了约莫一刻钟带着李茂贞和一众部下来到刺史府。
见他来到府衙,出身崔氏的刺史带着一众登州官员前来迎接。
就连昨夜喝醉了的杜牧杜司马,此刻也已醒酒,一本正经的站在队列中,完全不似昨晚那么放浪形骸。
走进府衙,李易第一眼就被早已那一尊八抬大轿抬着的大青牛给吸引住了。
别说,匠人手艺了得。
不站近看,很难看出是个泥塑土雕。
“只是可惜,想让这么一个大家伙保佑登州风调雨顺,着实有些勉强。”
一道念想从脑海闪过,李易决定一会祭礼结束,再和这些个刺史、长史、司马好好聊聊如何遏制虫灾的事情。
“吉时已到!”
“奏乐~”
片刻后,鼓乐声响起。
一群孔武有力的庄稼壮汉,一同抬起了土牛。
今天这场祭祀,这头大青牛才是主角。
而李易等官员,全都跟在大轿后头,步行前往祭台。
此时此刻,祭台周围已经围有许多百姓。看到青牛来了,原本交头接耳的众人全都屏气凝神。
随着大轿子稳稳当当在祭台前端落地,年纪尚不到而立的崔姓刺史率先上前。洋洋洒洒一篇脱稿祝词从其口中说出,周围很快就响起热烈掌声。
听不听得懂不重要,主要是气氛烘托到这了。
百姓都会很给面子的捧场。
再往后就是刺史带头上香,李易和李茂贞也都跟着拜了拜。等香炉上插满长香,一旁主祭才命人递上皮鞭。
鼓乐再响,众人鞭春。
李易对此不感冒,只让李茂贞代替自己上去抽了三鞭子。等这么一套习俗流程走完,时间正好过去半个时辰。
丝毫不差,掐的死死的。
原本典礼结束,接下来就是各回各家,只是李易有事相商,将刺史、长史以及司马三人留了下来。
众人回到刺史府,刺史崔元综开口道:“国公邀我等同坐,可是要商谈什么?”
崔元综虽说一直在地方担任刺史,但因为祖父是鸿胪寺卿,所以对洛阳城里的事情,知道的都很详细。
其中和他有关的,就是崔家并不打算与李易为敌,至少不会充当那个出头鸟。所以眼下李易说要一起商量个事,哪怕他都不知道具体内容,还是选择听从其安排。
“年关一过,便是春耕时节,我将几位找来,说的就是春耕一事。”
李易没有卖关子,环视一圈马上说道:“今年这个冬天不似以往那般酷寒,百姓无雪灾之险是好事,但少了几场瑞雪,地里的那些虫卵也是过了个好年。就拿蝗虫来说,每年夏初秋都会成群结队的出现,数量一多就容易成灾。而往往有虫灾的头一年冬天,都不会太冷。”
听完李易所说,崔元综霎时变色:“国公是指,今年或有蝗灾?”
“没有寒冬扼杀虫卵,今年开春地里定会生出不少蝗虫。春季草木复苏,这些蝗虫便会成群结队钻进林子繁衍。而等到了夏季,花草不再茂密时,蝗虫就会出山。”
李易说到这,话语稍顿后又拔高了一分音调:“到那时漫山遍野的蝗虫倾巢而出,只要是蝗虫侵扰之地,别说粮食减产,颗粒无收都是轻的。而河北道与河南道,遍布低矮山林,最是易发蝗灾。”
李易说的这些,并不是他自己的妄自猜测。
远的就不多说,前隋大业年间的几次大蝗灾是有记录的。而身为一州刺史,崔元综对邓州州志不要太熟悉。
李易不提,他未必会想到这点。
可李易现在说出了蝗灾发生的既定规律,他很容易就回忆起大业时登州数次蝗灾,的确都伴随暖冬出现。
州志中有记载蝗虫出现的场景,就是如李易所说。在夏末秋收时节,铺天盖地的从山林里飞出。
一经出现,便无人能挡。
一想到自己治下将出现蝗灾,崔元综只觉得天昏地暗,但好在眼下并非酷暑夏季,他还有时间来准备。
当下来不及细想,匆忙问道:“此事甚大,国公可禀告陛下?”
“我也是近日才刚想到,等回了洛阳,自然会向天子禀明。”
李易见崔元综这么紧张,当下不由摆手:“而且崔刺史也不必太紧张,这初春时的蝗虫虽然会比往年多,但不至于泛滥成灾。眼下我们要做的,是尽可能的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内,主动扑杀蝗虫。”
“就算杀不完,也要把数量降下去。只要山林里的蝗虫数目不多,它就不可能成灾,最多咬坏一些庄稼,这点损失大唐还是受得起的。”
第296章 高丽割地,小当家名场面登场
府衙内商谈结束,李易并没继续打搅。
缓步走在大街上,见不少城内富户都在自家院子或门口摆出吃食席位,李易笑着点头:“看来那位崔刺史的确将登州治理的不错,这的过年氛围很浓郁啊。”
传座流水席,也算是大唐新年一大特色了。
不需要认识,也不需要给红包,登门道声贺,就能分享主人家准备好的食物。
屠苏酒,胶牙饧,假花果,五辛盘,偃月馄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