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三国,朝九晚五 第112节

  鲁肃再度沉默了片刻,随即突然转变了谈判的思路,带着几分威胁道:“阁下当知,曹操即将率数十万大军南下,当此之时,正是……”

  “玄德公不怕!”

  陈逢直接打断了鲁肃的继续,同时拍了拍自己的胸膛道:“再者来说,在下心中已有退敌良策,便是没有结盟,也有极大的把握击退曹操。”

  “相比较而言,讨虏将军可就惨了。”

  说到这里后,他忽然一笑,道:“毕竟,江东诸君可不似玄德公麾下一般团结,一旦他们听闻需要自己亲自抵挡曹军,恐怕便会迫不及待地投降了……嗯,到那个时候,讨虏将军应该也会被逼着投降。”

  说完,他仿佛想到了什么开心的事情,忍不住笑着看向刘备道:“玄德公觉得,那等局面是不是很有趣?”

  “……”

  刘备根本没理这一茬,继续面无表情。

  “还请阁下告知讨虏将军,若是他真想结盟,那便将江夏之地尽数还回来。”

  “若不想结盟……”

  陈逢见此,也没了继续询问的意思,直接严肃地看向鲁肃道:“我很期待讨虏将军被逼投降的消息,相信一定会很有趣。”

  老实人鲁肃终于急了:“你便当真不怕?!”

  “怕什么?”

  “怕讨虏将军在我们背后下刀吗?”

  “理,确实是这么个理没错,但问题在于……”

  陈逢仿佛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一样,满脸疑惑道:“难道现在就不是了吗?”

  “再者来说,就算是讨虏将军真的被逼投降了,但别忘了……玄德公麾下皆是能征善战之辈,其中关张二位将军,更是曹操都为之变色的万人敌。”

  “哪怕一人镇守一方,小小的江夏之地,应该也能守住了。”

  “到时,只要再想个办法击退曹军,便是尽收荆州也不在话下!”

  “当然了,你可能会说,若是没有了讨虏将军,我等的压力会增大……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相比较而言,如果讨虏将军真的……,这天下间的诸侯,大概率也就只能依靠玄德公了。”

  “当然,我在这其中也还有一点私心。”

  陈逢说到这里后,看了一眼满脸疑惑地鲁肃,随即便笑眯眯的道:“我这个人,向来都唯恐天下不乱,所以我很想看看,讨虏将军最终将会落得何等的凄惨下场。”

  “我从阁下的话里,并没有听出半点理智,似阁下这等人,按理来说不该如此的。”

  鲁肃却是突然醒转了过来,满脸迷茫的道:“我很想知道,为何阁下会对我家主公有这般大的……恶意?”

  ‘看出来我故意刺激他了?不对,不应该……’

  陈逢眼色一闪,以极其压抑的语气道:“阁下怕是忘了,前时我与大公子不在西陵之时,周都督曾攻西陵一事!”

  鲁肃深深地看了一眼陈逢后,拱手道:“阁下的这番话,我定一字不落地回禀主公。”

  说完,他便跟刘备辞行了。

  “……”

  刘备本来想说些挽留的话,但最终他还是站在了陈逢一边,默默地注视着鲁肃离开了。

  “子吉为何如此?”

  等到后者身影再也不见后,他才有些焦急道:“若是孙权当真,当真……”

  “玄德公放心,他不会的。”

  陈逢平静地摇了摇头,道:“就如同玄德公而言,如果您觉得糜子仲、徐元直、孟公威、石广元、诸葛孔明……以及我都有意投降曹操,您会怎么做?”

  “您会不会忍气吞声的联合孙权?”

  “应该会的吧?”

  刘备想也没想就摇头道:“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便是我再怎么落魄,便是我跑到了交州,这等事也不可能发生。”

  “咳!”

  陈逢尴尬地咳嗽一声,道:“我并非有意,只是……而今孙权所面对的,便是这般的一个死局。”

  说完他连忙转移话题道:“而且,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被我们挡住的曹操,回去之后应该便会尝试着劝降孙权了。”

  “一旦劝降书信抵达,孙权也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对了!”

  说到这里,陈逢忽然想到了一件事,猛地一拍脑门道:“我还有一件事忘记了。”

  刘备正在震惊当中,听到这么一声,连忙问道:“怎么了?可是事有异变?”

  “异变倒是没有,只是……”

  陈逢摇摇头,看向江夏的方向喃喃道:“只是若想达到这一步,周瑜便绝不能回去,否则有他镇压的话,投降的声音就不会太大了。”

第123章 刘备的优势,孙权的悲哀(才发现顺序错了……不影响阅读)

  伟人说过,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因此江东的局面就算再怎么不好,但只要掌握‘枪杆子’的周瑜仍然在挺孙权,后者便可以霸道的为所欲为。

  几乎无人可挡。

  这就是周瑜的恐怖之处。

  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争取到周瑜的支持,足以让孙权少奋斗二十年。

  嗯,起码二十年。

  毕竟按照历史的话,孙权是在229年(魏明帝:太和三年、吴:黄龙元年、蜀:建兴七年)登基的。

  但孙权虽然在这一年登基,可他却绝对没有独大掌权的实力。

  最起码,相比于后期想封张昭的门户就封张昭的门户,想杀陆逊就杀陆逊…这样的恐怖极权而言,这一年的他最多也就只能算得上是初掌大权。

  但在周瑜还没死的现如今,只要他能获得周瑜的支持,他就能体验到大权独揽的快感。

  可以说,只要孙权获得了周瑜的支持,而且也不是要杀后者,他便是想杀谁就杀谁的存在。

  当然了,孙权肯定不会这么做就是了。

  毕竟人心这种东西,那是要一点点收服的。

  今天他要是真敢做老年时期才能做的事,哪怕是有周瑜支持,恐怕也无法发展出东吴了。

  不过,如果孙权只是依靠着周瑜压服投降者的话,那还是没有太多问题的。

  所以,陈逢才会说出不能让周瑜回去的论断。

  ‘不过眼下来说,他们最在意的应该不是这个吧?’

  但他很快就发现了,众人所在意的压根不是江东的形势。

  而且,他们脸上的好奇,几乎都已经要溢出来了。

  “怪我怪我……请随我来。”

  陈逢赶忙邀请众人入内,待人们都坐下之后,他方才满脸严肃的道。

  “我知道,大家最在意的还是我为什么要这么咄咄逼人。”

  说话之间,他的目光下意识地扫了一眼在场众人,眼见他们皆是点头后,这才继续解释道。

  “其实说起来很简单。”

  “主动权!”

  他伸出了三根手指头,郑重道:“要不要抗曹,这一点已经不必再论述了,因为就今天而言的话,若是玄德公不抗曹,他恐怕也不会放过您。”

  “但我们自己的实力若是想要抗曹,其实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的。”

  “这里的差了一点,并不是说我等便不能打退曹操了,实际上来说……哪怕以玄德公如今的实力而言,只要稍稍用点心的话,想要打败曹操,应该也是不难的。”

  “此处的差了一点,说的是我等需要一个安稳的后方,同时还需要一个真正的联合之地。”

  “我个人以为,庐江便是最适合的联合之地。”

  “因为这里交通繁茂,四通八达,若要反攻江淮一带,也唯有此处乃是绝佳的区域了……”

  “当然,最关键的一点在于,若是能将此处发展为联合之地,江夏便再无后患可言了……”

  “毕竟,就算是他全据长江的心思还不死,还想要攻江夏,他也没有机会了。”

  “因为曹操一旦看到孙权出兵,便会随之立即出兵南下……试问,孙权又怎么敢把曹操放进来呢?”

  “而这样一来,我等便有了一个安稳的后方,在此期间,玄德公若是想要发展壮大,也就有了机会……最起码,只要这一格局成了,玄德公便再也不用担心孙权会出兵江夏了。”

  说话之间,陈逢便用毛笔在庐江一带画了个半圆形的弧度,同时还画了两个箭头。

  是个人都能看得出来,这是北方…也就是曹操极可能的出兵路线。

  而这样的路线一旦成了,江东也就再无险可守了。

  简单来说,只要这样的格局一成,不管孙权到底有多大的野心,他都只能北伐,而不能西征。

  一旦他西征,曹操便有可能会对他讨伐。

  或许有人会说,难道孙权就不能跟曹操事先说好吗?

  答案是,不能。

  或者说,就算是双方之间真的说好了,但孙权真的敢把曹操放进门户吗?

  再退一步来说,一旦曹操真的进来了,看到江东门户的那一刻,他还可能会按照双方说好的那般出兵吗?

  要知道,曹操可是要立志扫平天下的……这一点,相信天下间有志之士都已经看了出来。

  有这么一个机会在,他又岂能会错过?

  不过在场的众人,也包括刘备在内,此时此刻的内心里,却根本没有想过什么格局、真正的联盟。

  他们的内心里,此时正翻来覆去地响起陈逢口中那自信满满的几个词汇。

  ‘抗曹、不难、差了一点、这一点还无关紧要……’

  刘备、诸葛亮、孟建、糜竺等人,都已是听呆了。

  毕竟,曹操可不是带着几十个人北伐的,那是几十万人。

  就算是几十万头猪南下,普通人想要抵抗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可是到了陈逢这里,他却只是粗略地提了一两句而已。

  就仿佛,曹操那几十万人的南征队伍已经必败了似的。

  这就太过于自信了。

  以至于他们这些听众,都听的呆滞了。

  最后,还是诸葛亮最先反应了过来。

  “孙讨虏应该不会轻易答应吧?”

  不过他却没有询问抗曹的大事,只是询问了孙刘联盟的一个小节。

首节 上一节 112/5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