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三国,朝九晚五 第142节

  陈逢赶忙搀住老者,苦笑着道:“到现在我都还不知道出了什么事,要不……您先跟跟我说说,到底出了何事?”

  “既是举贤公相询,老夫自是不敢隐瞒。”

  老者不再嚎啕,正了正神色之后,便将自己等人的来意说了出来,“曹操横征暴敛,数十万人饱受荼毒……我等本以为,玄德公将会向北而攻之,然如今看来,似是并非如此。”

  到这一刻,陈逢总算是在季姓老者的讲述下,明白了这些老同志的来意。

  这些老同志的想法,其实很简单。

  他们就只是想要加入到新崛起的刘备集团而已。

  听起来,这好像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

  更何况刘备眼下还正处于用人之际……再怎么说,他们似乎也不该搞出这般场面才是。

  但问题在于,这件事说起来简单,实际上却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因为这年头的人如果想要当官,那是需要有人举荐的。

  而他们除了陈逢之外,压根也不认识其他的‘圈里人’(刘备核心圈)。

  这么一来,他们的位置就显得很是尴尬了。

  更为关键的是,他们还很清楚自身跟陈逢的关系其实也就那样的…尴尬事实。

  因此之故,他们才会在开始的时候没有找到陈逢。

  毕竟那时候只要陈逢不认,他们的老脸就会完蛋了。

  所以之前的时候,他们大多都只想着,日后稍稍立下一点功劳,并以此让陈逢看到他们的能力。

  到那个时候,再行推荐或者自荐的话,自然也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了。

  可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

  陈逢要在江陵。

  否则的话,他们不论是立下多少功劳,恐怕都是不太可能被看到的。

  当然了,他们之所以这么想,可绝不是在怀疑其他人会贪墨自己的功劳。

  仅这一点而言,可千万不能误会了。

  他们之所以这么想,只是因为对自身的力量颇有自知之明罢了。

  简单来说,他们都很清楚的知道,就自身的那点力量和手腕而言,安稳地方或许还可以,但要说跟着一起搞开创……那还是算了吧。

  因此对于他们来说,陈逢在跟不在的区别,那还是很大的。

  陈逢要是在的话,他们或许只需要立下一点功劳,就能证明自身有用了。

  毕竟,大家再怎么说也算相识一场,称得上是熟人了。

  但陈逢若是不在,他们的功劳或许就会小到难以被人察觉了。

  到那个时候,就算是找门路……他们又能找谁?

  当然了,这只是他们的想法而已。

  实际上对于陈逢来说,这些人可简直是太有用了。

  最起码的一点来说,他们的存在,本身就证明了曹操不行。

  如果他行,为什么这些老同志都跑了?

  还不是你曹贼没有容人之量!

  除此之外,这些老同志大多数都曾直接或间接的参与过南郡、南阳郡各县的政务,因此,若要论及对于当地的了解……他们或许比很多的历史知名人物,都还要厉害三分。

  更为关键的是,他们当中除了少数人之外,大多数都出身于荆北诸县,且一向与人为善(不与人为善的,当不了郡吏)。

  因此,他们大概是这世上最与荆北诸县各强‘友好’的人了。

  因为或许之前的时候,他们还都曾忍着心中的各种不爽,面带微笑的提拔过那些强人。

  这是什么?

  这就是资历啊!

  现在看来,这种资历或许还没什么,但要是刘备出兵之后,这些资历可就能起到大作用了。

  毕竟,能被称之为一地强人的存在,大概率都会是当地的地头蛇……就算不是小世家,也绝对是豪族、大地主之流。

  想想,若是刘备进兵之时,让这些老同志前往拉拢的话……

  那时,将会发生什么?

  不说全部,就算这些老同志只能拉拢三分之一,或者五分之一……乃至于十分之一,某个县便有可能会因此被轻易拿下了。

  除此之外,更为关键的是…他们也许可以填充刘备中坚力量的空白!

  这也是陈逢最看重这些人的原因所在。

  因此之故,陈逢几乎是在确定了这些人不是要搞事之后的瞬间,他便领着众人下了船,并带着他们的代表……季姓老者,来到了刘备的面前。

  “此皆荆襄能吏,玄德公可以用之。”

  是的,他就只是说了这么一句话。

  但不论是季姓老者,还是其他能听到的人,都在听到这句话以后激动了。

  之后刘备点头答应的瞬间,他们更是仿佛当场喝了几坛子烈酒一般,个个激动到脸色通红。

  ‘人生际遇之无常,当真令人感慨。’

  陈逢自然看到了他们的表情,不过他的内心里不仅没有半点高兴的兴趣,反而充满了复杂。

  因为在他眼里,这些老同志大多都是人才……

  最起码,他们可以协助他治理一郡、乃至半州。

  虽然在这期间,他们或许会因为只擅长某些事情而需要他的调和,之后才能真正的展现出自身才华。

  但就算是这样,那也可以称之为人才啊。

  毕竟就算是诸葛亮,也有着自己不擅长之处。

  甚至于有些事情,就算是诸葛亮努力一千年,他恐怕也是做不到的。

  比如……生孩子。

  就这件事而言,一千年可能都不够,最起码也得两千年。

  毕竟,两千年后说不得就能出现‘如果给诸葛亮生孩子的天赋,他能北伐成功吗’这种问题了。

  “走了!”

  苦中作乐的思索一阵后,陈逢不由带着欢快地心情向诸葛亮挥了挥手,之后便随着船舶一同动了起来。

  ……

  摇摇晃晃间,数天时间就这般过去了。

  水波滔滔之际,却月城已是悄然在望。

  “子仲可是累了?不如下船休息半日?”

  “我能忍,但子仲绝不能受此委屈……传令下去,靠岸!”一路舟车劳顿的陈逢,拉着糜竺背锅之后,还不等对方回应,便直接下达了靠岸的命令。

  糜竺:“……”

  他说话了吗?

  好像没有吧?

  思索间,他不由得看向了兄弟糜芳,一副不敢相信自身判断的模样。

  糜芳或许不够聪明,但对于自家大哥的目光还是明白的,于是他当即便回应道:“兄长并未开口,一切皆是军师所命,但……既然军师都这么说了,兄长又能怎么办?”

  糜竺愣了愣,似是没有想到弟弟会说出这么有道理的话。

  ‘果然不能继续下去了,否则的话,我怕是会和子方一般聪慧!’

  他拍了拍有些不太清楚的脑门,一边快步下船,一边道:“那……就休息半日吧。”

第148章 定计却月城(啊啊啊,明天更!!)

  “却月中心,坐拥闹市繁华,视野开阔,俯瞰全城……嗯,这里可以说是最合适的保号开设之处了。”

  站在却月城中,陈逢看了一会儿往来的商贩与新近修建的店铺后,转头看向了糜竺:“子仲觉得如何?”

  “啊?”

  刚刚下船的糜竺正在适应,听到陈逢这么询问之后,整个人都懵了一下。

  好一会儿之后,他才开口道:“军师莫非是想……将银号、保号以及养老号,建在却月城?”

  糜竺似乎有些吃惊,说话之时,脸上的迷糊都少了许多。

  “不然呢?”

  陈逢反问道:“若不将这些建在却月城,难不成还要建立在西陵城吗?”

  实际上来说,建立在西陵城倒也不是不可以。

  毕竟,自从之前他跟周瑜打过一仗,将西陵收回江夏以后,这座城池就依旧保持了一郡首府的格局。

  甚至于如果在不计算刚刚打下来的江陵的话,西陵压根就是刘备集团的政治中心。

  这般的格局与地位,还真就不是新近发展的却月城所能比拟。

  不过,西陵城虽然有着万般好处,但她的交通方面,却实实在在是一处无论如何也难以弥补的短板。

  短板到不仅无法相比四通八达、紧挨长江、汉水的却月城,就连竟陵城,如今的西陵也都有点拍马不及的意思。

  是的,是如今的西陵。

  之前的西陵,那就不一样了。

  因为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西陵这座首府都担当着联络北疆……也就是大别山北麓几座重镇的职责。

  简而言之,当时的西陵城,乃是连接中原的重要渠道。

  但很可惜的是,现在那几座重镇早已被张辽打了下来、

  因此之故,现如今的西陵城就陷入了极为尴尬的境地……以她的位置和交通而言,联络东面的几座城池,都有些吃力。

  最起码,相比于随时都可以借用长江之力的却月城而言,那是真的差了许多。

  原本历史上,也正是因此缘故,孙权才会把江夏的首府放在这里,甚至还因此而逐渐地开拓出了一座数千年古城……武昌。

  现如今的陈逢,所要面对的局面,几乎是和历史上的孙权一样。

  因此他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要把这座城池给开拓出来了。

  即将建立的银号、保号、养老号……便是他的先行开拓之举。

  陈逢相信,只要能够利用好当前的便利交通,他便能无比迅速的将却月城给发展起来。

  对这一点而言,他有着比孙权还多的自信。

  毕竟,孙权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却月城发展起来之后的强悍。

首节 上一节 142/5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