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三国,朝九晚五 第237节

  若非人的眼眸不会放光,此时此刻他的眼睛,大概率可以直接充当电灯。

  由此也可看出,曹操对于荀攸的话有多么重视。

  或者说,他是多么饥渴地想要知道,此时此刻到底该怎么办。

  “而今之势,襄阳、樊城虽已陷落,但我方终归还有新野可以防守。”

  “其次,此番刘备崛起虽然极快,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地方官吏的欠缺,早晚会让他将如今的一切收获,全部都吐出来。”

  “此乃底蕴之差,非一时可以补足。”

  曹操颔首道:“继续。”

  “喏。”

  荀攸拱手行了一礼后,继续道:“再次,刘备新据之土甚多,良将极少,一时之间,实在难以对我等形成压力。”

  “另外……”

  “除此以外……”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刘备的根基,着实是太浅了。”

  “因而,只要主公能够利用好刘备的这些缺点,未来便再也不必发愁了。”

  “……”

  一阵沉默过后,曹操默默地看向荀攸道:“公达是想说,暂时不必理会刘备,继续进军东南?”

  “正是此意。”

  荀攸郑重地点头道:“相比于刘备而言,孙权太过年轻了,而且……他父兄所留下的根基,也太深了,若是一着不慎,很可能便会让其得势,从此再难抑制。”

  很显然,哪怕是到了现在,荀攸也还是没有把刘备当做威胁。

  但这其实是应该的。

  因为刘备的底蕴,真的太差太差了。

  之前的时候,他麾下也不过就只是有一个文士,同时再加上关张赵等人罢了。

  这样的底蕴,就算是给他吃下了整个荆州,又能怎么样呢?

  最后还不是一样要交出来?

  而与此同时,孙权则是不然。

  此人太过于年轻了,而且经过庐江一战之后,也算是有了几分威望。

  若是再不将其抑制的话,那就真的会变成大敌了。

  最起码,相比于刘备来说,孙权是威胁绝对是要远远超出的。

  至不济,也不能让他打到中原来。

  荀攸是这么觉得的,所以他也就这么说了。

  曹操并没有第一时间作出决断。

  他也在思索,这当中的问题所在。

  或者说,他是在想,自己的老对头刘备,到底能有多快的时间去发展。

  可是想着想着,曹操便突然觉得荀攸说的有道理了。

  是的,刘备底蕴太浅了。

  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让他先将目光转移开来了。

  更为关键的是,如今的刘备,恐怕也已经无力再北向了。

  这种情况下,他最应该做的是什么?

  当然是压服东南!

  或者说,只要在刘备没有发展起来之前,将东南压服了,刘备还会是问题吗?

  不会了。

  到了那个时候,不仅他会将目标定为刘备,同时……孙权也会这么做。

  因为孙权一旦无法突破重围的话,他就必须要站在刘备的另外一面了。

  否则的话,他恐怕就再也站不稳脚跟了。

  这是荀攸的潜台词。

  曹操听明白了,同时也觉得很有道理。

  于是在思索片刻之后,他最终下定了决断。

  “暂时先不管刘备!”

  曹操说完之后,扫了一眼面前的众人,之后则是语气淡淡道:“另外,刚好趁此机会,诸位也都畅所欲言,说说如今该怎么将孙权之势压下去?!”

  呼!

  荀攸深深地松了口气。

  内心里,也是陡然间放松了不少。

  他是真的很担心,曹操会头铁地再去把兵马派往荆州了。

  真要是那么做的话,孙权可能就再也难以压制了。

  到时……

  天下的局势,就将会再度一片混轮!

  这显然是荀攸不想看到的。

  幸好,曹操最终还是走向了正确的选择。

第233章 读作以工代赈

  襄阳。

  随着战争的结束,这座原本就是天下坚城之一的城池,终于爆发出了她本该有的生机。

  街道上,熙熙攘攘。

  各种小吃、摊位,琳琅满目;贵公子、贵小姐,不时驻足当前,略作停留后,或买或问一番,方才离开。

  城池之外,亦是喧闹非凡。

  挑担的,推车的,赶车的,应有尽有。

  皆在排队入城。

  不过这般景象虽然看似很是不凡。

  但实际上,这一切不过都只是表象罢了。

  这一点,从那些人的身上就可以看得出来了。

  人人面带菜色,毫无血气。

  人皆衣衫褴褛,仿佛灾民。

  不,不用仿佛。

  他们就是灾民。

  是先前贾诩出策、曹仁下令、张郃具体执行过后,生生造出来的灾民。

  因而,真要是说起来的话。

  眼下的繁华,大概可以用贾队长的名言来形容。

  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

  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屎坑里的泥鳅,掀不起多大风浪。

  耗子尾巴的脓包,没多少浓水。

  …

  陈逢是懂灾民与流民的。

  他很清楚,这般情况如果不尽快地调理清楚,接下来,恐怕便会是究极惨烈世道了。

  因为人终归是要吃饭的。

  若是粮食都没了。

  卖儿卖女、易子而食、观音土、杀夫养家、杀妻活口……等一系列的事情,很快就会上演。

  真到了那个时候,一切就都完了。

  若想将那等世道调理为清平世道,绝对要付出比眼下多几千倍的精力。

  精力这东西,陈逢倒是不在意。

  不外乎就是多干几个时辰而已。

  他还承受的起。

  更何况,诸葛亮、马良等人很快就要来了。

  这也就代表着,他肩膀上的担子,马上就要被这些人多多少少分担一些了。

  关键在于,他不想看到那样的场景出现。

  所以陈逢在按照刘备的意思,分别安排了刘琰、王连、张存、邓茂进驻军队、安抚军队、顺便监督文聘之后,他就将还在襄阳的、有头有脸的人都召集到了一起。

  “诸位都说说吧,眼下该怎么办。”

  看着人员逐渐到齐之后,陈逢先安排了几个亲信前去看管大门,之后方才慢慢悠悠的说出了这句话。

  看起来,真是一点都不急。

  但这也就是看起来了。

  实际上,他比任何人都急。

  不过他也知道,此时此刻越是急切,也就代表着事情越是办不好。

  尤其是这些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意见,真要是自己也表现的急切了……

  那就真的什么事都办不成了。

  因此,不管陈逢内心里是多么的着急,他此时也都不会表现出来。

  甚至于,他还要表现的比以往更加慵懒、随意。

  因为只有这样,他才可以看到更多人的意见、众人当中的派系、团团伙伙……等。

  更为关键的是,他只有将这些东西全部都梳理好了、调理好了,接下来施展政令,才会显得‘政通人和’。

  所以,陈逢在说完话以后,就默默地靠在了后面,显得极是清闲。

首节 上一节 237/5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