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三国,朝九晚五 第241节

  等到速成班的人,差不多都学会了以后,刚好学舍也就建的差不多了,

  此时,自然就可以让他们把速成班再扩大几分了。

  这个时间,在我看来大概在一两年之内,或者更快一点的话,七八个月时间也就足够了。

  如此一来,应该就可以暂时地缓解玄德公根基不稳的问题了。

  至于人才问题,则是可以将学舍建好以后,再说不迟。

  孔明以为,我之策略如何?”

  陈逢说完以后,转过头看向了诸葛亮。

  诸葛亮沉默片刻后,问道:“速成班是什么?七八个月就能补足的根基,究竟是稳还是不稳?子吉可否详述?”

  “速成班的意思是,我们俩,或者再加上一些人,编纂出一部遇到哪些事之后该怎么处理的书籍,然后招募一些学生来学习。

  这是速成班。

  与此同时,所招募的这些学生,我觉得九成以上都该是农家子弟,或者是良家子。

  这样一来,根基不稳的问题,应该也就不会存在了。”

  陈逢解释了一番。

  之后,他便看向了诸葛亮。

  “原来,是这般意思吗?”

  诸葛亮认真地想了一会儿后,点了点头,同时满脸赞叹地向陈逢拱手道:“子吉大才,实非我所能比也。”

  “咱俩就别来这一套了。”

  “麻烦。”

  陈逢一把将诸葛亮拉了起来,同时适时地表现出了一脸的不爽。

  “我之过也。”

  诸葛亮痛快地认了错,同时问道:“子吉此番想法,可是找好了人去做?”

  “还没有。”

  “不过……”

  陈逢摇了摇头,随即却是指着诸葛亮身后的白眉毛道:“这应该是季常吧?”

  “在下马良,见过军师。”

  马良赶忙上前一步,老实地行了一礼。

  “不必如此客套。”

  “听人说,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陈逢摇摇头,认真地盯着抬起头的马良道:“不知,此言可真?”

  “外人传唱,实则……”

  马良显然没想到陈逢会这么开口,愣了一下后,方才谦虚地摆手要解释。

  “好,我知道了。”

  陈逢却是一副不愿多听的模样,直接转过头去看向诸葛亮道:“孔明以为,我所言诸事由季常去做可好?”

  马良:“!!!”

  “季常确为大才,不过此事事关重大,子吉就这般将大事交托,难道不怕出问题吗?”

  诸葛亮先是点了点头,接着却又一副秉公办理的模样。

  马良连忙跟着点头,一副诸葛亮说的很对,我扛不起这种担子的模样。

  “季常若去,能有什么问题?”

  陈逢反问了一句。

  “另外,只要编纂的教材没问题,应该也就不会有什么漏洞了。”

  不过眼见诸葛亮跟马良都要开口进行反驳,他又连忙加了一句。

  “教材?”

  诸葛亮皱了皱眉,这大概是他抵达之后唯一的一次变幻表情了。

  “如此重担,非我……”

  马良则是一脸谦虚地表示,自己实在是难以肩负这等重担。

  “我之前所说的那本教导学生的书,便是教材。”

  陈逢解释了一句。

  “原来如此,不过……”

  诸葛亮点头,同时又疑惑道:“如何保证教材没有问题?或者说……教导出的学生,没有问题?”

  “发誓。”

  陈逢随口便道:“只要教导学生之前,先让他们对着汉字大旗发誓……从此之后,只为守护汉室子民,若是做不到,便如何如何……这应该也就可以了吧?”

  “不可!”

  诸葛亮大惊失色,连忙摇头道:“誓言之说,有天道加持,绝不能随意用之!”

第237章 算计

  陈逢很想回怼诸葛亮一句,那些都是迷信,完全不能作数。

  否则的话,

  不论是那些为求一夕欢好而舔着脸发誓的男子,

  亦或者是为求富贵名声而立誓的女子,

  当然,也还有那些悄然中跟上官立誓的官员,

  亦或者是那些为吞没财货而指天发言的商贾,

  恐怕都要被雷给劈死了。

  可惜的是,这些话他不能说。

  因为这个时代背景下,誓言重若万钧,无人不信,

  当然了,这并非是陈逢不开口的原因。

  更为关键的是,他已经发觉了自己的错漏之处,

  简单来说,

  一旦要是人人开始发誓的话,那么誓言这种东西,很快也就没有什么作用了。

  虽然按照时代的发展历程来看,誓言的约束力,终归都会化作乌有,

  哪怕没有司马懿,也一定会有申屠懿、宗政懿、闻人懿,

  但就现下而言,这种规矩最好还是不破为好,

  不然,

  就将出现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了。

  有的连锁反应,大概率还是陈逢所不想看到的。

  “此乃我之过也。”

  因此在想明白了以后,他当即便向诸葛亮拱手行礼,以作道歉了。

  “子吉方才有说话吗?”

  诸葛亮却是错过了身子,根本没有受这一礼,反而一脸疑惑。

  “嗯?”

  “我刚才……好像确实没有说话。”

  陈逢很快就明白了诸葛亮此番行为的意思,笑着便抬起了头,揉着眉心道:“可能是近来政务太过忙碌,以至产生了幻觉。”

  “……”

  诸葛亮的嘴角抽了抽,不过最终却是没有说话。

  马良……

  此人则一直都在抬头仰望天际,仿佛那里有着什么吸引他的东西似的,

  一副压根什么都没听到的模样。

  “孔明以为。”

  陈逢看了二人一眼,没有说话,直接转移话题道:“教材的第一句写作为大汉生民立命,为匡扶汉室而奋发……如何?”

  “好!”

  “有此一句在,必将造就无数为匡扶汉室而奋发的士子!”

  诸葛亮眼前大亮。

  他显然对这两句横渠四句更改而来的句子,十分满意。

  陈逢看着诸葛亮满意的眼神,顺势一笑,再度问道。

  “我以为,此事当由季常去办,不知孔明以为然否?”

  诸葛亮转过头,盯着马良打量了片刻后,最终点下了头:“子吉既然已有决断,自当依此而行。”

  “不过这教材之事……”

  转过脸来,他便再不纠缠此事,直接就问起了速成班一事的关键。

  “孔明且看此物如何?”

  陈逢微微一笑,伸手入怀,当即便拿出了一册由江夏送来的决断书,递给了诸葛亮。

  “嗯?”

  诸葛亮下意识地接过书册。

  “遇刑事而不决,当德之。”

  “遇收税而难得,当功之……所谓功之,乃以德为先,以法为中,以兵为下。”

  “遇耕地抛荒者,当法之……”

  “遇杀牛者,当法之……”

  “遇毁坏农具者,当功之,以德在先……”

  “遇……以法为中,以兵为下,以刑最次。”

  “遇……”

首节 上一节 241/5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