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之大帝刘宏 第481节

跪于殿内的夫余贵族、官员听闻天子依旧保留他们的爵位,不由大喜,纷纷叩首再拜。

至于尉仇台,虽然从一个王被降为了侯,但起码留下了性命和富贵,心中也不是特别抵触。

刘宏看向殿内众人,朗声道:“都起来吧!”

“谢陛下!!”

待众人起身后,刘宏看向一众夫余官员:“夫余右相何在?”

“臣在!”

一名年约四十的官员,朗声应道,站出身来。

刘宏凝声道:“说一说夫余国库的情况。”

“诺!!”

似乎是早有准备,夫余右相取出一份清单,大声念道:“启禀陛下,原国库中,有金十万两。

各种美玉、珠宝三百箱,上好貂皮一百张,其余珍稀皮毛如虎皮、鹿皮、麝皮等一千张。

各种珍稀药材,鹿茸、山参....等,五百余斤。

......”

夫余右相,拿着清单洋洋洒洒的念了一大堆,最后说道:“这些物品,按照大汉的五铢钱来算,总价值约为三百亿钱。”

说罢,夫余右相躬身上前,将清单交给了刘宏,

看着清单上密密麻麻的记录,就连刘宏也不由微微愣了一下,他没想到夫余一个小国,竟然这么有钱。

不过想到这是一个国家多少年的积累,刘宏便也释然。

将清单交给了一旁的戏志才之后,刘宏看向尉仇台。

“安乐侯,说一说城内的情况吧!”

尉仇台赶忙说道:“回禀陛下,原本如今城内尚有守军一万,百姓十万,可是因为断粮多时,饿死了许多人,再加上几番大战,如今城内守军已经不足五千,百姓也仅剩七万。”

说罢,尉仇台当即跪倒在地,泣声道:“臣,恳请陛下能够放粮,救救那些百姓。”

刘宏凝声道:“起来吧,而今夫余归汉,那些百姓,也属朕之子民,朕自然会进行赈济。”

“多谢陛下仁慈!”

向着刘宏叩首之后,尉仇台这才一脸感激的站起身来。

看着尉仇台一副忧国忧民的模样,刘宏非但没有任何欣赏,反而还微微皱起了眉头。

尉仇台这样的人,在夫余的威望定然极高,是断然不能将其留在这里的。

心中打定主意,刘宏随即看向一旁的周异,凝声问道:“我军尚有多少粮草?”

周异恭声道:“回禀陛下,我军随军粮草尚有十五万石,足够我军及城中百姓食用两月。”

刘宏点了点头:“卿即刻派人,取夫余国库的一成钱财,前往玄菟、辽东、辽西、辽东属、右北平几郡的百姓手中收购粮食,尽快运至此地。

另外通知当地的商人,让他们带上粮食、布匹、陶器前来收购夫余百姓手中的物产。”

“诺!!”

周异恭声应命,随即快步离去。

“志才,卿带着军政司的人,即刻向夫余百姓放粮,每人只放三斤,不能多。”

“诺!”

戏志才点了点头,随后转身离去。

随后刘宏看向田丰和沮授:“元皓、公与,卿二人可带人将城内的百姓组织起来,带着他们修建通往玄菟的道路,与当地水利。

青壮每日支付六十钱,老弱每日支付四十钱,让他们得以从我军当中购买粮食。”

“诺!!”

田丰与沮授也同声领命离去。

眼下这些夫余百姓,目前对于大汉并没有多少归属感,即便分给他们粮食,最多也就是换来他们的一声感谢罢了。

因此刘宏这才采取了以工代赈的方式,既赈济了他们,也让他们为发展和开发东北提前打下基础。

当然,最重要的就是,不能让他们闲下来,在他们劳动的同时,再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将城中一应政务交代完毕之后,刘宏随即扭头看向一众夫余官员。

“城内守军归谁统领?”

尉仇台闻言,随即站出身来:“回禀陛下,归臣统领。”

“安乐侯守城辛苦,日后还是好好歇歇吧。”

听得这话,尉仇台微微一愣,很快便反应过来,他明白,这是要收他的兵权了,尉仇台面上的犹豫一闪而逝,而后躬身一礼。

“是,陛下。”

心中虽有不舍,奈何形势如此,尉仇台也只得恭声应是。

见尉仇台如此识趣,刘宏面上露出一丝笑容:“好了,你们先退下吧!”

“臣等,告退!!”

一众夫余官员向着刘宏躬身一礼,而后依次退了出去。

刘宏望向朱儁:“恭仁那边情况如何?”

朱儁:“回禀陛下,恭仁所率大军已于高句丽营寨东部下寨。”

“派人告知恭仁,让他将营寨弄的松散、杂乱一些,可不能让高句丽没了攻打的勇气。”

朱儁点了点头:“是,陛下。”

“对了,关于这些夫余守军,公伟觉得该如何安置?”

朱儁想了想,随后说道:“陛下,末将以为这些守军战斗力低下,若是编入我军,恐会影响我军整体,不若派些老兵过去,对其重新编练。”

刘宏思索了一下,随后说道:“那就抽调一千名老兵去做个伍长,然后再把孟德、文台他们派过去,让他们去做个什长,也让他们学习一下,如何领兵。”

(古时军制:五人为一伍,两伍为一什。)

朱儁点了点头:“陛下此法甚好,末将这就下去安排!”

很快,离开大殿的尉仇台,以原夫余王的名义,发出了一份告示,将夫余国并入大汉的事情,告知给了城内的百姓。

对于自己突然变成汉民、木栅城改名长春一事,饿了许久的夫余百姓,并没有过多的情绪,他们只关心汉军能不能让他们吃饱饭。

就在告示下发后不久,戏志才也领着军政司的五十多名教员,在军士的护送下,带着粮草来到了夫余城的各个街口。

“诸位,我大汉天子仁慈,见尔等饥寒,于心不忍,特命我等,前来放粮....”

那些教员们,一边放粮的同时,也一边发挥着他们的专长,向夫余百姓,灌输着天子伟岸、仁慈的形象。

“感谢天子!!”

“天子圣明!!”

领到粮食的百姓们,也一脸欣喜的跪伏于地,称颂着。

第713章 诱敌深入

二月二日。

此时刘宏率领的援军,进驻长春已经过去五日。

这五日来,全城的百姓也在田丰、沮授以及工程队的组织下,用以工代赈的方式,开始重修长春城。

只要肯出力,就能赚取钱财,买到所需要的粮食,还能有剩余,这样的事情,对于夫余百姓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好事,因此那些百姓干起活儿来,也是异常的卖力。

而戏志才也带着军政司的教员们,整齐游走于各个施工地区,不间断的对夫余的百姓,传播着各种学识,进行着思想教育。

这其中,最兴奋的,莫过于亲卫营的那些学员们。

虽然他们每人只分到了十个兵,但这对于他们来说,也是踏出了正式领兵的第一步。

因此亲卫营的成员们,也是格外的上心,白日按照汉军精锐的训练方式,对这些夫余守军进行着整编、训练。

到了夜晚,学员们就会将各自手下的士兵聚集起来,像那些教员一样,对夫余军进行着思想教育工作。

由于保证了充足的食物,这些夫余守军面对高强度的训练,并没有丝毫怨言,对于那些博学多闻的学员们,他们心中也满是尊重。

当然,最吸引他们莫过于汉军的各种待遇,用曹操他们的话来说,夫余守军,是幸运的,能够如此轻松的就成为了汉军的一份子。

因此,这些夫余守军也格外珍惜自己如今的身份,对于什长们口口不离的天子,也满是敬仰。

高句丽大营。

这几日来,被夹在长春与高顺军中间的李肖,也是痛苦不堪。

由于担心会遭到两面夹击,李肖并未轻易出动,只是不断的派人打探着长春城内,与后方高顺军的情况。

这一日,李肖派遣的两名探子,经过多日的仔细探查,终于返回营寨。

“什么?后方的汉军只有一万五千人?”

当得知高顺军的具体情况之后,李肖也不禁腾的一下站起身来。

“大王,起初一看,汉军好像有六万多人,但是经过小人反复确认,后方汉军确实只有一万五千人,而且他们的营寨杂乱无序,似乎不像是正规军的样子,反而更像是一群民夫。”

“民夫?”李肖神色一怔,随即面上露出一丝惊慌的神色:“糟糕,中了汉军的拖延之计了。”

“大王....?”

周围众人一脸不解的看向李肖,有些不太明白李肖话中的意思,只有右相与朱尧等人低头不语。

环视众人一万,李肖恨声说道:“这路汉军来到夫余,本就不打算与我军交战,他们只想将咱们拖在这里。

而另一路汉军,定然已经进入我国境内,一旦他们攻下了王都,我等便再也没了退路,只能困死此地。”

“大王,我等需要立刻回军,守卫王都。”

“若是王都有失,我等便成了无根之人呐!”

想到自己的家可能被偷了,一众将领,一脸急切的看向李肖。

李肖见状,也放弃了攻打夫余的心思:“传本王命令,全军即刻拔营,击溃东面汉军,而后快速回国。”

“是,大王!”

一众将领也朗声应诺,而后快步离去。

随即,高句丽营内便响起阵阵号角声,当得知汉军已经进入自己家乡,那些高句丽的士兵也匆匆忙忙的开始收拾了起来。

时至午时,四万八千名高句丽士兵便聚集到了一起,留下三千士兵负责迷惑城内的汉军之后,李肖便带着剩余的四万五千大军,直奔高顺的营寨而去。

早在高句丽大军开始集结的时候,消息就传到了高顺这边,随即高顺领军出营,于高句丽大军的必经之路上,挖掘了大量的绊马坑以及各种陷阱,并于陷阱后方排兵布阵,摆出了一副决战的架势。

很快,李肖率领的两万先头骑兵部队,率先来到了高顺军阵的五百米外。

眼见见汉军的军阵并无大盾、也没有长枪,唯一让李肖感到威胁的,就是前排的五千弓弩手,至于后方的一万步卒,则被李肖完全忽视。

观察了一下之后,李肖随即派出了五千骑兵,并排成了松散的队列发起了冲锋,试图消耗汉军箭矢。

“准备!!”

首节 上一节 481/7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