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之大帝刘宏 第641节

今日借着这个机会,他也想看看这个八百破十万的猛人,到底是个什么模样。

“是,陛下!”

赵云恭声应是,旋即冲着不远处的张辽、张郃、杨炎三人招了招手。

张辽三人见状,不由心下一紧,连忙走了过来。

三人刚要行礼,就被刘宏抬手止住:“不必多礼,都坐下!”

“是,陛下!”

张辽几人答应了一声,旋即小心翼翼的坐在了刘宏的对面。

一旁的赵云,也上前,指向了张辽,介绍道:“陛下,这是臣的二弟,名叫张辽,字文远,雁门郡人!”

“嗯,好,不错,好一个英姿少年!”

刘宏面带微笑的看着浓眉大眼、面色暗红的张辽,不由称赞了一句。

难怪历史上的张辽作为吕布的手下,能跟骄傲的吕布交上朋友,原来竟是两人面色相同。

想到这些,刘宏也不禁暗笑了一声,随后依着赵云的介绍,将目光看向了杨炎。

看着出身羌民的杨炎,刘宏笑着问道:“你们的族人,现在金城生活的怎么样?”

“托陛下之福,臣的族人都很好,不仅吃喝不愁,而且每年都有结余,当地的官员和军人待我们就像家人一样……”

杨炎也强忍着心中的激动,将金城羌民的情况,详细的说与了刘宏。

“好啊,你们过的好就行。”

刘宏笑着点了点头,随即话锋一转,“不过,你可不要忘了,那些身处大汉之外,仍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其他族人。”

“请陛下放心,解救受苦的族人,是臣毕生的愿望,决不敢忘!!”杨炎斩钉截铁道。

第954章 蒸汽动力

“好啊,说的好!”

见出身羌族的杨炎竟能说出这样一番话,刘宏也笑着连说了两句好。

随后,刘宏又向杨炎询问了一些关于内附的羌民生活、教育情况。

早在五年之前,大汉就利用各种优越的条件,不断的向东羌、西羌的贵族头领招募人口,来到大汉做工开发凉州。

时至今日,连同金城在内,共有近二十万的羌民,被段颎或征、或买,分别迁到了陇西、张掖、武威、敦煌一带。

当地官府,也打乱了那些羌民原有的社会结构与生产方式,为部分羌民分配了土地学习耕种,剩余的则是以牧场形式,蓄养牲畜。

这几年来,刘宏也先后派遣了近两千多名通过考核的学子,前往凉州各个府县,对这些羌民进行教化。

如今,汉服,已经成为了羌民的主体服装,像杨炎这个年纪的孩子,大多也都能说出一口流利的汉话,识得一些汉字,大多羌民也摒弃了过去的风俗,开始信仰太平教。

可以说,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内附羌民的教化工作,已经初见成效。

通过对杨炎的询问,刘宏也更加切实的了解到了羌民的教化情况,脸上也露出欣慰的笑容。

随后,刘宏看向杨炎,笑着说道:“好,在御林营好好修习,朕相信,你将来定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是,陛下!!”

面对刘宏的鼓励,杨炎的声音,也因为激动而变的有些颤抖。

刘宏笑了笑,随后扭头看向一旁的张郃。

“现在河间那边,怎么样?百姓们过的可好?”

“回陛下的话,都很好,种地的百姓们,都分配了自己的土地,三十年只需缴纳五十钱的租金。

再加上这两年免赋税,家家户户都存有余粮,而且在农闲的时候,还可以到那些作坊当中去做工,两三年,就都修了新房子,

镇里和县里也都修了学堂,我叔叔家的弟弟,六岁时,就进入学堂开始识字了……!”

张郃自幼便习文识字,并用心的观察着河间的变化。

今日面对天子的询问,他也条理清晰地将河间的情况,详细的说与了刘宏。

“好,不错,百姓们过的好,朕也就放心了!”

听完张郃的介绍,刘宏脸上的笑容,也越发的灿烂了,对于能够侃侃而谈的张郃,也多了一些好感。

能够在历史上留名的,果然与常人有不同。

食堂内的一众少年,也满脸羡慕的看着坐在那里陪着天子说话的赵云几人。

吃过饭,刘宏随意对着赵云几人说了几句话后,便在众人的恭送下离开御林营。

回到德阳殿后,刘宏便坐在案牍后,开始处理起了政务。

如今,刘宏要做的不多,只需在内阁与枢密院送来的军政奏章上面批个准字就行了。

刘宏随手拿起内阁送来的一封奏章开始翻看起来。

奏章上的内容不多,就是汇报了一下关于邪马台的情况。

随着近两年,前往邪马台的人越来越多,东莱港口的运载能力,已经超负荷了,许多船只靠港之后,要等很长时间才能卸货转运。

因此,内阁提议,在三韩那边租借一块土地,用来修建港口、建设船厂,用以缓解东莱港口的压力。

看完奏章之后,刘宏也开始琢磨起了关于三韩的事情。

按照刘宏的设想,三韩那块地方,肯定是要划入大汉的版图的。

只不过,因为三韩太过老实,不仅没有做出任何背逆之事,反而还将大汉尊为宗主国,年年进贡,诚意十足。

只至于刘宏一直没有一个合适借口,去吞下这块地方。

刘宏一边思索着,手指也不断的轻轻敲击着案牍,发出“哒哒”的声音。

良久之后,刘宏提起朱笔在奏章下方写下了一个“准”字。

随后又在后面写道:着工学院派人,前往三韩修筑道路、桥梁!

对于吞并三韩一事,刘宏倒也没那么着急,先提前做好准备再说。

三韩对于大汉来说,不过就是一个毛毛虫而已,随时可以一口吃下,先留着他们,等什么时候榨干了再说。

随后,刘宏又拿起一份来自辽州的奏章。

奏章上面,向刘宏汇报了关于海参崴港口的事情。

有意思的是,奏章上面还提到了袁术的事情。

原来,早在海参崴港口尚未建设之初,袁术的船队就曾于那里登陆,然后转运倭人和奴隶。

直到今年,海参崴港口建成之后,袁术的船队,就成了这处港口最大的客户。

从建宁六年五月月到建宁七年八月的这段时间,光是袁术的船队,就先后从邪马台运送了八万多名倭人奴隶和近五千万两的白银,其运送量比朝廷官方的船队也差不了多少。

可以说,袁术的船队,为刘宏的根除倭人计划,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为大汉的白银流入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通过驻邪马台的使臣传信,如今的袁术,坐拥邪马台国以北两个部落,其势力远超卑弥呼的部落。

“呵~,这个袁术还真是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呢!”

想起关于袁术在邪马台的经历和所作所为,刘宏也不由笑出了声。

随后,刘宏取来纸笔在上面写道:大汉航海先驱,袁公路!

在刘宏看来,袁术这样的人,能够走上航海这条路,名声才是他想要的,钱财反倒是次要。

如今大汉的航海事业刚刚有了起步,正是需要袁术这种人去积极探索的时候。

因此,刘宏自然也会给予他们想要的。

随后,刘宏将其递给了一旁的张让。

“去,把这个送到袁府去!”

“是,陛下!”

张让恭敬的接过写有天子批语的纸张,然后躬着身子,退了出去。

张让刚刚离开不久,负责大汉科研部的宋典也急匆匆的走了进来。

“陛下,这是一个名叫张显的工学院学员送来的发明设想,请您过目!!”

自宋典负责接任科研部后,整日都在处理评估着各地送上来的新发明与设想。

依照刘宏的吩咐,但凡是一些稀奇古怪的新奇发明,都要拿来亲自过目。

“嗯!”

刘宏放下手里的奏章,接过宋典拿来的报告,开始翻看起来。

当看到报告的内容之后,刘宏瞬间就愣住了。

因为这份报告上面,提到了关于利用蒸汽动力,带动机械一事。

第955章 孤独的道路

这个名叫张显的太学生,在报告中提到,蒸汽机械,不仅可以代替水力锻造,同样也可以安装在马车上,用来替代马匹的动力。

报告的后面,则是描述了关于蒸汽动力的影响。

在张显看来,一旦能够研制出利用蒸汽的器械,那么大汉所有的工业,都将迎来一个难以想象的飞速发展。

看着手里的报告,刘宏的表情时而欢喜,时而凝重。

欢喜的是,在这个时代,竟然真的有人想到了关于利用蒸汽的想法。

凝重的是,想在这个时代搞出蒸汽机,其难度堪比登天。

毕竟后世的蒸汽机,是经过欧洲多年的工业发展的产物,而且还需要基础物理学科的推动。

可惜,对于物理知识,刘宏也是知之甚少,并不能做出什么有效的引导。

眼下大汉工业才刚刚起步,研究物理学的也是凤毛麟角,想要在这个时期弄出蒸汽机,基本是没有可能的。

看着拿着报告,脸色不断变化的天子,一旁的宋典也不由心里紧张起来。

起初在看到这份报告的时候,宋典也不以为意。

烧开水而已,能有多大的力量?

可是当他看到这个张显描述的关于蒸汽动力所能带来的影响之后,他觉得这是一个天才般的设想,天子一定很感兴趣,所以这才亲自将报告送了过来。

“宋典,去太学,把这个张显召来,立刻!”

放下报告之后,刘宏看向看向了宋典,面容之中,带着一丝焦急。

“是,陛下!”

宋典见状,赶紧躬身向外退去。

“还有,把墨阳侯、袁逢、张贞、黄承彦、郑玄也一并召来!”

就在宋典出宫的时候,刘宏叫住了他,又点了几个人名。

除去袁逢与郑玄之外,墨殇、黄承彦等人,都是大汉境内,对于机械研究最为顶尖的人才,有他们一起参与,对于蒸汽机的研究,会有很大的帮助。

首节 上一节 641/7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