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之大帝刘宏 第747节

“这个袁绍,胆子竟然这么大吗?竟然连刘虞这个大汉宗亲都不放在眼里?”

听到信使的话,斜稚於也不由感到愕然。

在等级森严的匈奴内部,皇族那可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便是族中最强的勇士,碰到皇族血统的小孩子,他也要恭敬行礼。

“回大王的话,这个袁绍乃是大汉袁家之子,据说这个袁家在大汉之中,是势力最强的家族之一,完全有能力影响大汉天子与朝廷的决议与政策……”

那匈奴信使也将袁绍的根脚与其背后的势力,告知了斜稚於。

“想不到,这个袁绍竟有这般背景!”

听到信使的讲述,斜稚於也不由眉头一皱。

“大王,据探马回报,城东的那两万人马,不过是袁绍派出的先锋而已,他本人也是领着四万人马正在向着这边赶来。”

斜稚於脸色一变:“什么?他们哪来的那多人马?”

“大王,看那支军队的旗帜、军装与样貌,似乎是汉军!”

“汉……汉军?”

一听这话,斜稚於不由神色一怔,整个人不由后退两步,直接坐在了王位上。

“难道是大汉派了汉军过来,要覆灭我等吗?”

“这……这该如何是好?”

“实在不行,咱们快逃吧,不能在这里等死啊!”

“逃?如今北有鲜卑人、东有汉军、南面又是茫茫大漠,咱们还能往哪逃?”

听到是汉军来了,厅内的一众匈奴贵族也顿时慌了神,脸上露出了一丝绝望。

汉军的在攻城方面的强大,那是毋庸置疑的,以前在草原上,他们匈奴人还能仗着草原的广袤,与汉军周旋。

如今自己这些人,据守在这残破的龟兹王城内,怕是挡不了几下,就会被汉军全部消灭了。

看着一众手下这种没出息的样子,王位上的斜稚於,也没了制止的心思,因为他也和这些手下一样,同样觉得自己这些人已经没了任何希望。

“大王,诸位大人,咱们不如向西去吧?”跪在地上的信使,突然开口说道。

“向西?”

斜稚於眉头一皱:“西边是贵霜国,虽然没有汉军那般强大,但也不是西域能比的,想要将其拿下,哪有那么容易?”

“大王,贵霜乃是我匈奴的手下败将月氏人建立的,先祖能够在过去打败他们,咱们现在同样可以……”

一听这话,斜稚於不由神色一动,厅内一众匈奴贵族的眼睛也亮了。

“大王,臣以为此事可行!”

“只要打败了贵霜,咱们将会获得比这边更好的立足之地!”

“是啊,我就不信,他们汉军,还能追到贵霜不成?”

一时间,一众匈奴贵族也纷纷出言,希望斜稚於能够出兵西进。

面对一众手下的劝谏,斜稚於也不由一脸意动。

在他看来,自己的匈奴勇士,打不过大汉,打打贵霜,问题应该不大!

想要这里,斜稚於随即说道:“诸位说的对,不过,眼下已经入冬,实在不宜动兵,咱们还是先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拖延到明年开春!”

听到斜稚於的话,厅内众人也不由皱眉苦思起来。

“报!!”

就在这时,一名侍卫急匆匆的跑了进来,打断了众人的思索。

“启禀大王,据探马回报,有一伙商人,在汉军的护卫下,向龟兹百姓宣城,是因为汉军与咱们签订了什么协议,才保住了那些百姓未被咱们劫掠。

而今龟兹境内的三十五个城镇,已有二十八个投向了大汉……”

哗!!

一听这话,厅内顿时就炸开了锅。

“想不到汉军竟如此狡诈?”

“就是,那分明是大王仁慈,怎么就成了大汉之功了?”

“这帮愚蠢的龟兹人,当初还不如劫了他们了!”

想到自己不劫掠的行为,竟然无意间帮助大汉获得了民心,一众匈奴贵族,无不愤恨不已。

可是,王座上的斜稚於,却是眼睛一转,露出了一丝笑意。

只见斜稚於笑着说道:“诸位稍安勿躁,汉军这么做,虽然无耻了一些,倒也解了咱们的眼前之危!!

汉军不是打着跟咱们有协议的名头收拢民心吗?那咱们也可以打着协议的名头,说汉军将龟兹王城借给了咱们暂时安歇,这样一来,他们就不能在随意攻打咱们!

这就是汉军所谓的:将计就计!”

说到最后,斜稚於的脸上也不由多了一丝得意的神色,倒也一时忘记了,自己被逼到绝路的窘境。

“大王英明,如此一来咱们也就有了西进的喘息之机!”

听到斜稚於的一番话,一众匈奴贵族也顿时眼前一亮。

斜稚於摆了摆手:“好了,诸位赶紧下去,张贴告示,就说咱们与汉军有协议,这龟兹是大汉的,咱们只是暂时借驻于此,并不会发生战争……”

第1120章 目标与方向

很快,斜稚於的命令就传遍了龟兹全城,布告也贴满了城内的大街小巷。

“难怪匈奴人这次竟安分守己了,原来是大汉在背后护佑我们的!”

“是啊,想不到咱们的国王都跑了,大汉却还想着我们!”

看到布告的内容之后,龟兹城内的一众百姓们议论纷纷的同时,对于大汉能够出手庇护,也是充满了感恩之情。

见此情形,斜稚於也是趁热打铁,当即派遣了使者,携带着礼物,前来拜见董卓。

“想不到,这个斜稚於倒是蛮懂变通的,这么快就领会到了咱们的意思!”

看着帐内摆放着的礼物,董卓脸上也满是笑容。

“回将军的话,我家大王说了,我们匈奴人还是讲信义的,既然与贵军有协议,自然会依照协议行事,希望贵军也能依照协议行事!”

匈奴使者话里的意思也很直白了:既然你们汉军说有协议,那我们就承认,但协议的内容也不能都是你们说了算。

“哈哈~,那是自然,俺虽然识字不多,但也知道信义二字该怎么写……”

董卓大笑一声,而后眼含深意的看向匈奴使者:“根据协议内容,你们匈奴只是暂驻龟兹,待过冬之后便会离去另寻他处,是也不是?”

“将军说的是,协议上确实是这么写的!”

听到董卓主动提及协议内容,匈奴使者也赶忙点头应道。

他此来的使命,就是与汉军商议那个所谓的“协议”内容,以为他们争取时间,方便他们明年向贵霜进兵。

而今董卓竟然主动提出来了,匈奴使者心里自然也是乐开了花。

董卓笑着摆了摆手:“好了,之前那份协议,董某不小心弄丢了,咱们重新拟定一份如何?”

“那再好不过了!”匈奴使者附和道。

随后,董卓命人取来了笔墨纸砚,并写下了一份协议。

协议中规定:龟兹的百姓、土地全都是属于大汉的,只是暂时借给匈奴人代为治理,双方为友军,以大汉为尊,期间不能发生冲突……等等一系列的规定。

很快,协议拟定完成,董卓提笔在上面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当然,他也仅仅只是签了一个名字而已,既没有按手印,也没有盖私人或者职务印章。

这样一来,这份协议,与口头协议基本没有任何区别,只要将来董卓不认账,便可以随时反悔。

对于董卓的这些小心思,匈奴使者并未察觉,仍旧沉浸在完成使命的喜悦当中。

董卓随即笑着说道:“对了,我军此来,主要是为调停你们与鲜卑人的争端,不知道你们可与鲜卑人有过传信?”

匈奴使者点了点头:“有的,鲜卑人同意了谈判,并约定于十一月二十八日,于龟兹、乌孙两国的边境,进行商谈!”

董卓面色一凝:“那好,你们的具体谈判内容我们不管,但某可以保证,鲜卑人不会在轻易对你们用兵!”

“多谢将军,我等上下众人,定不会忘记将军的恩德!”

听到董卓的保证,匈奴使者脸色一喜,赶忙向着董卓连连道谢。

董卓摆了摆手:“你们匈奴与鲜卑,如今同为我大汉藩属,这些都是我们应做的。好了,你先回去吧!”

“在下告退!!”

匈奴使者见董卓朝自己挥手,旋即躬身一礼,向外走去。

……

很快,匈奴使者便带着与董卓签订的协议,回到了龟兹王宫。

看着手下使者带回来的协议,斜稚於心里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暗暗有些伤神。

自己当年满怀壮志的来到了西域,本想着在此打下一片基业,而后再次回到草原,打败鲜卑、攻略大汉,重现大匈奴往日的辉煌。

结果不曾想今日却落到这番田地,自己刚刚才拿下龟兹不久,却又要准备离开继续向西征战。

“唉~,真不知何时,我大匈奴才能真的获得一片安歇之地!”

想到到最后,斜稚於也不由叹息一声,面上透露出了一丝前所未有的疲惫。

此时的他,已然完全将过去的雄心壮志抛之脑后了,只想为自己和麾下的将士们找到一块安歇之地,停止这没有任何希望与目的的征战了。

随后,斜稚於便传令全军,开始收集物资,为来年征战贵霜做起了准备。

几日后袁绍率领的大军,也来到了龟兹城东,与董卓的队伍汇合。

在得知董卓进军之时的所作所为之后,袁绍也不由对其刮目相看。

随后袁绍也依照董卓与斜稚於的协议规定,将大军停了下来,并在此安营扎寨。

六万大军,构筑的营寨由南向北,绵延近十五里。

从天空俯瞰而下,汉军的营寨,就好似一条长龙一般,横挡在龟兹王城以东,让斜稚於彻底断绝了东归的希望。

袁绍率领的汉军停驻下来后不久,李儒与和连也带着人离开了乌孙,朝着匈奴人约定的谈判地点赶去。

十一月二十八日。

龟兹与乌孙的交界线上,匈奴与鲜卑的大军各自列阵整齐的南北相对。

两军阵前,斜稚於率领着一众手下与李儒、和连等人相对而坐。

“和连大王,说起来本王与你的父亲檀石槐大王,也算是有那么一些交情,当年就是他指点本王来到了西域,不曾想世事无常,贵部如今也来到了这里……”

双方刚一坐下,斜稚於便率先开口,与和连套近乎的同时,也点明了两部之间共同的遭遇。

和连笑了笑:“是啊,的确是世事无常,不过我部却比你们要幸运的多了……”

斜稚於眉头一皱:“和连大王同样是被驱逐至此,有何幸运之说?难道就是因为汉军对贵部的支持吗?”

“不不不,汉军的援助与支持,只是其中之一,最主要的是,我部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与方向,不向你们匈奴,如同一只仓皇的老鼠一般,被撵来赶去……”

和连笑着摆了摆手,说话的同时脸上也露出一丝得意与对匈奴人的嘲讽。

首节 上一节 747/7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