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无耻小贼,怎会是儒家圣贤 第39节

“哈哈......”

天启皇帝闻言,大笑起来,“秦卿,你是第一个,敢这么跟朕说话的,有趣,好一句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

看惯了钩心斗角,突然碰到秦兴宗这样、与自己心安理得的人物,天启皇帝也确实感到足够怪异。

第64章 陛下一起翘宫吧

“秦卿,你平时在府上,都做些什么?”

望着欣赏着四周风景的秦兴宗和心情舒畅的天启皇帝背手向前说:“但深究世人所称奇淫巧术?”

实在是妥妥技术宅,要找几个聊几句,也挑那么生涩,一看是做皇帝做得时间长。

得了,因为你要闲聊,所以本少爷会和你说一些,门外趣事听着呢。

“皇上,您这话说得可不对。”

秦兴宗收敛了心神,望着天启皇帝说:“末将不会感觉到方才咱创造了什么奇淫巧术。

在我们大明,总有这样一群人自诩为清流,他们眼高手低、桀骜不驯、贬斥圣贤之道之外。他们的思想往往与儒家的道德标准格格不入,甚至是背道而驰的,他们的言行往往让人觉得很不顺眼,很不和谐,很不公平......这就是所谓的清流派。”

“也是啊!最近几日皇宫里又有一种新颖的东西出现了!

天启皇帝笑了笑说:“想来秦卿还知道那个去污效果比以前那个丑陋的胰子好多了!“

朕内心还是很想见的,做这块香皂,究竟何方神圣呢。”

这就是!

也不会去看谁干。

“咳咳~”

秦兴宗轻轻咳嗽两声,挺起胸脯说:“不才,是末将干的。皇帝,现在这个京城上上下下,可是热热闹闹的呀!”

“什么?你做出来的?!”

天启皇帝惊奇地看向秦兴宗,道:“朕还真没想到,秦卿你有这样的本事,看来朕还是小瞧秦卿了啊。”

老实说,天启皇帝刚开始使用香皂,除惊叹其去污效果之外,还揣摩此物究竟是如何制作而成。

技术宅天性是一碰到新奇事物就想深入学习。

“谢皇上夸赞。”

秦兴宗微笑着说:“我想皇帝刚开始用它时,他还在想这个香皂是怎样做出来的呢?配料其实非常简单。

是利用一些普通材料,经过皂化反应后,再配上末会专用工具,即可制作而成。

也是在这个宫里,不存在这些工具的,如果皇帝能够出宫,到时候皇帝一看,都懂。所以说,皇帝是最聪明的人。”

天启皇帝眼睛一亮,可不久就暗淡了下来,轻轻叹了口气:“哎,朕出了宫,哪有这么容易。

此天下皆曰为帝者善,谁知,为大明之帝,亦囿于此深宫,以前朕无非有此念,而为朝臣所书谏者颇多。

扰了朕的心绪。”

本少爷等来的,是你那句快话!

秦兴宗嘴角微微上翘,道:“皇上,想出宫,末将能帮你啊,别的不说,眼下就是好机会。”

想要在这个无理取闹的明末真正站稳脚根而不受别人算计的话一定是抱着最厚大腿呀。

这个如果能够把天启皇帝,交给糊弄在改建中的秦家村,让天启皇帝好看看,如今秦家村准备兴建的轻工业,依着天启皇帝那种技术宅般的个性,绝对是念念不忘。

一旦这件事办成,那么以后在这个京城,又有什么人敢打击自己秦兴宗呢?

一开始秦兴宗老实巴交来到锦衣中所补这个大汉将军之缺,是为了抓住时机,干一件寻常人都不敢干的事。

“真的?”

天启皇帝听了,眼眸微微一亮,一脸诧异的道:“秦卿啊!你可有办法啊!老实说,朕之前也曾想好了,怎么偷着出宫的。“

但此宫禁守卫严密,要避免控制这些禁卫,并非易事。不过,在这里,你可以尽情地玩一把,看看你的“小宇宙”到底有多大!”

抓了只蝴蝶,本想在自家皇帝哥哥面前显摆一下朱徽媞,这才兴致勃勃的跑过来,我只听天启皇帝说过,小脸震惊地大声说:“皇帝的兄弟们,你们会逃出皇宫吗?!”

“乖乖,你小声点!”

秦兴宗看到朱徽媞声音如此之大,他下意识地跑过来伸手捂在朱徽媞嘴巴上说:“乐平公主,不要惊动别人听。”

“嗯嗯。”

忽然被外人撞见,朱徽媞这一刻头都是空白,小眼睛瞪着秦兴宗木纳点头应了一声。

看到朱徽媞颔首应和,秦兴宗这才暗松了松双手,甩开手中的唾沫,却是暗自道来。

女的,真惹事生非。

本少爷这个才刚刚开始糊弄天启皇帝的,你们出来想通风报信。

只不过秦兴宗不知道,当他内心吐槽时,朱徽媞的小脸微微红了起来,目光定了定。

“乐平!要不要陪着朕一块离开皇宫,到皇宫之外看个究竟呢?”

天启皇帝也认为朱徽媞是受到惊吓,便笑眯眯地走在前面,蹲下来,冲着朱徽媞说:“朕却知道这个宫外可有许多东西,皇宫里没有什么好东西。

比如什么冰糖葫芦、糖人、乐平要不要吃饭?我的糖人可是有了新成员哦。”

“想!”

朱徽媞小眼睛睁得大大的,脸上露出了意外的神色,心情有些兴奋的道:“以前光听皇上的弟弟讲,可还是从来没看过。”

多到这个宫里去,那种山珍海味样样俱全,但是只有那些庶民的物品,才会到这个宫里来,对于吃惯山珍海味、天启皇帝和朱徽媞而言,多得让人着迷。

“想的话,就听朕的安排。”

天启皇帝笑了笑说,然后站起来看了秦兴宗一眼,表情正色地说:“秦卿我早就想看了。“

这个宫外面的人,究竟过着什么样的日子,究竟要不要朝中那些臣下所说的话,过着那种好日子呢。

如果真的是那麽美好,辽东怎么就失去了呢,就连辽西都失去了,以致于朕的恩师,不得不去山海关出城。“——《金瓶梅词话》第9回[1]这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它所反映的正是明朝灭亡后满族入主中原并建立后金政权时的历史事实。那么,为什么是这样呢?原因何在?当然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这位天启皇帝似乎独具慧眼呀。

与那伙清流形容得完全不同。

“皇上放心,若是在宫城中,想偷偷跑出去,那是不可能的事情。”“这可是皇帝的意思!”秦兴宗一脸正色地说。

“但是如果你在这个皇城里面或者这个西苑里面的话,末将还会想出一个小办法,可以叫上皇帝和乐平公主平安跑出来。

但是皇帝,也许会受一些罪,而且,皇帝会告诉末将,这个太液池进水的地方,是哪里。”

天启皇帝略显兴奋道:“这些都不是问题,走,现在朕就带你过去!”

开什么玩笑,要在守卫森严的紫禁城跑出来,这肯定是个扯淡存在,不过如果在皇城内,相对还需要操作空间。

虽古人之智,甚强,但从机变和脑回路的角度,这还比较保守,正好秦兴宗出了鬼点子,这可防不胜防。

第65章 偷渡紫禁

“秦卿,此处就是太液池的进水口。”

天启皇帝指了指自己站立的地方下了头,双眉微微皱了一下说:“但进水口,还隔着一条精铁铸成的铁条,不是人力可以打破的。“

且进水口藏在太液池下,即便有办法破开所搁铁条,但想要深潜这进水口,却没有办法呼吸。“这是一位潜水者对潜水器的描述,”潜水器是一个密闭的容器,里面充满了水和空气,而水面上只有一层薄薄的水膜,我们只能透过这层水膜来观察水下世界。”

乖乖的,这一看就知道是学过的呀。

秦兴宗唇角微微上扬,望着天启皇帝说:“陛下,怎样把隔开的铁条打破,交给末将开。

当下皇帝与乐平公主立即前去寻找数条粗大柳条。

一会咱能不能平稳地从太液池里游出来,去到邻近的什刹海去,其间要依靠其间挖空的杨柳,换气。”

天启皇帝两眼放光了:“是啊,朕怎么也没想到现在是半枯水期了,什刹海换了太液池的水,水的量比来讲会少得多。

乐平,出发吧,赶快和朕一起寻找柳条吧,我们预备密潜离开西苑!”

说完天启皇帝朝朱徽媞招手准备去林木区找适合换气用的柳条。

“好的皇帝哥哥。”

朱徽媞小脸上激动地说。

这个天启皇帝从小就没有走出过皇宫,所以对于皇宫之外可以说是充满着憧憬,而他刚刚长大成人,是一个爱寻求刺激的年龄阶段。

自己想真正带领天启皇帝一块偷渡逃进宫来的哥们儿还算是第一个。

望着朱徽媞和寻着柳条的天启皇帝秦兴宗面露喜色,如果能实现天启皇帝心愿,那么交情就算打得牢靠。

“玩就该玩这样刺激的!”

秦兴宗瞅见脚下有太液池,解了佩带在身上的绣春刀,抽出绣春刀掂了掂刀鞘,然后脱下了亲军服。

“秦卿!你这样做有什么意思?”太液池边一个人指着正在洗衣裳的秦兴宗说。秦兴宗抬头一看,只见他手里拿着一根柳条。“你为什么要拔这么长的柳条呢?”“我在这儿晒衣服。”秦兴宗回答道。“哦!我给你洗衣!”秦兴宗笑了。拿着柳条天启皇帝看到秦兴宗脱了亲军服准备跳到太液池里一脸疑惑的说。

秦兴宗微笑着说:“陛下,当然要把这条精铁锻造出来的铁条破了。你和乐平公主一起,争分夺秒地把柳条木心拿出来。

记住,要慢下来,千万不能使柳条出现断裂的地方,否则没有换气的方法。否则,即使你有再好的呼吸方法,也无法将氧气吸入体内。”

天启皇帝点头道:“放心,朕知道怎么做,不过秦卿,你拿一件亲军服,还有手里这刀鞘,如何能破开精铁所锻造的铁条?”

秦兴宗淡笑道:“皇上,等咱们安全出了这宫城以后,末将再详细给您讲解,眼下还是正事要紧。”

说完,秦兴宗眼睛周围都是,留在御台的魏忠贤和其他一伙人,都没暗中跟着,那事也好办。

秦兴宗熟练地翻了翻围栏,把亲军服裹在身上的刀鞘一块扔进池水里,然后小心地下了太液池。

水性绝佳的秦兴宗把亲服都湿透了,然后深深吸了口气直接潜入太液池。

通过感知水流冲速,秦兴宗迅速潜入进水口,摸摸那根精铁铸成的铁,就把捋了一条长长的亲军服,隔着空隙串起,正在结束语,把刀鞘紧固后,就飞快的往上走。

“哗啦~”。

水面破开,秦兴宗头破血流,透不过气来,大口呼吸着新鲜空气,却见到天启皇帝跟朱徽媞,都伏在围栏上注视着他们。

“秦卿,可是铁条破开了?”

天启皇帝一脸意外地问。

“皇上,哪儿会这么快啊,等着吧,等末将换四五回气,估计就成了。”秦兴宗的腿在水中荡来荡去,整个人都浮了起来,向天启皇帝说。

天启皇帝点头哈腰:“嗯!秦卿多加注意,注意安全!朕为您看左看右!”

本来并不抱有希望的天启皇帝在这一刻心中却是满是希望,正所谓心中,生起念头,反正密潜在太液池之外!

“皇帝哥哥,你说秦哥哥他真的能带着我们出宫吗?”“当然是了!”朱徽媞小小的眼睛眼巴巴地盯着天启皇帝说。

这种从未有过的体验让朱徽媞心潮澎湃。

“朕对秦卿深信不疑!

望着再次浮上水面换气,天启皇帝向秦兴宗和朱徽媞点头哈腰地说:“当你走出这座深宫时,我倒想瞧瞧,宫外究竟有什么景象?”

这些日子被辽东形势所左右,再加上朝中那群人大臣们,特别是来自东林党的科道官员们,让天启皇帝的情绪十分恶劣。

目前辽东形势都是如此危急,但是这群可恶的大臣们,一直上疏弹劾,担任辽东经略孙承宗。

与刚刚即位不一样的是,通过这3年的摸爬滚打,天启皇帝才发现自己无知之时被委以重任的这些东林党大臣们其实都没有考虑大明社稷。

首节 上一节 39/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