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无耻小贼,怎会是儒家圣贤 第73节

这盘根错节文官利益网不是大明皇帝一人所能抗衡。

归根到底大明被无数小地主、中主和大地主所统治,构成的金字塔支配着机器,而大明皇帝则是诸地主之首。

大明这种几乎尽善尽美的统治官制让想做任何事都有无数看不见的大手牵制着自己无法想象。

“够了!朕要你们商讨的是对策,是如何安置涌进京城一带的辽民!”天启皇帝端坐在龙椅之上,一脸愤怒的喝了起来。

“按照你们的意思,那出现在京城的辽民,就不是我大明的子民了?而是我大明的敌人了?”

本来喧闹不堪的皇极殿因为天启皇帝一声怒斥而瞬间归于平静,本乱不堪的朝班们,默默布置着站岗。

“回禀陛下,京城乃我大明腹心之地,这帮辽民只因些许谣言,就枉顾朝廷,先前给他们安置之地。”

内阁的首辅叶向高走出朝班,拿着玉板一脸漠然地说:“他甚至想要冲击一下我大明京城的重地。

似此乱民贼子者,须以重典罚之,否则吾大明之国威何也?”

叶老狗你真是一条狗!

避重就轻地将火引至城外无辜的辽民手中。

天启皇帝在心里怒骂着,瞪着眼睛说:“此时,就知道我大明国威在哪里呢?那么朕就叫你这帮朝中大臣来讨论平抑京城粮价的问题,一个个也不提大明国威在哪里?

然后朕就叫你这帮朝中大臣从府中拿出钱粮来,帮朝廷抚慰京城以外的流民们,你怎么也只字未提?我是说,俺皇亲们也不知道,咱们这些人还没找到出路。”

叶向高:“......”

皇上,您怎么不说武德,怎么不循老臣之意想想?

“陛下,京城粮价激增,那纯粹是因为城外盘踞的辽民,封锁了京城各门,所以才导致的应急反应。”

“没错啊陛下,只要能够派兵强行驱逐,盘踞在城外的辽民,解决城外的问题,那城内的粮价就平抑了。”

“陛下,臣府上家财不多,要不臣捐个十两银子?不管怎么说,这也算是臣对大明的一片忠心啊。”

第126章 败家子救了人

在天启皇帝诘问之下,朝班里站岗的那群大臣,一个个是朝班的,正如人们所说,都什么治国良策一般见识。

受诏召见的一群勋贵,一个个伫立朝班,闭目静思,仿佛这一刻,这个皇极殿中所发生的事情,与他们无半毛。

“嚯,真是够热闹的啊。”

秦兴宗站在皇极殿外面,看着热闹的场面喊道:“陛下,您可真有一群忧国忧民的良臣!

大臣们欢呼雀跃,个个他娘要撞柱死了,快来为她们帮忙呀!臣高兴,你怎么不高兴呀?”

轰......

这个突然的响声,叫做本来就有点喧闹的皇极殿里面,一瞬间便安静了下来,皇极殿中站着的一群臣下,都齐刷刷的回头,放眼皇极殿外面。

“皇爷,是秦千户。”

魏忠贤一见殿外所立之人,正是秦兴宗之人,但令其感到悚然之处,却是自己的外甥魏良卿之人,亦接踵而至。

“秦卿怎么来了?”

天启皇帝皱了皱眉,这次举行朝会,按照制度,秦兴宗所任官职,都不具备来出席的条件。

“大胆狂徒,竟敢在圣前失仪,来人啊!”

左副都御史杨涟一脸义愤地出了朝班,直指立于殿外的秦兴宗,魏良卿和顾宗杰三人怒声喝斥。

“宣殿外之人觐见。”

天启皇帝端坐在龙椅之上,表情漠然,大声道,正所谓本想刷一刷存在感,杨涟身子猛抽了一下,愕然转身。

“陛下,这秦兴宗只是个小小的锦衣卫千户,却领着魏良卿、顾宗杰两个败家子,扰乱朝纲,此风不可助长啊!”

杨涟神情悲愤,对天启皇帝垂首一礼道:“若是不加以惩处的话,那我大明国威该如何自处......”

“行啦,别动不动就在这里上纲上线。”

秦兴宗穿的是自己的亲衣,腰上别一把象牙扇,被一众大臣盯着不放,缓步走到大殿,轻蔑的告诉杨涟:“还大明国威,如何自处?

本千户心里明白,在你这群居于庙堂之上的重臣们,看不过咱们锦衣卫来。

本千户这前来朝见皇上,正是有解城外流民趋之若鹜之计,竟敢向您这老家伙请教,想出什么法子来?“”当然想出来了。”

“大胆!”

“狂徒!怎敢在圣前这般失仪,辱骂当朝左副都御史!”

“陛下,此贼必须严惩!”

看到秦兴宗敢奚落杨涟时,朝班上许多东林党御史都一个个如饿狼般,跃然纸上,两眼放光。

多好的一次机会,又何尝不是一种错失。

“叔儿啊,侄儿咋听见一阵犬吠声啊?是侄儿出现幻听了吗?”顾宗杰抓着耳朵疑惑的看着秦兴宗道。

“是啊,本少爷也听见了。”

魏良卿亦不解地说道:“叔儿啊,您不是说,朝中衮衮诸公,都是我大明的英杰吗?咋多了一群恶狗呢?”

轰......

站在这个皇极殿里的一群大臣们,包括勋贵们,那心都浮现出一阵阵惊骇,不可思议地看着秦兴宗他们。

这群不知天高地厚败家子敢在陛上生存。

秦兴宗在这凝视中挥了挥手说:“害了,这条披着人皮想吠叫的狗你还是拦不住?

陛下、大臣有本要发挥!

“大胆狂徒,竟敢在圣前行此等跋扈之举,辱骂朝中重臣,真真是可恶至极,陛下,此等狂徒必要严惩!”

“陛下,臣上疏弹劾狂徒秦兴宗,权阉之侄魏良卿,镇远侯之子顾宗杰,若此等不忠不义之徒,不抓入大理寺受审,我大明威仪何在,我大明法度何在!”

在众多勋贵和大臣们的关注下都察院、也有科道那群人御史文官,纷纷挺身而出,一个个都情绪高涨,跪了下来。

天启皇帝皱起了眉头,他没想到秦兴宗,魏良卿,顾宗杰,竟然如此胆大包天,敢于在朝议中做这样匪夷所思的事情。

可是为什么会觉得那么过瘾?

天启皇帝一脸怪相,瞅见缓步前行的秦兴宗这几天,积存于心的愤怒,这个瞬间竟然杜绝了很多。

“秦卿,你此时前来,可是有良策,安京城之动?”

天启皇帝置之不理,这帮情绪高涨的御史文官们,尽量不要让自己露出笑容,看着秦兴宗说:“不然身为锦衣卫千户,怎能不知朝中法度呢?”

“……”

皇上,您这样袒护,也未免太显而易见了!

跪着的那伙御史文官和朝班站立着的许多勋贵大臣一个个睁着双眼不可思议地望着天启皇帝。

“回禀陛下,陛下英明啊!”

秦兴宗不要腰象牙扇,冲天启皇帝垂下头颅,朗朗上口:“陛下真乃我大明英主,我大明想不中兴,那都天理难容啊!”

魏良卿和顾宗杰的嘴角抽了抽,心生感叹,究竟是不是本少爷认的叔儿,这个马屁拍的果然让人措手不及。

没办法,本少爷还得表现得很好才行!

魏良卿眼眸一亮,上前就一通恭维:“陛下英明,陛下神武,陛下真乃我大明圣君啊,陛下,你咋知道我叔儿,有良策要献上啊。”

怎么会在这个狗日抢在前面!

顾宗杰瞪着眼走上前去,跟在后面接着向天启皇帝垂首:“陛下之睿智,真乃千古少见啊,我叔儿都说了,此计陛下若能采纳,定能帮朝廷解当下危机。”

魏忠贤:“......”

顾肇迹:“......”

你他妈的那个小兔崽子在满朝文武面前都喊秦兴宗叔儿真是他妈的讨厌呀秦兴宗你个小王八蛋!

“咳咳~”

天启皇帝轻咳嗽了两声,瞅见了活宝般的魏良卿和顾宗杰等人,这一开口便夸了起来,心中多少还是有点不习惯。

“秦卿,你还是讲讲你的良策吧。”

天启皇帝往前一探究竟,看着气定神闲的秦兴宗说:“若能解决此次京城之动,朕擢升你为锦衣卫指挥佥事。”

“谢陛下!”

被一众朝臣盯着看,秦兴宗首先虔诚地垂下头颅,然后挺直腰板说:“要解决这次京城之乱,首先要安抚辽民的心。

这番闹出乱子,纯属小人背地里作怪,于永平府地区传谣辽东前线会被建奴所侵。

且这帮被安置在永平府的辽民,并没有受到相应公平的对待,所以才造成了这样的一种局面。

第127章 叔儿呀,我顾家的食物很多

如果皇上想解决这个问题的话,其中以实践最为直接,是让这群辽民有事情做的,让他们看到了希望,能够真正的饱腹,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让他们看到希望就能吃得更多的话,那也是最好不过了。”

“说得倒是轻巧!”

杨涟冷笑一声走上前去,瞪了秦兴宗一眼,说:“你们所说的话,朝中大臣们岂不知道?

问题在于几十万辽民一股脑地全部涌入京城外围怎么安置?

又是怎样解决的?

朝廷怎么会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拿出手来那么多粮,京城粮价猛增,至今也未得到平抑。

秦兴宗你不真认为他比朝中大臣更高明吗?我的智商是九十度。真是嚣张到了极点!我知道,你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但我却不相信你会像我一样,在别人面前,总是一副傲慢的样子。”

韩爌紧随其后道:“一个小小的锦衣卫千户,却妄言国政,我大明,何时有锦衣卫干预朝纲之事了?!

皇上,看来是这种狂妄之辈了,一定会严惩的!”

秦兴宗他们傲慢的样子,称这群东林党大臣在朝中,一个个心里都很生气,此举实在有辱斯文,过于谩骂圣贤之道。

“那你们解决了吗?要是你们真能解决的话,又何须我们这些个,享誉京城的败家子出手呢?”

秦兴宗一脸笑容,对着杨涟和韩爌的眼睛轻蔑地说:“关于忠君问题,尽管我们都是败家子,但是一点都不比你少!

本少爷是当朝锦衣卫千户、锦衣中的头头。

这,大号顾宗杰、父亲、本少爷之良兄、镇远侯顾肇迹便是,大明肱股之地。

这一个,老大魏良卿、他叔父、本少爷之良兄、东厂督公魏忠贤为之,大明之良忠。他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也是最有作为的皇帝。”

受秦兴宗如此引荐的顾宗杰说、魏良卿潜意识里抬起头,一脸自豪,这个叫做顾肇迹,魏忠贤两个人,恨不得当朝给予父爱的痛、叔爱的暴击!

当时,皇极殿一众勋贵,大臣们,那个一个个表情怪异,很多嘴角抽了抽,怪模怪样瞅见了顾肇迹和魏忠贤。

秦兴宗对这一切置之不理,接着又说:“救灾救急是我们败家子所知道的,但偏偏你大明朝臣们,就在此争论不休。

你到过朝阳门城墙,见过城外聚集的辽民吗?

有人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功,本少爷认为这句话不假,救灾亦然,皇上,如果你信任你的大臣,那就给大臣们一个赈灾钦差。

半月后,大臣们确保京城的动静,完全解决了。

如果不能解决,到时候即使推大臣进午门斩了头,如果本少爷眉飞色舞,那也是后娘一手养大!这不是危言耸听。”

首节 上一节 73/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