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南宋能网购 第106节

“哈哈哈哈……如何?爷演得如何?”韩子青一阵大笑。

“嘴皮子倒还算利索……枪来,我试试。”那李老八有些不耐烦道。

“哼……这可是神兵利器,试试吧,摸一下都是你八辈子也修不来的福!”韩子青说着,将那马槊[shuò]随手扔了过去。

那李老八一接住马槊就是眼前一亮……它居然远比想象中还轻!!而且问题是如此之轻的马槊却又韧性十足,重量平衡也做得非常棒,上手稍微耍上两下就能感到其刚柔并济非常顺手。

“如何?”韩子青挑眉问道。

“哼,还可以,只是这威力如何可就不好说了。”李老八嘴上还不肯认输。

“哦?”韩子青看了看李老八,发现他腰间的佩剑不由眼睛一亮,“你可敢用佩剑与我相碰?”

“有何不敢!?”李老八还真有些不信了,“我这把可是百炼钢,可别磕坏了你的宝贝疙瘩!”

“哈哈哈哈……着!”

韩子青拿回马槊之后挥手一抖,马槊的刃直接磕到了那李老八的百炼钢剑上……然后不出所料的,剑断了。

“哈哈哈哈哈……如何!?”韩子青意气风发道。

上一次被人砍断了佩剑他可是憋屈了很久,现在也轮到他爽一把了……

“你!不过是……”李老八还待分说,韩子青直接抽出腰间佩剑对着李老八手中剩下的那节断剑砍了过去……

“叮!!”

断剑再断……

这下别说是李老八了,就连在旁边议论着《岳飞传》的其他人也将目光投了过来,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那李老八手中的断剑。

“看到没有?我这把剑也是宝贝!什么叫砍瓜切菜?哪个叫削铁如泥?哈哈哈哈……”韩子青仰头大笑起来。

“……”李老八呆呆的望着自己手中的断剑不知道说什么好。

“喂,别玩了!”

忽然,正当韩子青笑得极为猖狂的时候,肖恒忽然分开众人来到韩子青面前。

“……肖兄弟?你找我?”韩子青挠了挠后脑勺,哪还有刚才那嚣张的样子?

“我这边完事了,你赶紧带着我去一趟你家……”肖恒轻声说,“……有些事情我要与靖国公面谈。”

“你找我爹做什么……”韩子青再次迷茫了。

“到时候你就知道了……抱歉我们赶时间,今日多谢诸位会员们的支持捧场,我仙云台和临安大剧院今后将继续为诸位提供最好的服务和最好的节目……今日暂且失陪了。”

肖恒与会员们道歉之后,拽着韩子青急匆匆的离开了。

此时还在广场内的贵人们都将这一幕看在了眼里,心中不由得开始重新掂量起这位肖公子的实力来,之前他们只是以为肖恒只是搭上了韩子青这条线罢了,在他们看来肖恒一定是用尽了办法这才勉强把这位爷舔舒服了。

可现在没想到的是……这韩子青不仅对肖恒毕恭毕敬甚至还有点畏惧,而那肖恒还能随随便便的就去见靖国公——要知道靖国公韩非可不是随便什么人说见就能见的!即便他们老爹出面都未必能如此痛快的见到国公爷本人!!

所以……这肖恒到底什么来头?

……

靖国公府。

韩子青端正的坐在一边,屁股仿佛长了刺耳一样挪来挪去。

肖恒和国公爷相对而坐。

他们面前,一壶热茶正缓缓的冒着水汽。

“我都听说了……似乎效果不错。”靖国公缓缓说道。

“是。”肖恒点头称是。

“那么接下来呢?你要怎么做?”靖国公很直接的问道。

“接下来……秦大人会携大胜而归。”肖恒开口透露了接下来的一小部分行程。

这是因为对方的确帮了大忙了,而毕竟对方也担上了一分干系,所以肖恒也不好继续藏着掖着。不过他也没透露太核心的东西……毕竟打了大胜仗的事情,明天就路人皆知了。

“可还要我帮什么忙吗?”靖国公想了想这才问道。

“国公爷援手之恩肖恒及秦家没齿难忘,接下来的事就不劳国公爷出手了……国公爷还是想好万一事情有变,如何与在下和秦家撇清干系才好。”

肖恒诚恳的说。

“……既然如此,子青,代我送送肖公子。”

“是!”韩子青如蒙大赦,赶紧跳起来带着肖恒走了。

“携大胜而归……”看着韩子青他们离开,靖国公深深的皱起了眉头,“……什么时候我大宋还能大胜金人了?”

“你的意思,这肖恒在说谎?还是他们准备骗官家?”国公夫人从屏风后绕了出来。

“不,不像……”国公爷摇了摇头,“这种事没法作假的……好在这大胜的消息应该不会太晚,你我倒是一看便知。”

……

的确,这大胜的消息来的并不晚。

第二天清晨,整个临安府都沸腾了……

……秦荐秦大人杀退金兵携大胜而归!!

节141 尘埃落定

临安城,北门外。

一只队伍从远方走来……他们方队整齐、旌旗招展,所有战士都透着一股子狂放的骄傲,站在城墙上远远望去不禁令人感叹好一支威武之师!

但可惜的是,只要稍微董点兵的人就能看出,眼下这群这些人只不过是一帮滥竽充数的虾兵蟹将而已,根本就不是能打仗的兵。

事情还要从肖恒走后说起。

秦荐历经一番手段之后终于收服平江府内的所有将领弄……当然其中也不是没有冲突,数位已经投靠平江府官场的将领就“战死沙场”了,秦大人不会忘了他们的浴血奋战,最终的功劳也肯定更有他们一份。

宋时的知府手中权力不亚于一方土皇帝,不仅手握军事、财政、法律等大权,甚至一定程度上还能决定周边官员的任免。

如此巨大的权利没有点手腕可是很难驾驭得住的,而秦荐秦大人十四岁便高中状元,三十不到便官拜翰林学士,出任一方封疆[jiāng]大使……这点最基础的为官之道他可是很熟练的。

至于平江府原本的知府等人……由于本土系的官员主动避嫌的关系,所以他们对外界的感知全靠那些曾经的部下和投靠的将领替他们通风报信,秦大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时他们还能正常获知平江府内的消息,但若秦大人封锁消息,那么这些官员立即就会变成睁眼瞎。

铁腕整合了整个平江府内的所有军事势力之后,秦大人立即带着“大军”出城“杀退”了金人!俘获器械军旗无数!

携如此大胜之威立即带着所有将军以及他们的心腹班师回朝……而这时平江府本土的官员甚至还不知道金人被“杀退”了呢。

至于这些将军会不会坏事……只要他们不傻就不会!

若是按照肖恒的剧本走下去,无论秦荐下场如何等待他们的只能是论功行赏!毕竟没了秦大人皇帝也要靠他们这些人继续镇守边疆,甚至很长一段时间这些人才会是最逍遥自在的一批人。

而反过来若是他们要举报呢?那么实话实说并不会把他们自己摘出去,毕竟到时候他们得罪的可就不只是秦大人了,还有那些心里想着封赏的同僚,最后能不能搞倒秦大人还不一定,搞不好自己还会落下个欺君之罪……

况且白来的功劳谁不喜欢呢?

既然秦大人将这份天大的功劳拿出来分享,那么闷声发大财才是最好的选择……甚至不少将军把这事都做成了买卖——把跟着他们班师回朝论功行赏的位置就地作价给卖了出去!

其实买位置的人来说,领赏的赏钱无所谓,可这份功劳是实打实的,甚至能成为以后的进身之阶,就此升官发财也说不定……就算不能升官发财能混个官帽子护身也不错。

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兵丁虽然衣鲜甲亮但却都是软脚虾的缘故……因为这些人大半都是花钱买进来的!

……

秦大人坐在肖恒俘获的一匹纯白色的战马背上,回头望了一眼身后的队伍,不由得深深的叹了口气。不过他也没去叱呵那些喜形于色就等着论功行赏的乌合之众,毕竟这场胜利也是场意外,倒是给了秦大人笼络人心的资本。

按照肖恒原本的剧本,等金人退去之后他就要在临安城里宣扬朝廷求和之事,并且将秦大人渲染成类似岳飞那样被逼无奈这才放弃追击金人回到临安府等待官家发落的。

到时候秦大人一进城门就高唱“马蹄南去人北望”,再加上《岳飞传》和秦桧铜像的事情叠加在一起……虽然表面上选择权还在官家手上,但只要他稍微处理不当那么今后必然会留下个昏君的名声,而当朝的两位宰相也难逃遗臭万年的宿命。

这一招可以说是直接把话筒怼道官家脸上,然后再采访他说:“不要紧的,你选吧,无论怎么选都是你的自由……”

……自由个屁!

无论换谁来谁敢选?

再说了,就算最后的最后,官家不堪其辱硬是要干掉秦大人,那么肖恒也不是没有后手……城外的秦府里存着那么多“真理”呢,到时候直接炸塌了城墙冲进来搞个清君侧。

不过对于秦大人来说,清君侧可就有点过分了……毕竟他还是以忠臣自居的,而且就算按照肖恒原本的计划进行,他也觉得颇有些不妥,毕竟肖恒原本的计划戾气太重,不符合官场上的普遍习惯。

在没的选的情况下还让别人做出选择……这可是只有帝王才有权干的事!否则无论是谁都要做事留一线。

虽然此事关系到秦大人的生命,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更温和的办法——携大胜之威向官家告老还乡。

如果说肖恒的计划是刺刀见红的话,那么秦大人这招就叫以退为进、软硬兼施。

其实若是秦大人早就能做出这样的选择,那么官家也未必会杀他……只是那个时候他觉得自己若是稍有退让,这大宋的江山可就要危险了。

不过现在嘛,若没有肖恒出现,秦大人服软也晚了,毕竟圣意已定就不会轻易改变。

那么秦大人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间点上服软呢?为什么他在坚持了那么久之后忽然选择妥协了呢?

这还是与肖恒有关。

在此之前他看不到胜利的希望,也只能以北伐来凝聚人心。

可是肖恒的出现却让他看到了事情的另一种选择。可以说秦大人在肖恒碾压式的战胜了金人之后,真正的体会到了“真理”的好处。

北伐?

等建起一支这样的队伍之后,金人与砧板上的鱼肉有什么区别?

皇帝的意愿?

抱歉你不愿意当皇帝还有别人愿意,只要找个志同道合的赵家子嗣[sì]即可。

有人说这世界上百分之九十的烦恼都是钱能解决的,区别只是钱的多少而已。

而用同样的逻辑来说,这世上百分之九十九的烦恼都是武力能解决的,区别只是武力的大小而已。

若是一介平民怀里揣着个大伊万的按钮……

……不巧的是,站在大宋土地上的肖恒就是这么个怀揣大伊万的人。

“真理”真香。

……

正当秦大人陷入沉思的时候,忽然前方忽然传出一阵骚乱……随后城门里走出一队太监,秦大人连忙下马恭迎。

“秦大人,陛下口谕。”

“臣,听旨。”秦大人单膝跪地,恭恭敬敬的答道。

“传翰林学士秦荐即刻觐见。”

“臣遵旨。”秦大人行礼、起身。

“你这些兵丁……”太监没有着急走,而是貌似随意的看了一眼那群旌旗招展的虾兵蟹将。

“……传令!就地扎营!”秦大人回头喊了一声,顿时又传令兵将他的命令传递下去。

“秦大人这就跟咱家走吧,省的陛下等得急了。”太监尖着嗓子说道。

“是。”秦大人点点头,跟在这群太监的背后孤身一人向那皇宫行去。

……

首节 上一节 106/52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