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南宋能网购 第224节

所以说其实无论是火药、枪械还是火炮,最初都是由中国人发明,早期那个什么“中国人发明火药用来做爆竹,西方人用火药来造枪炮”的说法完全就是造谣!咱们的老祖宗可没那么傻白甜。

火药以及火药武器其实都是在蒙古西征的途中传入西方世界的,而西方那些号称历史学家实为爽文作者所写的“史书”之中,多半把这些来自东方的知识发明者窃为己有,直到中国这边的考古文物出土了之后这才彻底闭上嘴巴。

“西夏的铜火炮如何我不清楚,不过你说的问题老师都考虑到了。”张雪指着那陀螺仪道,“这东西就是为了防止因海上颠簸而发明的,当你瞄准好之后按下开炮的电钮,而火炮并不会立即开炮,而是等船身恢复到水平状态的瞬间才会开炮。”

“……”关鳞一脸懵逼。

对于一百以内加减法都有些困难的关鳞来说,这陀螺仪所涉及到的复杂原理已经不是他所能理解的了,明明听着张雪的声音,看着张雪的嘴一开一合,但到了他的耳朵里就自然而然地变成了完全听不懂的阿巴阿巴。

“反正一会你就知道了。”张雪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关鳞毕竟小学都没毕业,跟他们这些“初中生”的差距还是太大了些。

张雪他们很快搬来了蓄电池组,然后给陀螺仪供上电。

至于输出的部分,他们利用了一盏电灯来代替火炮……当陀螺仪内部的飞轮旋转起来之后,只要稍微倾斜一下桌面那灯就不亮了,而等到桌面恢复到水平之后那灯就再次亮起。

接连测试了几次之后,别说是关鳞了,就连肖恒的这帮学生们都觉得这玩意实在是太神奇了。

只是看完了这陀螺仪的神奇之后,张雪身后的其他学生忽然沉默了起来。

关鳞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好在站在一边小心翼翼地看着他们。

“……你们说吧,我不会介意的。”张雪看着众人淡淡地说,“其实若不是我还要负责船厂这边的后续运营,我也有跟你们一样的想法。”

“……”

众学生依然不说话,一时之间气氛也变得凝重起来。

“怎么了?你们怎么不说话了?”关鳞终于忍不住的问道。

“……对不起,雪姐,我还想回到老师身边学习……”一直跟在张雪身边的小胖子忽然坚定地抬起了头。

“好。”张雪点点头,“还有谁想退出?”

“……对不起。”

“出来这么长时间,我们已经落伍了雪姐。”

“我也想继续学习,我还想上高中,上大学……对不起了雪姐。”

“雪姐,我,我陪你!”

几名学生纷纷表露出了自己的想法。

其实这也是肖恒一直以来的教育,他非常鼓励自己的学生们按照自己的兴趣和志向来选择专业和学习内容。

在几个月前这些学生还只不过是刚刚小学毕业的水准而已,在这段时间里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他们都认为自己的水平应该已经大大超过了普通的初中生……然而此时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的陀螺仪让众学生认识到,他们的知识已经落伍了。

这种被别人超越了的紧迫感,以及对神奇知识的好奇心驱使着大半的学生都下定了决心要重新回到象牙塔内好好学习。

而在场所有人中最伤的肯定是张雪,因为每走一个人她肩膀上的担子就更重一分,但要说谁最震撼,那必定是关鳞莫属了。

原本在他看来,眼前这些学生一个个的都已经非常优秀了,说句不好听的话比他见过的那些柔弱书生可是强太多了!

可在他看来,这样一群智多近妖的小孩子竟然还嫌弃自己太浅薄……关鳞看着这些学生的表情跟看着学霸的学渣没什么区别。

“想要走的人,明天给我一份申请,我替你们去找老师。”张雪看了看自己手下们,平日里不苟言笑的她忽然笑了起来,“诸位,祝你们前程似锦。好了,现在都给我回到工作上去!一日没走你们就一日还是我舰船所的人!现在不压榨你们等明天就没机会了……”

“哈哈哈……”

众人大笑着一哄而散,只剩张雪站在原地微微地叹了口气。

“张同学……他们?”关鳞小心翼翼的问道。

“我们这里一直都是这样来去自由的……他们暂时离开也好,毕竟舰船所这边的资源还是差了些,他们本来应该有更好的未来。”张雪微微的叹了口气。

“那……今后这船厂就都靠你了吧?”关鳞轻声问道。

“那倒也不是,我可以跟老师申请一批新学员过来实习。”张雪想了想说,“只是再带他们出来还要有段时间。”

“你就不怕新来的人也走了吗?”关鳞好奇的问道。

“走?不不不,他们不是走了,是去深造了。将来有一天也许他们会带着更新的知识回来呢。”张雪对未来信心满满,“我们所有人都是一个整体,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他们积极地学习上进是好事,我们所有人都应该支持……就算暂时有些困难那也是为了更好的明天——这话老师以前常挂在嘴边。”

“……”听完一席话,关鳞沉默了下来。

随着越来越深入这个集体,他就越来越觉得自己以前过的简直是狗一样的日子……以前肖恒跟他聊天的时候给他讲什么自由意志,他总觉得肖恒的话太脱离实际了,或者说太过理想了。

而现在他深切地体会到了这是怎样一个充满了幻想与行动力的集体。

关鳞再想想以前的自己,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往上爬,而往上爬则是为了不被别人踩在脚下……也许,只有像肖恒那样强大的人才会有所谓的自由意志吧。

……

肖恒并不知道关鳞那边的心理活动,不过对于一个朝气蓬勃的团体对于其他人的吸引力就像黑暗中的灯火对于飞蛾一样,不曾知道便还罢了,一旦见过那就再也回不去了。

此时的肖恒正在与王铁锤研究锻造炮管。

在攻克了前装滑膛炮的技术之后,他们立即开始马不停蹄地开始研究后装炮的技术……至于是线膛炮还是滑膛炮,此时他们连炮钢都还没造出来,所以究竟走哪个路线仍尚未决定。

炮钢除了涉及到大型钢铁锻造技术之外,还有最重要的钻孔技术仍未完全解决。

大型钢铁的锻造技术还好,利用水车来提起巨型锻锤的方式来一点点的锻打炮钢胚子。肖恒他们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使用的镗床精度较低,另外刀具的硬度也成了瓶颈。

之前他们在切削金属的时候,都是利用热处理过的刀具来切削相对比较软的低碳钢乃至熟铁,而经过了锻造的炮钢虽然还没经过热处理,但其本身的组织密度已经很高了,这就让他们的机床刀具显得不那么锋利了。

后世这些刀具基本上都是特种合金加特殊热处理,再加上强大的机床动力那可真叫一个削铁如泥。

但问题是肖恒他们这边依然还没有冶炼特种金属的能力——他们现在仍然卡在了各种元素的提纯上,而没有高纯度的元素,也就不用提冶炼特种金属了。

肖恒、王铁锤以及铁匠铺的工人们忙碌了许久,最终还是解决了这个问题——热切削。

先将炮钢加热回软,然后再用冷却好的刀具先在炮钢内部扣出来个洞……至于加工过程中的变形、强度降低等等问题,那也只能妥协了,毕竟以现在这么简陋的条件能制造出炮钢就不错了。

不过这种加工方法也让肖恒想到了一个后世仅有五常再外加一个德国所掌握的技术——炮身自紧技术。

当肖恒只是借用这个技术的理念,而没办法完全还原它……不过虽然仅仅只是利用了部分原理,但这样制造出来的炮管也令人足够惊讶的了。

肖恒所给出的解决方案是这样的:在热切削之后,利用一个内带冷却系统的钢结构硬塞入凹凸不平的炮管内部,一边利用钢结构挤压炮管内壁,一边利用钢结构本身的低温来迅速的冷却炮管。

这样炮管内壁的分子先被挤压成型,再经过从内部一圈圈的冷却,分子就一层层的紧紧的“抱住”了炮管内壁,这样在开炮的时候就能利用分子的内应力来抵消一部分火药爆炸的威力,从而增加炮管的寿命。

子弹都打不坏的鲁珀特之泪就是这个原理。

节136 凛冬将至

鲁珀特之泪是一种很神奇的玻璃制品,制造的方法也很简单,直接用融化的玻璃滴入水中就能得到一颗带着一根长长尾巴的神奇“小蝌蚪”。

这个小蝌蚪的“头部”非常坚硬——有人曾做过实验,将鲁珀特之泪悬吊在空中,再用手枪射击其头部,结果子弹碰了个粉碎而鲁珀特之泪毫发无损。不过比起无比坚硬的头部,鲁珀特之泪的“尾巴”就脆弱得多了。而且有意思的是只要捏碎它的尾巴,曾经坚硬无比的鲁珀特之泪就会自己分崩离析……

这就是分子之间的内应力在宏观世界的。

另外没有做过回火的玻璃缸在倒入热水后会炸裂也是因为内应力没有消除的关系。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玻璃珠滴落冷水的时候,外层的玻璃先冷却收缩,而内层依然炙热膨胀,一冷一热之间分子被紧紧地压在一起了,等玻璃珠完全冷却后就会将这种力量牢牢地束缚住。其实这就相当于在分子的尺度上拉紧了“弓弦”,在宏观尺度来看就是材料强度极大地被加强了。

身管自紧技术也是应用了同样原理。

最早的时候,身管自紧靠的是用一个略微大于身管内径的“杵子”进行拉拔作业——起过程类似拉膨胀螺栓。这样使得炮管内部产生塑性形变来达到预设应力的目的。后来再发展就变成了类似鲁珀特之泪那样利用热胀冷缩来预制应力。肖恒他们现在使用的办法就是第一种和第二种的结合。

不过这样的技术在后世早就被淘汰了,首先硬拉出来的内应力层很浅,稍微切削加工一下就剩不下多少了。

而第二种虽然看起来完美,但在内部冷却的时候外部的炮钢仍然炙热,所以反而会形成向外的应力导致炮管强度降低,炮钢等组织强度也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但尽管如此,在应用了这两项技术之后肖恒他们仍然造出了既“轻薄”又坚固的炮管。

当然这里的轻薄是相对于前装滑膛炮而言的。

至于更先进的,号称只有五常外加一个德国所掌握的身管自紧技术就更牛了!它的全称是“电渣重熔身管自紧技术”,简单来讲就是在冷却塔上将通电的炮钢一层层地“抹”上去!

特种炮钢在电力的作用下化成铁水,并在冷却塔的作用下快速冷凝缩紧,而后面的炮钢“焊条”则不断的将新的钢水“涂抹”上去……如此不断循环往复,一根能承受超高膛压的炮胚就造好了。

这种技术说起来简单,但这项技术涉及到多种工业部门的配合。其中某些单项可能被一些小国所掌握,但其中的某些关键的工业技术是需要品类齐全的高端重工业基础,这就不是小国所能玩得起的了。

所以说拥有身管自紧技术本身就是国力强盛的象征。

肖恒的身管自紧技术虽然相对低端,但要知道他可是身在南宋!比起西夏铜炮,肖恒他们造出来的滑膛炮那简直是碾压级别的!

除了肖恒自己对炮管强度已经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之外,其他人包括王铁锤自己在内都被新炮管的强度所震惊了——在暴力测试的时候他们几乎将炮管之中填满了造粒黑火药并且在炮管两端都设置了炮门,几乎就是将炮管本身变成了一根大号雷管!

然而即便已经做到了这种程度,炮管却依然在爆炸中丝毫无损,只有两边的炮门被炸得不知去向!

可以说在这个75毫米这个口径下,这根炮管已经可以无限量的装填黑火药了!

“公子,接下来……怎么办?”王铁锤摸着那完好无损的炮管问道。

“接下来……我想我们可以将炮管造得更薄了!”肖恒也有些兴奋,因为他想到了这炮管的其他用处——

——谁说火炮只能往船上装的?现在肖恒手中正好有个非常棒的平台可以搭载火炮!

没错!就是煤气车平台!

煤气坦克听起来似乎没有蒸汽坦克带感,但问题是这玩意实用啊!

肖恒稍微估算了一下,这煤气坦克的重量和煤气机功率,在搭载了减重的坦克炮之后差不多也能开出20公里左右的时速!

比起笨重的只能开到5至8公里时速的蒸汽坦克简直不要太先进了!

只是以肖恒他们目前的生产力,想要生产一根这样高性能的炮管差不多要整个钢铁厂满负荷运转一个多星期,期间其他的工作只能全部停摆。

这个工时成本可就太高了,目前的钢铁厂可是马车已经是舰船制造的核心,完全停摆的代价还是太大了,不是现在的肖恒他们能承受得起的。

所以最终75炮的炮管最终也只是造了这么一根而已,至于新船上预定的船艏炮和船尾炮……肖恒决定改图纸!船艏炮位直接取消,增加一面三角帆,再拉上船艏帆……完美解决了预留炮位空荡荡的问题!

至于关鳞……他肯定不知道自己的“老婆”还没造好就被削弱了一波。

……

转眼间秋去冬来,临安府迎来了今冬的第一场雪。

今年的临安府经历了太多的事情:

先是年初战争突然爆发大量逃民涌入,就在许多人觉得情况不妙的时候又迎来了“百年大捷”,秦荐秦大人一战成神。

然后就是临安府内的各种新花样变着翻的出,仙云台刚出来的时候所有人都惊为天人,直到《岳飞传》后整个临安大剧院轰动全城,而岳王庙外的跪像虽被撤了,但仍是屡禁不绝。

总有人将木制的、草制的甚至是泥瓦陶人儿放在岳王庙门口,它们或大或小或精致或粗糙,但它们都有同一个特点——那就是跪着。

除了这些大事儿之外,临安城里好吃的、好玩的也多了起来,尤其是报纸的出现可真让临安城的百姓在茶前饭后之余多了不少消遣……甚至还激励了一批闲汉开始自学汉字,也算是教人向善了。

另外街巷胡同之中忽然冒出不少卖肥皂的、卖糕点的,不用问这都是从报纸上看来的方子,还真有不少人靠着这些方子盖了房子、讨了媳妇……至不济也让生活条件改善了些。

整年虽算不上风调雨顺,但粮食还是按时收割了,所以米价不贵,布匹质量更好了,价格也比平日里便宜了许多……种种悄无声息却又实打实的改变让所有人的不禁感叹今年是个好年头。

而且临近年尾了,这好事居然还没完——金人真的把应天府还回来了!!

黄世忠黄相爷亲自跟着金人的使团去了应天府,然后就地接收了应天府的衙门、城墙……最后连周边的土地都要回来了。

拥堵在难民营里的逃民跟着黄相爷一起回到了家乡,甚至还拿回了自己的土地……至于全家死光了已经无主的土地,也被官家亲自下令划给了无地之人。

随着难民散去,大街上再没有那些苦哈哈给点吃的就什么都愿意干的男人,也没有头插稻草的妇人和小姑娘了。

再加上地面上厚厚的积了一层雪,这曾经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居然也显出一丝冷清。

老唐掌柜坐在临街的座位上,斯文的拿着眼镜并轻轻呵出一口白气,再掏出一块绒布小心的擦拭玻璃镜片。

眼见着天气也是一天天的冷下来了,尽管脚下生着火炉但仍然觉着阵阵寒意直往骨头缝里钻。

“下午去泡个澡吧……”老唐叨念着。

这人一老了身体制热的能力就下降了,平日里就总觉着冷,往年每到这个时候就觉着日子难过。

不过今冬倒是与往日不同,主要是有了便宜又耐烧的蜂窝煤——这亦是从那报纸上看来的点子,谁曾想煤粉和黄泥和在一起仍能烧得比柴火都旺呢?

首节 上一节 224/52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