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南宋能网购 第23节

“明月楼……要送过去呀。”小蝶拿着食盒有些犯了难。

“我去吧,反正我也闲着没事。”肖恒主动揽下活计,拎着食盒就出了门。

顺着江边向望月楼溜达。

滚滚江水一路向东,江上槽船往来络绎不绝,码头工人们扛着五谷杂粮下船,抬着铁锅瓷器上船……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望月楼大概是肖恒出门去得最多的地方,不过今天一进门,肖恒就觉着与往日不同。

这里的客人比平时少了许多,并且都是做下人、侍卫打扮。而且楼中也不见了往日的嘈杂,所有人都安安静静的坐在座位上,即便是吃饭喝酒也尽量不发出声响。

二楼隐隐约约传来说话声和轻柔的丝竹之音,想来订餐的人应该就在楼上。

“这位爷,实在对不住……今天有贵人把咱这包下来了,要不您明日再来?”店小二见肖恒想上楼,赶忙拦住了他。

“我不是来吃饭的,我是来送货的。”肖恒晃了晃手中的食盒。

“这……您怎么出来帮闲了?”店小二笑问道。

“生活所迫呗……”肖恒也笑了笑,并没有多做解释,“哪位是赵老板?”

“得嘞,我带您上去吧。”小二一甩毛巾搭在肩膀上,走在前头带路。

肖恒也拎着食盒上了楼梯,刚一上楼梯就听上面传来一阵慷慨激昂的吟唱声: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满江红?

肖恒心中一动,快步走了上去。

节33 武穆遗书

肖恒跟着店小二上了楼,平时摆放的桌台都不见了,整个二楼只剩下坐了三五人的这么一桌,可围绕在他们旁边随侍之人却又二三十个之多。

随侍的有舞姬、有歌姬,还有吹拉弹唱的乐器班子……除此之外还有好几个专门负责换汤倒酒的女人站在客人身后。

此时似乎还没开始上菜,但桌上已经摆了不少造型精致的菜品——这些东西不是拿来吃的,而是拿来看的,俗称“看菜”。

而摆在桌子上的那些熟透了的果子也不是拿来吃的,而是用来闻的……算是宋代的水果香氛吧。

若是肖恒坐在这儿被这么多人围观,他可能连饭都吃不下去了……可桌上几人却无半点不适。

其中,一个小个子文人正在慷慨激昂的吟着那满江红,而肖恒上楼前听到的应该就是这个小个子文士的声音。

等他吟完,意犹未尽的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沉不再言语,整个人似乎都陷入了一种莫名的情绪之中无法自拔。

桌上坐在最下手边的商贾打扮的人笑着说:“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好词啊,好词……可惜在下虽觉得好,却说不出好在哪里,还得向李大人讨教才是?”

坐在主位的人是个留着八撇胡的中年文士,闻言面色遗憾的摇了摇头:“好是好,可惜……来得却不是时候啊。”

“此话怎讲?”那商贾很配合的追问道。

“当今朝堂之上正在为金人之事争得不可开交,虽然沈党势大可这金人已经破了应天府,此时再谈议和岂不是要割地赔款?便沈党当不起这失地之责……如此满江红一出无异于打沈党的脸。想必这位作者也知道自己这词作会惹毛了沈钧那小人,到现在都不敢出来承认是自己所做。”

那八撇胡淡淡的笑着,眼中带着点嘲讽语气带着点鄙视,似是不屑与那沈党为伍。却也对这满江红的作者颇为瞧不起。

“哦?那黄党岂不是得意了?他们可是一直想要打过长江去的。”那胖商贾虚心请教道。

“哼……这首满江红一出,沈党不过是面子上不好过罢了,可那黄党却是被放在火上烤了!即便能熬到金人退去,应天府拿不拿的回来还不好说,这首词是逼着他们定要有一场大胜或是夺回应天府,否则……嘿嘿,当今官家可是出了名的刻薄寡恩哪。”

那李大人摸着自己的八撇胡依然高高在上的指点江山,仿佛这天下大事和朝堂百官,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如何?肃戎兄,你怎么看?”李大人侧首去问旁边那位头戴方巾的文士。

“……没什么可说的。”方巾文士摆摆手,目光看着楼梯的方向——那里,小二正领着肖恒上来。

那李大人顺着方巾文士的目光看过去,眉头微皱道:“来者何人啊?本官今日只会友,不见客。”

“对不住了……诸位大人,这位是来送糕点的……说是赵老板定的。”店小二一侧身,将肖恒让了出来。

“正是,不知哪位是找老板?”肖恒提着食盒问道。

“我就是……食盒放在这就走吧。”那找老板见李大人颇为不喜,也是没给肖恒什么好脸色,摆摆手打发苍蝇似得叫肖恒快滚蛋。

肖恒站着没动,反而是跟方巾文士点了点头——这位就是之前跟微胖文士在一起的那位,只是肖恒也是刚刚听到这位方巾文士的表字叫肃戎。

“你怎么还不走?”赵老板怒道。

“小本生意,概不赊欠。”肖恒笑道。

“你!”赵老板大感没有面子,当着贵人的面居然敢拆自己的台,“我还能少了你银子不成!当桌索要成何体统!!”

“不能少就请吧?”肖恒依然淡淡的笑着,连眼神都没有丝毫的波动,一副唾面自干的样子。

“你!!气煞我也!!给!快滚!!”赵老板从怀里摸出一块散碎银两,照着肖恒的脑袋用力的掷了过来。

“啪。”

肖恒毫不费力的伸手接住,用手颠了颠:“不够。”

“……”那商贾打扮的赵老板已经面色铁青得说不出话来,最后咬牙切齿的勉强吐出四个字:“如何不够?”

“赵老板定了40块,一块一百文,共计四两纹银。您这块也就一两多。”肖恒依然保持着那淡淡的微笑。

那李大人奇道:“何种糕点竟要100文一块?”

“此糕唤作枣糕,由七七四十九……”肖恒滔滔不绝的将老马那套广告词重复了一遍,这原本就是他写的,现在由他自己说出来倒是比老马还顺畅许多。

“……此糕出炉不过半刻,正是味美之时。”说着,肖恒直接将那食盒打开,顿时一股浓郁香味扑面而来。

那李大人只觉香甜之味缭绕在鼻尖,只觉口舌生津食指大动。

“你还楞着干什么?还不给李大人送去?”那赵老板见肖恒不动,上来就想夺过肖恒手里的食盒亲自给李大人送过去。

可是这一夺却没夺下来,肖恒的手仿若磐[pán]石巍然不动。

那赵老板还有点懵,用力又夺了夺可肖恒却依然不撒手。

“你!?”赵老板又惊又怒。

“概不赊账。”肖恒依然笑眯眯的说。

那商贾两眼一闭,再睁开时已经没有了怒意,从怀里掏出一块足有五两的小银锭往肖恒手里一塞!

“拿好了。”说罢又去夺那食盒。

“多了。”肖恒道。

-、

“赏你了!”

“不好意思,平买平卖盖不二价。”肖恒回头对店小二说,“可有银剪借来一用?”

“呃,这……”小二六神无主。

“好了好了,不要为难店小二了……赏你的你拿着就是了。”李大人笑着说。

“如此多谢李大人。”肖恒闻言立即松开食盒,拱手道谢,倒是让那赵老板愣了愣才反应过来,这才提着食盒送到李大人面前。

“倒也是个妙人……你可有读书?”

“识字。”

“那你觉得这满江红如何?”李大人饶有兴致的看着肖恒。

“武穆遗书自是好的没话讲。”肖恒淡淡的抛出了这个炸弹。

“……武穆遗书!?”李大人一愣,随后眉头微微皱起,“你如何敢说这是武穆遗书?”

“因为这首词就是从他那流出来的。”方巾文士淡淡的插了一句。

“嘶……果真如此?”李大人一惊。

“我那天就在,自是没错。”方巾文士确认道。

“……兄台如何称呼?”

“肖恒。”

节34 有那么一天

“不知你从何处得知此词作?可有原稿?”那李姓的八撇胡官员追问道。

“幼年时在父亲友人处见过一个话本,开篇既为这首词。”肖恒说的好像真的一样。

“话本?只有话本怎能确定是武穆遗书?”那李大人皱眉道。

“话本里就说这是武穆遗书呀……”肖恒假做不知。

“……想来是哪位士人激愤所写。”李大人微微沉吟了一会这才道,“秦桧在位的那几年大肆排除异己……恐怕这作者是心有不甘却又怕了那秦桧,只能以话本寥[liáo]解心绪。”

“大人英明。”肖恒心里给他点了个赞……果然自我攻略最为致命。

“哈哈哈本人官场沉浮多年,如此之事自是看的通透。”李大人摸了摸自己的八撇胡,显得很是自傲的样子。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肖恒捧了他一句。

“哈哈哈哈……你这两句倒是新奇,又是从哪个话本上看来的?”李大人摸着八撇胡放声大笑。

“正是如此。”肖恒笑道。

“果真妙人。”这位李大人畅快得紧。

这人嘛,总有一好[hào]。

有的人好名,有的人好利,有的人好色……这位李大人是好为人师。

之前肖恒就发现那商人一直在不停的请教这位李大人,这并不是漫无目的的,而是在投其所好,肖恒也是顺势为之。

至于话本一说,乃是他下一步的计划。如今恰逢其会,也正好让这位李大人也做个见证,等到计划执行开来的时候,这李大人就算不是助力但有了这么个前提也不会成为阻力。

目的达成,肖恒自然不会死皮赖脸的留在这,随便找了个借口就离开了。

至于自己是不是搅了那赵老板的局……那肖恒可就管不着了,反正那赵老板也没给他好脸色不是?

从望月楼出来,肖恒找小二问了路,就去了趟细坎儿胡同,找来那木匠牙子。

“呦,这位爷,您来了?可是要造水车了?”那木匠牙子一上来就热情洋溢的问候道——他居然还记得肖恒之前说的话。

“你找到人了?”肖恒问道。

“暂时……还没有。这可是精细活,我总得给您找个靠谱的人不是?”木匠牙子赔笑道。

“嗯……你之前说的那种棚子我要造两个,另外你有没有认识的泥瓦匠牙子?”

肖恒说是那种只有四柱,上铺草席的凉棚,一般当做牛棚马厩之类,比较固定的路边小摊偶尔也会建个这样的棚子来给客人遮风挡雨。

“好说好说,一会我就去找人……不过现在泥瓦匠可不好找,多半还要去北边。”那木匠牙子笑道,“北面来了不少流民,好多泥瓦匠都被征去做事了,我们这好多木匠也被征了去。”

“做事?难道要给那些流民造房子?”肖恒问道。

“应是造营房。”那木匠牙子答道,“北来的流民大部分都要编入北军的。”

“老弱妇孺也不例外?”肖恒奇道。

首节 上一节 23/52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