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南宋能网购 第403节

用伟人的话来讲这就叫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用大白话来说就是人都活不下去了,不造反等死呢?

所以归根结底,农民起义并不是因为土地兼并,而是因为兼并了土地的这些地主官员不当人,完全枉顾他人死活。

左手高利贷右手高价粮的循环正是地主阶级自我膨胀的法宝,但若是任由他们这么搞下去,一旦官逼民反那遭受的代价可就是不可承受之重了。

所以为了维持社会稳定,在约谈了几个大地主却无果后,肖恒直接选择了代价最高昂但副作用却最小的选择——开仓放粮!而且还是平价粮!

但说是平价粮,但这粮价仍然是秋收时的两倍以上了。

在肖恒看来,蒙军被挡在了蜀山要塞群之外,从外界逃入的难民则由秦府集中供养……所以无论是战争还是难民,都没有影响到蜀地内部的粮食循环。

再加上这两年蜀地一直都是风调雨顺,粮食产量一直都比较平稳,所以从理论上来说只要肖恒将粮价打压到往年冬季的价格,那么这个冬天多半就饿不死人了。

然而事情却没有肖恒想象中那么简单。

开仓放粮的手段在初期的确起到了一定的坐拥,差点飞涨的粮价也有了小幅度的回落。

然而好景不长,市面上的粮价很快就开始再次飞涨了!而这也就导致大量城内的市民和城外的穷苦百姓都涌到秦府的粮仓抢购粮食了!

而随着恐慌情绪的蔓延,更多本来不缺粮的阶层也开始向秦府购买粮食。

虽然肖恒立即及时的颁布了限购政策,并且开始进行人口登记并且发放类似身份证的证件,但天知道限购令生效之前的这段时间内究竟被那些米粮商人和他们背后的大地主们买走了多少粮食!

这让原本就不宽裕的粮食库存迅速告急。

而这也是肖恒狠下心来与蒙军打一场会战的原因——若是再不打通对外联系渠道,蜀地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大规模的流血冲突。

随着秦府粮仓内的粮食越来越少,限购政策也自然的就开始缩紧,而原本不那么太计较的身份证明,也开始了随机抽查——

——抽到谁就派人跟着他回家,看看他身份证上登记的信息是否属实。

这样的手段再加上“当场验货”的政策给了那些浑水摸鱼的人极大的心理压力,其中不少没有组织的倒卖人士打起了退堂鼓。

然而尽管进行了如此众多的限制手段,但毕竟川蜀一地的市民和穷苦农民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都跑到秦府买粮的话把肖恒卖了也拿不到那么多。

捂粮不放的那些大地主们当然情愿看到肖恒对于这件事一筹莫展。

这些人里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但唯一相同的是,他们的身上穿的都是单衣,脸上都有苦色。

这群人正是恭州城外周边的穷苦人家。

当战争爆发后,蜀地的确涌入了大量流民,尤其是以秦府为主导的有秩序的难民转移工作,给蜀地带来了大量的外来人口。

虽然这些人的口粮基本都由秦府解决,但蜀地的粮价还是不可抑制的起飞了。

战争往往会带来饥荒。

除了农民被战争赶出了家乡导致土地荒废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地主们囤货居奇、哄抬物价。

自古以来这些人就都是这幅德行从未变过,甚至到了肖恒那个时代仍然偶尔能看到这些人的手笔——例如葱蒜暴涨背后多半就有这种人的动作。

不过在肖恒的那个时代,这些人也最多就是炒炒葱蒜之类打打擦边球了,主粮这种关乎到人民生计、国家兴亡的东西他们是万万不敢动的。

而在这个时代,大地主们的所作所为只有四个字能形容——无法无天。

对于他们来说粮食涨得越高他们赚的就越多,不管外面有多少人饿死他们会无动于衷。

历代农民造反多半有这些地主们的推波助澜。

而可悲的是,在这个年代这种行为是不会被惩罚的,毕竟许多大地主背后都有朝廷的关系……而反顾来说背后若是没有朝堂之上的关系,那么他们也无法成为大地主。

看看之前林家的发家史就知道了——祖先出过大官,留下了不少人脉,让林家从普通级别的地主一跃成为了恭州城周围数一数二的大地主。

而随着第二代、第三代再没出过大官,林家的势力也就渐渐缩水,坐拥的土地面积也慢慢缩小。

到了林田他们这一代家里出了个林飞,正三品的大员,所以家里再次起飞,一跃成为近乎于独霸恭州城的豪门望族!

从这起起伏伏不难看出家里有没有人在朝当官这件事几乎可以当做一个家族福祸兴衰的一个晴雨表,无论放到哪朝哪代都八九不离十。

当士大夫的利益与大地主的利益进行了深度捆绑之后,那么土地兼并也就在所难免了。

总有人说土地兼并造成了国力的衰弱,最终往往会导致大规模的民变。

那么土地兼并为什么会引来民变呢?这其中有什么直接的关联吗?

其实并没有。

土地兼并并不是一定会造成民变的。

例如肖恒所处的大宋就是如此,大量失去了土地农民走进了工坊、走进了城市,甚至出海当了海员……也正是这种相对宽松的人口流动和旺盛的经济需求造就了这样的“奇观”。

而到了现代,随着轰轰烈烈的工业化进程,失去土地的农民大多进了工厂成为了一名工人……而这个过程虽然也闹出了不少矛盾,但总体上似乎也打破了土地兼并的魔咒。

或者换个角度——将地主当做企业主,将农民换成打工人,那么这个系统似乎就能够圆满且完美的运行下去了吗?

事实并非如此。

当刀工人能拿到足够户口的饭钱时,这个系统就会相对稳定。而当企业主拿起了鞭子,像奴隶一样使唤打工人时,革命就必然紧随而至。

用伟人的话来讲这就叫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用大白话来说就是人都活不下去了,不造反等死呢?

所以归根结底,农民起义并不是因为土地兼并,而是因为兼并了土地的这些地主官员不当人,完全枉顾他人死活。

左手高利贷右手高价粮的循环正是地主阶级自我膨胀的法宝,但若是任由他们这么搞下去,一旦官逼民反那遭受的代价可就是不可承受之重了。

所以为了维持社会稳定,在约谈了几个大地主却无果后,肖恒直接选择了代价最高昂但副作用却最小的选择——开仓放粮!而且还是平价粮!

但说是平价粮,但这粮价仍然是秋收时的两倍以上了。

在肖恒看来,蒙军被挡在了蜀山要塞群之外,从外界逃入的难民则由秦府集中供养……所以无论是战争还是难民,都没有影响到蜀地内部的粮食循环。

再加上这两年蜀地一直都是风调雨顺,粮食产量一直都比较平稳,所以从理论上来说只要肖恒将粮价打压到往年冬季的价格,那么这个冬天多半就饿不死人了。

然而事情却没有肖恒想象中那么简单。

开仓放粮的手段在初期的确起到了一定的坐拥,差点飞涨的粮价也有了小幅度的回落。

然而好景不长,市面上的粮价很快就开始再次飞涨了!而这也就导致大量城内的市民和城外的穷苦百姓都涌到秦府的粮仓抢购粮食了!

而随着恐慌情绪的蔓延,更多本来不缺粮的阶层也开始向秦府购买粮食。

虽然肖恒立即及时的颁布了限购政策,并且开始进行人口登记并且发放类似身份证的证件,但天知道限购令生效之前的这段时间内究竟被那些米粮商人和他们背后的大地主们买走了多少粮食!

这让原本就不宽裕的粮食库存迅速告急。

而这也是肖恒狠下心来与蒙军打一场会战的原因——若是再不打通对外联系渠道,蜀地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大规模的流血冲突。

随着秦府粮仓内的粮食越来越少,限购政策也自然的就开始缩紧,而原本不那么太计较的身份证明,也开始了随机抽查——

——抽到谁就派人跟着他回家,看看他身份证上登记的信息是否属实。

这样的手段再加上“当场验货”的政策给了那些浑水摸鱼的人极大的心理压力,其中不少没有组织的倒卖人士打起了退堂鼓。

然而尽管进行了如此众多的限制手段,但毕竟川蜀一地的市民和穷苦农民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都跑到秦府买粮的话把肖恒卖了也拿不到那么多。

捂粮不放的那些大地主们当然情愿看到肖恒对于这件事一筹莫展。

节25 主粮风云

节25

“凭什么抓我!?”

“凭什么打我!?”

“来人啊!救命啊!!秦府杀人啦!!”

鹰钩鼻躺在地上打滚并且大喊大叫,试图引起其他人的注意。

在极度安静的情况下,鹰钩鼻的举动的确引来了不少目光,但其他来买粮的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所以他的努力也只是引起了一些人的交头接耳。

这让躺在地上乱踢乱打的鹰钩鼻心中一沉。

如果无法带动其他人的情绪,那今天他可就真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想到这里鹰钩鼻焦急之中把心一横,开始用尽全力的大喊道:“秦府没粮了!秦府没粮了!!不卖粮还打人!秦府没有粮食了!!”

果然,此话一出百姓的队伍中的确出现了一丝骚乱。

百姓总是盲目的。

即便是后世的中国文盲率已经不足4%,大学及以上文凭人口占比接近15%的情况下,网上的民意仍然会被公知带偏,更何况是文盲率超过90%的古代?

前有“大楚兴,陈胜王”,后有“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连这种无稽之谈都有人信的时代,无论发生何种荒诞离奇的事情似乎都不奇怪。

又何况那鹰钩鼻说得并没有错,他一声大喊叫出了所有百姓心中的疑虑。

秦府,似乎真的快没有粮食了。

毕竟从最开始的无限制购买,到后来的限人、限号,甚至到现在极为严格的一人1斤……就是傻子也能看出秦府的库存已经快见底了。

这种担忧促使骚乱逐渐扩大,若是在此时有人振臂一呼,天知道这些绝望的百姓会做出什么事来。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一队手提双管猎枪的全甲士兵冲了出来,打头的那位二话不说,对着那个在地上乱蹬乱踹不让他人近身的鹰钩鼻就是一枪。

“砰砰!!”

两声清脆的枪声响,随后就是一片死寂。

原本这些士兵手里的双管猎枪中填装的是碎皮弹——就是弹体结构跟普通纸壳弹相同,只是弹头部分换成了切碎的皮革边角料。

这种子弹可以充当这个时代的橡皮子弹,主要是为了对不老实却又没到该死程度的人施行镇压,算是城管部门的顶配装备了。

但那位班长在开枪前特意换成了两发独头弹……

大质量的独头弹近距离的杀伤力只能用丧心病狂这四个字来形容。

而在肖恒的教导下,士兵们非常忠实的贯彻了肖恒的思想——只有死了敌人才是好敌人。

尽管一发子弹就能搞定的事,但那位班长依然扣动了两次扳机。

两发大号铅弹一发打碎了那鹰钩鼻的胸腔,另一打炸了他的肚皮……紧紧十秒钟之后,那鹰钩鼻就已经死得不能再死了。

肖恒为什么要派驻全副武装的士兵在这守着?怕的就是各种突发情况引起民变。

平价粮是为了让百姓不被饿死,而看守的士兵则是为了保证秦府相关人员自身的安全,这并不矛盾。

“同党立即站出来!现在主动投降我保证你们的生命安全,否则一会被查出来之后,就要跟这家伙一个下场了!”

那位班长面无表情的瞪着百姓的队伍,其中不少人都害怕的低下了头,不敢与他的目光相接处。

“……”

鹰钩鼻那个身穿破烂单一的年轻人已经彻底吓傻了,嘴唇青紫脸色煞白,脑子里一片空白。

死了?

就这么死了?

年轻人完全没有想过自己将会面临如此凶险的境地。

该怎么办?

该死……

“没有吗?没有的话就继续!大家放心,我秦府的粮食有得是!最迟3天,最早的话明天就会彻底解除粮食限购了!”

那个开枪的班长如是说道,而所有与他目光交汇的百姓都别赶紧低下头不敢跟他对视。

至于那位班长说的话是否属实已经不重要了,其他百姓可不想在这种时候触了霉头……毕竟刚刚已经死了人的!

首节 上一节 403/52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