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南宋能网购 第412节

如此一来别说赚钱了,就连从临安带来的家底都差点赔没了!

而这一切全都是拜秦府所赐。

车辕向北,车辙向南。

老牛不紧不慢的往前走,带着沈公子离开了这个伤心之地。

渐渐的,码头已经看不清了,而沈公子的心也渐渐的静了下来。

不慌……

不用慌!

外面毕竟已经改天换地了,恭州城外,黄老爷家。

几天前这里每天进进出出的好多人,而现如今却门可罗雀,往日的热闹都不见了踪影。

厅内,仅存的几人正在说着什么。

“李员外的侄子也走了?”

“走了,还有张家的小儿子也走了……过两天我也该走了。”

“秦府这是以本伤人啊!”

“谁叫人家势大呢?连蒙人都被打得落花流水,咱们又算个什么?”

“还不是沈钧搞的鬼?还以为跟对了人呢……现在看来,沈钧也是草包一个!”

“切,还宰相呢,人家肖恒动动小手指他就没辙了。”

“谁说不是呢!”

“我也是猪油蒙了心了,听说以前在临安沈家势大的时候,沈钧在肖恒手上都没好果子吃,又何况到了人家的地盘呢?”

“走了走了……我家老爷明天要去益州,我也得跟着。”

“去益州做什么?”

“做什么……当然是求见秦大人!”

“求见他做什么?”

“呵呵,你说呢?当然是负荆请罪啊!不然等人家稳下脚跟来还有咱好果子吃?”

“……”

“你也劝劝你阿爹吧!”

“是啊……”

说罢,几人也是各自回房,收拾了东西就出门了,看那架势应该是不回来了。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离开了,在所有人都没有注意的角落中,一个书生仍然呆坐在黑暗中,目光呆滞的望着手中的茶杯。

黄老爷无意中路过的时候忽然听到一阵阵低语从那书生的方向飘来。

“不应该啊……”

“不应该这样。”

“我都算到了啊……”

“为什么……”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

黄老爷脚步微微一顿,看着那个已经陷入自闭的公子哥,不由叹了口气,轻轻的走到他身边安慰道:“沈公子,算了吧……咱们斗不过秦府的。”

“不,我不甘心……”沈公子抬起头,望着黄老爷低沉的说。

然而只是这么个抬头的动作就把黄老爷吓了一跳!

这才几天啊?

这沈公子原本是一个多么意气风发的一个少年,此时不仅眼袋青黑、满脸暗沉,而且眼中布满了血丝,仿佛已经好几天没睡觉了一样。

“你,你没事吧?”黄老爷心都揪起来了——这沈公子可是沈钧的亲孙子!这要是死在他们家那他可什么都说不清了。

“我没事……”沈公子摆了摆手,沙哑的说。

“……沈公子,大势已去,还是回家早作打算吧。”眼看着沈公子的这个状态,黄老爷不敢留他了,万一真死了那可就不好办了。

“也好,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沈公子叹了口气,摇摇晃晃的站起身来就往外走。

“那个……沈公子?”黄老爷看着他的样子,不禁开口叫住了他。

“……”

沈公子慢慢的停住脚步,侧过身来看着黄老爷。

“我还会是派个人送你回去吧。”黄老爷不放心道。

“……那就多谢了。”沈公子拱了拱手,然后就在门口找了个凳子坐了下来。

黄老爷赶紧去了后面,叫人架上牛车赶到前院,然后这才恭恭敬敬的将那个瘟神给送走了。

沈公子坐在吱吱嘎嘎的牛车上,无神的双目不自觉的飘向码头的方向——那里的货栈上堆满了一袋袋的粮食。

按理说码头边上的货栈只是个临时存货的地方,但是上一次运来的粮食简直太多了,不仅直接将秦府的粮仓都填满了,甚至连府衙内的官仓都被用来存放粮食了。

节33 “内阁”

节33

恭州城,秘书处。

秦国城、韩子德、张坷涵以及肖恒的两个学生李民、张二小拉着木头凳子坐了一圈,而在他们“包围”之中的,则是内务部部长张岚。

之所以做出这“三堂会审”的姿态,还是因为沈钧一家被捕的事。

沈钧作为前朝宰相本身就是大儒出身,在朝堂之上的影响力暂且不提,在朝堂之外的名声甚至要比赵朞这个皇帝还更高一些,不说是一呼百应至少也是跺跺脚就能让整个士林震三震的大人物。

而沈钧在暗地里串联地主捂粮不卖哄抬粮价这种事,在主流社会来看其实算不得什么大事……毕竟这个年代的主流意见表面上看是读书人的意见,但实际上却是被地主阶级所把持的。

毕竟“耕读传家”可是读书人最推崇的生活方式,而有能力耕读传家养得起读书人的,肯定不可能是普通佃户。

哄抬粮价在秦府看来是天大的罪过,但在“主流民意”看来却无伤大雅,所以矛盾就产生了。

秦府若是以这个理由来给沈钧定罪的话,那可是要得罪天下读书人的……

这其中的逻辑其实很简单——读书人背后是地主阶级,地主靠左手借贷、右手卖高价粮的循环来做大。

而一旦沈钧都被定了罪,那么地主阶级哄抬粮价的这只手可就被斩断了。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沈钧的被捕让蜀地的读书人群情激愤也就不难理解了……

但这些读书人就不知道哄抬粮价不对吗?当然不是!他们什么都清楚,但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读书人永远是最拎得清的。

这就叫嘴上的仁义,心里的生意。

而现在的秘书处中,也恰好是三个传统的读书人外加三个秦府嫡系,所以他们之间的意见不一也就在所难免了。

他们争论的焦点是给沈钧定什么罪,毕竟批捕沈钧的命令是肖恒亲手签的,这是他们绝对无法修改的,但在罪名的量刑上肖恒并没有指示,也就给了他们争论的空间。

“……别忘了沈钧乃是前朝国相!如此草率的处理毕竟激起天下民愤!”

秦国城义正言辞的说。

肖恒的这个大舅哥是传统的读书人,当年也是状元出身,留过京也外放做过官,最后又调回了中央进了翰林院,可以说是个非常符合传统观念的宰辅之材。

他混迹官场这么多年,其经历多半与秦荐的官途相关,但毕竟也算经历过浮浮沉沉,自然也就形成了他自己的一套价值观。

在场三位读书人中,秦国城是最坚定的给传统读书人立场站台的人。

“哦~~~前朝?”张岚声音微微上挑,阴阳怪气的挑衅道。

如果换个油滑点的官员,此刻必定不敢与秦国城唱对台戏的,毕竟秦国城可是肖恒家的“自己人”。

然而张岚却不在此列。

要知道想当初即便是肖恒他都是看不顺眼的,之所以拜在肖恒麾下完全是因为他爹的命令。

而后张岚也经历过了一些事,最终彻底拜服了肖恒,人生观和世界观经过大幅重塑之后,不说与肖恒完全一致但也相差无几了,否则肖恒也不会放心他坐到内务部部长这个关键的位置。

事实上从实权上讲,内务府所掌握的权利远超整个秘书处,但由于秘书处是服务于肖恒的关系,所以秘书处不仅有直达天听的手段,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秦府的政策。

所以从地位上来讲,秦国城这位秘书处的隐形处长足以与张岚分庭抗礼。

“你!”秦国城似乎很少遇到这种挑衅,一时之间不知怎么回击,只是瞪着张岚说不出话来。

“张部长有什么意见可以说嘛,大家都是同事,不要总这样阴阳怪气的……”张坷涵说了张岚几句,随后却话锋一转,“不过沈钧犯了法,咱们就应该按法律程序走。至于他是不是前朝宰相其实并不重要。”

比起秦国城,张坷涵的履历可就暗淡了不少。

首先张坷涵是榜眼,并非当科状元,比起另外两位状元出身的文人自然矮了一头。

其次张坷涵乃是归正人出身,光这身份就不容于南宋官场,所以官位也只是个编修。

最后最重要的是张坷涵没有秦国城那样一个好爹,也没有秦幼萱这样的一个好妹妹。

在三位传统文人之中,张坷涵虽然“学历”最低,但却是接触秦府体系时间最长的人!

没错,他接触秦府体系甚至比秦国城都早,也比他更了解整个秦府是如何运转的,所以他很清楚一件事——秦府所创建的政权并不依靠传统文人体系!!

这一点很重要!

再加上张坷涵至今仍是秦府学校的语文老师,不仅了解肖恒所一手建立的这个学校培养人才的效率有多高,而且本身还以此得到了巨额的政Z资本——

——因为他在秦府教学时间很长的关系,上到卢淳下到一年级小朋友,遇到他可都要叫问候一声“老师好”的!

甚至在座另外两位秘书处的成员平日里遇到了也的主动行礼并说“老师好”!

所以张坷涵在秦府的不仅地位超然,本身对于秦府的各种理念也是非常认同的。

在传统官场上张坷涵是被排挤的小透明,而在秦府这边他却是位德高望重的老师……不提别的,光是身份认同感他就远高于另外两位文人。

所以,对于沈钧案究竟怎么办,他的态度更倾向于公事公办——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当然目前法律的最终解释权抓在肖恒手中,所以张坷涵的态度中立之中微微偏向张岚。

“我只是觉得,国城兄膝盖软了些,区区一个前朝宰相就压的他抬不起头来了……前朝宰相都是如此,那你遇到前朝皇帝岂不是要三叩九拜了?”

张岚一脸笑容的说着最扎心的话。

“你!我不是怕沈钧,我怕的是天下大势!怕的是众生悠悠之口!”秦国城挺胸抬头两眼平视,自有一股威势。

“呦~~大义凛然秦国城,浩然正气国城兄哦!”张岚继续阴阳怪气。

“好了,谈事就谈事,不要扯到别的地方去。”韩子德微微皱眉,“张兄,大家都是同朝为官,您能不能稍微收敛着点?”

“好。”张岚点头。

张岚的态度之所以有所变化是因为国公府那超然的地位。

首节 上一节 412/52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