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华夏开局对话十大皇帝 第173节

武则天看向年轻时的自己,目光中并没有规劝之意,

反而,更像是以一种考验的姿态,来问过去的自己。

如果明知道以后会失去亲情,失去爱情,失去很多本可以充满温情的一切,失去作为一个正常人本可以拥有的所有美好,当初那个自己,还会做这样的选择么?

许多看到典藏华夏这一期的观众,都不由起思考类似的问题。

如果知道努力了,最终还是实现不了自己的理想,你还会努力么?

如果知道自己会获得金钱和地位,却失去了另一半和孩子的爱,当初的自己,是会选择平淡,还是继续向权位靠近?

这一夜,许多的人,都想起,或看向了他们身边最亲近的人。

如果再给自己一次机会,一切是不是,会变得不一样,还是依然会走曾经走过的路?

江逸和许多观众们,都在静静地等待着武媚娘的回答,期待能够从这一幕汲取到一些经验。

武媚娘沉思着,问道:“何等不世之功?”

“建武周,赢四国,受万国来朝,受两百多个国家为你建天枢,来歌颂你的功绩,完善科举,打破士族,为后世留下一笔又一笔浓墨重彩,成为史书上唯一的正统女帝!”

武则天霸气凛然道。

跟很多失去了一切,却所得甚微的人比起来,她可以说是极具成功的典范。

武媚娘听后,第一时间并不是很激动,而是皱着柳眉,低语道:“是么?”

武媚娘起身,看向了就挂在木架上的妃子服。

她徘徊在这妃子服周围,打量着上面的一针一线。

披上,就是无尽的苦难和无奈,就相当于把命悬在了皇宫中。

不披上,那么今天过后,自己就得想办法逃出去。

她可以找到理由,让李治帮自己离开感业寺,现在的李治也可以做到。

可从此以后,她就得远离都城,从此隐姓埋名,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武媚娘伸出手,抚摸着妃子服上的纹理。

是要失去一切,功成名就,还是隐居世外,做一个平凡的女子?

武媚娘的眼神,经历了从思索、到迷茫,再到坚毅。

“那就,万人之上吧!”

“凭什么女子就不能做皇帝,我偏就要试试!”

武媚娘将妃子服拿下,让侍女进门,给自己穿了上。

她目色坚忍,张开双手,让侍女将袖子从手臂穿过,像是在拥抱未来,和整座江山。

这一刻,她的眼神,变了。

流露出的不再是忐忑和即将见到心上人的欣喜,而是野心,如同野草般滋生的野心!

穿好衣裳之后,她一步步,走出房门,来到感业寺的门槛边上。

感业寺外,许多的侍从都已等候多时,见到武则天出现,都毕恭毕敬地行礼。

武媚娘抬头,望向寺外的天空,看向了这一片大唐天下,嘴角,微微扬起。

第一次觉得,这江山是如此之美。

数年之后,这就是我的了!

两百多个国家听起来很不错,但既然我得知了之后的事情,那就要这个数量,再多一些!

武媚娘望向了天空,发现,太阳和月亮竟然同在白天出现。

天空、日、月……

终有一日,皆要在我武则天的脚下!

武媚娘拂袖,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气场,所有见到她眼神的人,无不低下自己的头颅,不敢直视!

武则天抬起脚,藐视着周边一切,踏出了感业寺。

这一步,向世人宣告了她得知未来后的选择!

从这一刻起,天下再无武媚娘。

只有,武则天!

第226章 论无字碑,女帝之心!

这一幕在时空之镜上缓缓消失,江逸看到,晚年武则天像是释然了什么一般,重重地呼了口气,笑道:

“果然,即便是当年的朕知道了一切,也依然会选择这么做。”

“正如你刚见朕时所说,近些日子,朕已经打算明年回长安了,朕一直在想,既然迟早要还政于李家……”

“那朕,为何要执掌天下?”

武则天缓缓,从天枢旁,走到了江逸面前。

江逸心知,武则天还政于李的心并非全是心甘情愿,她晚年是想过让武承嗣或武三思其中一人当太子的。

若非狄仁杰带头劝了劝,最后是不是传位李显还真不好说。

这位女帝,心中亦有开拓武周万世之基的想法,只可惜,当时人心依然在李家。

“尤其是当朕得知,李隆基竟然刚登基就要推翻朕的天枢时,朕更加怀疑所做的这一切,朕也想建立不朽的功绩,到最后,只二十年,天枢就没了?”

“先祖无需怀疑,您是华夏的有功之君,这是李隆基的错,不必强加于您个人身上。”

江逸十分严肃地看着武则天。

“先祖虽然没有将武周延续下去,但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之后也很难再有的大盛世。”

江逸谨言道:“唐高宗的病并非由您引起,无论当时是谁做皇后,高宗该生的病还是会生。”

“但,不是谁做皇后,都能如您一般出类拔萃。”

“若无您敢于打破常规,辅佐高宗,大唐权利更不知旁落谁手,谁也无法担保,会不会有新的权臣,甚至是奸臣出现。”

江逸根据自己看过的文件,客观地分析道,那个时候的李治身体不好,脑血栓压迫视觉神经,导致后期不能视物。

试想,若是在他身边的,不是武则天,而是一个奸臣、宦官、权臣,大唐天下会如何?

谁敢说,站在这样的李治身旁,会生不出想要滥用权柄的心?

“是的,见过年轻的自己后,朕已然不再犹豫,就算是重来一次,朕依然会做那万人之上的女帝!”

武则天目色冷凝,释然,且不屑道:“这天枢哪怕朕杀了李隆基,也依然可能有别的皇帝去毁,但朕不能因此,就沮丧了。”

“朕百年之后,会立下无字碑!”

“身后之事,任由后人评说,千秋史书,自有公断!”

武则天拂袖,不再看向天枢,果断往万象神宫走去。

虽已七十多岁,已有隐疾缠身,但这一刻,她的背影却充满气势,每一步给人的感觉都充满力量。

江逸知道,这才是武则天该有的样子,只不过今天她所知道的一切,都远远超出了她的认知,这才让她颇为怀疑自己。

做好这一生该做的,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可以算是成功。

至于死了之后,别人怎么说,谁又需要过多去在意呢?

人可以把活人骂死,难不成还能把死人骂活?

无数在当世心念后世,为后世踏踏实实做下功绩的人,可以说,都是值得尊敬的先辈。

因为,除了对自己未成年的子女之外,他们对后世其他人的考虑和担当,从来都不是义务。

哪怕是作为皇帝,在古时候那种条件下,能够不负当世,不让文明走下坡路,就已经可以算是明君了。

江逸走到武则天身旁,问道:“先祖,无字碑一事,您这么早便已有了打算?”

武则天回道:“朕是一个喜欢未雨绸缪之人,如今身体已经一日不如一日,无字碑这个想法,你们后世记载的可能晚一些,但朕心中,早已做好了打算。”

“那先祖,为何要建无字碑?”

江逸说出了自己,以及后世观众的一些疑问。

二人一边走,一边继续对话。

“此事,后世如何评说?”武则天饶有兴趣地问道。

江逸回道:“后世有的观点认为,先祖是觉得自己功业千秋万代,短短的碑文写不出自己的丰功伟绩,于是便留下了一樽无字碑。”

武则天安静的听着,江逸从她的脸上没有看出什么变化。

“第二个观点认为,是先祖觉得有愧于太宗和高宗皇帝,觉得自己撺掇了李唐的江山,还改立了国号,不知道应该在碑文上如何称谓自己,于是才决定不写。”

“第三个观点认为,是继位者李显怨恨您曾经废黜过他,所以故意让人不写碑文,以示对您的不满。”

“最后一个观点,认为先祖是想听到后世最真实的评价,而不是话从己出,一昧地吹捧自己。”

江逸把自己在后世看到的一些观点都告诉了武则天,期待武则天能够给自己一个确切的答案。

这个年纪的女帝,究竟是作何想,谁也无从知晓,好像每个观点都具备一定的理由,江逸唯有亲自问一问。

武则天微微点头,见江逸没有继续说下去,这才缓缓开口,有些玩味地说道:“后世倒是挺会剖析朕。”

“朕确实觉得区区一座碑文,不足以颂朕之功。”

武则天并没有打算隐瞒:“为此,朕已经打算再筑一尊歌功颂德的天枢。”

江逸分析着其中虚实,想起典籍记载,武则天在解决完继承人的事情之后,除了开始大修宫殿、佛寺之外,确实又修建了歌功颂德的“天枢”。

“但第一个观点并非朕的用意,没有人会觉得自己可以记载的功劳多,朕也如此。”

武则天踏上万象神宫的台阶:“朕完全可以让人把那石碑以各种豪言壮语和丰功伟绩刻满,直到刻不下为止。”

“如此,岂不是更能突出朕之功绩?”

“但朕之意,并不在此!”

第227章 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

“朕之意,是要将个人的功过,交由后世!”

“朕想要知道,后世是会因朕是个女子,就轻慢朕,还是会记住朕的功绩。朕的功过,千秋史书上会有记载,不需要一串碑文去记录,这无字碑,是朕留给后世的一页纸!”

“纸上该写什么,每个人心中认为朕是什么,那便是什么!”

“众生自有众生言,朕管不住每个人的嘴,他们或知朕,或不知朕,或愚昧、或机敏,都与朕无关!”

“从朕打算立无字碑的那一刻起,都已不再重要!”

武则天站在万象神宫的殿外,转身,正视着青天红日:“朕这一生,只想要做好自己,做自己该做的事,而不是去普度众生。”

话音落下,武则天面向大殿,看着那设立在万象神宫中的皇位,一步一步,跨进明堂。

“晚辈谢先祖教诲,必将先祖之心,代传后世。”

这一次,江逸没有跟着武则天进入明堂。

首节 上一节 173/9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