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华夏开局对话十大皇帝 第643节

是啊,在汉唐盛世之下,他完全可以一个人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可为什么选择一次又一次直面危险去对话。

大概,是执念?

他最开始,只是接受台里的任务,主持了一个节目。

可当一个人亲身了解到秦皇汉武等人的雄心,体会到先辈之苦,他还能什么也不做,安安心心的独自逍遥吗?

江逸郑重看向辛弃疾,道:“晚辈是为对话古今而来。”

“现如今,华夏后世崇洋媚外者、卑躬屈膝者众,对自身承载的文明知之甚少,以至于心无底气,身无骨节。

“一路行来,我曾和华夏后世们一起读过秦皇汉武,对过唐宗明祖,也曾于乌江江畔话项羽,风波庭里见岳飞,狼居胥上见军侯,天枢之下会女帝……

虽,或有瑕疵之处,但已尽心而为,鞠躬尽瘁。

恨晚辈没什么才能,无法进行完美的对话,以至于未能将每一期最优化,唯有不断摸索、精进。

至于先祖所说的,到任意一个厉害的朝代去享受荣华富贵,晚辈不是圣人,并非没有想过……

可在这变化无常的生命中,总有一些事情和人,值得我们以命相搏。

就像先祖可以为了后世以命相搏一样。

守祖宗之业,奠后世之基,是每一代华夏儿女的使命。

华夏民族是凭此走到今天,更将凭此执掌未来。”

江逸的声音震颤古今,辛弃疾收起剑,认真聆听着他的一字一句。

“守祖宗之业,奠后世之基,好句,好句!”

辛弃疾目色炯炯,仿佛从江逸身上看到了希望。

江逸的眼眸深邃而透亮,好似黑洞中闪耀着一道恒光。

辛弃疾越看这后世越喜欢,胸中一股热血升腾:

“若后世都能你这般想,大宋之弱将不复存在!”

“对了,你见过岳霍二位将军了?”

刚才,听到岳飞和霍去病的时候,他的眼里充满了光。

江逸点头道:“见过了。”

“那你为何还来见我?”

辛弃疾叹气道:“我一没有岳霍那般才能,二没有他们那样的不世之功,不过是个终身不得志的老头罢了。”

“先祖,您何需妄自菲薄?”

江逸言辞恳切中带着坚定:

“后世可一直称您为词中之龙,并牢记着您的功勋!”

“我们可都认为,您是一个二度燕山,二十一岁斩义端,二十二岁敢率五十骑,去挑人家五万大营,于万军丛中活捉叛徒的英雄!”

“您虽然因为朝廷原因,未能在沙场上建立更大的功勋,但仅此二事就足以证明您的文韬武略,过错并不在您!”

听到五十骑挑五万大营,一直古井无波的霍去病眼神忽地明亮起来。

眼神一眯一松之间,像是锁定了美味薯条似的。

他竖起耳朵,不想再错过后面的每一个字。

“那算得什么功劳……”辛弃疾摇了摇头。

“怎能不算?!”

江逸一剑刺出,凌空虚画一圈,一面时空之镜骤然浮现。

“辛弃疾,你竟敢丢失帅印,该当何罪?!”

军帐之内,义军首领耿京怒斥辛弃疾道!

事情既然已经出了,就必须得找个人背锅立威,更何况盗印的义端和尚还是辛弃疾推荐来的。

“来人,把他拖出去斩了!”

耿京正要军法从事,二十一岁的辛弃疾眉头未皱一下,只道:

“元帅只需给我三天时间,三天之内,若我无法抓回义端,自当让人提着我的头颅复命!”

三天?

耿京诧异道,在辛弃疾刚带领两千人马来投奔自己时,自己也只认为眼前这人不过只是个秀才罢了!

可后来辛弃疾就在军中崭露出头角!

在和金军的作战中连翻胜利,他甚至还立下了几千打败近万的战绩,这在当时的背景下已经是了不得。

再加上自己的队伍就缺辛弃疾这般能文能武的人,于是就命他为掌书记,执掌军中帅印和文书。

可这次的事情并不一样,义端和尚虽然看似游手好闲,可在投奔自己之前,好歹也能带一千多人马的小头领,更何况已熟悉军中不少事务。

此次盗走帅印,便是他蓄谋已久的事情,必定想好了撤退的路。

要想在三天内夺回帅印基本不可能,明眼人都知道,他肯定是投奔军营去了!

可耿京又不想轻易处死辛弃疾……

想了想,最终还是点头,给了他一个机会。

但为了说服军中其他将领,他让辛弃疾立下了军令状。

军令状一立,辛弃疾二话不说,提剑上马!

马蹄朝前抬起,辛弃疾“驾”的一声驱马奔出,战马跨过栅栏,直奔金营。

第893章 五十骑兵闯济州!

时空之镜定格,江逸说道:“在这一次,先祖两度燕山的成效就有了。”

“是的,义端和尚只知大路,不知小路,还未到达金营,就被我设了埋伏。”

提到这件事,辛弃疾依然为自己曾经走过的路自豪:

“没有那两次燕山之行,我根本没办法追上提前做好准备的义端和尚。”

“论骑马,义端的马也不比我差,而且还比我更早出发,正面追上的希望微乎其微,但我比他更了解路!”

江逸认同道:“也正因此,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句话,该用在义端和尚身上了。”

画面一闪。

两边的树林相差三米左右,隔开了一条道路。

皎月当空,树林裹上了一层银霜,林间时不时传出乌鸦的叫声,给天地带来了一种有声胜无声的寂静之感。

辛弃疾背负弓箭,手掌利剑,提前埋伏在路边。

“他会往这来吗?”跟随辛弃疾过来的几个骑兵问道。

他们负责帮忙的同时,还兼具着监视辛弃疾的使命。

若是他有任何异动,这些骑兵都会成为他的敌人。

辛弃疾深知这点,但并不怨恨耿京。

在好友背叛的情况下,没有任何人有信任他的义务。

不多会,不远处的拐角口就传来了一阵马蹄声,义端和尚骑在马上的身影由远及近出现。

“义端!!!”

辛弃疾爆喝一声,义端和尚立即停下战马,声音是从前面传来的,必须马上掉头!

调转马头,义端毫不犹豫就要跑路,辛弃疾骑上战马,从一旁的林子里冲出,紧随其后开弓搭箭!

“嗖!”

义端还没来得及消失在拐角口,右胸口就插上了一箭!

吃痛坠下马来,身子撞击地面,发出“咚”的一声,义端和尚冷汗直冒。

一副满是肃杀的脸庞映入眼帘,月色照耀来人的脸颊,给他整个人都泛上了银光,义端定睛一看,魂都快要吓飞。

“幼……幼安?!”

义端知道要惨了,赶忙从地上爬起,膝盖也不敢直,跪在他面前道:

“幼安,您饶了我吧,我知道您的真身是一头青兕,您力大能拔山,将来肯定会有大的造化,求求您饶了我的小命吧!”

“背友不义、背主不忠,像你这种不忠不义的人,有什么资格向我求饶?!”

辛弃疾一剑斩断了他的头颅,悬着他的头和帅印,返回义军营地去了。

“此战之后,先祖终于成为了义军的核心人物。”

江逸说道,这义端和尚在别人眼里可能难对付,但在幼安先祖眼里,那就是新手怪。

“是的,再后来,金主完颜亮在南侵的过程中被手下杀死,宋朝迎来了一个空前制胜的大好时机!”

说到这时,辛弃疾的眼睛是放光的:“当时我就向耿元帅提议,想办法联络朝廷,让朝廷招安我们的军队,并和我们里应外合,将金军一网打尽!”

“就算不能一战定乾坤,也必能给金军重创,可惜又出了叛徒!”

叛徒,这个词,几乎贯穿了南宋……

“等我和贾瑞将军前往南方求见高宗,商议义军归宋一事,谈妥返回时,竟得知耿元帅被叛徒张安国所杀!”

辛弃疾握起拳头:“一个月,我只离开了一个月不到,原本多达二十余万的义军居然不复存在!!!”

“金国用了什么办法?”江逸牵引话题。

辛弃疾冷然道:“和对付岳帅一样的办法,只不过金人对付岳帅,只能从朝廷的贪官污吏中下手!”

“可对付耿帅不同,义军虽然也算是兵多将广,但和岳家军完全比不得,他们中许多人并没有坚定的信念,以至于金人只用高官厚禄,就瓦解了不少起义军,让他们逃的逃,散的散,叛的叛……”

“二十多万的义军,只用钱,只因几个叛徒,就全垮了……”

辛弃疾现在想起,依然痛心疾首:“这,或许亦是差之毫厘吧,我们只需要联合朝廷再打一仗,就能大败金军了。”

“可直到那时,我才发现,许多人之所以起义,只是因为受到了自己压迫才奋起反抗,一旦金人给他们好处,他们就不战自溃,不管百姓了……”

“没有坚定和统一的信念,都不需要利用外力,就能击垮一个军队。”

江逸惋惜道,这又是一个小人物改变历史节点的典型、

“可是先祖,您当时分明大势已去,身边连十个人都不到,为何还要去抓张安国呢?”

“您不怕死么?要知道,当时的张安国已经接受了金人的高官厚禄,成了济州知府,那里可是金国重镇,更有重兵把守。”

“您只从海州首将那借了五十人,就敢深入这样的重镇,不怕有去无回?”

“怕死还起什么义!”

辛弃疾斩钉截铁:“早在我决定起义的那一刻,就已将生死置之度外,莫说是济州府,他张安国哪怕逃到金都,我辛弃疾照样要他的人头!”

观众们都被这一代文人的气势给震惊到了,这真的只是个词人吗?

“唉,那时候的文人,多多少少都是有气节的啊!”

首节 上一节 643/9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